中国对联网
标题:
梅姓宗祠通用对联(145)
[打印本页]
作者:
陆君云
时间:
2008-10-29 21:17:35
标题:
梅姓宗祠通用对联(145)
一、姓氏源流
梅(Méi)姓源出有二:
1、出自子姓,为汤王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和《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殷商时,君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今安徽省亳州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至商纣时,梅国国君梅伯为纣王所醢,后世子孙以封邑为氏。
2、出自他族所改。据《魏书》所载,汉时南蛮有梅姓;据《旧唐书》所载,北狄奚酋长有梅姓;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梅佳氏后改为梅姓;清贵州贵阳府开州土司有梅姓;今满、土家、彝、蒙古、黎、东乡、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梅伯。商末直臣,纣王时在朝任卿士。他为人正直敢言,见纣王荒淫无道,几次冒颜进谏,纣王不纳。时有臣劝他,忠言逆耳,以免招来杀身之祸,而梅伯却慷慨陈词:“文谏死,如果人人都不敢直言,朝廷还要我们这些大臣干什么?”他依然如故,凡遇纣王无道,即当庭指出,纣王忍无可忍,就把梅伯杀了,还残忍地把梅伯的尸体剁成肉酱,梅伯因冒死直言,忠贞不屈而流芳千古。武王灭商后,封梅伯之裔于黄梅,号为忠侯,其后世子孙遂以祖先的封邑为氏,称梅姓。他们尊梅伯为其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梅姓发祥于今湖北黄梅一带,后不知什么原因,大批迁衍于河南汝南。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早期的梅姓,主要是活跃在现在的河南省汝南县一带。先秦之后,才渐有梅姓人散见于史册。秦有丹阳(治所在今安徽省宣城)人梅姑,汉初有益阳(今属湖南省)人梅,西汉中叶有南阳(今属河南省)人梅免,新莽时有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梅福。这些史实表明,秦汉之际,大多梅姓移居相对富庶的中原一带,其他梅姓则以黄梅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周扩散。魏晋南北朝时,梅姓在汝南郡繁衍地尤为昌盛,并呈族大人众,枝繁叶茂之势,后逐渐发展成为梅姓历史上最重要的郡望——汝南郡。此际见诸史册之梅姓人依然不多,除上述汝南郡出了梅赜、梅陶父子外,还有吴兴(今属浙江省)人梅虫儿。可见在隋唐以前,梅姓已分布于今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等江南广大地区。隋代末年,农民起义军四起,加之杨广穷兵黩武,中原一带十室九空,汝南梅姓也在劫难逃,避居南方势在必行,其中有一支迁居四川。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加藩镇割据,阉宦专权,又加唐朝所请的援兵回鹘烧杀掳掠,黄巢起义又紧随而来,社会激剧动荡,梅姓在南方分布更广,今广东一带也有了梅姓人定居。宋元之际,梅姓在江南各省繁衍昌盛,尤其以安徽宣城为最,可谓人丁兴旺,名人辈出,并且此际梅姓已有人定居于甘肃。明初,梅姓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江苏等地。明末清初,张献忠屠川,始有大批四川梅姓避居云南。清代以后,梅姓在全国分布更广,并有渡海赴台,侨居海外者。如今,梅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云南、浙江、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多此姓,上述六省之梅姓约占全国汉族梅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四。梅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三、历史名人
梅 询:宣城人,宋代官吏。少好学有词辩,进士及第,官至许州知州。
梅 清:安徽省宣城人,清代画家、诗人。顺治年间举人。笔法挺秀,墨色苍浑,画松别饶风致。其子蔚,山水得家传,兼工人物。
梅 庚:梅清从孙,清代画家、诗人。康熙年间举人,官泰顺知县。书善八分,画善山水、花卉,脱略风格,不宗一家,旷逸有雅韵。与梅清、石涛均为黄山派名画家。工诗,有《天逸阁集》。
梅 成:梅文鼎孙,清代大臣、天文数学家。康熙五十三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左都御史。参与修订《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等。另有《赤水遗珍》等。
梅 月:明代进士。嘉靖间,人川南道宪副。生平持躬谦让,人称长者。民间有梅月双清之谣。
梅行思:江夏(今湖北省武汉之武昌)人,五代时南唐官吏、画家。曾为翰林待诏,善画人物、牛马。最工写鸡,以此知名,世号梅家鸡,写斗鸡最精。
梅尧臣:宣州宣城(今属安徽省)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北宋文学家。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员外郎,世称梅都官。其诗平淡朴素,含蓄深刻,多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以矫宋初空洞靡丽之诗风。因与苏舜钦齐名,人称“苏梅”。有《宛陵先生文集》。
