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域之花 发表于 2008-6-12 02:43:19
学诗百法 刘坡公(一)




      
录入者序:
    今人学诗,一般启蒙于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十讲》或《诗词格律》,我也同样。但我最喜欢的一本学诗蒙书则是刘坡公的《学诗百法》。《诗词格律》是白话体的面向人民群众的普及读物,《学诗百法》则是半文言的诗学教材。不读此书,不知此书之妙,读罢此书,方知写诗之妙。
    抖起精神,我将陆续将此书敲录贴出奉献给大家。初学者按图索骥,用心揣摩,相比获益匪浅,诗坛高人全当是温习功课好了。全书录入完毕后,还请咪咪代为收藏入库,莫辜负俺的一场辛苦。原书繁体竖排,句号断句,录入时改为简体横排,标点相应更动。
不知道刘坡公的生平,只知道世界书局于民国十七年出版过《学诗百法》。手里的册子是1982年9月上海古籍书店出版的世界书局版复印本,定价人民币0.43元。

    编辑大意
    □ 本书定名学诗百法,专为学诗者指示门径,文字务求浅显,体例不厌详尽,初学得此,极易领悟。
    □ 本书共分八大纲:一声韵,二对偶,三字句,四章法,五规则,六忌病,七派别,八体裁。其中又分各子目若干则,共成百法,以供作诗之研究。初学细细揣摩,必能信手成章。
    □ 本书教人学诗,贵由浅而入深,故第一步教以五七言古体,第二步教以五言律绝,第三步教以七言律绝。学者循序渐进,可收举一反三之效。
    □本书对于作法,极为注意,如炼字造句属对押韵等,以及诗之启承转合各法,均分条说明其理,又各举一例以为证。学者依样葫芦,可无扞格(抵触)之患。
    □ 本书以初学作诗,宜乎多读,故就唐诗三百首中,分别写景言情寓意托物等种种章法,各选一首为例。读者奉为范本,无须再购他书。
□ 本书体格详备,除古诗及五七言律绝外,凡唐诗三百首中所不载者,本书旁搜博引,加意采辑,以飨学者。
     第一纲 声韵
     一 练习四声法   
    学诗之第一步,当重声韵。声韵之中,尤以练习四声为最要。四声者何?平上去入是也。兹录昔人辨四声歌诀如下:
    平生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用力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第一句言平声平道莫低昂者,随口平读,其声不高不低,而尾音自然延长。第二句言上声高呼用力强者,向上高读,其声亢而响亮,并无尾音。第三句言去声分明哀远道者,向下重读,其声哀而且远,而尾音较短。第四句言入声短促急收藏者,向直急读,其声既木且实,亦无尾音。譬之击鼓,以木槌轻击鼓之中心,其声为"东",是为平声。再击鼓面之四周,则其声为"董",是为上声。若更在鼓之中心,以木槌重击之,则其声为"冻",是为去声。若以一手扪鼓面,一手重击之,则其声为"笃",是为入声。总之四声之分,其不同之点有三,平去有尾音,上入无尾音,一不同也。平声和平而尾音长,去声哀远而尾音短,二不同也。上入二声,虽皆无尾音,但上声响而亮,入声木而实,三不同也。能辨此不同之点,然后可与言练习。  
    练习之法,须将平上去入四字,依照读法,以右手食指作势,读平声时,以指搁于桌之左边,徐徐向右移去,移至右边尽处为止,声亦随之而止。桌之阔,大约以二尺为度。读上声时,以指搁于桌边正中,向上一挑,约离桌面一尺高,而声亦顿止。读去声时,以指离桌而下,重重一指,约离桌面一尺低,而声乃止。读入声时,以指向对面一指,约离身一尺远,而声即止。如是将此四字,每日读一百遍,其声之高下疾徐,不可稍误。历三日,然后易以"东"(平声)"董"(上声)"冻"(去声)"笃"(入声)四字,仍照前法练习。再历三日,则无论何字,一读平上去三声,而入声之字,自然脱口而出矣。兹为练习时试验有无错误起见,故将四声之字,再举树例于下:(以平上去入为序)
    东董冻笃 同动洞独 空孔控哭 蒙蠓梦木 隆拢弄陆 钟肿种烛
    松悚宋粟 容拥用浴 江讲绛觉 知指志质 时氏侍日 诗矢试失
    医矣意一 基几记吉 私史肆率 离里利律 微尾未物 非诽沸弗
    鱼禦御月 渠拒讵掘 居举锯厥 枯苦库阔 途杜度夺 吴午护活
    孤古故割 西洗细膝 梨礼例栗 迷米谜密 佳解戒黠 排摆败拔
    哀亥爱曷 该改盖葛 台怠队夺 真轸震质 申笋舜室 仁忍润术
    音引印乙 旬尽殉疾 文吻问物 芬粉粪拂 元阮愿月 翻反贩发
    烦晚万伐 干澣旰割 丸缓换活 滩坦叹脱 删潸疝瑟 间简涧吉
    先铣霰屑 笺剪箭节 钱践贱绝 传篆膳舌 坚剪见洁 萧小笑削
    辽了料略 腰杳要约 交狡校脚 高槁诰阁 遭早灶作 桃稻盗铎
    歌哿个古 科可课窟 麻马祃陌 牙雅夏译 八把霸伯 阳养漾药
    张涨帐酌 长丈让若 将奖酱雀 香享饷谑 央养恙约 良两亮略
    情静净夕 惊颈敬戟 莺影映益 丁顶钉滴 蒸拯证职 尤有宥亦
    仇受授石 邹酒奏责 金锦禁急 阴饮荫邑 含暗憾盍 甘敢绀鸽
    盐琰艳叶 奁脸敛猎 咸豏陷洽 缄减鉴甲
    二 辨别平仄法  
    作诗之法,合上平下平声统曰平,合上去入三声统曰仄。平声仄声,绝然不同,一则和柔圆润,一则亢直短促,学者最易辨别。唯有一种可平可仄之字,或可通用,或不可通用,若不加意辨明,非唯失去真解,并犯出韵及不调平仄之病。兹将此种字之可以通用与不可通用者,分别略举于下:
    平仄通用者--
    衷 平声一东,去声一送,义同,中心也。
    供 平声二冬,去声二宋,义同,供奉也。
    撞 平声三江,去声三绛,义同,捣也。
    贻 平生四支,去声四寘,义同,馈赠也。
    …………
    平仄不可通者--
    风 平声一东,空气相激而成谓之风,去声一送,讽刺也。
    缝 平声二冬,弥补也,去声二宋,隙也。
    降 平声三江,读如杭,伏也,去声三绛,自上而下谓之降。
    为 平生四支,作也,去声四寘,因也。
    …………
    前举平仄可通用之字,虽则诗中随意可用,然而抑扬轻重之间,仍宜细细推敲。至于不可通用之字,意义悬殊,万不可稍有差误,羼杂其中。学者宜将所举之字,依仿练习四声法,先行熟读其音,次则详译其义,随时随地,留心辨别,不出匝月,而字之平仄,无不瞭然胸中。他若一字而兼数平声或数仄声者,其义亦有可通不可通之别,不妨以此类推。
    学诗百法之三 检查诗韵法  
    近人作诗,皆奉梁沈约诗韵为标准,故平上去入四种韵目,不可不牢记胸中。但是上下平各十五韵,而上声仅有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只十七韵而已,学者苟不明四种韵目隶合之法,则于四声之字,何字归入何韵,断难分析清楚。兹为便利学者检查诗韵起见,特将四声一百零六韵韵目,合成一表。俾知某字在平声某韵者,其上去入三声之字,即知在某某等韵。如同字在平声一东,其上声之动字定在一董,去声之洞字定在一送,入声之独字定在一屋。以此推寻,百不失一,不必东翻西阅,而无字不可一检即得也。表列如下:
    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一东 一董 一送 一屋
    二冬 二肿 二宋 二沃
    三江 三讲 三绛 三觉
    四支 四纸 四寘 四质
    五微 五尾 五未 五物
    六鱼 六语 六御 六月
    七虞 七麌 七遇 七曷
    八齐 八荠 八霁 四质
    九佳 九蟹 九泰十卦 八黠
    十灰 十贿 十一队 七曷
    十一真 十一轸 十二震 四质
    十二文 十二吻 十三问 五物
    十三元 十三阮 十四愿 六月
    十四寒 十四旱 十五翰 七曷
    十五删 十五潸 十六谏 八黠
    一先 十六铣 十七霰 九屑
    二萧 十七筱 十八啸 十药
    三肴 十八巧 十九效 十药
    四豪 十九皓 二十号 十药
    五歌 二十哿 二十一个 六月
    六麻 二十一马 二十二祃 十一陌
    七阳 二十二养 二十三漾 十药
    八庚 二十三梗 二十四敬 十一陌
    九青十蒸 二十四迴 二十五径 十二锡十三职
    十一尤 二十五有 二十六宥 十一陌
    十二侵 二十六寝 二十七沁 十四缉
    十三覃 二十七感 二十八勘 十五合
    十四盐 二十八俭 二十九艳 十六叶
    十五咸 二十九豏 三十陷 十七洽
    上表将下平声之九青十蒸并为一韵,将去声之九泰十卦并为一韵,使平上去三种韵目各成二十九数,然后再将入声十七韵就每韵中各字之声合于平声何韵者,亦分成二十九部,各相隶属,而后诗韵中无难检之字矣。
    学诗百法之四 通转古韵法  
    作诗之韵,或可通,或不可通,或可转。通者,以本音通本音之谓,如一东之与二冬,八庚之与九青、十蒸是也。转者,转其声而后通之谓,如一东之与三江,四支之与九佳是也。盖东冬同为舌端音,更青蒸同为齿头音,其音既属一本,故可通。东为宫音,江为商音,支为徵音,佳为商音,一宫一商,一徵一商,皆非本音,故欲通其韵,必先转其声乃可。但通转之法,今韵较严,而古韵极宽。如一东二冬固可通,一东与三江既非本音只能转韵而已,而古韵则东冬江三韵均可通。又如四支之与九佳十灰亦非本音,必转而方通,而古韵则微齐佳灰文五韵均可通。又如上平之十一真与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及下平之一先,在今韵中万不能通,而古韵则真文元寒删先六韵竟可通叶。又如三江之与七阳通,二萧之与三肴四豪通,犹得谓之谐声。若夫下平之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四韵可通,则唯古韵为然耳。又如六鱼之通七虞、八庚之通九青十蒸,古韵更数见不鲜矣。
    上声中一董二肿可通,一董二肿与三讲亦可通,四纸与五尾八荠九蟹十贿可通,十一轸与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可通,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三韵可通,二十哿与二十一马、二十三梗与二十四迴可通,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三韵可通,此足见古韵通转之宽也。
    去声中古韵之可通者,则哟一送二宋之通三绛,四寘五未八霁之通九泰十卦十一队,六御之通七遇,十二震之通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之三韵相通,二十一个二十二祃之二韵相通,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虽未有通转,而二十七沁之与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古韵中又可通叶矣。
    入声十七韵,其中一屋与二沃三觉可通,四质与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宵可通,十一陌与十二锡十三职可通,古韵中所未见通转者,只十药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之五韵耳。
    古韵之可通可转,即如上述矣。今试进而言转韵之法,或则两句一转,或则四句一转,或则六句八句一转,盖转韵之句,必以双数,不能以单数。且通篇上下,尤须铢两匀称,无头轻脚重之病。即韵之平仄,亦须相间而用,如前四句押平韵后四句换仄韵之类。至于通韵之法则反是,止就韵之可通者押之,或通体用平韵,或通体用仄韵,断不可平仄相间而用也。
    学诗百法之五 五律平起法 五绝平起法  
    五律每首八句,首句有押韵与不押韵之别。平起者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兹先视其法于后:
    ○○●●△,⊙●●○△。⊙●○○●,○○●●△。
    ◎○○●●,⊙●●○△。⊙●○○●,○○●●△。
    上为五律首句押韵之平起法。○者,平声之符号也,●者,仄声之符号也,◎者,应用平声而可易仄声之符号也,⊙者,应用仄声而可易平声之符号也(△者,平声之韵也)。若首句不押韵,则应改为○○○●●。五绝则只有四句,依照前四句之平仄,即为五绝首韵押韵之平起法,依照后四句之平仄,即为五绝首句不押韵之平起法。学者细细揣摩,不难收举一反三之效。
    学诗百法之六 五律仄起法 五绝仄起附  
    仄起者,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亦有押韵与不押韵之别。兹再示其法于下:
    ⊙●●○△,○○●●△。◎○○●●,⊙●●○△。
    ⊙●○○●,○○●●△。◎○○●●,⊙●●○△。
    上为五律首句押韵之仄起法。若首句不押韵,则改为●●○○●可也。五绝首句押韵之仄起法,即照前四句之平仄,五绝首句不押韵之仄起法,即照后四句之平仄。学者能将前两首之平仄反复熟读,则作五律五绝诗,自无失调平仄之病。
    学诗百法之七 七律平起法 七绝平起法附
    七律亦每首八句,首句亦有押韵者,亦有不押韵者,以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为平起。兹将其法示下:
    ◎○⊙●●○△,⊙●○○●●△。⊙●◎○○●●,◎○⊙●●○△。
    ◎○⊙●○○●,⊙●○○●●△。⊙●◎○○●●,◎○⊙●●○△。
    上为七律首句押韵之平起法。若首句不押韵,则应改为○○●●○○●。七绝亦只有四句,依照前半首之平仄,即为七绝首句押韵之平起法,依照后半首之平仄,即为七绝首句不押韵之平起法。
    学诗百法之八 七律仄起法 七绝仄起法附  
    七律仄起者,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也。其法亦有押韵与不押韵之别。兹再将八句之平仄表示于后:
    ⊙●○○●●△,◎○⊙●●○△。◎○⊙●○○●,⊙●○○●●△。
    ⊙●◎○○●●,◎○⊙●●○△。◎○⊙●○○●,⊙●○○●●△。
    上为七律首句押韵之仄起法。若首句不押韵,则应改为●●○○○●●。七绝首句押韵之仄起法,即照前四句之平仄,七绝首句不押韵之仄起法,即照后四句之平仄。学者欲作七律七绝诗,须将此二首平仄随口念熟,则下笔之时,自然声调稳妥,而不至有差误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魔域之花   人间盛开

欢迎加入中国对联网
2#
发表于 2008-6-12 02:44:27 |只看该作者
学诗百法 刘坡公(二)








