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君云 发表于 2008-11-26 20:35:04
一、姓氏源流
    许(Xǔ 許)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为炎帝的后裔,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后。“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姬姓国--西周。周成王时,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也称为许文叔。春秋时,许国称为楚国的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2、出自尧帝时许由的后代,以祖名讳为氏。据文献史料及考古发掘所证,许由相传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居住在箕山。他死后被葬在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动于颖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其后人在许由死后取其名讳为氏,称为许姓。
    3、出自其他源流有许氏。清代广西泗城府(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西南)土司及满、黎、瑶、彝、土家、阿昌、回、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均有许姓。
    得姓始祖:许由。许由亦称许繇,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老了以后,曾打算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坚决不接受,逃到了箕山下面,自己农耕而食。后来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就到颖水河边去清洗耳朵,表示不愿听到这件事。许由死后被葬于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许由的后代子孙便以其名讳为姓,称为许姓,许由则被纪念为许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许姓最初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许昌东。春秋时,源于姜姓后裔文叔一支,被郑、楚所逼,多次辗转于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东南)、荆山(今属湖北省)、容城(今河南省鲁山东南)等地,后被楚所灭,子孙有流落于今湖南省新晃、芷江一带者。这可以说是许姓第一次的繁衍迁徙。秦汉时期,许姓已遍布河南、河北两省的绝大部分地区,后形成许姓历史上最大望族:汝南郡望。此郡望又分支出高阳郡、太原郡、会稽郡等许姓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名门望族。据载,汝南郡的祖先秦末高逸之士许猗,其玄孙许德任西汉安定(今甘肃省平凉、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一带地区)、汝南(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淮河以北一带)太守,在汝南平舆县定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为避北方战祸而南徙的人群,许姓迁居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地。汝南一支后裔许猛任曹魏幽州刺史,许式任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地区)太守,许茂任高阳(今属河南省)太守,许王圭任南朝桂阳太守,许彦任相州刺史,许永慧萧齐时被封为晋陵县侯,许宗之任北魏定州刺史,许懋任梁朝天门太守。隋唐时期,社会趋于稳定,不管是居于北方的许姓,亦或是迁居南方的许姓,都得到了相当的发展,许姓人口日益增长。上述汝南许姓一支后裔也有新的发展,如许逊任平原(今属山东省)太守,许弘周任楚州刺史,许远任睢阳太守,许岘任袁州刺史。宋元至明清之际,许姓主要特点为南迁及移居海外。宋元时的南迁,促使许姓在南方长于北方的发展趋势,清代移居台湾的许姓,多出汝南一郡,集居于台北、屏东、高雄等地。至此,许姓可谓枝遍天下,广播各地。今日许姓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七省许姓约占全国汉族许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五。许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三。

三、历史名人
    许  行: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许姓著名人物,是战国时楚国人,主张“贤者与民耕而食,饔飧(自理炊事)而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的一种理想,有学生数十人。
    许  慎:汝南召陵(今河南省郾城)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中国古代首部字典作者,著有《说文解字》十四卷并叙目共十五卷。
    许  劭:汝南平舆(今属河南省)人,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其评曹操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许  衡:元朝理学家。元世祖即位后,与刘秉忠等定朝仪官制,为元统治者策划“立国规模”。与刘因、吴澄并称为元朝三大理学家。
    许  劭:三国魏大名士。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几乎称为曹操一生的定论,“一代奸雄”也成了曹操的代名词。
    许  浑:唐代诗人。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为世人传唱。
    许孟容:唐代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官至吏部侍郎、东都留守等职。
    许敬宗:唐初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历任著作郎、中书舍人、侍中、中书令等职。助武后逐褚遂良,逼杀长孙无忌、上官仪等。参与编撰了《武德实录》、《贞观实录》、《晋书》等。
    许道宁: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宋代画家,擅画林木、平远、野水三景。
    许道宁:宋代画家。以擅写林木、平远、野水三景闻名。张士逊曾赠诗有“李成谢世范宽死,惟有长安许道宁”之句,以赞其作。
    许叔微:真州(今江苏省仪征)人,宋代医学家,著作有《伤寒发微论》等。
    许夫人:元初畲民起义女英雄。1278年,她联合黄华起义。当时,元军已入福建,宋臣蒲寿庚降元。抗元将领张世杰转战至闽西南,在她的支持下,讨伐蒲寿庚及元军,屡次获胜。
    许有壬:汤阴(今属河南省)人,元代著名政治家,他历官七朝近五十年,官至中书参知政事、集贤殿大学士。
    许天赐:闽县(今福建省闽侯)人,明朝弘治年间进士,为官刚直不阿,著有《黄门集》。
    许孚远:明代浙江省德清人,官至南京兵部左侍郎,著有《敬和堂集》。
    许自昌:明代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好奇文异书,作传奇《水浒记》、《灵犀佩》等,另著有《樗斋诗钞》、《樗斋漫录》、《捧腹编》等书籍。
    许鸿磐:清代山东省济宁人,历任安徽同知、泗州知州,作品有《方舆考证》、《西辽记》等。
    许宗扬:清代广西省人,太平军将领。曾随石达开赴皖,随韦昌辉杀杨秀清,后不详。
    许景澄:浙江嘉兴人,清末外交大臣,曾出使法、德、意、奥、荷等国,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许雪秋:广东省海阳(今潮安)人,近代民主革命者,曾任职中华革命军东江都督。
    许广平:广东番禺人,鲁迅夫人,建国后,任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中华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职。
    许地山:原籍福建,生于台湾,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著作有《缀网劳蛛》、《空山灵雨》、《印度文学》、《中国道教史(上)》、《大藏经索引》等。
    许世友:河南省新县人,著名军事家,少年时曾在少林寺学习武术,早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后入中国共产党,一生极负传奇色彩,酒量过人,领导并指挥了许多著名战役,战功卓著。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于1979年中共对越南发动的边境战争中,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指挥了东线的战斗。1985年10月22日因患有肝癌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去世,享年80岁。去世后,当时的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根据本人“死后尽孝”的意愿,特批许世友将军土葬,邓小平的批示为,“下不为例”。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秦末隐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许猗。
    高阳郡:东汉桓帝时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十六国许据的5世孙高阳太守许茂之族所在。
    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许氏,为文叔直系后裔。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东汉末年大名士许劭之后。
    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之后。
    2、堂号
    洗耳堂:尧帝时有一位高士叫许由。尧老时,想把天下禅让给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颖水边去洗耳朵,认为尧说的话污了他的耳朵。许氏因以“洗耳”为堂号。
    得仁堂:伯夷、叔刘在周灭商后,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孔子夸他"求仁而得仁"。许氏因以“得仁”为堂号。
    训诂堂:汉代时有许慎字叔重,博览经籍,当时人夸他说“五经无双许叔重”。他著有《说文解字》,集古今经学和训诂的大成,到现在还是研究文字学必备的工具书。
    此外,许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高阳堂”、“汝南堂”、“世德堂”、“永吉堂”、“高丽堂”、“惇叙堂”、“敦本堂”、“麟振堂”、“惜阴堂”、“希范堂”、“怀义堂”、“绍鲁堂”、“承文堂”、“聚族堂”、“长兴堂”等。