梅鼎祚: 安徽宣城人,明代著名曲作家。以古学自任,诗文博雅,王世贞称其诗文为当时之冠。拒绝仕途,著述颇丰。有《才鬼记》、《青泥莲花记》、《历代文纪》、《古乐苑》、《宛雅》等。
梅朗中:梅鼎祚孙,清代诗书画家,善书画、兼善诗文,世称三绝。有《书带园集》。
梅文鼎:宣城人,清朝天文数学家。他曾系统考察古今中外历法,又介绍欧洲数学,综合研究中西历算,对后世颇有影响。一生著作八十余种,富于科学价值。有《梅氏历算全书》、《古今历法通考》等,后人汇编为《梅氏丛书》。其两位弟弟也长于天文数学。
梅曾亮: 江苏省上元(今南京)人,清代大臣、古文学家。道光进士,官户部郎中。专力古文,有盛名。诗亦清秀。有《柏枧山房文集》。
梅贻奇:天津人,现代著名学者。1931年起任清华大学校长,1949年赴美。1957年在台湾新竹创办清华大学原子能研究所。
梅兰芳:江苏泰州人,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首、名闻世界之京剧艺人。出身京剧世家,十一岁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马旦,开创了梅派艺术。与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并称 四大名旦 。解放后,任北京京剧院院长,年逾六十尚能粉墨登场,亦工书法,善画花卉,出笔秀逸。代表戏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1961年逝世,终年67岁。有《梅兰芳文集》。
此外,梅姓的主要名人还有:汉代有列侯梅鍡、名士梅福,东晋有儒学家梅赜,宋代有三司户部判官梅询,明代有经学家梅鹗、戏曲家梅鼎祚,清代有画家梅清、古文家梅曾亮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治所在平舆,故城在今河南平舆北。相当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2、堂号
宛陵堂:宋朝时宣城(古名宛陵)人梅尧臣,世称宛陵先生 ,任尚书都官员外郎。工诗,与欧阳修为诗友,著有《宛陵集》。
此外,梅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汝南堂”、“华萼堂”、“绩学堂”等。
====================================================================
【梅姓宗祠通用对联】
〖梅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中侯苗裔;
汝南望族。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梅姓的源流和郡望。
郎中三绝;
梅月二清。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诗书画家梅朗中。梅朗中,字朗三,诸生,宣城人。善诗书画,时称“三绝”。有《画带园集》。下联典指明代进士梅月。梅月,普定人。嘉靖间,历官川南道宪副。生平持躬谦让,人称行者。民间有“梅月双清”之谣。
仙隐吴市;
诗咏都官。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寿春人梅福,字子真,少年时在长安求学,懂《尚书》、《毂梁春秋》,后官南昌尉,不久,弃官还乡。成帝、哀帝时,曾多次上书。元始年间,王莽专权,他离家到九江,相传后来成了仙;有人曾在会稽见到他;又说改姓埋名在吴市做门卒。下联典指北宋诗人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少年时举进士不第,历任州县属官,中年后赐进士出身,任国子监直讲,官至都官员外郎。论诗注重政治内容,对宋初有些作家的靡丽文风表示不满;写作技巧上重视细致深入,认为要“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作品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风格平淡,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很大,很受陆游、刘克庄等人的推崇。有《宛陵先生文集》。
浓香满袖;
绩学参微。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宣城人梅询,字昌言,梅尧臣的叔父,进士出身,真宗时官三司户部判官,后以侍读学士出任许州知州。他喜爱焚香,每天早上一定点燃两炉香,用公服罩上,直至灌满两袖筒,坐下后打开,使满屋飘香,人们称为“梅香”。下联典指清代天文学家、数学家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毕生从事学习和研究工作,始终未做官。共著书八十多种,《梅氏丛书辑要》中收录的三十多种,可作为代表。在天文学上主要介绍《崇祯历书》的部分内容和解释《大统历》;在数学上主要介绍当时流传的中国古代数学和西方算法,并有所补充和发展。康熙皇帝曾赐他“绩学参微(治理学问,能领悟微妙的意旨)”四字。
汝南世泽;
双清家声。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梅月,生平持躬谦让,人称长者,民间有“梅月双清”之谣。
浓香满袖;
绩学参微。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梅询,侈于奉养,喜焚香,以公服罩之而出,坐定拔开,满室浓香,人谓之“梅香”。下联典指清·梅文鼎,精历算之学,清圣祖尝以“绩学参微”四字赐之。