第二纲 对偶
    学诗百法之九 一字对偶法  
    学作律诗,以对偶工稳为最要。学习对偶之法,不外以平声字对仄声字,以仄声字对平声字,而字面则以类相从,如天类对天类,地类对地类,人类对人类,物类对物类,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其入手初步,可先任拈一字,求其配偶,如风对雨山对水之类。因风雨皆天类字,山水皆地类字,风与山皆平声,雨与水皆仄声,故均可对。但亦有一字而可两对者,如风对雨,自是同类字之最相合者,然而亦可与地类之水相对。又如宫对室,皮对革,皆以类相从,而宫又为五音(宫商角徵羽为五音。徵,音止)之一,故可对角徵羽等字,革又为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谓之八音)之一,故可对金丝匏等字。明乎此则属对自易,而不致为同类之字所束缚也。兹试就天地人物四类略举其例如下:[例句之旁,原标注有平仄符号,略去,反正平仄相对就是了。]
    天类
    风/雨 日/云 霜/雪 月/星 烟/露 雾/霞 雷/电 雹/虹 春/夏 夜/朝 年/岁 暑/寒
    地类
    山/水 石/泉 河/井 海/江 城/市 邑/田 乡/野 路/桥 溪/谷 沼/池 波/浪 岸/滩
    人类
    男/女 祖/孙 妻/子 弟/兄 宾/主 圣/贤 农/士 死/生 穷/富 面/心 头/足 目/眉 身/手 智/愚 忠/孝
    物类
    冠/履 带/衣 珠/玉 斗/升 刀/尺 剑/枪 灯/镜 帐/帘 茶/酒 草/花 桐/竹 杏/桃 梅/菊 马/牛 禽/兽
    学诗百法之十 二字属对法  
    一字之对既习熟矣,然后增一字而为二字对。二字之对,有两字平行者,有两字侧串者。何谓平行?上下二字皆实字或皆形容字,如日月对虹霓、浓淡对深浅之类。何谓侧串?上为形容字而下为实字,或上为实字而下为形容字,如蕙风对甘雨、月瘦对云痴之类。学者须知平行之字止可对平行,侧串之字止可对侧串。至平仄则下一字须平对仄仄对平,上一字则可平可仄,不必拘定。今再举例如下:
    天类
    春风/夏雨 白日/青天 风剪/月轮 三星/十雨 煮雪/残霞 雷鼓/风铃 花朝/谷日 九夏/三冬 丁年/午夜 菊月/梅天
    地类
    山腰/水腹 蜀道/秦关 黄浦/赤城 榆关/梓里 济北/淮南 金井/玉溪 岐山/渭水 剑阁/炉峰 西江/北海 雁门/鸡泽
    人类
    桥父/芥孙 荻母/梅妻 茶神/酒圣 奇侠/逸民 农夫/士子 织女/针神 红玉/绿珠 白眉/黄发 云鬓/雪肤 口禅/牙慧
    物类
    缁衣/赤舄 衾角/帐眉 琉璃/琥珀 玉环/金珥 红笺/白简 棘矢/桑弧 秧针/稻剑 芍药/荼□ 鹦鹉/鹧鸪 吴牛/蜀犬
    □:蘼中以糸代非。荼□(tu2mi2):落叶小灌木,花白而有香。
    学诗百法之十一 三字属对法  
    由二字对而增为三字对,其连缀之字须要自然,不可勉强硬凑。兹试按照前例分举如后:
    天类
    风吹花/日照树 月移栏/云出岫 看花日/斗草天 烟初散/露未干 含宿雨/带朝霞 嫩霜寒/香雾湿 桐叶雨/楝花风 月满湖/星临户  
    歌风曲/咏雪诗 彩虹垂/晴日映 清和月/料峭天 百六辰/重三节
    地类
    山有色/水无声 水如烟/涛似雪 榆塞外/柳城东 十二衢/三千界 松菊径/薜萝泉 杏花村/桃叶渡 波澜阔/岛屿深 傍山城/临水驿
    人类
    花君子/酒圣人 子象贤/孙绳武 丸熊母/挽鹿妻 入幕宾/升堂客 弹冠客/进履人 赤松子/黄石公 颍士奴/康成俾 贤避世/士居贫  
    矍铄翁/逍遥子 嵇康懒/许靖贫 气凌云/心捧日 腰舞柳/舌生莲
    物类
    芙蓉带/薜荔裳 挂壁冠/寻山屐 金步摇/玉条脱 珊瑚网/琥珀杯 镂青笔/飞白书 流星矢/偃月刀 花荫浅/草色深 玉关柳/金井梧  
    蔷薇露/茉莉霜 月瓜凉/吴藕嫩 云外雁/水中鸥 喘月牛/追风骥
    学诗百法之十二 四字属对法  
    由三字对而增为四字对,其法较易。兹再分类举例于下:
    天类
    风吹槛外/日照窗前 渡口绿烟/溪头红雨 春风舞柳/夏雨喧荷 踏雪溪桥/迎风水榭 微雨淡云/晓风残月 有风伏热/无雨冬晴
    地类
    山色迎眸/水声入耳 万顷波光/千山雨意 埋盆作池/叠石成嶂 绕城水绿/排闼山青 风皱麦浪/雨洗松岚 三径苔痕/一庭树影
    人类
    男羁女角/婢织奴耕 舍肉贻母/含饴弄孙 南贫北富/浊圣清贤 谢隐东山/韩瞻北斗 才储国器/寿冠耆英 苏妇题图/宓妃赠枕  
    白手成家/丹心报国 舌翻三寸/肠荡九迴
    物类
    冠裳毕集/履舄交加 舞扇歌衫/耕蓑钓笠 屏围芍药/帐暖芙蓉 紫云割砚/红雪飞笺 跃马横戈/闻鸡舞剑 菊泉汲酒/槐火烹茶  
    黄菊吟诗/紫芝作饵 霜侵菊熟/雨绽梅肥 花鸟和风/草虫冷露 狐知集腋/象戒焚身
    学诗百法之十三 五字属对法  
    五字对已成诗句,其平仄应较前稍宽。然第一第三字虽可不拘,如当用平而可以用仄,当用仄而可以用平,及平对平仄对仄之类,而第二第四字则不可稍误,如当用平者必须用平,当用仄者必须用仄,及平对仄仄对平之类。此前人所以於五言近体诗有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之说。兹试举例于后:
    天类
    日照花似锦/风吹柳如丝 凉风桑叶岸/细雨菊花天 雪尚晴时积/星从曙后孤 水高春雨足/山杂夏云多 暮烟明月黯/残雨夕阳收  
    细雨重阳菊/和风上巳兰 晴窗逢谷日/雨径记花朝 蝉催残暑去/雁带早凉来
    地类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山昏函谷雨/水落洞庭波 白水千层浪/青山一片云 云堆山径仄/雨涨石桥平 天势回平野/河流入断山  
    江声通白帝/山势入青羌 岫石苔缘绿/江村叶落黄 山家潜豹雾/海国靖狼烟
    人类
    旧谊酬宾主/新妆拜舅姑 鸡鸣修子职/燕翼貽孙谋 北漠孤臣梦/南陔孝子心 宦游妻子远/乡梦弟兄多 阮籍生涯懒/嵇康意味疏  
    红裙沾越女/翠袖醉吴姬 色艳梅侵额/豪轻碧展眉 长贫唯祝健/渐老不禁愁
    物类
    径晚红黏屧/林深翠湿衣 弹冠登仕路/曳履伺侯门 学奕摊清簟/看书照短檠 横刀奇侠传/舞剑大娘行 野店人沽酒/邮亭客唤茶  
    麦香吹饼饵/花暖卖饧餹 夜宴喧桃李/晨游静芰荷 暖红烘橘市/寒碧湿菱塘 碧水双鸥静/青山一鹤归 哀声猿入峡/渴势骥奔泉
    学诗百法之十四 六字属对法  
    由五字对而增为六字对,平仄通用与不通用处,其法相同,不过造句之时,需要圆转自如,切不可露凑合之迹。仍照前例,分举如下:
    天类
    日照芸窗冬暖/风吹草阁夜寒 春野东风旖旎/夜深北斗阑干 月落天光送曙/冰消地气回春 树衬残霞画稿/花含宿雨诗情  
    小院栽花剪雨/深山采药锄云 槐密山庄避暑/蓼疏水国知秋
    地类
    春水浅蓝一色/夏山浓翠千层 一点山青螺髻/三篙水绿鸭头 日落江声带湿/风来海气含腥 窗外青山远绕/岸边白水长流
    人类
    名士弹冠白屋/鄙夫曳履朱门 名重薛家三凤/位分荀氏八龙 屋庑伯鸾夫妇/池塘灵运弟兄 虢公国之唇齿/祈父王曰爪牙  
    天锡汾阳贵寿/人称李邺神仙 进学三苏轼辙/登科二宋郊祁
    物类
    草履山衣隐逸/花冠月帔神仙 酒客磁杯竹叶/诗家纸帐梅花 里社执刀宰肉/侯门弹铗求鱼 赤水求珠遇合/蓝天种玉因缘  
    红蓼丹枫入画/碧梧绿竹招凉 鱼戏碧擎莲叶/蟹肥黄绽菊花 倦鹊绕枝知冻/飞鸿涵水带秋 山黯荒郊射虎/水沉远渚然犀
    学诗百法之十五 七字属对法  
    学习对偶,至七字为完毕,以后则可入手近体诗矣。至七字对之平仄,与五字对相类,如第一第三第五字可以不拘,而第二第四第六字则不可差误。此前人所以于七言近体诗又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兹再举例如下:
    天类
    星稀月落长天晓/日暖风和大地春 残月晓风杨柳岸/淡云微雨杏花天 烟销皓月临江浒/日出晴霞亘海门 雨过平添三尺水/风寒为勒一枝花  
    玉柳风斜寒食节/银花月朗上元宵 桐叶枣花风四月/蓼洲萍溆露三秋
    地类
    苍松古树山家屋/红蓼疏花水国天 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 山径烟浓迷栈道/海潮雨急荡楼船 云边树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帝京西望诗吟社/王室东迁政失周 晓月征夫催野渡/秋风谪宦梦乡关
    人类
    孙子曾玄分祖谱/舅甥伯叔列封圻 耕田冀缺妻能馌/下第苏秦嫂不炊 逢友鞠躬双握手/呼朋促膝两谈心 天钟异遇唐三侠/世纵清谈晋七贤  
    晚风鼓急喧红玉/秋雨楼空感绿珠 老来岁月看腰脚/身外云霄付羽毛
    物类
    衣冠济楚威仪美/仗履优游岁月闲 山衣草履渊明趣/缓带轻裘叔子装 宝鼎天香红袖女/珠帘说偈雪衣娘 花砖昼永分簪笔/画烛宵凉快读书  
    红飞帘外花频落/绿映窗前草不除 双鬓秋霜留菊傲/满身夜月纳荷凉 林鸦落日红三面/野鹤闲云白一行 残堞草莱嘶石马/故宫荆棘访铜驼
魔域之花   人间盛开

欢迎加入中国对联网
3#
发表于 2008-6-12 02:45:31 |只看该作者
学诗百法 刘坡公(三)





第三纲 字句
    学诗百法之十六 研究炼字法  
    学习对偶,即为做诗之预备。然对偶虽工,苟不知炼字之法,则易犯涣散之病,全句精彩无由可见。前人所以有吟成五个字用尽一身心,及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髭等说,可见炼字之难,实为学诗者最切要之工夫。不论五言七言,或一句中炼一字,或一句中炼二字,下笔之时须要加意推敲。兹试略举各例句于后。
    五言炼第二字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五言炼第三字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五言炼第五字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香雾云鬟湿/清晖玉臂寒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五言炼第二第五字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七言炼第二字
    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路绕寒山人独去/月临秋水雁空惊 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
    七言炼第五字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寒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七言炼第七字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青枫江上孤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三故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匡衡抗疏功名簿/刘向传经心事违
    七言炼第二第五字
    雪霁山门迎瑞日/云开水殿侯飞龙 鱼含月影随云动/鸟吐花声寄树闲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湖添水际消残暑/江送潮头涌漫波
    学诗百法之十七 研究造句法  
    积字而成句,积句而成诗。句之妥恰与否,诗之工拙判焉。故欲学作诗,必先学造句。造句之法,不仅属对工整炼字稳妥而已,必使全句轻灵流动绝不板滞方佳。至于唐人诗句,各有胜处,苟非勤于习诵,断不能模仿其万一。兹将五言七言之种种句法略举于下:
    五言上一下四字句
    犬迎曾宿客/鸭护落巢儿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绿奔川内水/红落过墙花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五言上二下三字句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五言上三下二字句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
    五言上四下一字句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薜罗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五言一句三顿折句(二一二)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七言上一下六字句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山动将崩未崩石/松浮欲尽不尽云
    七言上二下五字句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九枝花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七言上三下四字句
    梦儿亭古传名谢/交妓楼新道姓苏 渔人网集寒潭下/估客舟随夜照来
    七言上四下三字句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七言上五下二字句
    青山只解磨今古/流水何曾洗是非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七言一句三顿折句(二二三)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含风翠壁孤云纳/昔日丹枫万木稠
    学诗百法之十八 研究点眼法  
    作诗点眼,犹之画龙点睛。诗无眼则佳处不见,龙无睛则神采皆失。故学诗者既知炼字造句矣,又不可不知点睛之法。眼要挺要响,用实字则挺,用动字则响。全在下笔之时,细细揣摩。五言诗之点眼在第三字,七言诗之点眼在第五字。举例如下:
    五言点实字眼
    山店云迎客/江村犬吠船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五言点动字眼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杨柳梳烟碧/茶□架雪香 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
    七言点实字眼
    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 风传鼓角霜侵战/云卷笙歌月上楼 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东岩月在僧初定/南浦花残客未回
    七言点动字眼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平地风烟横白鸟/半山云木卷苍藤 莺传旧语娇春日/花整晨妆对晓风
    学诗百法之十九 指示正格法  
    五言律绝与七言律绝均有平起仄起及押韵不押韵之别,前已详言之矣。然其中又有三法,一曰反,如上句系平平起而下句系仄仄起,上句系仄仄起而下句系平平起是也。一曰粘,如上句系平平起而下句亦平平起,上句系仄仄起而下句亦仄仄起是也。一曰应,如五言首句押韵者,为仄仄仄平平或平平仄仄平,七言首句押韵者,为仄仄平平仄仄平或平平仄仄仄平平,而末句之平仄与首句相同是也。凡合乎此等平仄者,皆谓之正格。兹将唐诗三百首中选录五言律绝七言律绝各二首于下:
    (哈哈,老夫子说话何其含混,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在下试着做个补充:律诗八句,每两句合称一联,分别称作额联……记不清楚了。绝句四句,当然只有两联了。每联的两句当反,如第一和第二句,第三和第四句等。两联相邻的句当粘,如第二和第三句,第四和第五句等。
    对于首句着韵的律绝,首尾两句当应。对于律诗,其实一、四、八句皆当应。补充一句,律诗的二三联当对偶)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寻芳歇,王孙自可留。(五律之合于平起者)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五律之合于仄起者)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五绝之合于平起者)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五绝之合于仄起者)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七律之合于平起者)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七律之合于仄起者)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七绝之合于平起者)
    贾生 李商隐
    喧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月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七绝之合于仄起者)
    学诗百法之二十 指示拗句法  
    昔人谈诗,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所谓不论者,盖言五言律绝中之第一第三字、七言律绝中之第一第三地五字平仄可以通用,非可任意为之而不必讲究也。今人误作不拘之解,则为害匪浅。而不知五言律绝中之第一字或可用,而第三字万不能通用,七言律绝中之第一第三字或可通用,其第五字则万不能通用。且如五言律绝中之平平仄仄平句,即第一字亦不能通用,又如七言律绝中之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即第三字亦不能通用。此等不论平仄之句,谓之拗句。前人非学到功深神而明之者,断不出此。兹试将唐诗中拗句之最奇特者,选录一首如下: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学诗百法之二一 指示变体法  
    五言七言句之近体诗,不论平起仄起,均有一定不易之例。反是者即谓之变体。变体之诗出于作者一时之差误,不可认为定格。兹特选录唐诗中七律七绝之变体各一首,俾初学做诗者不致轻蹈此病也。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上诗第一联与第二联平仄重复,名曰顺风调,为七律中之变体也。
    赠别 王维
    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上诗第三句之平仄与第二句应粘而反,是为七绝中之变体也。
魔域之花   人间盛开

欢迎加入中国对联网
4#
发表于 2008-6-12 02:46:49 |只看该作者
学诗百法 刘坡公(四)