五、宗族特征
    1、以许猗为源头的汝南许姓,不但是众多郡望的主干,而且也是许姓历史上迁徙的主源,就其本支来说,冠冕累世,簪缨不绝,辉煌至极。
    2、许姓禀承先人贤德高洁的品质,仁德克俭、惜阴勤勉,涌现出众多名人佚事。
    3、许姓字行规整鲜明,透出许姓族人独有的特征,如许步云所参与修纂的《许氏家谱》,内有浙江许姓一支字行为:“龙凤麟彪,聪明智慧,簪缨继美,耕读贻谋。”许引之主修的《许氏家谱》,内有河北许姓一支字行为:“立崇文新金学,乃身宝儒以道德。”许秀堂所修《许氏支谱》,内有江苏许姓一支字行为:“永林鼎瑞,昌秀敏宗,贻俊泽辉。”

============================================================

【许姓宗祠通用联】

〖许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万卷毕览;
五经无双。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隋·许善心,字务本,少年时聪明,被称为神童。在南朝陈曾任散骑常侍,入隋官至通议大夫。博学多闻,家中藏书万卷,无不遍览。接替父亲许亨未完成的《梁史》续修。下联典指东汉·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跟从贾逵学习,曾任太尉南阁祭酒等职。博通经籍,时人评论他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称。著有《说文解字》,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为后代研究文字及编辑字书最重要的根据。又著《五经异义》,专主古文经学。

汝南世泽;
二龙家声。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许劭与兄许虔齐名,时称“二龙”。

孝宣求剑;
飞琼鼓簧。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宣帝皇后许后,名平君,昌邑人。宣帝刘询出生数月,其父母便因“巫蛊之祸”同时遇害,他被寄养在祖母史良娣家,生活在民间,而许平君也是民间女。当朝中公卿商议立皇后时,宣帝下诏要寻找原来舞过的剑。大臣了解他的意思,便奏请立许后。下联典出传说中的古代仙人许飞琼,为西王母侍女,西王母常令她鼓震灵之簧。

系承炎帝;
源出许昌。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许姓的出处和源流。

评推月旦;
绪衍箕山。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许劭,字子将,与从兄许靖并有名。好评论乡党人物,每月更换其品题,俗称“月旦评”。曾评论曹操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大喜。下联典出尧让位于许由,相传尧把君位让给他,他逃到箕山下,耕凿而食;尧又请他为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到。

彻钟泰岱;
绪衍箕山。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尧高士许由耕于箕山。

忠孝世泽;
节义家声。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许远,与张巡合力拒贼,血守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兵粮俱尽,城陷被执,不屈死。

鲁斋道学;
旌邑仙传。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元·许衡,字仲平,号鲁斋,河内人。与姚枢、窦默等人讲程朱理学。曾任京兆提学,在关中大兴学校。元朝建立,他与刘秉忠等制定朝仪官制,后主持国学,以儒家六艺(六经)为教学内容,对汉、蒙文化的融合及交流,起过一定作用。官至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著作有《鲁斋遗书》等。下联典指东晋道士许逊,字敬之,汝南人,向吴猛学道。后举孝廉,曾拜旌阳令,有感于皇室纷乱,弃官周游江湖,传说宁康年间在南昌西山,精修成仙,并且全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升,鸡犬也随之升天。宋代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世称“许真君”。

绳其祖式;
世泽绵长。
——佚名撰台湾省金门县许氏家庙联
    金门县现有五个乡镇,37个行政村,157个自然村。但当地人民仍习惯以“乡”做为村庄住民的认同体,这可能是受到明清时期的“都→保→乡”地方层级旧制观念的影响,因为当时的“乡”,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地方聚落单元。例如,旧属19都古贤保古坑乡,就是指今日的古岗这一个自然村。 金门与厦门过去同属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管辖,当地方言都还能保留闽南方言古音,例如一般人都把“乡”读成“香”它闽南话读音与拜拜所用的“香”相同。金门家庙多且密度高,更有几个乡是“一乡数庙”的情况,例如琼林就有蔡氏家庙七处,西园有黄氏家庙四处,北山也有李氏家庙四处,盘山有翁氏家庙三处。这些家庙除代表大宗、小宗之区分外,也代表当地姓氏家族的兴盛繁衍景况于一斑。金门家庙大门之左右两扇门板题字(板门联),在后埔(金城镇)是以题“祖德”、“宗功”者较为普遍,但在金沙镇则以门神装饰绘画者较为多见。何培夫认为门神耸立寺庙大门,首当其冲而地位显要,其设置目的不外乎辟邪逐厉、迎祥纳福与安宅镇殿。在民风古朴的金门浏览众多家庙建筑,能够让人同时欣赏到生命礼俗中的善与美,它涵括了各种传统的、庄严的、亲情的、艺术的、宗教的事与物。

孙支挺秀;
祖德流芳。
——佚名撰台湾省金门县许氏家庙联
    同上。

-----------------------------------------------------------------

〖许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出岫且从龙;
萦空宁触石。
——许康佐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唐代礼部尚书许康佐《日暮碧云合》诗句联。

-----------------------------------------------------------------

〖许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兄弟六登科甲;
父子四为尚书。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巡抚许进,上联说许进八子六登科甲。下联说许进及子许诰、许论、许赞等四人,皆为尚书。

-----------------------------------------------------------------

〖许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宝树春回双月旦;
锦江瑞霭百花潭。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东汉末汝南平舆人许靖及从弟许劭。下联典出许靖,字文休,举孝廉,任尚书郎。后入蜀汉,历官广汉太守、太傅。“锦江”,地名,在四川,流经成都市。“百花潭”,地名,在成都西郊锦江岸边。

化日光天新气象;
清风明月旧襟怀。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晋代文学家许询,字玄度,高阳北新城(今河北徐水县西南)人。幼年聪慧出众,人称神童。后司徒府召为掾属,不就。曾为道士,隐居永兴。早卒。有才藻,善为文。精名理,善清谈。好游山水,身体矫健,曾与王羲遍游会稽名山。与孙倬同为东晋著名玄言诗人。简文帝称“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实际上则是以玄言哲理敷衍成篇,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对当时东晋诗坛影响极大。今存《竹扇诗》1首及《白尘尾铭》、《墨尘尾铭》等文。