宣城逸韵;
吴市清风。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梅询事典。下联典指汉·梅福事典。
-----------------------------------------------------------------
〖梅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榕声浮远岫;
石气结寒云。
——梅庚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诗书画家梅庚题赠联。梅庚,字耦长,号雪坪,安徽宣城人。康熙举人,官泰顺知县。善八分书,作画旷逸有雅韵。工诗,有《天逸阁集》。
-----------------------------------------------------------------
〖梅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词客昌言博学;
诗人少达多穷。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三司户部判官莓询,少好学有词辩,进士及第。下联典指北宋文学家梅尧臣。
-----------------------------------------------------------------
〖梅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绩学诗文流光远;
经星历算播惠长。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天文数学家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宣城人。以学识为康熙赏识。他曾系统考察古今中外历法,指出《明史》历志初稿谬误五十余处;又介绍欧洲数学,综合研究中西历算,对后世颇有影响。一生著作达八十余种,富于科学价值。又有《绩学堂诗文钞》。下联典指清代天文学家梅文鼎,字尔泰,与两兄(文鼎、文鼐)皆精研历算之学。夜则披图卯观,昼则运筹推步。考订前史,辑有《中西经星同异考》。
卅载清明重竹帛;
一生亮节媲梅花。
——王大任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王大任挽梅贻奇撰题联。梅贻奇(1889-1962),字月涵,天津人。1931年起任清华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7年在台湾新竹创办清华大学原子能研究所。见《中国对联大辞典》。
野凫眠岸有闲意;
老树着花无丑枝。
——梅尧臣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北宋文学家梅尧臣(1002-1060)《东溪》诗句联。梅尧臣,字圣俞,宣城人。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任河南主簿时,与欧阳修为同僚,切磋诗文,推动了古文运动。仁宗时曾参与编修《新唐书》。其诗平淡朴素,含意深刻。与苏舜钦齐名,人称“苏梅”。有《宛陵先生文集》。
香烟篆出平安宅;
烛蕊生成富贵花。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常乐镇梅屋村梅氏宗祠余庆堂联。据梅屋村梅氏家族的族谱记载,梅氏家族的老祖宗原是广东顺德龙山人,于清朝嘉庆年间来到合浦常乐镇做生意,后在此定居、繁衍。香港一代歌后、著名影星梅艳芳的祖祠就在这里。1993年北海举办首届国际珍珠节时,梅艳芳应邀到北海演出,登台演唱时坦陈自己的祖籍是北海市合浦县常乐镇梅屋村。该梅氏宗砖墙瓦顶,门上高挂“春风第”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宗祠内的神龛上,香火旺盛,中间有一个烫金的“神”字,“神”字两边普是这副对联,横批是“余庆堂”三字。宗祠内,张贴着梅氏家族老祖宗的画像。梅家仁老人说,逢年过节,梅氏家族的人均要来祠堂拜祭祖先。梅氏家族中人都知道梅艳芳是香港歌后和著名影星,颇具爱心且口碑甚好,还听说过她曾经参加了1999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大家都为梅氏家族有这样的好后代深感自豪。可惜她时运不佳,竟患上了宫颈癌。于2003年12月30日凌晨辞世,同时对她的英年早逝深感悲痛。
-----------------------------------------------------------------
〖梅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祖有遗编,昌言文集、圣俞诗稿;
家无长物,诞生字汇、定九丛书。
——佚名撰梅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宣州市浦田村梅氏宗祠联。
作者:
陆君云
时间:
2008-10-29 21:17:51
【中国人民解放军梅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梅盛伟少将