第四纲 章法
    学诗百法之二二 起笔突兀法  
    做诗起笔,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之别。明起者,开口即就题之正意说起,随明见题字,然不得谓之骂题。暗起者,不就题面说而题意自见。陪起者,先借他物说起以引申所咏之物。反起者,不说题之正面而先从题之反面着笔。学者明此诸法,起笔者尤以来势突兀为胜,若一涉平淡,便觉句法不挺矣。兹录唐诗得力在起两句之一首于下,以便学诗者有所取法焉。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上诗首句拈出独有二字,次句便以惊字作衬,有登高一呼之概。
    学诗百法之二三 承笔衔接法  
    律诗以第二联为承笔,或写意,或写景,要与上联起笔衔接,不可松泛。起笔一联,仅浑括大概。点醒题意,全在此联,且需留有不尽之意,以开下文转笔一联。兹录唐诗中第二联最警切之一首,以飨读者,俾知醒题之法也。
    军中闻笛 张巡
    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门闲边月近,战苦阵云深。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声。
    上诗第三四句写军中情状,紧接上句看见虏骑之悲感,而全题之用意醒矣。
    学诗百法之二四 转笔呼应法
    转者,就承笔之意,转捩以言之也。其法有三,一进一层转,二推一层转,三反转,总以能与前后相呼应活而不板者为佳。唐诗之注重转笔而上下一气者,当推杜甫春望一首,兹特选录于下。非学到功深者,断难揣摩其万一。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上诗第五句言兵祸之久,第六句言乡信之重,是全诗最着力处,而与首句写乱后景象末句自伤衰老通体均相应也。
    学诗百法之二五 合笔结束法  
    合者,结束全诗,俾有下落也。或开一步,或放一句,总以言有尽而意无穷者为佳构。唐诗中合笔之足以惊人而传诵一时者,首推刘禹锡之蜀先主庙诗。兹亦照录于后,以为学者之模范。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上诗结句言蜀妓凄凉不言蜀灭,而蜀灭之意自在其中,以此结束全题,真觉余韵悠然,有缥缈欲仙之致。
    学诗百法之二六 因人述事法  
    做诗所以传人,非传其人,传其事也。但记述事情,需写得雄壮而不寒酸,方见其人身份之大,志气之高。此种笔致,不可多得。兹特选录唐诗一首于下。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上诗第一联倒写盛时,第三联一句写其旧功,一句写其壮志。明虽述事,而其人则因此传矣。
    学诗百法之二七 因地记游法  
    记游之诗,或述山川,或述风土,宜翔实而不浮泛,宜洒脱而不粘附,方为上乘。此种记述之法,唐诗中以李白送友人入蜀一首为最佳,特录如下: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以定,不必访君平。
    上诗第二联,一句写对面,一句写旁边,第三联一句写陆,一句写水,句句是记地,却句句是记游,洵为诗之入乎化境者。
    学诗百法之二八 因时点景法  
    四时之景不同,故诗家点景之法亦不同。但以冬夏二时之景与春秋二时之景相较,则冬夏自然较少。而以夏令之景与冬令之景相较,则犹以夏令为少。唐诗三百首中,唯杜审言夏日过郑七山斋一诗,写得极幽雅,极淡远,可为夏日点景诗之杰构。自特摘录于后:
    夏日过郑七山斋 杜审言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薜萝山径入,荷荠水亭开。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上诗第三句写薜萝,第四句写荷荠,都是点缀夏景。第五句写日写雨,第六句写云写雷,而夏日晚景如在画图中矣。
    学诗百法之二九 因境抒情法  
    诗情皆由境而生,诗境即诗情也。作此等诗不可太拘,太拘则滞;不可太浑,太浑则虚。须要来龙去脉一气相生,方足以见诗情之真切。兹就唐诗三百首中选录一首于下: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上诗田家二字,为通体之眼,所谓诗境也。第二联是写庄外之境,第三联是写庄中之境,至于合、斜、面、话等字,皆诗情也。
    学诗百法之三十 起句相对法  
    绝诗只有四句,作五绝诗,只有二十字。苟不知炼句之法,则一写已尽。何能发挥题之真意乎?兹特选录唐诗中五绝之起句相对者一首于下,学者宜将所炼之句,熟读而细玩之。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上诗之第一第二句,写将雪之兆。第三句写山家形景,直至末句方点出雪字,而寄宿之意已尽在其中矣。
    学诗百法之三一 收句相对法  
    五绝收句是全题最扼重处,宜清劲淡远,有余音不绝之慨。若用对句,则字字有力,全诗便觉挺而且响矣。兹就唐诗中选录一首于后,学者可依此摹仿也。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上诗第一句写地,第二句写时,题中宿意已明。第三句写岸上之景,第四句写水中之景,江流如画,情景逼真。
    学诗百法之三二 通体拗句法  
    拗句之诗不论平仄,较谐平仄者为难。前已有指示此法,并举七律一首为例。而五绝则句短字少,更不能轻易著笔。且亦需有曲折有寄托方为合法。唐诗五绝中通体用拗句者数见不鲜,惟刘长卿弹琴一首余味深长,真令人百读不厌。兹录于下,以备学诗者之一格。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上诗第一句就题面暗起,第二句拍到琴调,第三句承上作转,第四句明点弹字。而言外有世无知音之叹,全诗之主意在此。
    学诗百法之三三 通体仄韵法  
    五绝诗用仄韵较之押平韵者尤觉清劲古朴,故唐人多喜用之。兹录柳宗元江雪一首于下,真五绝中之杰作也。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上诗第一二两句暗点题意,第三句写江边之景,第四句方点出江雪二字。所用绝灭等字何等有力!
    学诗百法之三四 通体写情法  
    写情之诗宜曲折宜圆到,不可徒饰外观而真意未达出,盖写情难于写景。非善于言情者必不足以达之。今特选录唐诗中通体写情之诗一首,学者可奉为金科玉律也。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上诗第一联以鸥来引客,而第二联一句纵一句擒,是正为客至也。第三联写款客之情,第四联想到邻翁作陪。情外有情,的是写情圣手。
    学诗百法之三五 通体写景法  
    写景之诗贵有层次有结束,否则架床叠屋,徒见其铺排而索然无味耳。初学作诗者每易蹈此弊病。兹特就唐诗三百首中选录通体写景之诗一首,俾学者有所取资焉。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杖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上诗全在早朝二字写景。首联一句写出门,一句写到城,早朝之意已现。第二联一句写近殿未朝时,一句写到殿已朝时。第三联写早朝早退之景,层次何等井然。末联才拍到和诗本意,以此结束饶有趣味。
    学诗百法之三六 分写情景法  
    写情宜缠绵悱恻,写景宜蕴藉冲和,二者兼而有之,写来又须分明,方堪推为绝唱。唐诗三百守中合乎此等做法者当以杜甫登高一诗为最,今录如下,学者宜细细玩之。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洙清沙白鸟飞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上诗第一句写山中所闻,第二句写水上所见,第三句承第一句之风急,第四句承第二句之渚清,是写景也。第五第六句写登高感触之情,一句横说,一句竖说。第七句顶第五句之作,第八句顶第六句之多,是写情也,章法句法虽分而仍完密异常。
    学诗百法之三七 合写情景法  
    情景分写之诗既见上述矣,然或景中有情或情中有景,不能分写只能合写者,虽则浑括一气,而仍须分析清楚。兹特就唐诗中选录一首于下,学者不可不悉心体会也。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尤是音书滞一乡。
    上诗首句从登楼说起,第二句便含寄四州刺史意,第三句写水,第四句写陆,所谓景中有情也。第五句言陆路望四州不见,第六句言水路思四州无已,末两句揭清寄四州刺史本意,所谓情中有景也,写来也融洽亦分明,诚为情景兼到之作也。
    学诗百法之三八 明咏物情法  
    何谓明咏?起句既点醒题面,以下句句明写是也。咏物之诗最忌浮泛或俚俗,须以切实幽雅为佳。唐诗中杜甫黑鹰一首为明咏物情之杰作,今特摘录如下,学者宜反覆而玩诵之。
    黑鹰 杜甫
    黑鹰不省人间有,渡海疑从北极来。正( )摶风超紫塞,玄冬几夜宿阳台。虞罗自觉虚施巧,春雁同归必见猜。万里寒空只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材。
    上诗起句就点出黑鹰,所谓明咏也。第二句北极是黑,第三句以紫字映黑字,第四句玄冬亦是黑。第五句虚写,第六句写实。末句以金玉二字再衬黑字,而黑鹰之体格跃然纸上矣。
    学诗百法之三九 暗咏物情法  
    何谓暗咏?通体不点破题面而但浑写物情是也。然须有曲笔以达之,有深意而衬之。使人不见此题,一望而之便是此题方为合格。唐诗中郑谷鹧鸪一首最合暗物咏情之法,爰录于后,以资揣摩。
    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 )唱翠眉低。相呼相唤湘江曲,苦竹丛生春日西。
    上诗第一句写鹧鸪之形,第二句写鹧鸪之品。第三句言见其过,第四句言闻其啼。第五第六句从啼字生出游子佳人两意,感人极深。末两句为鹧鸪写照,却到底无鹧鸪题字,此境非常人能学到也。
    学诗百法之四十 抚今怀古法  
    过去为古,现在为今,既古既今,亦今亦古,此等诗须写得又缠绵又感慨,是人读之有俯仰古今之感,悠然神往之慨,方为上乘。兹特选录唐诗七律一首于下,俾学者可以玩索也。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 杜甫
    忆来逍遥供奉班,去年今日侍龙颜。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玉几由来天北极,朱衣只在殿中间。孤臣此日肠堪断,愁对寒云雪满山。
    上诗首联从去年说起,而着力全在一忆字。第二联追述去年朝仪之盛,第三联一句是虚写,一句是实写。末联方拍到今日,由今怀古,无限凄凉。
    学诗百法之四十一 写意托兴法  
    写意托兴之诗用笔贵委曲而不率直,立意贵幽远而不浅近。明知所遇之景物与所蓄之意兴两不相关,而一经感触便当息息相通。兹特就唐诗中择录合乎此法者之一首于左,学者可以意会得之。
    曲江对雨 杜甫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着雨胭脂湿,水( )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何时昭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上诗前半首写江上雨景,后半首写南内凄凉。末句借佳人作结,令人无限低徊。
    学诗百法之四十二 颂中寓讽法  
    婉而多讽,诗人忠厚之道也。后世阿谀之风日甚,但知献媚避忌,而诗之品格亦每况愈下矣。兹特选录唐诗中张谓之杜侍御送贡物戏赠一首,深情微旨,亦婉亦深,深得三百篇之遗意也。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张谓
    铜柱珠崖道路难,伏波横海旧登坛。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徒劳獬()冠。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由来此货称难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上诗起句言道路之远,第二句言产物之地。第三句折入贡字,第四句写一劳字,而讽意已寓乎其中。第五第六句正写路远送物之苦,结句不忍看三字,古人所谓婉而多讽,诵不忘规者,庶几近之。
    学诗百法之四十三 褒中有刺法  
    一诗之中,或褒或刺,岂非自相矛盾?不知所谓褒者,或褒其人之勋绩,或褒其人之际遇。所谓刺者,或刺朝廷之昏乱,或刺时事之难为。兹特录唐诗中李郢之上裴晋公一首,虽则寓刺于褒,实则褒自褒而刺自刺,读者不可不辨别也。
    上裴晋公 李郢
    四朝忧国鬓成丝,龙马精神海鹤姿。天上玉书传诏夜,殿前金甲受降时。曾经庾亮三更月,下尽羊昙一局棋。惆怅旧堂()绿野,夕阳无限鸟飞迟。
    上诗首联直写晋公,第二联褒其功,第三联褒其度,末联刺朝廷不用老臣。语意仍含蓄不露,不愧诗中老手。
    学诗百法之四十四 参间虚实法  
    咏物之诗须要虚实相间,不有虚笔;既无灵气,不有实笔;既无真意,但虚则不可空泛,实又不可呆滞。此法在唐诗中当推杜牧早雁一首为最佳。今录如下,学者可奉为规矩也。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上诗起二句但言雁来,第三句言影,第四句言声,是谓写实法。第五句借胡骑作陪,第六句以春风作衬,是谓虚写法。结句暗写雁去,而早字之意已见,真是神来之笔也。
    学诗百法之四十五 判别深浅法  
    作诗须有层次,而用于咏情之诗尤当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方与格律相合。否则杂乱成章,徒见其枝枝节节也。兹录唐诗中李颀送魏万之京一首,上下一气呵成,有悠然不尽之趣,非善于言情者不办。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上诗起句既点明送别之意,第二句写秋景,第三句言路中所闻,第四句言路中所见。第五句言入关时所见,第六句言到京后所闻,是深一层。末两句点长安二句,点明之京。而良友()规之意,妙在言外得之。
    学诗百法之四十六 顺点题面法  
    题面之字最好不顺点,顺点则非落于平,既近于板。唐诗三百首中,惟张旭桃花溪诗一绝。虽则题面三字顺次点出,然而宛转赴题,并不见其率直之弊。兹录如下,读者亦可举以学步也。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上诗起句写溪畔远景,第二句借渔船一问,通体便觉灵动异常。第三句点明桃花,顶上句问字之意;第四句点明溪字,仍应问字口吻,妙在有悠然不尽之趣。
    学诗百法之四十七 反托题意法  
    诗有题之正面难写者,不得不于反面求之,盖从反面托出较之正面意味倍深也。唐诗中能合此法者,当推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一首。今录于下,学者最宜摹仿也。
    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上诗题意全在一忆字。首句言作客异乡,便含忆字之意。第二句思亲二字,忆字已暗暗点明。第三四句从对面兄弟忆己,反托己之忆兄弟,诗境真出神入化矣。
    学诗百法之四十八 侧衬题意法  
    题意有不能从正面直写者,须从侧面以衬笔写之。或用人衬,或用物衬,要必用之得法。兹择唐诗中王昌龄之春宫曲一绝摘录于后,学者不可不细细体会也。
    春宫曲 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上诗着力全在第三句,所谓用人作衬也。第一句言桃开,籍喻新宠;第二句言月轮,承上夜字;第三四句言平阳有宠而己之失宠,尽在言外也。
    学诗百法之四十九 空翻题意法  
    作诗实写则易落板滞,空翻则见其灵动。翻腾之势愈空,题中之意愈透,但不能一味空翻与题绝不相关而近于浮泛也。唐诗中韩愈春雪一首可谓极空翻之能事也,兹录如下以饷学者。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上诗第一句从春字着意翻起,何等飘逸;第二句点醒春字之意,第三四句()成一气,苟非起处蓄势翻空收处之题意何能有如是之清醒耶。
    学诗百法之五十 借物兴感法  
    作诗随地可以兴感,然非借物不可。借物则飘逸而不粘滞,超脱而不肤泛。唐诗中王昌龄之长信怨既为借物兴感之一。兹录如下,学者得此宜熟读而深思之。
    长信怨 王昌龄
    春()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尤带昭阳日影来。
    上诗起句写宫中晓景,第二句借团扇喻己之失宠,第三句借鸦来反衬自己,第四句借鸦带日反托己之失宠。皆所谓借物兴感夜,而怨字之意却含蓄不露,情致何等宛转。
    学诗百法之五十一 触景生情法  
    景无一定,情亦无一定,触景可以生情。作此等下笔须要灵活,不脱不滞方为上乘。兹录唐诗中王昌龄之闺怨一绝,隽快绝伦,真妙到毫巅之作也。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绣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上诗首句从闺妇说起,不知愁三字正为转句作逼势,第二句承上不知愁来。第三句转出忽见二字,正是触景生情之法,末句勒到怨字,余味深长。
    学诗百法之五十二 首尾相贯法  
    一诗之中或有寄托或有刻画,往往不能一气相生,初学作诗尤易蹈此弊病。唐诗中惟司空曙江村即事一首,首尾一意相贯,精神异常饱满。今录于下,学者能解此法,则于作诗之道思过半矣。