掬泉洗耳辞尧禅;
解字成文费段笺。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尧予许由天下不受,又授其为九州长,愤而洗耳于颖水之滨。下联典出东汉经学家、文学家许慎著《说文解字》,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为其注释,有《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古经典;
山雨满楼唐律诗。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代诗人许浑,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名句。

知人其能九德贵;
闻过则喜百世师。
——许信臣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道光进士许信臣撰书联。

训诂传经千古业;
说文解字万世师。
——许慎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河南省偃城许慎祠联。

但有余闲惟学帖;
即逢佳客莫谈天。
——许庚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代书法家许庚自题联。许庚,字文恪。

-----------------------------------------------------------------

〖许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应侯顺德,贻厥孙谋。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诏安县南诏镇许氏家庙联(1)。庙祀开漳功臣、昭应侯许天正(下同)。

摸索贤才,自明幽暗可识;
品题才物,咸惟月旦公评。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代大臣许敬宗(592-672),字延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阴附武后,谋逐褚遂良,杀长孙无忌等。下联典出东汉名士许劭(150-195),字子将。汝南人。初为郡功曹,深受敬重。他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闽海敉平,翊黄宣威昭圣德;
漳州建制,弘扬教化应民心。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诏安县南诏镇许氏家庙联(2)。

整理鲁迅全集;岂止妇女运动旗手;
争夺闽中宝地,实为畲民起义英雄。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中国妇女运动先驱许广平(1898-1968),广东番禺人,笔名景宋。参加过“三·一八”反帝大示威。1927年考入中山大学,担任鲁迅的助教,同年10月与鲁迅绘声结婚,后长期协助鲁迅工作。编辑出版了600万字的《鲁迅全集》。1941年曾被日本宪兵总部逮捕,备受酷刑而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献身于和平民主和妇女运动,曾任《民主》周刊编辑。建国后,任过全国妇联副主席、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1960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下联典指元初畲民起义女英雄许夫人,至元十五年(1278年),联合建宁(今属福建)人黄华起义。此时,元军已入福建,宋臣蒲寿庚降元。抗元将领张世杰转战至闽西南,在她的支持下,讨伐蒲寿庚及元军,屡次获胜。十七年,陈桂龙、陈吊眼在漳州起义,被元军镇庄,退至畲洞与她联合。壮大了力量。十九年,黄华再次起义,又得到她的支持。她领导的畲民起义,保卫了漳、泉、邵武、建宁各地山寨。

三十年前遗爱犹存,行道兴歌思蔽芾;
千百岁后明禋弗替,秋风洒泪荐馨香。
——明·叶向高撰福建省福清市许姓宗祠“许公祠”联
    原位于现在西涧寺附近的“许公祠”,属于历史名人专祠。据传,该祠是叶向高为纪念当时任县官的恩师许梦熊批取他为秀才,与陈仕贤共同建造的。叶向高还亲笔为该祠写下的这副对联,此联该祠惜现已不存。

入颍阳、守睢阳、令旌阳,赫赫神仙之府;
汉太傅、唐右傅、明少傅,堂堂宰相之家。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绩溪县家朋村许氏宗祠联。上联典指许由、许远、许逊。许远,字令威,唐代杭州盐官人。安史之乱中,被玄宗任为睢阳太守,至德年间,遭安禄山部将尹子奇围攻,他与真源令张巡协力守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坚持数月,兵粮俱尽后被俘送至洛阳,安庆绪兵败时被杀。下联典指许靖、许敬宗、许存仁。许敬宗,字延族,唐代大臣,杭州新城人。隋代大业年间举秀才,曾在李密军中任记室,后成为秦王(李世民)府十八学士之一。太宗时历官著作郎兼修国史、中书侍中;又助武后赶走褚遂良,逼杀长孙无忌、上官仪;显庆年间任中书令,与李义府同掌朝政。曾主编《文馆词林》。许存仁,名元,字存仁,明代金华人。太祖朱元璋亲自任他为应天府教授,入宫教诸王子,历官博士、国子祭酒,在明太祖身边十余年,从文化、历史到人才选调,多参与议论。

萃子姓于一堂,缅先人祖有德宗有功,为烈为光,春露秋霜明祀典;
衍云礽播诸代,愿吾辈孙也贤儿也肖,能文能武,鸳班鹭序集南洋。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许氏南洋宗祠联。

============================================================

附录:【许姓典故、趣事】

〖许允娶妻〗
    许允,许据的子孙,在三国魏影响颇大,许允的妻子阮氏贤而丑,当初许允与其成婚时,交礼完毕,见了其面,竟然大吃一惊,不愿入洞房。后来在别人的劝告下,许允勉强入了新房,但稍作停留,便又要离去,其妻急忙拦住。许允问:“妇有四德,你占多少?”其妻回答说:“我所缺乏的只有‘容貌’一条,我还听说君子有百行,请问夫君占有几行?”许允说我全都占有了。阮氏反问说:“君子有百行,以德为首,今君好色而不好德,如何能说全都占有了呢?”许允无言以答,知道其妻贤明,肃然起敬,从此夫妻相互敬爱,人皆称赞。

-----------------------------------------------------------------

〖许攸不受帝位〗
    许由一作许繇,相传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年老后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他固辞不受,逃至箕山之下,农耕而食。后尧又请他作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他死后葬于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四千多年以前许由活动于颍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因此后世许氏人士多以他作始祖。

-----------------------------------------------------------------

〖许攸之死〗
    许攸青年时与曹操、袁绍关系密切。初平中(190—193),跟随袁绍前往河北,成为其主要谋士。袁、曹官渡之战时,许攸因袁绍不听劝谏,遂投奔曹操,帮助曹操取得了这一关键战役的胜利。许攸自以为功高,又是曹操故交,时常称呼曹操的小名,并时常当众臣之面对曹操说:“你如果没有我不可能夺得河北。”曹操虽然点头称是,但内心十分反感,后借故除掉了许攸。

-----------------------------------------------------------------

〖许绾智劝魏王〗
    许绾,魏国大夫。魏王欲建造一座高台,取名中天台,意为直插云天的高台。为了避免大臣谏阻,下令曰:“敢谏者死。”许绾得知此事后,不顾安危,求见魏王。许绾对魏王说:“听说大王将要兴建中天台,臣愿意为大王助一臂之力。”魏王见许绾不但不反对此事,而且愿意出力,十分高兴,便问他有何高见。许绾说:“臣听说天离地:有一万五千里之高,即使按一半计,这座台也要高达七千五百里,其占地至少也要八千里。魏国全部土地也不够建台之用,大王一定要建此台,必须兵伐诸侯,以攻占其地。如果仍然不足,还要攻伐四夷,尽占其地,才可以满足需要,否则就不能称中天台。八千里之外,才能作为农业耕地,其收入足够大王建台之费用。请大王立即采取行动,兵伐诸侯。”魏王听了这些话,无言可答,建台之事只好作罢。许绾机智地阻止了魏王建台行动,使魏国的财力免遭耗费,使姓免受劳役之苦,受到后人的赞扬。