梅盛伟(1914-2001),曾用名梅声为,湖北省阳新县龙港镇人。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政治部宣传员、师文印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处股长、科长,天全独立团团长,第80团政治部主任,后方纵队司令部通信科科长,红4军司令部参谋、政治部保卫部秘书。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文印股股长,129师第1、第2营政治教导员、师政治部总务处副处长、直供处政治委员,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34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24旅71团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1师2团副政治委员,合江军区5支队副政治委员,鹤立独立团团长,兴山警备司令员,合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东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科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沈阳军区防空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员,1950年组建东北防空部队,任东北防空部队政治部主任,1950年11月1日,高炮17团一举击落4架F-84型敌机。该月高炮部队对敌作战168次,击落敌机11架,击伤69架。空军和防空军合并后,任沈阳空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1军、第2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政治部主任、党组成员,交通部顾问组组长、党组成员,1995年8月离休。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1年4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
梅嘉生少将
梅嘉生(1913-1993),江苏省丹阳县人。1926年随生母到上海读书,小学毕业后到一家中药店当学徒,出徒后在父亲的药店当伙计,工余在夜校学校英语,不久考入华夏大学附属中学。日军占领东北后,到南京报考国民党陆军军校,学习装甲兵课程。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梅嘉生回到家乡,组织抗日武装,和邻村的管文蔚取得联系,组织起农民自卫团。陈毅率领新四军第1支队北上时归属新四军。历任丹阳游击纵队3大队大队长,新四军挺进纵队3团团长,苏皖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教导总队中级干部队队长,新四军第1师3旅参谋长,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苏中公学教育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副参谋长,第1军委区副司令员,新四军第1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4纵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23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经历过“紫石英号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4月,中央军委命令:第二、三、四野战军各抽调一个师的全套干部参加赴越南军事顾问团,同时由第三野战军调集干部组成顾问团团部班子,由第四野战军抽调一个军事学校的班子担任越军军事学校的顾问。赴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和粟裕商议,由当时设在南京的华东军政大学第3总队首长组成顾问团团部,由总队队长梅嘉生担任韦国清的主要助手,担任了赴越南军事顾问团参谋长、第一副团长。曾经主持为越军起草了《战斗条令》、《队列条令》和《内务条令》。1952年越南人民军发动西北战役,负责战役计划的准备,帮助越军总部组织了战场侦察,并和武元甲进行了8天沙盘推演作业。西北战役开始时,梅嘉生随越军行动,两次遇险,一次几乎被定时炸弹炸着,一次是法军飞机轰炸,警卫员把他压在自己身子底下。西北战役之后,和武元甲赶到越南和老挝边境,会见了老挝巴特寮战线领导人苏发努冯亲王,商议组织桑怒战役。1953年,韦国清和梅嘉生随越军进入老挝上寮边境地区。参与上寮战役。上寮战役越军全胜,胡志明宴请韦国清、梅嘉生和邓逸凡,胡志明将一个鸡腿夹到梅嘉生碗里说:你为了越南的救国事业染上了严重的关节炎,吃了这个,尽快康复!韦国清、梅嘉生和武元甲研究制定了《1953年冬1954年春作战计划》。韦国清、梅嘉生还和武元甲研究制定了奠边府战役计划。1954年1月,韦国清、梅嘉生到奠边府前线,梅嘉生还到前沿观察法军阵地。回国后,195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华东军区战史编辑室主任,1964年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197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越南民主共和国二级军功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1993年9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0岁。
欢迎光临 中国对联网 (http://www.dui-li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