    江村即事 司空曙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飘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上诗着眼全在不系船三字,故起句既提出正意,第二句点明江村,第三句一开,第四句一合,而不系船三字之意便首尾相贯矣。
    学诗百法之五十三 前后相应法  
    作诗须有来龙去脉,起笔收笔,前后呼应,方为合格。且须层次分明,何处从题前着想,何处从题后下笔,一气写来自然语语入神。唐诗中能解此法者,当推岑参逢入京使一首,爰录于下,俾学者可以得此而自悟也。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上诗起两句是题之前一层,第三句点明逢字正意,末句是题之后一层。立意既警策,措语又极恳挚,固不仅以层次胜也。
魔域之花   人间盛开

欢迎加入中国对联网
5#
发表于 2008-6-12 02:47:51 |只看该作者
学诗百法 刘坡公(五)





规则
    学诗百法之五十四 考订四则法  
    何谓四则?一曰字,二曰句,三曰格,四曰法是也。学诗之有四则尤大匠之有规矩。因规以成圆,因矩以成方,是万古不易之常道,作诗亦何独不然,否则为拗句,为变体,不得谓之正格矣。故学者须先明四则,然后乃有进步。而文人学士虽具出类拔萃之才智,亦断难越此范围。今试分析言之如下。
    字 诗中用字一毫不可苟且,倘一字不雅则一句不工,一句不工则全诗皆废矣。 故字贵圆活善用,如转枢机;清新自然,如瞻佩玉。
    句 作诗最重句法,一句不妥则全诗皆弱,一句不炼则全诗皆涣。盖以一诗之中,妙在一句为诗之根本,根本不凡则枝叶自茂。故欲全诗有精彩,句法不可 不讲究也。
    格 诗之品格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学诗第一要义诗格需求高尚,所谓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是也。若念头一差,势必愈鹜愈远。故曰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
    法 作诗之法不论律绝,先须除去五俗。一除俗体,二除俗意,三除俗句,四除俗字,五除俗韵。至于古体今制之别,精朴深浅之殊,贵乎各求其似。汉晋高古,盛唐风流,西昆秾冶,晚唐叶藻,若将自己之诗置诸古人诗中,识者 不能辨别其真伪,斯可耳。
    学诗百法之五十五 领会四体法  
    诗必有所谓而作,所为者何?既喜怒哀乐之四体也。喜而得之则其辞丽,怒而得之则其辞愤,哀而得之则其辞伤,乐而得之则其辞逸,是谓四得。反是而失之大喜则其辞放,失之大怒则其辞躁,失之大哀则其辞惨,失之大乐则其辞荡,是为四失。取得失而比较之,而诗之体用叛矣。兹特举例于下:
    诗之丽者 如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九枝花等句是也。
    诗之愤者 如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等句是也。
    诗之伤者 如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等句是也。
    诗之逸者 如谁家绿酒欢连夜,何处红妆睡到明等句是也。
    诗之放者 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等句是也。
    诗之躁者 如解通银汉终须曲,纔出昆仑便不清等句是也。
    诗之惨者 如主客夜呻吟,痛入妻子心等句是也。
    诗之荡者 如骤然始散东城外,倏忽还逢南陌头等句是也。
    学诗百法之五十六 相准题意法  
    作诗先贵相准题意,有宜含蓄者则语当浑厚,有宜豪放者则语当显豁,有宜庄重者则语当雄壮,有宜轻灵者则语当圆活。相题既准,斯所作之诗亲切而有味,否则如隔靴搔痒,虽极字斟句酌,而与诗之正意难免有格不相入之病。兹再举例如下;
    题有显贵意者 如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诗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题有隐逸意者 如黄滔隐居诗 纱帽隐囊谈旧事,断琴枯砚识前朝
    题有神仙意者 如杨廷选过葛岭诗 高崖树古丹霞晕,仄径苔深白雨飞
    题有方外意者 如贾岛题天竺灵隐寺诗 山钟野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
    题有闾阎意者 如杜甫野老诗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题有闺壶意者 如薛逢宫词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学诗百法之五十七 采择材料法  
    学诗初步宜采取前人名作以为作诗之材料。所谓材者,既天,地,人,物诸故事是也。而此等故事散在群书,非可临颖翻阅而得也,贵乎有以择而储之。储之之道无她,先将诗经三百篇朝夕诵读以立骨格。盖诗经之材料最富,无美不臻,无体不备。如薄伐猃狁与子同仇诸章,乃塞上体也;彼黍离离旄丘之葛诸章,乃吊古之体也;桧楫松舟皎皎白驹诸章,乃纪行之体也;其他关雎葛覃为宫词体,妇叹于市为闺怨体。可以取为诗料者不胜枚举,故后世各大诗家莫不胚胎于此。
    继诗经而起者厥为离骚。离骚二十五篇多侘傺抑郁之音,然托辞引喻韵味深长,于烦乱瞀扰之中具悱恻缠绵之旨。故欲取资料于诗经之后,舍离骚无由矣。离骚之后则有汉诗,如韦孟讽谏之作,房中郊祀之篇,气质古茂直欲追踪二雅。他若秋风之婉丽,瓠子歌之浑厚,河梁咏别之神韵悠远,饮马长城窟之情意宛转,皆为汉诗之冠而可采择者也。
    汉代以降,去古未远。晋初如潘岳之关中诗,太冲之咏史诗,嗣宗之咏怀诗,刘琨之答卢湛诗,皆为一朝名作。  
    而子建多才,更五色相宣,八音朗畅,足以上继苏李,下开百代。至若渊明则清悠淡永,别有自然之致,此皆晋诗之可取材者也。
    唐承陈、隋之后,诗道大振,如玄宗之幸《蜀西》、《至剑门》诸作,雄健有力、风裁峻整;张说之《七古》、张九龄之《五古》亦雄浑醇厚,足以扶翼正声。他如王维、岑参、孟浩然、王昌龄辈,先后继起,各有专长。迨后杜少陵崛起,上薄葩经,下赅宋元,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格,而为诗中集成之圣。同时又有李太白,出入风骚,祖尚魏晋,故后人云,言唐代诗家者,必以李、杜并称,余如韩愈之赅怪,李贺之奇诡,刘梦得之淡远,柳子厚之苍劲,杜牧之健响,李义山之幽绝,温飞卿之清丽,贾阆仙之洁炼,以及大历十才子等,糜不遵守家法,此皆唐诗可取材者也。宋代诗家,分为三派。王禹学长庆,是为白体;寇准、林逋辈师晚唐,是为晚唐体;杨亿、刘筠等宗李义山,是为西昆体。至欧阳公出,一变而为太白、昌黎之诗,及苏东坡、黄山谷出,又一变而为少陵之诗。南渡之后,以杨万里、陆放翁、尤袤、范成大四家为最著,此又宋诗之可取材者。其余则等诸自郐以下,不足为学诗者法也。
    学诗百法之五十八 辨别体格法  
    律诗正格,八句成章,一、二句为首联,可对可不对;三、四句为颌联,不能不对;五、六句为颈联,亦不能不对;七、八句为结联,则亦可对可不对。然正格之外,又有变格。唐以来均盛行之。但初学作诗,总以正格为是,若不注重体格,谬托古人变格之说,好高务远,随意吟咏,势必不能形似,而贻画虎不成之诮。兹特将律诗中各种变格,分别言之于下,学者不可不细辨也。
    拗体格:对偶与正格相同,但句中平仄,不似正格之稳顺,即所谓拗句是也。
    偷春格:第一联对,第二联不对,是将第二联换向第一联,犹之梅花在冬,偷春色而先开也,故云。
    借对格:又谓之假对格,借同音之字作对,如"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借杨为羊)梅"之类。
    交股对格:如"春深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二句,"密"与"多"对,"少"与"疏"对,是上下交股对也。
    隔句遥对格:又谓之隔扇对格。如郑谷《吊僧诗》之前半首云:"几思闻静语,夜雨对禅床。未得重相见,秋灯照影堂。"第四句与第二句遥对也。
    八句全对格:始于初唐,如李峤《主家山第》诗之类。
    八句全不对格:如孟浩然《挂席东南望》诗之类。  
    五、六句对余全不对格:如贾岛《下第惟空囊》诗及李白"鹦鹉来过吴江水"之类 。
    学诗百法之五十九 审叶音调法  
    作诗不论正格-变格,皆有天然音节,所谓天籁也,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一倡,学者据此两语而诗之音调遂由此而乖矣。不知当时之为是言者,其注重全在下句。如云就使一三五不论,而二四六则定要分明也。试观宋唐以来诸大家,往往有平仄互换之句,其不敢轻易忽者,正此一三五之单字。盖调不叶而句不谐,句不谐则诗不佳。岂得谓诗之平仄,可以一字不论乎?
    音律所始,本于人声。声含宫商,肇自血气。先王用之以作乐歌。乐八音皆诗,《诗三百》皆乐。诗既由乐而出,则诗中之平仄,自必审音而后叶。如桓伊吹笛,必经三弄;伯牙鼓琴,必合七弦;音调熟则诗句工,而生涩佶屈之弊,必一扫而空矣。
    学诗百法之六十 运用古事法  
    诗中运用古事,僻事须要实用,熟事须要虚用。王绩诗云:"眼看人尽醉,不忍独为醒。"此即实用古事;杜甫诗云:"羞将短发还吹帽",此即虚用古事。又有翻案用法,如李白诗云:"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是也。此法运用之妙,全在有而若无,实而若虚,绝不见堆垛呆板之迹。昔王敬美言:善用古事者,勿为古事所使。亦此意也。
运用古事,最忌改窜失真。陆机《园蔬》诗云:"庇足同一智,生理合异端。"考葵能卫足,事讥鲍庄;葛藟庇根,辞出乐豫。若譬葛为葵,则引事实为荒谬;若谓庇胜卫,则改事失其本真。刘彦和责其不精,洵是确论。后人才不如陆,辄欲改易古事,其不至贻人笑柄者,鲜矣。初学者宜慎之。
    学诗百法之六十一 选定韵脚法  
    押韵之法可分二种:一为限韵,由命题者选定一韵中某某数字,而令作诗押之;一为选韵,由作诗者自择与题意相近之数字,而分别押之。二法之中,前者比较稍难。初学作诗,自以后者为宜。读者于练习造句之时,即可注意及此。而所选韵脚,贵响而且显,最好莫若押一字之韵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又"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又"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又"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又"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又"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所押之明字、流字、多字、深字、斜字、寒字等,皆以一字而能点醒全句者。学者宜摹仿之。
    亦有押二字韵脚者,俗又称"现成韵"。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又"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又"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又"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所押之旧年、万金、死生、青松、惊心、秋山等韵,皆取极连贯之两字,而可奉为楷模者也。
    且有押三字韵脚者,亦取现成之字。如"地犹邹氏邑,宅即鲁王宫。"又"气蒸云梦泽,渡撼岳阳城。"又"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又"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所押之鲁王宫、岳阳城,木兰舟、五铢钱等三字韵脚,亦极连贯,而无可改易者。
此外,又有倒押韵之一法。如"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亦自成一格,且为押韵中之最上乘也。
    学诗百法之六十二 讲求诵读法  
    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语虽浅显,实有至理存焉。盖学诗全在多读,多读则熟能生巧。但读者于声韵格调之间,苟不细细讲求,或读平为仄,或读仄为平,则读如未读,终必不能作诗;即能作矣,颠倒错乱,失粘出韵之弊,亦所难免,安得有工稳之诗耶?是故讲求之法,不在仅知诗之大义,尤宜于合读、分读、急读、缓读诸法,悉心体会。所谓合读、急读者,并非不分句读,一气读完之谓。盖当诵读之时,于诗之理解及意境,既已心领神会,则声未至而神已往,自有欲罢不能之概;所谓分读、缓读者,并非隔绝上下,不顾全局之谓。不过于诗之凝炼处,略作停顿,曼声以出之是也。至于读诗之次序,亦有先后之分:一、五言古体诗;二、七言古体诗;三、五言律绝诗;四、七言律绝诗。兹择唐诗中之合于正格,而为初学所不可不读者,分列其目次于下:
    五言古诗
    春思李白 送别王维 游子吟孟郊 烈女操孟郊 子夜歌李白 溪居柳宗元 塞上曲王昌龄 塞下曲王昌龄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 长安遇冯著韦应物 关山月李白 月下独酌李白 梦李白二首杜甫 赠卫八处士杜甫 长干行李白
    七言古诗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渔翁柳宗元 长相思二首李白 古从军行李颀 洛阳女儿行王维 将进酒李白
    五言律诗
    经鲁祭孔子李隆基 望月怀远张九龄 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次北固山下王湾 酬张少府王维 山居秋暝王维 过香积寺王维 临洞庭湖上张丞相孟浩然 早寒有怀孟浩然 过故人庄孟浩然 送友人李白 渡荆门送别李白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春宿左省杜甫 幸蜀西至剑阁玄宗 野望王绩 夏日过郑七山斋杜审言 陆浑水亭祖咏 观猎王维 闻笛张巡 送裴侍御归上都张谓 初至犍为作岑参 送友人入蜀李白 春日忆李白杜甫 春夜喜雨杜甫 旅夜书怀杜甫 春望杜甫 客夜杜甫 过横山顾山人草堂刘长卿 咏史戎昱 宿洞庭李靖 送从弟戴元往苏州张籍 夜泊旅望白居易 宴散白居易 梅雨柳宗元 题韦应物西斋许浑 送李端卢纶 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春山月夜于良史 送孔徵士权德舆
    五言绝诗
    登鹳雀楼王之涣 渡汉江宋之问 江上梅王适 南望楼卢僎 鹿柴王维 宿建德江孟浩然 敬亭独坐李白 归雁杜甫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塞下曲卢纶 听筝李端 送卢秦卿司空曙 春怨金昌绪 江雪柳宗元 行宫王建 闺人赠远王涯 春闺思张仲素 宫词张祜 江楼杜牧 登乐游原李商隐 斑婕妤崔道融 哥舒歌西鄙人
    七言律诗
    古意沈佺期 敕赐百官樱桃王维 径经华阴颢 黄鹤楼崔颢 望蓟门祖咏 送魏万之京李颀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岑参 九日登望仙台仍呈刘明府容崔曙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张谓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曲江对雨杜甫 蜀相杜甫 有客杜甫 野人送朱樱杜甫 客至杜甫 秋兴八首杜甫 过贾谊宅刘长卿 赠别严士元刘长卿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同温丹徒登万岁搂皇甫冉 晚次鄂州卢纶 别舍弟宗一柳亲元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寄和州刘使君张籍 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贾岛 寄乐天元稹 庾楼晓望白居易 舍杭形胜白居易 杭州春望白居易 九日齐安登高杜牧 早雁杜牧 安定城楼李商隐 马嵬李商隐 苏武庙温庭筠 上裴晋公李郢 游东湖王处士园林刘威
    七言绝诗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凉州词王翰 殿前曲王昌龄 长信秋词王昌龄 除夜高适 下江陵李白 舟下荆门李白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休日访友人不遇韦应物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韩愈 石头城刘禹锡 白云泉白居易 晚春元稹 雨霖铃张祜 泊秦淮杜牧 贾生李商隐 瑶瑟怨温庭筠 已凉韩偓 金陵园韦庄 陇西行陈陶
    学诗百法之六十三 分析次序法  
    学诗宜循序渐进,不可躐等而求。今试分析言之。其说有三:一曰先学韵文而后学诗;二曰先学古体而后学今体;三曰先学五言而后学七言。盖诗之与文,体虽异而理实相同。先为有韵之文,则于造句、炼字、修辞、缀韵诸事,既已习惯自然,由是进而为诗,自然不觉其难。所须注意者,只音律而已。且韵文之篇幅宜长,魄力宜厚,诗则长短可以随意。故好学诗者,先学韵文而后学诗,尤有驾轻就熟之乐。若古体诗,不拘平仄,不讲对偶,敷陈不嫌详尽,笔力较易展舒,不似今体诗之处处束缚,既须敛意归辞,又须熔字就律,稍有疏忽,便不工稳,故必先古而后今,俾得由浅而入深也。至于先学五言诗者,取其字数较少。盖文之为句,不难于长而难于短;诗之为句,不难于短而难于长。七言虽只增二字,然在初学为之,不失之弱,既失之冗。故必先学五言,然后再学七言,庶足以胜任而愉快耳。
魔域之花   人间盛开