-----------------------------------------------------------------

〖贞洁娘子〗
    许义方的妻子刘氏,常常以正派贞洁自诩。有一次,许义方出发在外一年多,刘氏在家独守闺房。
    一天,许义方处理完事务后突然回到家里,对妻子说:“我出门在外,一年有余,你在家中独居无聊,岂不经常和邻居亲戚们走动走动吗?”
    刘氏告诉他:“自从郎君外出后,我就像没了头魂一般,每天只是闭门自守,从来没出过家门。”
    许义方听了,连连叹息不已。又问妻子平时如何自寻乐趣,刘氏答道:“哪里有什么乐趣?只不过经常作点小诗以寄托情性罢了。”
    义方闻之甚喜,便让妻子把诗取来观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开卷第一首诗的题目就是:《月夜招邻僧闲话》。
    ——宋·范正敏《遁斋闲览》

-----------------------------------------------------------------

〖许世友与酒〗
    许世友将军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骁勇善战而且爱酒如命,和酒结下了一生不解之缘。
    就在许世友生命临近最后的时刻,他示意守在病床前的女儿,要出去见见阳光。女儿伤心的问医生又没有什么办法让他站起来一次,医生犹豫的说:“除非给他一杯酒”,可见,酒对许世友的特殊作用。在他去世的前一天,就是靠着一杯酒的神奇力量使久卧病床的他奇迹般的站了起来。最后,倒在醇香的酒液中,直到一生的尽头也没有离开酒。