欢迎加入中国对联网
6#
发表于 2008-6-12 02:49:09 |只看该作者
学诗百法 刘坡公(六)





学诗百法之六十四 论诗八病法  
    昔人论诗有八病。一曰平头,二曰上尾,三曰蜂腰,四曰鹤膝,五曰大韵,六曰小韵,七曰正纽,八曰旁纽。在初学对此八病,虽不必十分注重,然亦不可不知。今试分别言之,并举例如下:
    一、平头
    谓上句一、二两字不得与下句一、二两字同声。如古诗"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今"与"欢"同声,"日"与"乐"同声之类。
    二、上尾
    谓上句末一字不得与下一句末一字同声。如古诗"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楼"、"齐"同为平声之类。
    三、蜂腰
    谓一句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同则两头大,中心小,似蜂腰之形。如古诗"远与君别久"句,"与"字、"久"字,同为上声之类。
    四、鹤膝
    谓第一句末一字不得与第三句末一字同声。同则两头细,中心粗,似鹤膝之形。如古诗"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截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素"字、"扇"字,同为去声之类。
    五、大韵
    谓上句首一字不得与下一句末一字同韵。如古诗"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胡"字与"垆"字同韵之类。
    六、小韵
    谓上句第四字不得与下句第一字同韵。如古诗"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明"字与"清"字同韵之类。
    七、正纽
    谓上下两句之中,有一平声之东字不得再用上声之董字及去声之冻字。因东、董、冻三字为一纽也。如古诗"我本汉家片,来嫁单于庭。""家"字在平声六麻,"嫁"字在去声二十二祃,同为一纽之韵。
    八、旁纽
    谓上句首一字已用平声东韵之字,下句首一字不得再用上声董韵或去声送韵之字;或上句已用董韵、送韵之字,则下句不得再用东韵之字。如古诗"丈夫且安坐,梁尘将欲起。""丈"字在上声二十一养,"梁"字在平声七阳。"梁""长"同韵,而"长"字与"丈"字即为一纽之类。
    学诗百法之六十五 学诗五忌法  
    前言八病,所拘太严。初学作诗,苟其奉为准绳,则天机束缚始尽,安能望其发挥性灵乎?然而通常五忌,则不可轻蹈。兹再条列于下:
    一、格弱
    诗贵格调高古,句句无懈可击,否则即为格弱。《李希声诗话》曰:"薛能,晚唐诗人,格调不高而妄自尊大。有《柳枝词》五首,最后一章曰:'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自注云:刘白二尚书,继为苏州刺史,皆赋杨柳枝词,世多传唱,但文字太僻,宫商不高耳。薛能大言如此,今读其诗真堪一笑。刘白之词,则绝非薛能可及。刘之词曰:'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白之词曰:'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其格力风调,岂薛能所可彷佛。"于此可知格调之不可不讲也。
    二、字俗
    诗中下字须有来历,尤以典雅为贵,否则即为字俗。但古来诗人,亦有诗中用俗字者,如老杜诗云:"峡口惊猿闻一个"、"两个黄鹂鸣翠柳。"又"楼头吃酒楼下卧"、"梅熟许同许老吃"。诗中之"个"字"吃"字,均俗字也。今读之不觉其俗,而只觉其佳。此则在于善用之耳。若初学则功夫未深,终以不用为是。
    三、才浮
    诗贵含意不尽,藏才不露,否则即为才浮。如白乐天《宫怨》云:"泪满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又王昌龄《宫怨》云:"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玉颜不及寒鸦声,犹带昭阳日影来。"二诗用意,何等含蓄。
    四、理短
    诗贵理由充足,不可牵强,否则即为理短。如张继诗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则佳矣,但夜半非撞钟之时。①又白乐天《长恨歌》云:"峨眉山下少人行",峨眉在嘉州,与幸蜀全无交涉。又严维诗云:"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虽描写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如在目前,但夕阳迟不独在花坞,春水漫不仅限柳塘也。此皆谓之理短。
    五、意杂
    诗意须如联珠贯串,一线到底。若一诗之中,上句谈天,下句说地;或前联吟花,后联咏草,意义绝不相关,即为意杂。是亦学者所宜深戒也。
    ┈┈┈┈┈┈┈┈┈┈┈┈
    ①张继此诗句非无理,这涉及到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问题,读者可参看《唐诗鉴赏辞典》。
    学诗百法之六十六 作诗五戒法  
    何谓作诗五戒?一戒讥讪,二戒谄谀,三戒鄙俗,四戒纤亵,五戒剽窃是也。学者于上述八病五忌既已知之,则此作诗五戒,尤不可不注意焉。兹更详述于后:
    一、戒讥讪
    古来谑语嘲歌,大都轻薄者之所为,及读韩昌黎赠张曙诗,有"久钦江总文才妙,自叹虞翻骨相屯"二句,以江总之奸佞比曙,似是昌黎失检。故赠送之诗,宜借古人之才华位望相似,否则稍一不慎,受者即疑为有意讥讪,衔恨报复,卒无已时,可不戒哉。
    二、戒谄谀
    昔杜子美赠郑谏议诗,只赞其诗词,不言其谏诤,斯为不谄。又赠鲜于京兆诗,但美其文章,不论其武略,斯为不谀。不谄不谀,最关人品,然尽有对于贵官显者,加意颂扬,及时过境迁,骤然失势,昔日应酬之作,适成株累之由。诗人似此者颇多,切不可轻蹈此习也。
    三、戒鄙俗
    鄙在立意,俗在造句。凡稍有气骨者,或不肯自蹈卑鄙之弊,俗则非着意锻炼,即未能免。如张綖引曹唐《病马》诗:"一朝千里心犹在,未敢潜忘秣饲恩。"言其为乞儿语,亦恶其鄙耳。白香山长于叙事,求解老妪,遂加以"俗"之一字。观此,则鄙俗之病,古人尚未能免,而谓学者可不留意乎?
    四、戒纤亵
    一字至九字诗,虽曰旧格,终近游戏。至地名、人名、药名、数目诸体,则纤矣。西昆、香奁,专咏艳情,《唐诗别裁》屏而不录,惩其亵耳。初学作诗者,最喜吟风弄月,坠入魔道,心术日非,此尤不可不力戒也。
    五、戒剽窃
    释皎然谓诗有三偷。其上偷势,其次偷意,最下者偷语。周以言偷唐人诗云:"海色晴看近,钟声夜听长。"较原诗只改"雨"字为"近"字,"潮"字为"长"字而巳。黄鲁直偷李白诗云:"人家围橘柚,秋色老梧桐。"较原诗只改"烟寒"为"家围"二字。此皆不免蹈偷语之病。初学作诗,脱胎犹非所宜,况剽窃乎?戒之慎之!
    学诗百法之六十七 押韵八戒法  
    诗之有韵,犹屋之有柱。柱不稳,则屋必倾圯;韵不稳,则诗必恶劣。故押韵之所当戒者,初学亦不可不知,兹试分述于下:
    一、戒凄韵
    俗亦称"挂韵脚",谓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也。如唐诗"黄河入海流"句,若易流字为浮字,便为凑韵。初学最易犯此,所当切戒。
    二、戒落韵
    落韵者,出韵之谓也。如一首诗中,通体全押一东韵,而一字忽押二冬韵。一东与二冬,虽古韵可通,然用诸古体诗则可,用诸今体诗,即为落韵。学者宜慎之。
    三、戒重韵
    一字两义而并押之,谓之重韵。如耳为五官之一,又为语助辞。干为干涉之义,又可作干戈解。一诗中两义同押,前人间亦有之,但初学终以不犯为是。
    四、戒倒韵
    倒韵者,将二字颠倒以就韵之谓也。如古诗"新书置后前"句,易前后为后前,即所谓倒韵也。然此二字于词义尚无碍,不妨倒用。若强山林树木等不可倒用之字而倒用之,便觉不通矣。
    五、戒用哑韵
    作诗当择声音响亮之韵押之,自然音调高超;若用哑韵,则非但词句不挺,即全诗亦因之萎弱矣。
    六、戒用僻韵
    僻韵又名险韵,如一先韵之仚字,训轻举;二萧韵之钊字,训远。单字只义,用之易近凑合。但有二字、三字之古典,与题适相切合者,则亦不妨押之。
    七、戒用同义之韵
    一韵中有数字同义者,如六麻之花、葩,七阳之芳、香,十一尤之忧、愁,意义皆同,若一首诗中并押之,未免重复可厌。
    八、戒用字同义异之韵
    字有实字虚用者,亦有虚字实用者。如一东韵之风字,不当作风刺之风字押。四支韵之思字,不当作意思之思字押。若误用则便有出韵、失粘之弊,初学最宜审慎。
    学诗百法之六十八 律诗四忌法  
    何谓律诗四忌?一曰不工,二曰不贯,三曰不自然,四曰不典雅。初学作诗者,于前述种种忌病,既已领会,则尤当注意此四忌也。今述如下:
    一、不工
    律诗最重对偶,苟对偶之句配搭不匀,便不工矣。
    二、不贯
    律诗以第一联为起,第二联为承,第三联为转,第四联为合。苟不知起承转合之层次,而两两相凑,便不贯矣。
    三、不自然
    律诗于立意、造句、炼字、修辞诸法,在在皆当研究,苟其徒重对偶,于诗之意义词句生拍硬截,便不自然矣。
    四、不典雅
    律诗宜善于运用古典,若只将迎眸、屈指、好将、从教称字,铺张字面,便不典雅矣。
    学诗百法之六十九 绝诗四忌法
    何谓绝诗四忌?曰可加可减、可多可少、可彼可此、可上可下是也。学者于律诗四忌又知趋避矣,故再以绝诗四忌示之,仍分述如下:
    一、可加可减
    如五绝之诗,加二字为七绝;七绝之诗,减二字为五绝之类。
    二、可多可少
    如一诗之中,一意分为四句,或四句仍归一意之类。
    三、可彼可此
    如咏梅之诗,可移而咏菊;咏山水之诗,可移而咏风月之类。
    四、可上可下
    如七绝仄起押韵之句,与第四句同为仄仄平平仄仄平。苟其不分层次,上句与下句可以互易之类。
    学诗百法之七十 探索源流法  
    古体诗之源流创自商周以上,而备于汉魏六朝。有三言、五言、七言、杂言诸体。三言古者,昉于虞舜皋陶之歌,特句必系一助辞耳,厥后,汉有郊祀歌,兹体为者绝少。盖句止三字,达意已难,遑论古朴乎?四言古者,以八伯之歌、康衢之谣为最古,至商周而大盛,《诗经》三百篇,四言盖居十之九也。后世仿而善者,厥为陶靖节。兹体之难,在不袭《诗经》一语,而音节极肖。五言古者,始于李陵、苏武之赠答,魏晋以下,专尚兹体。良以不丰不约,最便达情,而流派至多。概括言之:则有正、变二体。正体主格韵高远,如苏,李之不尚雕饰,妙造自然,非后人所能学步;其次则陈思之遒丽,彭泽之闲逸,康乐之精致,皆为卓然大家。变体贵才气纵横,辞意详尽,其源亦出于汉。如《焦仲卿妻》诗,及蔡文姬《悲愤辞》首章是也。及唐之少陵、昌黎,各以其排山倾海之气,驱风走霆之笔,著为大篇,两间之奇气始尽。七言古者,源于汉武之柏梁联句,其实一句一韵,一韵到底,与唐以后之七古异也。唐初其体大备,如少陵、昌黎以雄奇跌宕胜,乐天、微之以缠绵哀艳胜,王、李、高、岑以短劲峭拔胜,后人千态万貌不能越其范围矣。杂言古者本乎上古歌谣,及琴操、楚词之属,至无名氏之《术兰辞》而后体格乃成。后世为此者,惟太白最工,其才气盛也。
    学诗百法之七十一 分别宗派法  
    古体诗之源流,既如上述矣。则今体诗之宗派,学者又不可不知一二。今体诗者,成于李唐一代,有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五言排律、七言排律诸体。五言律者,以五言八句成章。律之云者,调平仄、拘对偶,如法律之严也。唐时以五言应试,故于兹体无人不作,无作不工。至择其尤胜者,则以陈子昂、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之典丽精工为一派;王维、孟浩然、储光义、韦应物之清空闲适为一派;李白属之风华宕逸为一派;杜甫辈之沈雄悲壮为一派;而论其时,则又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诸分别。七言律者,以七言八句成章。视五言律为尤难,五言律可恃性灵超悟,七言律则非积学攻苦,未易穷源,故终唐一代,惟少陵独擅其长。金钟大镛,哀丝豪竹,无美不备,无奇不臻,非特当世诸贤,悉归牢宠,即宋、元各体,亦罔不赅括,横绝古今,莫能两大矣。此外则王右丞之精深华妙,卓然自成一派,所不逮少陵者,博厚而已。五言绝者,截取律诗之半,以五言四句成章。诗之至短,而亦至难工者也。其字句可对、可不对、可全对、可不全对。唐人工兹体者,以太白、摩诘为最。其他各派之中,亦多有可采处。七言绝者,以七言四句成章。第每句较五言增长二字,声律和婉,可以行气,故诗家多喜为之。唐人零缣断璧,无有不工,而太白、摩诘、少伯辈,尤能各擅其长。五言排律者,即律诗之扩张,自十句至数十百句不等,其平仄、对偶,皆与律诗同,而其敷陈事实,则与古体同。七言排律者,即七言律诗之扩张,声长而字纵,虽少陵不克自振,遑论余子,故后人多不敢为也。
    学诗百法之七十二 研究变迁法  
    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以时而论,则有建安体汉末年号。曹子建父子及邺中七子之诗。 黄初体魏年号。与建安相接,其体一也。 正始体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 大康体晋年号。左思、潘岳等之诗。 元嘉体宋年号。颜、鲍、谢诸公之诗。 永明体齐年号。齐诸公之诗。 齐梁体统两朝而言之。 南北朝体统魏周而言之。与齐梁体一也。 唐初体唐初,犹袭陈、隋之体。 盛唐体开元、天宝间诸公之诗。 大历体大历十才子之诗。 元和体元、白诸公之诗。 晚唐体贾、刘、杜、孟诸公之诗。 元祐体苏、黄诸公之诗。 江西宗派体山谷为之宗。 以人而论,则有苏李体李陵、苏武也。 曹刘体子建、公幹也。 陶体渊明也。 谢体灵运也。 徐庾体徐陵、庾信也。 沈宋体佺期、之问也。 陈拾遗体子昂也。 王杨庐骆体王勃、杨炯、庐照邻、骆宾王也。 张曲江体张九龄也。 少陵体 太白体 高达夫体高常侍适也。 孟浩然体 岑嘉州体岑参也。 王右丞体王维也。 韦苏州体韦应物也。 韩昌黎体韩愈也。 柳子厚体柳宗元也。 李长吉体李贺也。 李商隐体即西昆体也。 卢仝体 白乐天体白居易也。 元白体微之、乐天,其体一也。 杜牧之体杜牧也。 张籍体 王建体 贾阆仙体贾岛也。 孟东野体孟郊也。 杜荀鹤体 东坡体 山谷体黄庭坚也。 后山体陈师道也。后山本学唐,其语似者,仅数篇耳。其他或似不全,又其他则本其自体也。 王荆公体王安石也。公绝句最高,其佳处高出苏、黄、陈之上。 邵康节体 陈简斋体陈与义也。亦江西派而小异。 杨诚斋体杨万里也。初学后山,最后亦学绝句于唐人,已而尽弃诸家之体,而别出机杼,盖其自序如此也。 又有选体选诗时代不同,体制随异。柏梁体汉武与群臣共赋七言,每句用韵。 玉台体《玉台集》乃徐陵所序。汉魏、六朝之诗皆有之。 西昆体即李商隐体。 香奁体韩偓之诗,皆裾裙脂粉之语,有《香奁集》。 宫体梁简文伤于轻靡,时号宫体。 又有古诗、近体即律诗也。 绝句、杂言、歌行古有鞠歌行、放歌行、长歌行、短歌行,又有单以歌名行名者,不可枚述。 乐府汉成帝定净祀,立乐府,采齐、楚、赵、魏之声,以入乐府,以其音调可被于弦管也。 楚辞始于屈原。 琴操古有水仙操,辛德源所作。别鹤操,高陵牧子所作。 谣沈炯有《独酌谣》,王昌龄有《箜篌谣》,穆天子之传有《白云谣》也。 又有以叹名者古词有《楚屈叹》、《明君叹》。 以怨名者《选》有《四怨》,乐府有《独处怨》。 以哀名者《选》有《七哀》,少陵有《八哀》。 以愁名者古词有《寒夜愁》、《玉阶愁》。 以思名者太白有《静夜思》。 以乐名者齐武帝有《佑家乐》,宋臧质有《石城乐》。 以别名者子美有《垂老别》、《新婚别》、《无家别》。 他若风人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文,如古《子夜歌》、《续曲歌》之类,则多用此件。 藁砧古乐府篇名,多用僻词隐语也。 五杂俎见乐府。 两头纤纤亦见乐府。 盘中《玉台集》有此诗,苏伯玉妻作。写之盘中,屈曲成文也。 回文起于窦滔之妻,织绵以寄其夫也。 反覆举一字而诵皆成句,且无一句不押韵,反复成文,李公诗格有此诗。 杂合字相折成文,孔融《渔父》、《屈节》之诗是也。 建除鲍明远有《建除诗》,每句之首,冠以建、除、平、满等字。等,皆诗体之愈变愈奇,而不可奉为常法者也。兹因便人研究诗之变迁起见,故述其大略于上。
    学诗百法之七十三 提挈纲要法  
    诗之大别有三:一曰说理,二曰言情,三曰写景是也。此三体者,即为作诗之纲要,初学不可不知,兹再分别说明于后:
    一、说理
    说理之诗,宋儒偶一为之,诗家且谓之旁门,不知作诗之说理,与谈性命之学不同,理有事理、物理之分,散在六合,聚在一心,皆此理也。故诗人吟咏一事一物,必于事物真相,曲尽无遗,亦可免肤泛之弊。
    二、言情
    言情者,非仅写家人社交中之情也。凡一山一水,一草一术,接触于吾人之目者,无往非情之所寄,而借诗以写之。虽山水草木,皆若钟情于我,唐人诗云:"长疑即见面,翻致久无书。"所谓诗以言情者,即此是也。
    三、写景
    言情以外,写景尚矣。画家写景,能写花而不能写花香,能写鸟而不能写鸟语。惟诗人则能之。如唐诗"花有清香月有阴"句,则不但写花香,且写花香之清也。又如"春至鸟能言"句,则不独写鸟言,且写鸟之能感时而言也。前人谓王摩诘"诗中有画",此言洵不诬也。
    学诗百法之七十四 学作歌谣法  
    歌谣者,类皆出于不通文墨及粗识字义之人;或因时事之感触,或因景物之动兴,不假思索,随口而吐。惟当其歌咏慨叹之际,偶然一抑一扬、一顿一挫,不期婉转动听而自成叶韵也。兹特各举一例,并示作法于下:
    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上为唐尧之时,老人击壤而作,故即以《击壤》二字为歌名,息字食字,自然叶韵,是为歌体之祖。
    康衢谣
    立我烝民,莫匪尔极;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上为唐尧微服出游康衢时,闻儿童所作者。极字则字亦自叶韵,是为谣体之祖。
    学诗百法之七十五 学作乐府法  
    乐府之名,起于汉初。须有苍老古雅之色,溢于词句之间。若一涉议论,便不似乐府矣。其调以《君马黄》、《临高台》两首为最古,今已不可复得,试择其近于古者,列示于后,俾学者得以知其作法也。
    龟虽寿 魏武帝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成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己。
    盈缩之期,不独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上诗于《三百篇》外,特创一格。词句峭劲,音节奇响。至"老骥伏枥"四句,尤为通体筋节,洵乐府中之上乘也。
    善哉行 魏文帝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
    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
    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汤汤以流,中有行舟,
    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
    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上诗言客游之感,通篇着眼在"忧来无方"一句,末后言客游似行舟,即以行舟喻客游,措语工巧之至,结句收到忘忧,与忧来针锋相对,尤为难得之作。
    学诗百法之七十六 学作五古法  
    作五古有四要:曰分段,曰过脉,曰回照,曰赞叹。先要分段,首段笼罩全篇,以下一段一意,防杂乱也;次要过脉,名为血脉,此处用两句,一结上,一生下也;又次要回照,谓十步一回顾,以照题面;末要赞叹,每段作一消息语,以赞叹之,全篇局势,方不迫促,若短篇则每句以第三字为关捩,尤宜法意。兹示作法于下: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上诗通首用仄韵而不转者,首两句言其地,次两句言其状,五六两句实写望字,末两句高瞻远瞩,气象不凡,非老杜安得有此。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 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薇。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上诗通首用平韵而不转者,起四句言下山,承四句言访友,转四句言置酒,末二句言就宿,层次分明,诗情淡远,不愧为金科玉律也。
    学诗百法之七十七 学作七古法  
    七古须有铺叙,有开合。徒以镂刻为巧,放纵为豪者,固失之滑,而流于萎弱;过于纤丽者,亦失之靡。能于优柔和平中,求气势宏阔,顿挫激昂,庶几近之。至于篇幅之长短,或仅四句,或数十句,或百余句不等,而总以第五字为关捩。兹将其作法略示于以下:
    诮山中叟 施肩吾
    老人今年八十岁,口中零落残牙齿。
    天阴伛偻带嗽行,犹向岩前种松子。
    上为七古之最短者,首句言老人之年,次句言老人之齿,第三句言老人之行,描写老态,至矣尽矣。末句极言其作事之勤,气韵何等深厚,笔致何等幽雅,洵佳构也。
    岁晏行 杜 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实,今年米贱又伤农。
    高位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铁和青铜。
    划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上诗为伤时之作,通首不转一韵,起四句从岁暮说入,承四句即回顾去年,楚人以下八句,写当时之苛政虐民,实有无限感慨,结句点出哀怨二字,尤为沉痛之至。
    学诗百法之七十八 学作律诗法  
    律诗八句之中,对句易工,结句难工,发端句尤难工。五律则研炼精切,稳顺声势足矣。七律虽与五律相同,而加以二字,便觉难于下手。五言不可加,七言不可减,是在作者熟读而深思之,今试分示五律、七律之作法于后:
    幸蜀西至剑阁 唐玄宗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
    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上诗首句从剑门说起,次句实写幸字,三四两句承首句之意,五六两句承次句之意,结句深许景阳之铭,雄健有力,真足开盛唐一代先声。
    古 意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上诗首句以卢起兴,次句比夫妇相守,三四两句写分离景况;五六两句,一句言塞外,一句言长安;末二句以含愁怨明月作结,精细严整,元气浑然,真不可多得之作。
    学诗百法之七十九 学作绝诗法  
    五言绝诗,重在真切,故质多胜文;七言绝诗,重在高华,故文多胜质。而其难易之判,与律诗适相反。盖五绝只四句二十字,真意未宣,而诗句已尽,故入手功夫,五绝较七绝为难。兹再分示五绝、七绝之作法于下:
    闺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上诗首句言黄莺,似与题意毫不相关,实即诗中"暗起法"也,第二句说明打起之故,第三句中不使之啼,转到啼时之惊梦,末句方将题意点醒,以结上三句。写闺情至此,真使柔肠欲断。
    已 凉 韩 偓
    碧栏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上诗通篇写景,不露一些情思,而情愈深远。
    学诗百法之八十 作排律诗法  
    排律诗,即由律诗扩充而成,大都侍从、述宴、待制之篇居多,所谓"台阁体"者是也。对仗宜乎工整,声调宜乎响亮,亦有五言、七言之分,惟韵数多少并无一定。兹特示五言排律之作法,并举一例如下:
    上韦左相二十韵 杜 甫
    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
    八荒开寿城,一气转洪钧。
    霖雨思贤佐,丹青忆老臣。
    应图求骏马,惊代得麒麟。
    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
    韦贤初相汉,范叔已归秦。
    盛业今如此,传经固绝伦。
    豫章深出地,沧海阔无津。
    北斗司喉舌,东方领缙绅。
    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
    独步才超古,余波德照邻。
    聪明过管辂,尺牍倒陈遵。
    岂是池中物,由来席上珍。
    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
    才杰俱登用,愚蒙但隐沦。
    长卿多病久,子夏索居频。
    回顾驱流俗,生涯似众人。
    巫咸不可问,邹鲁莫容身。
    感激时将晚,苍茫兴有神。
    为公歌此曲,涕泪在衣巾。
    上诗起四句归美朝廷,以下八句是言未相之前,次八句是言入相之时,再次八句是言既相之后,末后十二句结到自身,亦惭愧,亦感仰,声宏实大,气象不凡,俗手安得有此?
魔域之花   人间盛开

欢迎加入中国对联网
7#
发表于 2008-6-12 02:50:56 |只看该作者
学诗百法 刘坡公(七)







学诗百法之八十一 作长短句法  
    长短句者,即变骚体也。以五、六、七言相间成文,长短疾除,纵横驰骤。非有气韵、有魄力者,断不能轻易下笔也。兹举一例,并示其作法于下:
    鸣皋歌送岑征君 李 白
    若有人兮思鸣皋,阻积雪兮心烦劳。
    洪河凌兢不可以径度,冰龙鳞兮难容舠。
    邈仙山之峻极兮,闻天籁之嘈嘈。
    霜崖缟皓以合沓兮,若长风扇海,
    涌沧溟之波涛。
    玄猿绿罴,舔舕崟岌,
    危柯振石,骇胆栗魄,群呼而相号。
    峰峥嵘以路绝,挂星辰于岩泠。
    送君之归兮,动《鸣皋》之新作。
    交鼓吹兮弹丝,觞清泠之池阁。
    君不行兮何待?若返顾之黄鹄。
    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
    巾征轩兮历阻折,寻幽居兮越巘崿。
    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望不见兮心氛氲,萝冥冥兮霰纷纷。
    水横洞以下渌,波小声而上闻。
    虎啸谷而生风,龙藏溪而吐云。
    冥鹤清唳,饥鼯嚬呻。
    块独处此幽默兮,愀空山而愁人。
    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
    蝘蜒嘲龙,鱼目混珍。
    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
    亦奚异于夔龙蹩躠于风尘?
    哭何苦而救楚?笑何夸而却秦?
    吾诚不能学二子,沽名矫节以耀世兮,
    固将弃天地而遗身。
    白鸥兮飞来,长与君兮相亲。
    上诗起笔写梁园雪景,如怒猊抉石,俊鹘盘空;而送君之归一转,更如大声发于水上,噌吰不绝,结笔淡远隽永,如罗浮风雨,若合若离,真诗境之出神入化者。
    学诗百法之八十二 作三言诗法  
    三言诗,传者绝少,句法宜浑朴、宜古雅,少至八句,多至十余句,所用之字,切忌哑而且平。兹示其作法于后:
    祝某夫人 曾 熙
    惟母德,推贤良。
    应时兴,令誉彰。
    临九疑,望潇湘。
    祈母寿,福无疆。
    上诗起二句颂其人,三、四两句从德字表出誉字,是为寿字伏线,五、六两句言其地,末二句才揭出祝寿本意。结构谨严,自是名作。
    学诗百法之八十三 作四言诗法  
    四言诗去古未远,宜气息浑厚,声韵凝重;否则不失之靡,即失之弱,靡则不古,弱则不雅,皆当切戒。兹特举汉韦孟之《讽谏诗》一首,并示其作法如下:
    讽谏诗  韦 孟
    肃肃我祖,国自豕韦。
    黼衣朱绂,四牡龙旂。
    彤弓斯征,抚宁遐荒。
    总齐群邦,以翼大商。
    迭彼大彭,勋绩惟光。
    至于有周,历世会同。
    王赧听谮,寔绝我邦。
    我邦既绝,厥政斯逸。
    赏罚之行,非繇王室。
    庶尹群后,靡扶靡卫。
    五服崩离,宗周以队。
    我祖斯微,迁于彭城。
    在予小子,勤诶厥生。
    肐此嫚秦,耒耜以耕。
    悠悠嫚秦,上天不宁。
    迺眷南顾,授汉于京。
    于赫有汉,四方是征。
    靡适不怀,万国逌平。
    迺命厥弟,建候于楚。
    俾我小臣,惟傅是铺。
    兢兢元王,恭俭净壹。
    惠此黎民,纳彼辅弼。
    享国渐世,垂烈于后。
    迺及夷王,克奉厥绪。
    咨命不永,惟王统祀。
    左右陪臣,此惟皇士。
    如何我王,不思守保。
    不惟履冰,以继祖考。
    邦事是废,逸游是娱。
    犬马悠悠,是放是驱。
    务此鸟兽,忽此稼苗。
    蒸民以匮,我王以愉。
    所弘匪德,所亲匪俊。
    惟囿是恢,惟谀是信。
    睮睮谄夫,谔谔黄发。
    如何我王,曾不是察。
    既藐下臣,追欲纵逸。
    嫚彼显祖,轻此削黜。
    嗟嗟我王,汉之睦亲。
    曾不夙夜,以修令闻。
    穆穆天子,照临下土。
    明明群司,执宪靡顾。
    正遐由近,殆其兹怙。
    嗟嗟我王,曷不斯思。
    匪思匪监,嗣其罔则。
    弥弥其逸,岌岌其国。
    致冰匪霜,致坠匪嫚。
    瞻惟我王,时靡不练。
    兴国救颠,孰违悔过。
    追思黄发,秦穆以霸。
    岁月其祖,年其逮者。
    于赫君子,庶显于后。
    我王如何,曾不斯览。
    黄发不近,胡不时鉴。
    上诗"惟王统祀"以上,即寓讽谏之意;"穆穆天子"六句,言天子之明,群臣之执法;"瞻惟我王"以下,是望其改过之词。通篇肃肃穆穆,汉诗中之杰作也。
    学诗百法之八十四 作六言诗法  
    六言诗以二、四、六字定平仄,须要炼字炼句,不论对句散体,均不可以闲散之字成文,而且词句宜著实,声调宜铿锵,否则便有瘖哑萎靡之病。今试将其作法略举如后:
    归山作  顾 况
    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
    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归,乌啼山客犹眠。
    上二诗第一首言未归之前,第二首言既归之后。起句从心事说到生涯,而所待者惟雪,是为无人作伏笔;第二首写桃、写柳,写花鸟,都从无人生出,山中清境,惟个中人独能领略。
    学诗百法之八十五 作杂言诗法  
    杂言诗,有三、五、七言,有一、三、五、七、九言,句法皆成奇数,但亦有寄托、有呼应,非可漫然为之。至用实字则宜有层次,用虚字则宜有开舍。兹示二法如下:
    三五七言 李 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上诗前四句实写秋景,后二句虚写闺情。怨而不怒,风人之作。
    一三五七九言 李 白
    游,愁。
    赤县还,丹思抽。
    鹫岭寒风飕,龙河激水流。
    既喜朝闻日复日,不觉年颓秋更秋。
    已毕耆山本愿诚难在,
    终望持经振锡在扬州。
    上诗起六句言居荒远之地,若不胜情;第七句言国事尚可为;第八句言年龄惜已老;末句结到归隐,妙在含意不露。
    学诗百法之八十六 作白描诗法  
    白描诗近乎天籁,非以俚语入诗也,贵写得真切,说得透彻,斯为文言道俗;且须不假雕琢,不尚工巧,方为白描能手。今试示其作法于下:
    望 月  李 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上诗不用一典,似全不费力者,而情景宛然如画,凡在异乡望月之人,都有读此诗而顿起乡思者,所以为不可多得之作也。
    学诗百法之八十七 作回文诗法  
    回文诗反复成章,可以纵横排比,非仅一顺一倒也。然有一字未妥,则句便费解;有一字未谐,则句便失叶。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兹特将作法举示于后:
    题织锦图回文 苏 轼
    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梧桐。
    人随雁远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
    空阁绣帘疏映雨,暮城边远雁随人。
    桐梧半月低凉夜,草碧余花落晚春。
    上诗前二句写情景,后二句有无限思念,无限感触,抵得一首征人思归之作。
    学诗百法之八十八 作叠字诗法  
    叠字诗要运用自然,不可颠倒,不可紊乱。如第一句在首二字,刚第五句亦当在首二字;第三句在中二字,则第七句亦当在中二字。通篇又均须对偶,方能工稳。兹示其作法于后:
    贡院垂成双莲呈瑞勉语士子 王十朋
    大厦垂垂就,佳莲得得开。
    双双戴千佛,两两应三台。
    欢意重重合,香风比比来。
    人人宜自勉,济济有廷魁。
    上诗首句言贡院垂成,次句言双莲呈瑞,题意已尽,第三句补出双字,第四句说到士子,第五句是勉励语,第六句承上双莲,第七、八两句方揭出作意。层次井然,绝无叠床架屋之弊。
    学诗百法之八十九 作联句诗法  
    联句贵神完气足,无一句不浑灏流转,无一字不响顺稳当。若生拍杂凑,必无佳构。兹特举汉武《柏梁诗》以为例,并示作法于下:
    柏梁诗
    日月星辰和四对(帝)
    骖驾驷马从粱来(梁孝王)
    郡国士马羽林材(大司马)
    总领天下诚难治(丞相石庆)
    和抚四夷不易哉(大将军卫青)
    刀笔之使臣执之(御史大夫倪宽)
    撞钟伐鼓声中诗(太常周建德)
    宗室广大日益滋(宗正刘安国)
    周卫交戟禁不时(卫尉路博德)
    总领从官柏梁台(光禄勋徐自为)
    平理请谳决嫌疑(廷尉杜周)
    修饰舆马待驾来(太仆公孙贤)
    郡国吏功差次之(大鸿胪壶充国)
    乘舆御物主治之(少府王温舒)
    陈粟万石扬以箕(大司农张成)
    缴道宫下随讨治(执金吾中庶豹)
    三辅盗贼天下危(左冯翊盛宣)
    盗阻南山为民灾(右挟风李成信)
    外家公主不可治(京兆尹)
    椒房率更领其材(詹事陈掌)
    蛮夷朝贺常会期(典属国)
    柱枅榑栌相枝持(太匠)
    枇杷橘栗桃李梅(大官令)
    走狗逐兔张罘罳(上林令)
    齧妃女唇甘如饴(郭舍人)
    迫窘诘屈几穷哉(东方朔)
    上诗为七古之祖,武帝句堂皇冠冕,自是帝王气象,以下追步后尘,各述其职,亦为不可多得之作。
    学诗百法之九十 作集句诗法  
    集句诗,或杂集众人之句,或专集一人之句,要必有起伏顿挫,回环往复,斯能一气呵成,若天衣之无缝。如有一语未妥,一联未洽,则全篇均失精采。兹特试举一例并示作法如下:
    和人五十自述 集东坡句 沈守廉
    吾生如寄耳,何必弃沟渎。
    吾心淡无累,午饭饱蔬菽。
    诗书亦何用?五车不再读。
    相逢未寒温,客来不待速。
    叹息烟云老,动与世好逐。
    后生多后士,吾其返自烛。
    嗟我与先生,虽时出圭角。
    谁谓感旧诗,因循随流俗。
    乾策数大衍,往事不可复。
    退居吾久念,人事几反覆。
    出处付前定,有子万事足。
    虽云老不衰,长生未可学。
    怪君仁而寿,养火犹未伏。
    吟君五字诗,风静响应谷。
    渊明得此理,张骞移苜蓿。
    公老我亦衰,相约挂冠服。
    君看东坡翁,洒扫古玉局。
    未怕供诗帐,岂须上图轴。
    念为儿童岁,声价争场屋。
    我老何能为,终胜贾谊哭。
    谁知去乡园?有生几梦觉。
    老人不解饮,探诗亦颇熟。
    嗟哦此乐乡,不识无弦曲。
    上诗全集东坡之句,起段十二句,言后生可畏,年老如寄,是感慨语;次段十句,言往事已矣,望在后嗣,是慰藉语;三段十二句,言老年归隐,不约而同,是愉快语;末段十二句,言寄寓海上,不问世事,是超脱语。集句得此,洵非易事。
    学诗百法之九十一 作促句诗法  
    促句诗不拘平仄,以三句一转韵,须有气韵,有胎息,非多读古诗不能应手也。否则,掉转不灵,便失之滞;锻炼不精,又失之俗。兹将其作法略示于后:
    悲 秋  宋 筠
    江南秋色摧烦暑,夜来一枕芭蕉雨。
    家在江头白鸥浦,一生未归鬓如织。
    伤心日暮枫叶赤,偶然得句应题壁。
    上诗暑、雨、浦三字为一韵,织、赤、壁三字为一韵,然六句却有六转。第一句是虚写秋来,第二句是实写秋来,第三句是因秋思家,第四句是思家不归,第五句是怕到秋深,第六句是作诗悲秋。层层都到,可与文忠公之《秋声赋》并传。
    学诗百法之九十二 作无题诗法  
    无题诗亦有寄托,盖以闺房儿女之情,寓感事伤时之意。炼字须稳,琢句须工,字字听之有声,扪之有稜,方为神品。兹举二诗为侧,并示作法于下:
    无题二首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威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齧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上二诗一首写梦境,一首写往事。而第一首结句又用一"隔"字,第二首结句又用一"灰"字,似真似幻,若即若离,均无实事可征也,此与《游仙诗》同一迷离惝恍,真为难得。
    学诗百法之九十三 作怀古诗法  
    怀古诗随时随地,有触即作,但须有寄托,有议论。若就古人事迹,平铺直叙,则不失之板滞,即失之冗弱,学者最宜切戒。兹举二例并示作法于下:
    苏台览古 李 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上诗起二句是写现在,故用一"旧"字、一"荒"字,以折出新字,第三句提出西江月,第四句提出吴王宫,用一"今"字、一"曾"字,便有无限感慨之意。
    越中怀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上诗起二句是写当年之盛,第三句从战士折到宫女,盛之至也。"只今"一点,与前首同一感慨。
    学诗百法之九十四 作竹枝词法  
    "竹枝词"专写风土,其体与七绝近似,但重音节而意义次之,重气韵而文采次之,大都皆眼前指点之语。今示其作法于下:
    临平湖竹枝词  厉 鹗
    双鬟十五荡舟徐,不见清波锦鲤书。
    侬似湖中石鼓样,望郎望似蜀桐鱼。
    上诗写女儿相望之意,首句言女儿之操业,次句言女儿之候言,三、四两句以石鼓、桐鱼为比,语语动人,其郑、卫之遗欤?
    端溪竹枝词 李 峰
    楚楚青衫别样新,归宁南渡到江滨。
    一竿油伞双籃盒,绿树斜阳唤渡人。
    上诗写出门归宁状况。首句言所著之衣,次句言出门之由,第三句言所持之物,末句点醒唤渡,层次极为整齐。
    学诗百法之九十五 作柳枝词法  
    "柳枝词"与"竹枝词"体虽同而实则大异,盖专咏杨柳故也。惟以清丽委婉,可以歌唱为合格;若俚词俗语,亦不宜羼入。兹示作法如下:
    西湖柳枝词 厉 鹗
    相识东风万万条,冶游付与玉骢骄。
    等闲回首情难尽,行过长桥又短桥。
    藏鸦门外绿愔愔,染雨烘晴色渐深。
    底事钱塘苏小小,不将翠带结同心。
    千丝踠地复临湖,记得当年卖酒垆。
    惟有个侬偏爱惜,三眠还要倩人扶。
    芳草春来断客魂,杨枝只合伴桃根。
    满湖碧水游船散,西月东风在寺门。
    斗尽纤腰一两枝,水仙王庙日斜时。
    青青不许游人折,细叶如颦更泥谁?
    路旁烟态罥朱楼,长送行人千里游。
    愿作涌金门外树,生来浑不识离愁。
    上六诗一气呵成,第一首言游客,第二首言妓家,第三首言酒楼,第四首言舟子,第五首言僧寺,第六首言羁人。寄托深远,不仅为杨柳咏也。
    学诗百法之九十六 作打油诗法  
    打油诗,本滑稽诗之一种,然亦有寄托在内。相传有人出门打油,忽发诗兴,顷刻间而诗成,故遂以"打油"名之。音节不甚讲究,实为歌谣之遗,大约以七言四句者较多。今示作法及举例如下: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人欢乐几人愁?
    几家夫婿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上诗言离别之苦,俗不伤雅,故难能而可贵。
    春耕夜起早迟眠,小妹担茶郎种田。
    秧要日头麻要雨,采桑娘子要晴天。
    上诗写农家情景历历如绘,而将茶、桑、麻、稻并入四句之中,尤极自然之致。
    学诗百法之九十七 作宝塔诗法  
    "宝塔诗"虽为游戏之作,然须有步骤,有层次,否则叠床架屋,有何意味?而且尤忌凑合、板滞等病。兹示作法于下:
    咏酒 一至七字阙 名
    酒,酒。
    酌来,饮取。
    君莫诉,时难久。
    偏乐少年,能娱老叟。
    对月不可无,看花必须有。
    千髡一醉一石,刘伶解酲五斗。
    临行强战三五场,酩酊更能相忆否?
    上诗无一复语,无一重笔。起六句言饮酒必须有德,七、八两句言老少皆宜,九、十两句言对月、看花皆宜,十一、十二两句寻出两个古人作诗,末两句回顾前事作结。潇洒风流,诗中圣品①。
     ┈┈┈┈┈┈┈┈┈┈┈┈
     ①此种作品毫无意义,只是笔墨游戏而已。
     学诗百法之九十八 学作棹歌法  
    "棹歌"与"竹枝词"相近,如渔家唱晚之歌,既须婉约,又贵轻灵,下字似倚声,琢句似风谣,方有真趣,较之"采桑歌"、"采茶歌"别有一种丰韵,是在作者之善为摹写耳。今述其作法如后:
    升平湖棹歌 丁立诚
    紫光赤色扫尘埃,今日升平湖自开。
    红煞桃花青煞柳,春风无数峭帆来。
    赤鸟夭玺瑞征多,小石灵函字细摩。
    乐府重翻宝鼎见,厌他水调竹枝歌。
    邱丹羽化賸荒祠,杉柏阴遮碧一池。
    敲破竹扉童不应,小眠惊起白鸥儿。
    阿兄舒国绾朝绯,阿弟禅关割妄机。
    谁继放生团社约,鱼苗如蚁绿初肥。
    广严请梵歇枯龛,春水门前记浴蚕。
    唤起鲜于旧诗老,护伽兰礼褚河南。
    安平七字艳坡仙,摹勤贞珉又百年。
    且采本山茶叶好,一瓯雪沸宝幢泉。
    上六诗第一首言湖上风景,第二首言湖上古迹,第三首写鸥,第四首写鱼,第五首写蚕,第六首写茶叶,而满湖画本都在诗中,真风雅绝伦之作也。
    学诗百法之九十九 学作宫词法  
    宫词者,记宫中之事也。须语类讽谏,恰合诗人忠厚之遗,而词句之间,尤宜含蓄而不率直,隐约而不显露;否则非失之怨怒,既失之轻薄,甚无取也。兹故示其作法于下:
    宫 词  熊人霖
    雕梁燕子语喃喃,宠绿怜红月已三。
    半雨半晴梅子熟,檐前都是爱宜男。
    上诗首句以燕子自比,次句言色衰宠弛,如春暮之三月也;三、四两句还望恩幸,措词何等委婉,而哀怨之意已溢于言表也。


阅读(5)
分享(0)

评论(0)

分类:学习
 发表于16:09



正在加载评论...


[05/03] 学诗百法 刘坡公(六)


[折叠]