-----------------------------------------------------------------

〖周恩来与许世友“赌酒”〗
    周恩来能喝酒;为了工作平时不喝酒,为了工作也可以连续喝下大量的酒。周恩来喝酒的故事太多了,充满迷人的魅力,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与许世友将军的一次“赌酒”。
    许世友这位传奇式的将领,把喝酒作为看人老实不老实、豪爽不豪爽的重要标志之一。特别是盛年时,桌子中间放个大空碗,叫做滴酒罚一碗。他身后立一名卫兵,叫做监酒,不但监视谁耍滑,而且具体执行罚酒任务,和许司令同样级别的上将,卫兵也敢动手得罪,叫做“各为其主”。
    一些吃过苦头,被强迫吃罚酒的将军免不了说出去,免不了有人向总理告状诉苦。
    周恩来善于处理各种最复杂的矛盾,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许世友,除了毛主席,等闲人说了话他不会老实听;他性烈如火,连全军敬畏的彭老总都说要让他三分。对于这样的同志,单纯批评不解决问题,劝说效果也不大,说轻说重也不好把握。但是,总理心里有数,这种有着特殊经历的义气深重的人,一旦心服,他会说到做到。
    于是,当许世友到北京时,周恩来向这位嗜酒的司令员发起了“进攻”。
    “许司令哪,晚上没事我请你喝酒。”周恩来亲切邀请。
    “没事,我没事。”许世友两眼大放光彩。他本来就崇敬周恩来,本来就喜欢结交酒友,并且也久闻总理善饮;如今听说邀请,真有些“受宠若惊”,搓着两只大手不知该怎样回报总理,终于冒出一句:“下次我想法给总理打只豹子!”
    晚上,许世友满心激动地如约赴宴,周恩来已经迎在小餐厅门口,拉住他的手说:“许司令,今天我们是小范围宴请,尽可随便。”
    真是小范围。入席一看,只有周恩来和他,再无第3人。要说有第3人,那就是上菜的服务员。上来四盘菜就站到一边不动了。
    周恩来朝服务员吩咐:“上茅台。”他望着许世友问:“听说南京有四大喝,哪几个呀?”
    “王平、江渭清、聂凤智和我。”
    “我听说你是排第一的,你们4个到底谁酒量大些?”
    许世友憨然一笑:“算我大吧。”
    “南京你行,在山东你不行吧?”
    “怎么不行?”许世友这一生,怕人激,怕人说不行,谦虚话一句也没有了:“我打遍山东无敌手。”
    “你是说打仗吧?”
    “打仗打赢了,打进济南府,喝酒也没输过。”
    “打仗我信,喝酒我不信。武松18碗酒,山东人豪饮。”
    “总理你别不信,”许世友起急了,“喝酒我从来没遇过对手。”
    服务员已经上来酒。周恩来不等服务员斟酒,用手接过酒瓶放桌上,用怀疑的眼神望着许世友笑:“许司令是老实人,我听人说,就是喝酒不老实,喜欢吹牛。”
    “啊,总理,这是谁说的?妈了个×的我找他……”
    周恩来连连作手势,把“一激一跳”的许世友稳住,笑得平静,说得平静:“现在你去哪儿找啊?这样吧,我们两个人喝,看看许司令能不能比我多喝……”
    “总理,这,这怎么行?”
    “连我都喝不过?”
    “我怎么喝不过?”许世友着急又为难,“我怎么能跟总理赌酒呢,总理不信,另找个能喝的来……”
    “喝酒不论官大小,只论酒量大小。世友同志,你要是喝不过我,那就是吹牛。”
    “我要是喝不过总理,我、我……”许世友真被激起来了,脑袋晃动着朝前倾,像要在桌上寻找什么,终于找来一句话:“我给总理磕三个响头!”
    “这不行,我不会磕头。”
    许世友好像已经赢定了,粲然一笑:“我哪敢叫总理磕头呀,我只要总理说一句话:许世友喝酒无敌手,一点不吹牛。”
    “好,看你吹牛不吹牛。”周恩来亲自给许世友斟酒。
    “不要斟酒,”许世友拿过酒瓶,豪气十足,先声夺人:“这瓶是我的了,总理你自便。”
    周恩来注目许世友,微微一笑,转向服务员:“怎么办?再给我拿一瓶吧。”
    一瓶对一瓶,服务员帮忙启封开盖。
    许世友立起身,像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总理,我敬你,立地三杯。”
    他连干三杯,显示地倾倾空杯,坐下来,竭力显出毫不在意的样子。
    周恩来一直平稳安静,好像早忘了赌酒的事,一边吃花生米,一边慢斟慢饮,仔细品尝着酒香,并且不忘聊天。时而问问部队情况,时而很动感情地回忆往事。
    许世友却时刻不忘赌酒的事,这事对他关系重大,关系到吹牛不吹牛,老实不老实。他不会慢斟慢饮,歇口气,干两杯,再歇歇,再干两杯,并且总是要在周恩来望着他的时候用大幅度动作来完成。一句话,他不仅是喝酒,更是叫周恩来“看酒”,看看许世友是怎样一条汉子!
    “总理,干了!”许世友将酒瓶子垂直向下,晃一晃,只晃下一滴酒。杯子垂直倾下,喷喷有声,杯子干净了。他响亮地咂一下嘴,将空瓶空杯放桌上,很文明地轻轻一放。虽然脸全红了,却尽力不喘大气,轻松地望着周恩来。
    “哦,我落后了。”周恩来拿起自己的酒瓶,朝杯里倒酒。这时,许世友忽然吃惊地睁大了眼:那酒瓶居然也成垂直,流出的酒只剩少半杯,又被周恩来不忙不迫津津有味地一吸而尽。
    该不是见鬼了?许世友一脸狐疑。他轰轰烈烈喝干一瓶,周恩来不显山不露水,吃着聊着也喝干一瓶。会不会有假?可是千真万确是原装原瓶当场当面启封开盖啊,这还假得了?
    许世友像面对大海,突然感到深浅莫测,信心动摇了。
    “许司令,用你们练武人的话,咱们点到为止,好不好?”周恩来才是真正的面不改色心不跳。
    “不行,总理,喝一半怎么算好?”瞬间,许世友的酒劲涌上来了,豪兴大发地朝服务员嚷嚷:“去,再拿两瓶茅台。”
    “我看点到为止吧?”周恩来再劝。
    “不行,总理请客不叫喝好可不行。”许世友解开衣扣,“大干一场”地朝服务员喊一嗓子:“拿酒去!”
    服务员朝周恩来望。周恩来略一沉吟,大概是估量一下酒量,他办事历来谨慎,终于点点头:“那好,再拿两瓶。”
    服务员又上来两瓶茅台。
    “许司令,你拿一瓶。”周恩来慢条斯理嚼花生米。许世友脸上曾经闪过的一丝狐疑躲不过他。
    许世友自己开瓶,嗅一嗅,狐疑尽消,多几分尴尬,好象已经败了一场似的。
    “都一样,我随便。”许世友勉强作出不在意的样子,拿过一瓶朝杯里倒。
    周恩来仍然是边吃边聊,慢斟慢饮不停杯。
    许世友仍然是干两杯,歇歇气,再干两杯。
    两个小时后,许世友终于干掉第二瓶。他不再喊酒,只是摇晃着身子看周恩来。周恩来不说什么,将酒瓶朝酒杯垂直起来———那瓶子早空了。
    “服务员同志,再拿两瓶来。”周恩来声音像往常一样柔和、礼貌,“看样子许司令还能喝。”
    许世友笑笑,笑得艰难,笑得僵硬,好像脸上的肌肉麻木了。他的眼皮耷拉下来又竭力掀上去,又耷拉下来又勉强掀上去,目光茫然朦胧。
    服务员第三次上来两瓶茅台,抿着嘴忍笑不住,看看周恩来又看看许世友。
    这次是周恩来动手开瓶。
    “许司令,你要哪瓶?”他柔和地问。
    没有回答。许世友点点头,大概想说“随便。”但他那粗壮的身体却不由自主地仰靠着椅子往下滑,往下溜。他想坐起来,可心有余力不足,不挣扎还好,一挣扎滑落更快,一下子滑到了桌子底下。
    周恩来似乎胜了,那种酒意便一下子涌上来,用豪迈兴奋的动作哗哗地斟满一杯酒。直到酒溢出杯沿,才停下来,举起杯,身体也随着站立起来,说:“许司令,起来,站起来。当兵的,活着干,死了算,砍掉脑袋不过碗大个疤。英雄喝酒,狗熊喝水,我请你喝酒你连面子也不给?太不仗义了吧……”说着,一口干掉杯中酒。
    这些话语都是许世友以往劝酒的常用语,今天被周恩来一一搬出。可许世友却无法“英雄”、“仗义”、“给面子”了。他粗粗地喷口酒气,说:“输了!我,我给总理磕——头!”
    周恩来一把扶住许世友。他也喝到了极限,站立不是很稳,却以极大的毅力保持着清醒。
    “总理,我,我许世友,服了。今后,你,你指向哪里。我,我就打向哪里……”
    “又胡说。毛主席指向哪里,我们就打向哪里。”
    “对,对对。”许世友大事上还没糊涂,望着总理重新说:“总理,叫,叫我死,我,就不活。我听总理的。”
    “那么我告诉你,喝酒不能强人所难。桌子上不能放空碗,身后也不能站个监酒的。同志朋友间高兴了,一起喝点酒,本来是好事么,你强人所难不是伤和气吗?”
    “我,我听总理的。”
    “人酒量有大有小,不要自己能喝就认定别人也能喝。不比当年了,人过50岁,身体素质下降,再那么乱喝要闹出事呢。你也一样,以后喝酒不许超过6杯,半斤。”
    “我,我自己喝,不,超过半斤。”
    后来,周恩来对许世友的孩子们也交待过,让他们监督劝说父亲,喝酒不要超过6杯。许世友基本作到了。偶尔逢了热闹场合,多喝几杯也不忘解释:“总理叫我自己喝不要超过6杯,今天是大家一起喝,多喝两杯就多喝两杯,不是我自己喝嘛……” (摘自权延赤《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

〖许世友为什么要土葬〗
    火葬不首肯  治病不上京
    1985年10月22日,一代名将许世友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八病区告别了尘世,享年80。
    北京医疗条件那么好,许世友为何不愿去呢?当时,许世友就十分清楚自己肝癌的凶险,他怕到了北京,就回不了南京,更回不了他的新县老家,那么,又怎么能实现他死后土葬的愿望呢?
    对承办许世友的丧事,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均未涉及遗体究竟是土葬还是火化?当时除少数落后地区外,全国都禁止了土葬。南京军区的上上下下都知道,许世友遗体的处理是特殊的、例外的。
    那还是在1956年,在中南海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中央领导默默地传阅着一份关于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实行火葬的《倡仪书》。
    当时,在这份《倡仪书》后面签名的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康生、刘少奇、周恩来、彭真、董必武、邓小平……
    不久,中共中央召开八大。当《倡仪书》传到许世友手中时,他不仅没有签名,还找到毛泽东,表示自己对火化的不理解。
    许世友是个出了名的孝子。这一点已闻名四邻。而每当许世友自己做错事,便会跪在母亲面前,痛哭流涕认错。
    许世友自参加红军后,睡梦中常常因思念母亲而泪流满面。他的部队两次路过敌占区的家乡,他都冒险回到家中探母。1952年许世友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他请假回家看母亲。此时,离他1932年那次回家,母子二人已经有20年没有相见了。
    那天,许世友翻身下马,见自家的门口走着一位老婆婆,衣衫褴褛,灰白的乱发犹如一堆乱草窝,脚上穿着露出脚趾的破棉鞋,身上背着一捆柴。许世友在那苍老的脸上寻找着20年前的记忆,却面目全非。还是母亲认出了儿子:“你是友德娃吧?”
    “娘,我是友德啊!”许世友“扑通”一声,跪倒在老人家面前,母子抱头痛哭。许世友为母亲擦擦眼泪,站起身,从母亲那弱小的肩头卸下那捆树枝。他想到自己年迈的老母至今还过着这种艰苦的日子,实在有愧,便又“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面前,母子俩再次抱头痛哭了半个小时。
    “友德娃啊,你大老远来家一趟不容易,俺替你烧水喝。”许母颤颤地起身,回屋里烧水。跪在地上的许世友没有母亲的发话,就一直跪在那里。

    活着为国尽忠  死后为母守坟
    1957年冬天,这时已是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又一次回家。此时,许母已是78岁高龄。那天许世友到了家,许母正在喂猪。许世友在她的背后轻轻地喊了一声:“娘,俺回来看你了。”
    许母回头,满是皱纹的脸上笑出了一朵花,然而,那朵“花”很快没有了,她说:“友德娃啊,俺已是78岁的人了,俺母子俩是见一次少一次了。”她双手颤抖着,抱着许世友痛哭起来。
    许世友这位全国闻名的将军,在母亲面前却像个孩子,他伴随着母亲,呜呜地哭。
    1959年许世友探亲,许母已经作古。许世友跪在母亲的坟边,喃喃自语:“娘,忠孝难全,你老人家健在时我未能服侍你,我死后,一定来为你守坟。”
    1979年10月22日,许世友决定死后回到母亲身边,他有了土葬的想法。于是,他给大儿子许光写了一封信:“许光:邮去现金伍拾元整,用这笔钱给我买一口棺材。我死后不火化,要埋到家乡去,埋到父母身边,活着精忠报国,死了要孝敬父母。我今年74岁了,身体很好,活到八九十岁,也只有十多年了,你们可以先作准备。”
    1985年刚过了元旦,许世友交代秘书给党中央写了报告,说自己来日不多,对组织别无他求,要求党中央在他死后实行棺葬,理由是自幼参加革命,报效生母不足。活着尽忠,死了尽孝,葬在老母坟边以尽孝道。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将军的病情一天天地恶化,他经常询问报告是否有了回复。许世友要求棺葬的报告送到北京,中央领导和中央军委领导传阅,全国解放后,除了任弼时、毛泽东没有火葬,谁有这个胆量要求土葬?谁也作不了这个主。最后,报告送给了邓小平,请他拍板。

    小平下批示  司令魂归乡
    邓小平最了解许世友,他瞻前顾后,最后感到许世友毕竟是许世友,全中国只有一个,便在报告上批示: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10月26日上午,中顾委副主任王震受邓小平委托来到南京军区,郑重地传达了邓小平的意见。他说:“许世友在60年的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邓小平同志签发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
    王震一连说了七个特殊,这在当今中国领导层中,谁能有这种评价和待遇呢?鉴于邓小平对许世友的这些高度评价,谁还能提什么意见呢?
    10月31日下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南京向许世友遗体告别时,刚刚还是万里无云的天空瞬间突变,电闪雷鸣,持续了20分钟后,天空又是一片晴朗。有人神秘地说:“老天爷哭了,它这是为许司令送行啊!”
    棺木的原材料,是广州军区司令员尤太忠派人到广西的原始大森林里采伐的楠木。南京军区工程机械连在10月22日来到了万山之腹的许世友家乡新县许家泵的墓址,开挖墓穴,迎候老司令魂归故乡。
    许世友土葬的消息并没有公开。灵柩归故里的日期只在极少数高层人物的掌握和筹划之中,这越发将许世友的葬礼搞得神秘化,人们都在暗地里窃窃猜测。
    11月7日晚11时,护灵柩的官兵们突然接到整装出发的紧急通知,担负护送灵柩的负责人、南京军区副参谋长范志伦在11月8日零点整时举起右手,用力一挥,朝灵柩车队低声命令:“出发!”
    11月9日凌晨车队抵达新县许家泵。由于事先没有通知任何人,车队抵达时又是半夜时分,所以,没有任何人迎接,一切都是悄悄进行的。
    许世友灵柩到达墓地时,早已等候在此的工兵官兵们忙开了,除了铁锹铲土的声音,四周静得出奇。

    墓穴不设碑  灵柩藏宝物
    东方终于露出一丝鱼肚白,千山万岭披上彩霞之际,隆重而又秘密的特殊葬礼终于顺利完成,我们的老司令许世友同志终于入土为安。从此,犹似唐诗宋词中描述的青溪绕田的小山村增添了一景:英雄许世友之墓。
    许世友的坟茔紧靠着父母的墓穴,了却了他"死后尽孝"的最后心愿。墓穴坐落在青山绿树丛中,却没有任何的修饰,当时中央规定,不许设墓碑。可是,由于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反映,一年后,由王震出面提出,为许世友竖了一块高高的花岗岩石碑,著名画家范曾手书七个大字:许世友同志之墓。
    到墓前瞻仰的人们,暗地里传说着许世友的墓穴中存放着几件"宝贝",这确有其事,也是公开的秘密。为了寄托哀思,在灵柩里放了几件物品:许世友生前戴的奥米茄手表,天天收听的半导体收音机,一瓶茅台酒,一支心爱的猎枪及一百元人民币。
    有人说,这几件随葬品了不得啊!它们有着特殊的意义:酒——壮胆;枪——打鬼。许世友到哪里都会通行无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2#
发表于 2008-11-26 20:35:26 |只看该作者
许姓来源

    一、出自姜姓,以国为氏,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
    据史书记载,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西周灭商后,周成王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为太岳之嗣,也称为许文叔。许国地在今河南许昌市,春秋时为郑、楚等国所逼,公元前576年,许灵公被迫南迁叶地,为楚国的附属;前534年许惮公又被迁城父;前 538年又迁荆山;前529年复迁叶地;前506年再迁容城。战国初期终于被楚国所灭,迁于容城,后子孙分迁中原及江南各地,以国为氏,称为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相传炎帝是上古部落首领少典的儿子,少典娶娇氏而生炎帝。由于炎帝居于姜水流域,故以姜为姓,他本人也是姜姓部落的首领,号烈山氏,一作厉山氏。后来炎帝向东发展,势力达到中原地区,这样就与黄帝的势力发生冲突,他们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进行了一场战争,结果炎帝战败,于是便退出了中原。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炎帝即神农氏,传说他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时代人们过着采集渔猎生活,神农氏用木制作未、耜,教民从事农业生产。他还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
    据载,炎帝的后世子孙伯夷,是唐尧时期的四岳,他的裔孙文叔参与了周武王的伐商战争,西周建立时大封诸侯,文叔被封于许(今河南许昌东),世称许侯,是西周在中原的诸侯国之一。
    春秋时期郑、楚等国势力强大,许国不断地遭到这些诸侯国的进攻,由于力量弱小,无力抵御,只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如公元前654年,楚国伐许,许侯无力抵抗,遂肉袒谢罪,楚国才退兵而去。楚成王在位时,又一次进攻许国,许侯只好再次肉袒谢罪,使其退兵。在这种情况下,许国所能做的惟有迁徙,以避其锋芒。公元前576年,即许灵公时被迫迁到了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公元前533年,又迁其国于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东南);公元前529年,再次迁回叶;公元前524年,又迁到了容城(今河南省鲁山东南)。后来几乎每三至五年就迁徙一次,可见当时其所面临的局势之险恶。许国迁到容城后,虽然得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喘息机会,但是当时周王室衰弱,无力阻止诸侯纷争,许国这样的小国仍不能避免被吞没的命运。大约到战国时期许元公在位时,便被楚国攻灭了,一说为魏国所灭。许国灭亡后,许国宗亲四散逃走,他们虽散居异乡,不忘故国,便以国为姓,这是许姓的一个来源。