学诗百法之六十四 论诗八病法  
    昔人论诗有八病。一曰平头,二曰上尾,三曰蜂腰,四曰鹤膝,五曰大韵,六曰小韵,七曰正纽,八曰旁纽。在初学对此八病,虽不必十分注重,然亦不可不知。今试分别言之,并举例如下:
    一、平头
    谓上句一、二两字不得与下句一、二两字同声。如古诗"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今"与"欢"同声,"日"与"乐"同声之类。
    二、上尾
    谓上句末一字不得与下一句末一字同声。如古诗"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楼"、"齐"同为平声之类。
    三、蜂腰
    谓一句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同则两头大,中心小,似蜂腰之形。如古诗"远与君别久"句,"与"字、"久"字,同为上声之类。
    四、鹤膝
    谓第一句末一字不得与第三句末一字同声。同则两头细,中心粗,似鹤膝之形。如古诗"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截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素"字、"扇"字,同为去声之类。
    五、大韵
    谓上句首一字不得与下一句末一字同韵。如古诗"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胡"字与"垆"字同韵之类。
    六、小韵
    谓上句第四字不得与下句第一字同韵。如古诗"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明"字与"清"字同韵之类。
    七、正纽
    谓上下两句之中,有一平声之东字不得再用上声之董字及去声之冻字。因东、董、冻三字为一纽也。如古诗"我本汉家片,来嫁单于庭。""家"字在平声六麻,"嫁"字在去声二十二祃,同为一纽之韵。
    八、旁纽
    谓上句首一字已用平声东韵之字,下句首一字不得再用上声董韵或去声送韵之字;或上句已用董韵、送韵之字,则下句不得再用东韵之字。如古诗"丈夫且安坐,梁尘将欲起。""丈"字在上声二十一养,"梁"字在平声七阳。"梁""长"同韵,而"长"字与"丈"字即为一纽之类。
    学诗百法之六十五 学诗五忌法  
    前言八病,所拘太严。初学作诗,苟其奉为准绳,则天机束缚始尽,安能望其发挥性灵乎?然而通常五忌,则不可轻蹈。兹再条列于下:
    一、格弱
    诗贵格调高古,句句无懈可击,否则即为格弱。《李希声诗话》曰:"薛能,晚唐诗人,格调不高而妄自尊大。有《柳枝词》五首,最后一章曰:'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自注云:刘白二尚书,继为苏州刺史,皆赋杨柳枝词,世多传唱,但文字太僻,宫商不高耳。薛能大言如此,今读其诗真堪一笑。刘白之词,则绝非薛能可及。刘之词曰:'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白之词曰:'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其格力风调,岂薛能所可彷佛。"于此可知格调之不可不讲也。
    二、字俗
    诗中下字须有来历,尤以典雅为贵,否则即为字俗。但古来诗人,亦有诗中用俗字者,如老杜诗云:"峡口惊猿闻一个"、"两个黄鹂鸣翠柳。"又"楼头吃酒楼下卧"、"梅熟许同许老吃"。诗中之"个"字"吃"字,均俗字也。今读之不觉其俗,而只觉其佳。此则在于善用之耳。若初学则功夫未深,终以不用为是。
    三、才浮
    诗贵含意不尽,藏才不露,否则即为才浮。如白乐天《宫怨》云:"泪满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又王昌龄《宫怨》云:"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玉颜不及寒鸦声,犹带昭阳日影来。"二诗用意,何等含蓄。
    四、理短
    诗贵理由充足,不可牵强,否则即为理短。如张继诗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则佳矣,但夜半非撞钟之时。①又白乐天《长恨歌》云:"峨眉山下少人行",峨眉在嘉州,与幸蜀全无交涉。又严维诗云:"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虽描写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如在目前,但夕阳迟不独在花坞,春水漫不仅限柳塘也。此皆谓之理短。
    五、意杂
    诗意须如联珠贯串,一线到底。若一诗之中,上句谈天,下句说地;或前联吟花,后联咏草,意义绝不相关,即为意杂。是亦学者所宜深戒也。
    ┈┈┈┈┈┈┈┈┈┈┈┈
    ①张继此诗句非无理,这涉及到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问题,读者可参看《唐诗鉴赏辞典》。
    学诗百法之六十六 作诗五戒法  
    何谓作诗五戒?一戒讥讪,二戒谄谀,三戒鄙俗,四戒纤亵,五戒剽窃是也。学者于上述八病五忌既已知之,则此作诗五戒,尤不可不注意焉。兹更详述于后:
    一、戒讥讪
    古来谑语嘲歌,大都轻薄者之所为,及读韩昌黎赠张曙诗,有"久钦江总文才妙,自叹虞翻骨相屯"二句,以江总之奸佞比曙,似是昌黎失检。故赠送之诗,宜借古人之才华位望相似,否则稍一不慎,受者即疑为有意讥讪,衔恨报复,卒无已时,可不戒哉。
    二、戒谄谀
    昔杜子美赠郑谏议诗,只赞其诗词,不言其谏诤,斯为不谄。又赠鲜于京兆诗,但美其文章,不论其武略,斯为不谀。不谄不谀,最关人品,然尽有对于贵官显者,加意颂扬,及时过境迁,骤然失势,昔日应酬之作,适成株累之由。诗人似此者颇多,切不可轻蹈此习也。
    三、戒鄙俗
    鄙在立意,俗在造句。凡稍有气骨者,或不肯自蹈卑鄙之弊,俗则非着意锻炼,即未能免。如张綖引曹唐《病马》诗:"一朝千里心犹在,未敢潜忘秣饲恩。"言其为乞儿语,亦恶其鄙耳。白香山长于叙事,求解老妪,遂加以"俗"之一字。观此,则鄙俗之病,古人尚未能免,而谓学者可不留意乎?
    四、戒纤亵
    一字至九字诗,虽曰旧格,终近游戏。至地名、人名、药名、数目诸体,则纤矣。西昆、香奁,专咏艳情,《唐诗别裁》屏而不录,惩其亵耳。初学作诗者,最喜吟风弄月,坠入魔道,心术日非,此尤不可不力戒也。
    五、戒剽窃
    释皎然谓诗有三偷。其上偷势,其次偷意,最下者偷语。周以言偷唐人诗云:"海色晴看近,钟声夜听长。"较原诗只改"雨"字为"近"字,"潮"字为"长"字而巳。黄鲁直偷李白诗云:"人家围橘柚,秋色老梧桐。"较原诗只改"烟寒"为"家围"二字。此皆不免蹈偷语之病。初学作诗,脱胎犹非所宜,况剽窃乎?戒之慎之!
    学诗百法之六十七 押韵八戒法  
    诗之有韵,犹屋之有柱。柱不稳,则屋必倾圯;韵不稳,则诗必恶劣。故押韵之所当戒者,初学亦不可不知,兹试分述于下:
    一、戒凄韵
    俗亦称"挂韵脚",谓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也。如唐诗"黄河入海流"句,若易流字为浮字,便为凑韵。初学最易犯此,所当切戒。
    二、戒落韵
    落韵者,出韵之谓也。如一首诗中,通体全押一东韵,而一字忽押二冬韵。一东与二冬,虽古韵可通,然用诸古体诗则可,用诸今体诗,即为落韵。学者宜慎之。
    三、戒重韵
    一字两义而并押之,谓之重韵。如耳为五官之一,又为语助辞。干为干涉之义,又可作干戈解。一诗中两义同押,前人间亦有之,但初学终以不犯为是。
    四、戒倒韵
    倒韵者,将二字颠倒以就韵之谓也。如古诗"新书置后前"句,易前后为后前,即所谓倒韵也。然此二字于词义尚无碍,不妨倒用。若强山林树木等不可倒用之字而倒用之,便觉不通矣。
    五、戒用哑韵
    作诗当择声音响亮之韵押之,自然音调高超;若用哑韵,则非但词句不挺,即全诗亦因之萎弱矣。
    六、戒用僻韵
    僻韵又名险韵,如一先韵之仚字,训轻举;二萧韵之钊字,训远。单字只义,用之易近凑合。但有二字、三字之古典,与题适相切合者,则亦不妨押之。
    七、戒用同义之韵
    一韵中有数字同义者,如六麻之花、葩,七阳之芳、香,十一尤之忧、愁,意义皆同,若一首诗中并押之,未免重复可厌。
    八、戒用字同义异之韵
    字有实字虚用者,亦有虚字实用者。如一东韵之风字,不当作风刺之风字押。四支韵之思字,不当作意思之思字押。若误用则便有出韵、失粘之弊,初学最宜审慎。
    学诗百法之六十八 律诗四忌法  
    何谓律诗四忌?一曰不工,二曰不贯,三曰不自然,四曰不典雅。初学作诗者,于前述种种忌病,既已领会,则尤当注意此四忌也。今述如下:
    一、不工
    律诗最重对偶,苟对偶之句配搭不匀,便不工矣。
    二、不贯
    律诗以第一联为起,第二联为承,第三联为转,第四联为合。苟不知起承转合之层次,而两两相凑,便不贯矣。
    三、不自然
    律诗于立意、造句、炼字、修辞诸法,在在皆当研究,苟其徒重对偶,于诗之意义词句生拍硬截,便不自然矣。
    四、不典雅
    律诗宜善于运用古典,若只将迎眸、屈指、好将、从教称字,铺张字面,便不典雅矣。
    学诗百法之六十九 绝诗四忌法
    何谓绝诗四忌?曰可加可减、可多可少、可彼可此、可上可下是也。学者于律诗四忌又知趋避矣,故再以绝诗四忌示之,仍分述如下:
    一、可加可减
    如五绝之诗,加二字为七绝;七绝之诗,减二字为五绝之类。
    二、可多可少
    如一诗之中,一意分为四句,或四句仍归一意之类。
    三、可彼可此
    如咏梅之诗,可移而咏菊;咏山水之诗,可移而咏风月之类。
    四、可上可下
    如七绝仄起押韵之句,与第四句同为仄仄平平仄仄平。苟其不分层次,上句与下句可以互易之类。
    学诗百法之七十 探索源流法  
    古体诗之源流创自商周以上,而备于汉魏六朝。有三言、五言、七言、杂言诸体。三言古者,昉于虞舜皋陶之歌,特句必系一助辞耳,厥后,汉有郊祀歌,兹体为者绝少。盖句止三字,达意已难,遑论古朴乎?四言古者,以八伯之歌、康衢之谣为最古,至商周而大盛,《诗经》三百篇,四言盖居十之九也。后世仿而善者,厥为陶靖节。兹体之难,在不袭《诗经》一语,而音节极肖。五言古者,始于李陵、苏武之赠答,魏晋以下,专尚兹体。良以不丰不约,最便达情,而流派至多。概括言之:则有正、变二体。正体主格韵高远,如苏,李之不尚雕饰,妙造自然,非后人所能学步;其次则陈思之遒丽,彭泽之闲逸,康乐之精致,皆为卓然大家。变体贵才气纵横,辞意详尽,其源亦出于汉。如《焦仲卿妻》诗,及蔡文姬《悲愤辞》首章是也。及唐之少陵、昌黎,各以其排山倾海之气,驱风走霆之笔,著为大篇,两间之奇气始尽。七言古者,源于汉武之柏梁联句,其实一句一韵,一韵到底,与唐以后之七古异也。唐初其体大备,如少陵、昌黎以雄奇跌宕胜,乐天、微之以缠绵哀艳胜,王、李、高、岑以短劲峭拔胜,后人千态万貌不能越其范围矣。杂言古者本乎上古歌谣,及琴操、楚词之属,至无名氏之《术兰辞》而后体格乃成。后世为此者,惟太白最工,其才气盛也。
    学诗百法之七十一 分别宗派法  
    古体诗之源流,既如上述矣。则今体诗之宗派,学者又不可不知一二。今体诗者,成于李唐一代,有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五言排律、七言排律诸体。五言律者,以五言八句成章。律之云者,调平仄、拘对偶,如法律之严也。唐时以五言应试,故于兹体无人不作,无作不工。至择其尤胜者,则以陈子昂、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之典丽精工为一派;王维、孟浩然、储光义、韦应物之清空闲适为一派;李白属之风华宕逸为一派;杜甫辈之沈雄悲壮为一派;而论其时,则又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诸分别。七言律者,以七言八句成章。视五言律为尤难,五言律可恃性灵超悟,七言律则非积学攻苦,未易穷源,故终唐一代,惟少陵独擅其长。金钟大镛,哀丝豪竹,无美不备,无奇不臻,非特当世诸贤,悉归牢宠,即宋、元各体,亦罔不赅括,横绝古今,莫能两大矣。此外则王右丞之精深华妙,卓然自成一派,所不逮少陵者,博厚而已。五言绝者,截取律诗之半,以五言四句成章。诗之至短,而亦至难工者也。其字句可对、可不对、可全对、可不全对。唐人工兹体者,以太白、摩诘为最。其他各派之中,亦多有可采处。七言绝者,以七言四句成章。第每句较五言增长二字,声律和婉,可以行气,故诗家多喜为之。唐人零缣断璧,无有不工,而太白、摩诘、少伯辈,尤能各擅其长。五言排律者,即律诗之扩张,自十句至数十百句不等,其平仄、对偶,皆与律诗同,而其敷陈事实,则与古体同。七言排律者,即七言律诗之扩张,声长而字纵,虽少陵不克自振,遑论余子,故后人多不敢为也。
    学诗百法之七十二 研究变迁法  
    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以时而论,则有建安体汉末年号。曹子建父子及邺中七子之诗。 黄初体魏年号。与建安相接,其体一也。 正始体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 大康体晋年号。左思、潘岳等之诗。 元嘉体宋年号。颜、鲍、谢诸公之诗。 永明体齐年号。齐诸公之诗。 齐梁体统两朝而言之。 南北朝体统魏周而言之。与齐梁体一也。 唐初体唐初,犹袭陈、隋之体。 盛唐体开元、天宝间诸公之诗。 大历体大历十才子之诗。 元和体元、白诸公之诗。 晚唐体贾、刘、杜、孟诸公之诗。 元祐体苏、黄诸公之诗。 江西宗派体山谷为之宗。 以人而论,则有苏李体李陵、苏武也。 曹刘体子建、公幹也。 陶体渊明也。 谢体灵运也。 徐庾体徐陵、庾信也。 沈宋体佺期、之问也。 陈拾遗体子昂也。 王杨庐骆体王勃、杨炯、庐照邻、骆宾王也。 张曲江体张九龄也。 少陵体 太白体 高达夫体高常侍适也。 孟浩然体 岑嘉州体岑参也。 王右丞体王维也。 韦苏州体韦应物也。 韩昌黎体韩愈也。 柳子厚体柳宗元也。 李长吉体李贺也。 李商隐体即西昆体也。 卢仝体 白乐天体白居易也。 元白体微之、乐天,其体一也。 杜牧之体杜牧也。 张籍体 王建体 贾阆仙体贾岛也。 孟东野体孟郊也。 杜荀鹤体 东坡体 山谷体黄庭坚也。 后山体陈师道也。后山本学唐,其语似者,仅数篇耳。其他或似不全,又其他则本其自体也。 王荆公体王安石也。公绝句最高,其佳处高出苏、黄、陈之上。 邵康节体 陈简斋体陈与义也。亦江西派而小异。 杨诚斋体杨万里也。初学后山,最后亦学绝句于唐人,已而尽弃诸家之体,而别出机杼,盖其自序如此也。 又有选体选诗时代不同,体制随异。柏梁体汉武与群臣共赋七言,每句用韵。 玉台体《玉台集》乃徐陵所序。汉魏、六朝之诗皆有之。 西昆体即李商隐体。 香奁体韩偓之诗,皆裾裙脂粉之语,有《香奁集》。 宫体梁简文伤于轻靡,时号宫体。 又有古诗、近体即律诗也。 绝句、杂言、歌行古有鞠歌行、放歌行、长歌行、短歌行,又有单以歌名行名者,不可枚述。 乐府汉成帝定净祀,立乐府,采齐、楚、赵、魏之声,以入乐府,以其音调可被于弦管也。 楚辞始于屈原。 琴操古有水仙操,辛德源所作。别鹤操,高陵牧子所作。 谣沈炯有《独酌谣》,王昌龄有《箜篌谣》,穆天子之传有《白云谣》也。 又有以叹名者古词有《楚屈叹》、《明君叹》。 以怨名者《选》有《四怨》,乐府有《独处怨》。 以哀名者《选》有《七哀》,少陵有《八哀》。 以愁名者古词有《寒夜愁》、《玉阶愁》。 以思名者太白有《静夜思》。 以乐名者齐武帝有《佑家乐》,宋臧质有《石城乐》。 以别名者子美有《垂老别》、《新婚别》、《无家别》。 他若风人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文,如古《子夜歌》、《续曲歌》之类,则多用此件。 藁砧古乐府篇名,多用僻词隐语也。 五杂俎见乐府。 两头纤纤亦见乐府。 盘中《玉台集》有此诗,苏伯玉妻作。写之盘中,屈曲成文也。 回文起于窦滔之妻,织绵以寄其夫也。 反覆举一字而诵皆成句,且无一句不押韵,反复成文,李公诗格有此诗。 杂合字相折成文,孔融《渔父》、《屈节》之诗是也。 建除鲍明远有《建除诗》,每句之首,冠以建、除、平、满等字。等,皆诗体之愈变愈奇,而不可奉为常法者也。兹因便人研究诗之变迁起见,故述其大略于上。
    学诗百法之七十三 提挈纲要法  
    诗之大别有三:一曰说理,二曰言情,三曰写景是也。此三体者,即为作诗之纲要,初学不可不知,兹再分别说明于后:
    一、说理
    说理之诗,宋儒偶一为之,诗家且谓之旁门,不知作诗之说理,与谈性命之学不同,理有事理、物理之分,散在六合,聚在一心,皆此理也。故诗人吟咏一事一物,必于事物真相,曲尽无遗,亦可免肤泛之弊。
    二、言情
    言情者,非仅写家人社交中之情也。凡一山一水,一草一术,接触于吾人之目者,无往非情之所寄,而借诗以写之。虽山水草木,皆若钟情于我,唐人诗云:"长疑即见面,翻致久无书。"所谓诗以言情者,即此是也。
    三、写景
    言情以外,写景尚矣。画家写景,能写花而不能写花香,能写鸟而不能写鸟语。惟诗人则能之。如唐诗"花有清香月有阴"句,则不但写花香,且写花香之清也。又如"春至鸟能言"句,则不独写鸟言,且写鸟之能感时而言也。前人谓王摩诘"诗中有画",此言洵不诬也。
    学诗百法之七十四 学作歌谣法  
    歌谣者,类皆出于不通文墨及粗识字义之人;或因时事之感触,或因景物之动兴,不假思索,随口而吐。惟当其歌咏慨叹之际,偶然一抑一扬、一顿一挫,不期婉转动听而自成叶韵也。兹特各举一例,并示作法于下:
    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上为唐尧之时,老人击壤而作,故即以《击壤》二字为歌名,息字食字,自然叶韵,是为歌体之祖。
    康衢谣
    立我烝民,莫匪尔极;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上为唐尧微服出游康衢时,闻儿童所作者。极字则字亦自叶韵,是为谣体之祖。
    学诗百法之七十五 学作乐府法  
    乐府之名,起于汉初。须有苍老古雅之色,溢于词句之间。若一涉议论,便不似乐府矣。其调以《君马黄》、《临高台》两首为最古,今已不可复得,试择其近于古者,列示于后,俾学者得以知其作法也。
    龟虽寿 魏武帝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成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己。
    盈缩之期,不独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上诗于《三百篇》外,特创一格。词句峭劲,音节奇响。至"老骥伏枥"四句,尤为通体筋节,洵乐府中之上乘也。
    善哉行 魏文帝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
    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
    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汤汤以流,中有行舟,
    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
    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上诗言客游之感,通篇着眼在"忧来无方"一句,末后言客游似行舟,即以行舟喻客游,措语工巧之至,结句收到忘忧,与忧来针锋相对,尤为难得之作。
    学诗百法之七十六 学作五古法  
    作五古有四要:曰分段,曰过脉,曰回照,曰赞叹。先要分段,首段笼罩全篇,以下一段一意,防杂乱也;次要过脉,名为血脉,此处用两句,一结上,一生下也;又次要回照,谓十步一回顾,以照题面;末要赞叹,每段作一消息语,以赞叹之,全篇局势,方不迫促,若短篇则每句以第三字为关捩,尤宜法意。兹示作法于下: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上诗通首用仄韵而不转者,首两句言其地,次两句言其状,五六两句实写望字,末两句高瞻远瞩,气象不凡,非老杜安得有此。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 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薇。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上诗通首用平韵而不转者,起四句言下山,承四句言访友,转四句言置酒,末二句言就宿,层次分明,诗情淡远,不愧为金科玉律也。
    学诗百法之七十七 学作七古法  
    七古须有铺叙,有开合。徒以镂刻为巧,放纵为豪者,固失之滑,而流于萎弱;过于纤丽者,亦失之靡。能于优柔和平中,求气势宏阔,顿挫激昂,庶几近之。至于篇幅之长短,或仅四句,或数十句,或百余句不等,而总以第五字为关捩。兹将其作法略示于以下:
    诮山中叟 施肩吾
    老人今年八十岁,口中零落残牙齿。
    天阴伛偻带嗽行,犹向岩前种松子。
    上为七古之最短者,首句言老人之年,次句言老人之齿,第三句言老人之行,描写老态,至矣尽矣。末句极言其作事之勤,气韵何等深厚,笔致何等幽雅,洵佳构也。
    岁晏行 杜 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实,今年米贱又伤农。
    高位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铁和青铜。
    划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上诗为伤时之作,通首不转一韵,起四句从岁暮说入,承四句即回顾去年,楚人以下八句,写当时之苛政虐民,实有无限感慨,结句点出哀怨二字,尤为沉痛之至。
    学诗百法之七十八 学作律诗法  
    律诗八句之中,对句易工,结句难工,发端句尤难工。五律则研炼精切,稳顺声势足矣。七律虽与五律相同,而加以二字,便觉难于下手。五言不可加,七言不可减,是在作者熟读而深思之,今试分示五律、七律之作法于后:
    幸蜀西至剑阁 唐玄宗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
    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上诗首句从剑门说起,次句实写幸字,三四两句承首句之意,五六两句承次句之意,结句深许景阳之铭,雄健有力,真足开盛唐一代先声。
    古 意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上诗首句以卢起兴,次句比夫妇相守,三四两句写分离景况;五六两句,一句言塞外,一句言长安;末二句以含愁怨明月作结,精细严整,元气浑然,真不可多得之作。
    学诗百法之七十九 学作绝诗法  
    五言绝诗,重在真切,故质多胜文;七言绝诗,重在高华,故文多胜质。而其难易之判,与律诗适相反。盖五绝只四句二十字,真意未宣,而诗句已尽,故入手功夫,五绝较七绝为难。兹再分示五绝、七绝之作法于下:
    闺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上诗首句言黄莺,似与题意毫不相关,实即诗中"暗起法"也,第二句说明打起之故,第三句中不使之啼,转到啼时之惊梦,末句方将题意点醒,以结上三句。写闺情至此,真使柔肠欲断。
    已 凉 韩 偓
    碧栏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上诗通篇写景,不露一些情思,而情愈深远。
    学诗百法之八十 作排律诗法  
    排律诗,即由律诗扩充而成,大都侍从、述宴、待制之篇居多,所谓"台阁体"者是也。对仗宜乎工整,声调宜乎响亮,亦有五言、七言之分,惟韵数多少并无一定。兹特示五言排律之作法,并举一例如下:
    上韦左相二十韵 杜 甫
    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
    八荒开寿城,一气转洪钧。
    霖雨思贤佐,丹青忆老臣。
    应图求骏马,惊代得麒麟。
    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
    韦贤初相汉,范叔已归秦。
    盛业今如此,传经固绝伦。
    豫章深出地,沧海阔无津。
    北斗司喉舌,东方领缙绅。
    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
    独步才超古,余波德照邻。
    聪明过管辂,尺牍倒陈遵。
    岂是池中物,由来席上珍。
    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
    才杰俱登用,愚蒙但隐沦。
    长卿多病久,子夏索居频。
    回顾驱流俗,生涯似众人。
    巫咸不可问,邹鲁莫容身。
    感激时将晚,苍茫兴有神。
    为公歌此曲,涕泪在衣巾。
    上诗起四句归美朝廷,以下八句是言未相之前,次八句是言入相之时,再次八句是言既相之后,末后十二句结到自身,亦惭愧,亦感仰,声宏实大,气象不凡,俗手安得有此?
魔域之花   人间盛开

欢迎加入中国对联网
8#
发表于 2013-9-15 11:54:53 |只看该作者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看到自己熟悉的文字,就象在异地他乡,遇到了一位老朋友。
9#
发表于 2013-10-5 01:37:33 |只看该作者
《学词百法》(民国.刘松公)
《学词百法》从音韵、字句、规则、源流、派别、格调这六个方面入手,将词的创作具体划分为百种方法,采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读者理解和把握词的要领和创作方法。每讲一法,每说一体,都从唐宋名家词中精选出有典型意义的作品进行分析和示范,方法的指导与实例的解剖相得益彰。尤其对创造警句、提炼词眼,以及起结、转折之法的点拨与示范特别到位,真能使读者茅塞顿开,较快地掌握词的创作方法,成为词的行家里手。
目录
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一作不真。
10#
发表于 2013-10-5 01:43:0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 于 2013-10-5 01:45 编辑