    二、源于许由
    许由一作许繇,相传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年老后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他固辞不受,逃至箕山之下,农耕而食。后尧又请他作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他死后葬于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
    相传许由之所以这样做,是受了古代隐士巢父的影响。尧先是想请巢父接替自己的君位,巢父不接受。尧又想让位于许由,巢父便教许由隐居躲避。不过后世的许姓人中到底哪些人是许由的后代,不得而知,其世系也不清楚。许姓以汝南(今河省南鲁山、平舆、叶县一带)、高阳(河北省高阳县东旧城)为郡望,他们都是许国之后裔,故许姓的起源应以出之姜姓为主。

-------------------------------------------------------

许姓迁徒史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郑、楚等国势力强大,许国不断地遭到这些诸侯国的进攻,由于力量弱小,无力抵御,只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公元前654年,楚国伐许,许侯无力抵抗,遂肉袒谢罪,楚国才退兵而去。楚成王在位时,又一次进攻许国,许侯只好再次肉袒谢罪,使其退兵。在这种情况下,许国所能做的惟有迁徙,以避其锋芒。公元前576年,即许灵公时被迫迁到了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公元前533年,又迁其国于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东南);公元前529年,再次迁回叶;公元前524年,又迁到了容城(今河南省鲁山东南)。公元前523年,许悼公患疟疾,太子止献药,悼公饮后非但没有治好病,反而送了性命。太子止见闯了大祸,于是便逃到了晋国。此外,楚国有许伯,郑国有许瑕,晋国有许偃、赵国有许钧、许历、魏国有许绾,他们都是因各种原因从许国流亡到各国的,由于无法归国,便定居于当地。后来几乎每三至五年就迁徙一次,可见当时其所面临的局势之险恶。许国迁到容城后,虽然得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喘息机会,但是当时周王室衰弱,无力阻止诸侯纷争,许国这样的小国仍不能避免被吞没的命运。
    这一时期分布在各国的许姓人大都是许国灭亡后被迫迁去的,他们通常仍可保留贵族的身份。但在战国后期由于社会变革加快,社会分化剧烈,有一部分许姓人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贵族地位,如赵人许历,便是一例,所以他们必须以自己的才干重新博取功勋,以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此外,除了以上诸国外,齐、韩、燕等国也有许姓分布,所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其中也有处于社会下层的人。通观这一时期的各国许姓,人数并不很多。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二:一是许国本来就是小国,人口有限;二是许国灭亡后,许姓失去了原有的政治基础,他们的活动不为史书记载,故今天便很难了解其全部情况了。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除了高阳地区有许姓分布外,在今山东、河北、河南、陕西、辽宁、山西、湖北、浙江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以陕西、河南、河北的人数为最多,也最为集中。在这些地区也不是均匀分布,而是集中于某一区域,如陕西主要集中在关中,河南则集中在洛阳及豫南一带,河北主要集中在冀中平原。

    隋唐时期
    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唐代以后,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地,故唐代以后的许姓名人也多出于此地。

    宋元时期
    辽国地处我国北方,其境内许姓分布较少。金国消灭北宋后,占据了淮河以北广大地区,这里主要是汉族聚居区,所以金朝统治时期许姓分布要比辽广泛得多。元朝的统治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民族复杂,故境内分布有大量的许姓人。此外,这一时期许姓的民族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在少数民族中也出现了不少许姓人。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人口迁徙相对比较频繁,有的是政府行为,也有因躲避战乱,从而构成了这一时期姓氏分布的又一显著特点明清以来的许姓状况。明清时期是许姓人口的大发展时期,见之于记载的许姓人数大大地超过了前代。此外,文化素质也大大地提高了,出现了一批学者,考中进士的人数也空前增加。还有一个特点,即这一时期在少数民族中涌现了大批许姓,人数之多远远超过了以前历代的总和。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3#
发表于 2008-11-26 20:35:41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许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许光达大将
    许光达(1908-1969),原名许德华。湖南省长沙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7年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见习排长,同年在宁都加入南昌起义部队,任排长、代理连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参谋长,第十七师政治委员、师长,红三军第八师二十二团团长、八师师长,红三军第二十五团团长。1932年赴苏联,先后入国际列宁主义学院和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37年回国。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第三分校校长,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区司令员,中央情报部一室主任,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八路军120师独立第二旅旅长。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绥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二兵团军长,第二兵团司令员。
    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坦克学校校长和装甲兵学院院长,国防部副部长。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9年6月3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1岁。

    许世友上将
    许世友(1905-1985),河南省新县人。1926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任连长,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黄麻起义。
    大革命时期,参加农民革命运动,担任泗店区六乡农民自卫队队长,参加了镇压土豪劣绅和反击地主武装反扑的农民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31师班长、排长、营长,红四方面军第12师34团团长,红九军副军长兼25师师长,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副部长,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山东纵队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员。为山东敌后根据地的创建作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东线兵团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率部参加了莱芜、孟良崮、胶东保卫战等重大战役,之后率部进军津浦路,参与指挥了济南战役、青岛战役、长山列岛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军区司令员,1953年3月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员。回国后,1954年2月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同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3月任南京军区司令员,1959年9月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1973年底任广州军区司令员,1980年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85年10月22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0岁。著有《我在山东十六年》、《我在红军十年》、《许世友回忆录》等。

    许诚少将
    许诚(1913-2004),江西省宁都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第2师师部通信班长、第5团排长,第6师10团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红4军教导团政治委员,随营学校政治委员,第10师30团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营长,师随营学校营长、教育长、师供给处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7年后,任晋察冀军区晋冀纵队独2旅副政治委员,第2纵4旅副旅长,第19兵团193师师长。参加了响堂铺战斗和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9兵团补训师长,炮兵指挥部主任。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3军189师师长,第19兵团炮兵指挥部主任。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副军长、67军副军长。1961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战役系。1969年至1971年任天津警备区政委。1971年至1980年任天津市委书记。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4年3月1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93岁。

    许志奋少将
    许志奋(1920-——),山西省汾阳县人。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太谷游击队分队长,八路军129师独立支队连政治指导员,独立支队政治处技术书记,纵队政治部组织干事,独立支队政治部组织股股长,129师新10旅直属队总支书记,榆太独立营副政治委员,第10旅39团政治委员,太行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科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7分校3大队政治处组织股股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民主建国军总政治部组织处副处长,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15军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淮海、渡江、广东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政治部青年部部长、组织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副政
治委员。196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昆明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76年到1987年任北京卫戍区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许培仁少将
    许培仁(1912-1986),陕西省神木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西神木县赤卫队大队长,红17军独立3团经理处处长,游击11支队政治委员,陕北独立师1团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政治部民运科科长,总务科科长,供给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总兵站部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后勤第二分部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海军后勤部政治委员,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后勤部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6年2月27日逝世,终年74岁。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4#
发表于 2008-11-26 20:35:55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许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许胜中将
    许胜(1931-——),河北省迁安县人。1945年任迁安县政府办事员。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师司令部参谋。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团队列股股长、团副参谋长。1961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基本系。后历任师作战训练科科长,军军务处处长,师参谋长,师长,军长,济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后勤学院副院长、政治委员,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055年被授予尉官军衔,荣获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许乐夫中将
    许乐夫(1922-1997),山东省临胊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学习,后任山东省临胊县自卫团情报科长,新四军苏北军区连指导员,干事、新四军第三师营教导员,股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团政治处主任,团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团政治委员。参加了辽沈、衡宝、广西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团政治委员,回国后,任空军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空军政治委员,北京军区空军政治委员。1988年2月13日任空军副政治委员,1988年4月兼任中共空军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校官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1997年5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

    许志功中将
    许志功(1945.11-——),河北省昌黎县人。1964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党政干部基础科毕业,在职大专学历,文职二级。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任国防大学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
    1964年2月至1977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战士、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营副政治教导员。1977年7月至1979年12月任解放军军政大学政治系哲学教研室教员。1979年12月至1986年1月任解放军政治学院学教研室教员(1979年3月至1980年9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哲学研究班学习)。1986年1月至1990年6月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正团职教员(期间:1987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国防大学教员进修班学习)。1990年6月至1994年8月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副局级教员。1994年8月至1995年2月任陆军师代理副政治委员。1995年2月至1997年1月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副主任(正局级)。1997年1月至1998年4月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副军职)。1998年4月至1999年12月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主任(1999年7月晋升为正军职)。1999年12月至2003年7月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主任。2003年7月起任国防大学副校长。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0年5月1日,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2003年7月被授予(由文职转为)少将军衔。2004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先后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5部,发表理论文章70余篇。主要代表作有:《列宁认识论通论》、《改革开放的哲学沉思》、《邓小平理论概论》等。荣获各级各类奖励20余项,多次被评为全军、全国优秀教师。

    许其亮中将
    许其亮(1950.3-——),山东省临朐县人。196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7月参加工作,空军第五航空学校毕业,大专学历,1966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66年7月至1967年12月空军第一航空预备学校学员;1967年12月至1968年8月空军第八航空学校学员;1968年8月至1969年8月空军第五航空学校学员;1969年8月至1983年5月空军航空兵师飞行员、独立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副师长(期间:1982年3月至10月在空军学院军事高级班学习);1983年5月至1984年8月空军航空兵师长;1984年8月至1985年8月空军副军长;1985年8月至1988年7月空军上海指挥所参谋长(期间:1986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国防大学基本系学习);1988年7月至1989年7月空军军代理副军长;1989年7月至1993年1月空军军参谋长、军长;1993年1月至1994年10月空军副参谋长(期间:1994年9月至11月在国防大学战役进修班学习);1994年10月至1999年2月空军参谋长;1999年2月至2004年7月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沈阳军区空军司令员(期间:2001年3月至7月在国防大学正军职以上干部培训班学习);2004年7月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1991年6月晋升为空军少将军衔,1996年7月晋升为空军中将军衔。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5#
发表于 2008-11-26 20:36:06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许姓革命英烈生平简介】

    许继慎将军
    许继慎(1901-1931),原名许绍周,字旦如,号谨生,安徽省六安县土门店人。1921年4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许继慎才华出众,思想敏捷,善于言辞。是中国工农红军早期的杰出将领,军事家。
    曾任安徽省学生联合会常委兼联络部部长,参与领导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是该校青年军人联合会骨干 。毕业后任排长、连长、学生队队长、团代理党代表,参加了第一、第二次东征。1926年任叶挺独立团第2营营长,参加北伐战争攻打平江、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升任团参谋长、团长。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叛变后,曾以独立师师长的职位作诱饵,妄图策动许继慎叛党,被他断然拒绝。
    1930年春被党中央派往鄂豫皖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军长。临行前,他向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表示:此去必为革命为人民同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决一死战,坚决完成党交给的光荣任务。领导整编鄂东北、豫东南、皖西3块根据地红军,实现了鄂豫皖红军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此后,指挥红1军英勇作战,相继取得英山、四姑墩、光山、金家寨、香火岭等战斗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鄂豫皖苏区。1931年1月第1军、第15军合编为第4军后,先后任第11师、第12师师长。率部取得双桥镇大捷,获鄂豫皖红军首次全歼国民党军1个师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一次“围剿”。此后,坚决反对张国焘提出的远离苏区,冒险进攻的错误军事行动方针。在遭非法逮捕后,始终坚持原则,对党赤胆忠心。1931年11月在“肃反”中被诬陷杀害于河南光山新集。1945年,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其平反昭雪,恢复了党籍,被追认为“早年为党为国捐躯的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加以怀念。
    1989年11月29日,许继慎被中央军委确认为33位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之一。许继慎将军陵园占地400平方米,前方树有许继慎的铜像,高2.8米,底座为黑色大理石,徐向前元帅提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长许继慎同志之墓”的碑文。陵园内还有事迹陈列馆等建筑及设施;苍松环绕,翠柏织荫,鲜花竞艳,庄严肃穆,是游人寄托哀思、凭吊流连的绝佳场所。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6#
发表于 2013-12-20 18:10:44 |只看该作者
【186-1098-1728】北京哪里有找【186-1098-1728】北京哪里有找放松您的心灵,愉悦您的心情186-1098-1728:提供学生,少妇,白领,模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玻璃字库 平仄查询 繁简转换 成语词典 入声字表 联律图谱 词牌大全 同旁词集 离合字表 中国对联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