一、音有清浊,韵分阴阳,学词之法,音韵最严。本书广征博引,不特考其源流,正其是非,而尤注意于辨音叶韵之道,庶几初学倚声者,可无落韵失腔之病。
二、词之字句与诗不同。本书由渐而进,示以种种作法,兼采古人之警句词眼以为模楷,俾学者得此,既无躐等之弊,又获他山之助。
三、金元而后,词学日芜。作者但知风华自尚,不复研究格律,遂使词不合乐。本书有鉴于此,特将词谱要诀详细论列,并起、结、转、折等法无不示以准绳,证以实例。学者不必考求他本,自有左右逢源之乐。
四、词之体制繁复最甚,词之名目歧异尤多。本书于词曲之分合,体制之异同,词学之源流,调名之缘起,应有尽有,不惮详述。学者细细翻阅,于填词之学不难思过半矣。
五、词之派别,自晚唐以迄明清,何止数十百家?本书甄采各家精华,按时代之先后一一列入,而又略将其人之出处先为说明。学者得此,不但可以判各派之轩轾,且可以观世运之兴衰焉。
六、词之圆转与拗僻,各调不同,本书所选,率皆词林所习见者。于拗僻之调,概屏勿录,盖求其雅,不求其备也。
全文目录
总序 前言 一音韵 审辨五音法 二字句 三规则 四源流 五派别 六格调
考正音律法 分别阴阳法 剖析上去法 检用词韵法 配押词韵法
变换词韵法 避忌落韵法 填一字句法填二字句法填三字句法
填四字句法 填五字句法 填六字句法 填七字句法 填对偶句法 检用词谱法
研究要诀法 衬逗虚字法 锻炼词句法 揣摩词眼法 选择调名法
布置格局法 运用古事法 填词起结法 填词转折法 填词言情法
填词写景法 填词纪事法 填词咏物法 探溯词源法 分别词曲法
辨别词体法 考正调名法 讲究令慢法 晚唐诸家词法 五代诸家词法
两宋诸家词法 金元诸家词法 明代诸家词法 清代诸家词法 填《十六字令》法
填《南歌子》调法 填《渔歌子》调法 填《忆江南》调法 填《捣练子》调法 填《忆王孙》调法
填《调笑令》调法 填《如梦令》调法 填《归自谣》调法 填《相见欢》调法 填《长相思》调法
填《醉太平》调法 填《昭君怨》调法 填《酒泉子》调法 填《生查子》调法 填《点绛唇》调法
填《浣溪沙》调法 填《菩萨蛮》调法 填《卜算子》调法 《减字木兰花》法 填《丑奴儿》调法
填《诉衷情》调法 填《谒金门》调法 填《好事近》调法 填《忆秦娥》调法 填《清平乐》调法
填《更漏子》调法 填《画堂春》调法 填《阮郎归》调法 摊《破浣溪沙》法 《桃源忆故人》法
填《眼儿媚》调法 填《柳梢青》调法 填《河渎神》调法 填《应天长》调法 填《西江月》调法
填《惜分飞》调法 填《醉花阴》调法 填《浪淘沙》调法  填《鹧鸪天》调法 填《临江仙》调法
填《鹊桥仙》调法 填《虞美人》调法 填《一斛珠》调法 填《踏莎行》调法 填《小重山》调法
填《一剪梅》调法 填《蝶恋花》调法 填《唐多令》调法 填《破阵子》调法 填《苏幕遮》调法
填《渔家傲》调法 填《定风波》调法 填《殢人娇》调法 填《青玉案》调法 填《解佩令》调法
填《天仙子》调法 填《江城子》调法 填《千秋岁》调法 填《离亭燕》调法 填《风人松》调法
填《祝英台近》法 填《御街行》调法 《金人捧露盘》法 填《新荷叶》调法 填《蓦山溪》调法
填《洞仙歌》调法 《江城梅花》引法 填《意难忘》调法 填《满江红》调法 填《满庭芳》调法
填《水调歌头》法 填《烛影摇红》法 填《声声慢》调法 填《醉蓬莱》调法填《暗香词》调法
填《八声甘州》法 填《双双燕》调法 填《昼夜乐》调法 填《锁窗寒》调法 填《念奴娇》调法
填《瑞鹤仙》调法 填《水龙吟》调法 填《齐天乐》调法 填《南浦词》调法 填《绮罗香》调法
填《永遇乐》调法 填《二郎神》调法 填《望海潮》调法 填《一萼红》调法 填《疏影》词调法
填《沁园春》调法 填《摸鱼儿》调法 填《贺新郎》调法 填《兰陵王》调法 填《多丽》词调法
填《戚氏》词调法 填《莺啼序》调法
《学词百法》(1) 刘坡公
音韵
审辨五音法
五音者,宫、商、角、徵(音止)、羽也。喉音为宫,齿音为商,牙音为角,舌音为徵,唇音为羽。昔人填词度曲,字字须审其音之所属,而后精研以出之,故能律协声谐,绝无落韵失腔之弊。韵书云:“欲知宫,舌居中;欲知商,开口张;欲知角,舌根缩;欲知徵,舌拒齿;欲知羽,口吻聚。”此即审辨五音之不二法门,而亦学习填词者所当注意也。夫学词与学诗,虽有难易之分,而其注重音韵则一。南宋时有内司所刊《乐府混成集》,列举各种词曲宫调,当日填词家莫不奉为圭臬。迨后,《混成集》失传,好填词者但依旧谱按字填缀,不复研究宫商,而词律遂日渐废矣。今欲学习填词之法,不可不先审辨五音,至于辨别四声,则已叙明在《学诗百法》第一则,兹不复述焉。
考正音律法
古人按律治谱,以词定声,故玉田生平好为词章,用功逾四十年,锤锻字句必求协乎音律。音生于日,律生于辰。日为十母:甲乙,角也;丙丁,徵也;戊己,宫也;庚辛,商也;壬癸,羽也。辰为十二子:六阳为律,六阴为吕。一曰黄钟,元间大吕;二曰太簇,二间夹钟;三曰姑洗,三间仲吕;四曰蕤宾,四间林钟;五曰夷则,五间南吕;六曰无射(音亦),六间应钟。此阴阳声律之名也。五音中,宫属土,徵所生,其声浊;商属金,宫所生,其声次浊;角属木,羽所生,其声半清半浊;徵属火,角所生,其声次清;羽属水,商所生,其声最清。六律中,黄钟,所以宣养六气、九德也;太簇,所以金奏赞扬出滞也;姑洗,所以修洁百物、考神纳宾也;蕤宾,所以安靖神人、献酬交酢也;夷则,所以咏歌九则、平民无贰也;无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大吕,助宣扬也;夹钟,出四隙之细也;仲吕,宣中气也;林钟,和展百事,俾莫不任肃纯恪也;南吕,赞扬秀也;应钟,均利器用,俾应复也;此阴阳声律之说也。今欲使所填之词,谐声悦耳,则考正音律尤为所当之急务,如下:
古者以宫、商、角、徵、羽五音为正调,变宫、变徵为变调,共为七调,乘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宫、无射、应钟十二律,得八十四调。上面以为阳之符号,以 为阴之符号,外围五音,系隔五相生;内围律吕,则隔八相生。
自黄钟右旋,隔八而生林钟,是宫生徵,阳生阴也;自林钟右旋,隔八而生太簇,是徵生商,阴生阳也;自太簇右旋,隔八而生南吕,是商生羽,阳生阴也;自南吕右旋,隔八而生姑洗,是羽生角,阴生阳也;自姑洗右旋,隔八而生应钟,是角生变宫,阳生阴也;自应钟右旋,隔八而生蕤宾,是变宫生变徵,阴生阳也;自蕤宾右旋,隔八而生大吕,是由变徵还相为宫,阳生阴也;自大吕右旋,隔八而生夷则,是又由宫而生徵,阴生阳也;自夷则右旋,隔八而生夹钟,是又由徵而生商,阳生阴也;自夹钟右旋,隔八而生无射,是又由商而生羽,阴生阳也;自无射右旋,隔八而生仲吕,是又由羽而生角,阳生阴也;自仲吕右旋,隔八而生黄钟,是又由角而生宫,阴生阳也。五音相生之道,至此周而复始,故知律吕之数虽有十二,而其为调实只有七也。
如上所述,于考正音律之法不可谓不详。苟学者不知其理,或知其理而不明其用,则将如之何?曰:是无伤也。夫声音之道,出乎天然,吾人能于字之本音,分其轻重,辨其清浊,时时练习,读之准确,则至下笔填词之时,自不患其不协律矣。
分别阴阳法
昔人所作之词,皆以播诸管弦,故阴阳之分甚为重要。阴阳即清浊也,元 周德清论填词之法谓:欲作乐府,必正言语;欲正言语,必宗中原之音。辨声之平仄,别字之阴阳;字惟平有阴阳,而仄无之;声惟有平、上、去,而入无之,以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也。迨清初王鵕撰《音韵辑要》,始将上、去、入三声各分阴阳,而合为八音,实则阴阳之分,只须先辨平声,因平声之阴阳,即可断定上、去、入三声之阴阳也。例如:“东”、“同”二字,同为平声,而“东”字之音清而幽,阴声也;“同”字之音浊而沉,阳声也。“东”字之上声为“董”,故“董”字为阴上声;去声为“冻”,故“冻”字为阴去声;入声为“笃”,故“笃”字为阴入声。“同”字之上声为“动”,故“动”字为阳上声;去声为“洞”,故“洞”字为阳去声;入声为“独”,故“独字为阳入声。作词一调之中,阴声字多则激越,阳声字多则沉顿,必须相间用之,方能高下适宜。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学者不可不辨别之,今再略举数例于下:
--------------------------------------------------------------------------------     
阴  声     阳  声      阴  声     阳  声 
东董冻笃     同动洞独      江讲绛觉     阳养漾药 
居举锯菊     鱼雨御玉      真轸震织     人忍润入 
歌哿个谷     罗裸逻陆      家假价甲     麻马骂襪 
鸠九救击     尤有宥亦      侵寝寖戚     寻静净寂 
剖析上去法
上去二声,其音绝然不同。上声轻清而高,去声重浊而远,而在曲调中则反是。调之高者,宜用去声字;调之低者,宜用上声字。故词中逢上、去二声连用之处,用去、上者必佳,用上、去者次之。学者须剖析清楚,用之得当,而后所填之词方能抑扬有致矣。兹试举词之注重上、去二声者一阕以为例:
花 犯  梅花    周邦彦
粉墙低句,梅花照眼句,依然旧风味韵。露痕轻缀叶,疑净洗铅华句,无限清丽叶。去年胜赏曾孤倚叶,冰盘共宴喜叶。更可惜豆雪中高士,香篝薰素被叶。
今年对花太匆匆句,相逢似有恨句,依依憔悴叶。凝望久句,青苔上句,旋看飞坠叶。相将见豆脆圆荐酒句,人正在豆空江烟浪里叶。但梦想豆、一枝潇洒句,黄昏斜照水叶。
上词前段第一句“粉”字,必用上声;第二句“照眼”二字,必用去上;第三句“旧”字,必用去声;第五句“净洗”二字,必用去上;第六句“丽”字,必用去声;第七句“胜赏”二字,必用去上,“倚”字必用上声;第八句“宴喜”二字,必用上去;第九句“更可”二字,亦必用去上,“士”字必用上声;第十句“素被”二字,必用去上。
后段第二句“有恨”二字,必用上去;第三句“悴”字,必用上声;第四句“望久”二字,必用去上;第六句“旋”字,必用去声;第七句“见”字,亦必用去声,“荐酒”二字,必用去上;第八句“浪里”二字,亦必用去上;第九句“但梦想”三字,必用去去上,“洒”字必用上声;第十句“照水”二字,必用去上。
此调凡上去声之必须遵守者,共三十四字,学者宜奉为圭臬也。
检用词韵法
词之用韵,观似较宽于诗,实则较严于诗。盖诗韵只分平仄,而词则于平仄之中,又分上去入三声。入本无声,故可平、可上、可去。若夫上、去二声,则各有其特立之独质也。今欲学习填词,不可不先知用韵。词韵平声独押,上、去声通押,入声亦独押。虽间有三声通押者,然不多见。清初沈谦尝取《诗韵》,分合而成《词韵略》一书,至今填词家皆习用之。此外,又有戈载之《词林正韵》、李渔之《词韵》四卷、许昂霄之《词韵考略》、郑春波之《绿猗亭词韵》、谢天瑞,胡文焕之《文会堂词韵》、吴烺、程名世诸人之《学宋斋词韵》,类皆详略不同、宽严各异,而要以沈氏之《词韵略》为最善。沈氏之本,取证古词,考据甚博,统平、上、去三声为十四部,因入声无与平、上、去通押之法,故又别为五部,共十九部。今列其目于后:
第 一 部 (平)一东二冬通用
(仄)(上)一董二肿(去)一送二宋通用
第 二 部 (平)三江七阳通用
(仄)(上)三讲二十二养(去)三绛二十二漾通用
第 三 部 (平)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用
(仄)(上)四纸五尾八荠十贿半(去)四寘五味八霁九泰半十队半通用
第 四 部 (平)六鱼七虞通用
(仄)(上)六语七虞(去)六御七遇通用
第 五 部 (平)九佳半十灰半通用
(仄)(上)九蟹半十贿半(去)九泰半十队半通用
第 六 部 (平)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通用
(仄)(上)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半(去)十一震十二问十三愿半通用
第 七 部 (平)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通用
(仄)(上)十三阮半十四旱十五潜十六铣(去)十三愿半十四翰十五谏十六霰通用
(入)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通用
第 八 部 (平)二萧三肴四豪通用
(仄)(上)十七篠十八巧十九皓(去)十七啸十八效十九号通用
第 九 部 (平)五歌独用
(仄)(上)九蟹半二十哿(去)二十个通用
第 十 部 (平)九佳半六麻通用
(仄)(上)九蟹半二十一马(去)九泰半二十一祃通用
第十一部 (平)八庚九青十蒸通用
(仄)(上)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拯(去)二十三映二十四径二十五证通用
第十二部 (平)十一尤独用
(仄)(上)二十六有(去)二十六宥通用
第十三部 (平)十二侵独用
(仄)(上)二十七寝(去)二十七沁通用
第十四部 (平)十二覃十四盐十五咸通用
(仄)(上)二十八感二十九琰三十豏(去)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通用
第十五部 (仄)一屋二沃通用
第十六部 (仄)三觉十药通用
第十七部 (仄)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通用
第十八部 (仄)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叶通用
第十九部 (仄)十五合十七洽通用
配押词韵法
宋贤词令之妙,不但由其字句之斟酌尽善,即其字句之韵,亦皆配押得当,故凡填词能纯用一韵者最佳。例如此阕应押平韵者,即于平声中任取一韵;应押仄韵者,即于上、去、入三声中任取一韵,其叶韵亦即取材于本韵者最妙。如不得已,则始就其相通之韵叶之。今试将词之押平韵者举例如下,此调前后段各四句,共五韵。
琴调相思引        阙名
胆样瓶儿几点春韵,剪来犹带水云痕叶。且移孤冷,相伴最深樽叶。  
每为惜花无晓夜,教人甚处不销魂叶!为君惆怅,何独是黄昏叶?
押仄韵(即上、去声)者,例如下,此调前段后段各四句,共六韵。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作渐向暝韵,变一庭凄冷叶。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叶。  
更深人去寂静叶,但照壁孤灯相映叶。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叶?
押入声韵者,例如下,此调前后段各六句,共十韵。
惜琼花          张先
汀蘋白韵,苕水碧叶。每逢花驻乐叶,随处欢席叶。别时携手看春色叶,萤火而今,飞破秋夕叶。
旱河流,如带窄叶。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叶?断云孤鹜青山极叶,楼上徘徊,无尽相忆叶。
又有押叠韵之调,亦为词中所常见。如下调前后段第一二句即是。
长相思          冯延巳
红满枝韵,绿满枝叶,宿雨恹恹睡起迟叶。闲庭花影移叶。  
忆归期叶,数归期叶,梦见虽多相见稀叶。相逢知几时叶。
更有三叠押韵之法,如下调前后段结句,皆承上韵叠三字也。
钗头风          陆游
红酥手并韵,黄藤酒叶,满城春色宫墙柳叶。东风恶换韵,欢情薄叶,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叶。错叶、错叠韵、错叠韵。  
春如旧叶首仄,人空瘦叶首仄,泪痕红浥鲛绡透叶首仄。桃花落叶二仄,闲池阁叶二仄,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叶二仄。莫叶二仄、莫叠韵、莫叠韵。
变换词韵法
诗惟古风换韵,近体则否。而词则无论小令长调,一阕之中,往往变换无常,或平起而仄结,或仄起而平结。其法分两韵、三韵,四韵三种。兹先将两韵平换仄式列下。此调首句用平,二句叶,三句换仄,四五句叶。
南乡子  又一体     欧阳炯
嫩草如烟平韵,石榴花发海南天叶。日暮江亭春影绿换仄韵,鸳鸯浴叶,水远山长看不足叶。
两韵仄换平式如下。此调前段首句用仄,二句叶,三句换平,四句叶。
感恩多          牛峤
两条红粉泪仄韵,多少香闺意叶。强攀桃李枝换平韵,敛愁眉叶。  
陌上莺啼蝶舞,柳花飞叶,柳花飞三字叠。愿得郎心,忆家还早归叶。
换两韵而平仄间叶者,式如下。此调前段用平,后段起句换仄,二三两句叶仄,末句叶前平。
湿罗衣          毛文锡
豆蔻花繁烟艳深平韵,丁香软结同心叶。翠鬟女,相与共淘金叶。  
红蕉叶里惺惺语换仄韵,鸳鸯浦叶,镜中鸾舞叶。丝雨隔,荔枝阴叶前平。
三韵上下用平,中间用仄,式如下。此调起韵用平,二韵换仄,三韵再换平。
鹤冲天          欧阳修
梅谢粉,柳拖金平韵,香满旧园林叶。养花天气半晴阴叶,花好却愁深叶。  
花无数换仄韵,愁无数叶花好却愁春去叶。戴花持酒祝东风换平韵,千万莫匆匆叶。
三韵上下用仄,中间用平,式如下。此调起韵用仄,二韵换平,三韵再换仄。
调笑令          冯延巳
春色,春色仄韵,依旧青山紫陌叶。日斜柳暗花蔫换平韵,醉卧春风少年叶。年少,年少换仄韵,行乐真须及早叶。
换三韵而平仄间叶者,式如下。此调前段首句用平,二句叶平,三句换仄,四句叶仄,五句叶前平;后段首句叶前仄,二句亦叶前仄,三句又叶前平,四句另换仄韵,五句叶仄,六句再叶前平。
定风波          叶梦得
破萼初惊一点红平韵,又看青子映帘栊叶。冰雪肌肤谁复见换仄韵,清浅叶,尚余疏影照晴空叶前平 惆怅年年桃李伴叶前仄,肠断叶前仄,只应芳信负东风叶前平。待得微黄春亦暮换仄韵,烟雨叶。半和飞絮作濛濛叶前平。
换四韵者,大概平仄多相间而用,式如下。此调起韵用仄,二韵换平,三韵再换仄,四韵再换平。
怨王孙          李清照
梦断漏悄,愁浓酒恼仄韵,宝枕生寒,翠屏尚晓叶。门外谁扫残红换平韵,夜来风叶。  
玉萧声断人何处换仄韵?春又去叶,忍把归期负叶。此情此恨此际,拟托行云换平韵,问东君叶。
尚有全换平韵者,例如下。此调前段用平韵,后段另换平韵。
临江仙          冯延巳
冷江飘起桃花片,青春意绪阑珊平韵。高楼帘幕卷轻寒叶,酒余人散,独自倚阑干叶。  
夕阳千里连芳草,风光愁煞王孙换平。徘徊飞尽碧天云叶,凤城何处?明月照黄昏叶。
更有全换仄韵者,例如下。此调前段用仄韵,二段第五句另换仄韵,三段第三句仍换仄韵。
采桑子近         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仄韵。更树远斜阳,风景怎生图画叶。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者一霎叶。  
午睡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只是一飞流万壑叶。共千岩争秀换仄韵,孤负平生弄泉手。叹轻衫帽,几许红尘?还自喜、濯发沧浪依旧叶。  
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换仄韵。便此地结吾庐叶。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叶。且归去,父老约重来,问如此青山定重来否叶?
避忌落韵法
词之为道,最忌落韵。落韵者,即落腔之谓也。盖用韵之吃紧处,全在起调与毕调。起是始韵,毕是末韵。某调当用何字起,某调当用何字毕,有一定不易之则,词之谐、不谐,即由是以判焉。韵各有其类,亦各有其音,用之不紊,始能融入本调,收足本音耳。韵有四呼、七音、三十一等。呼分开合,音辨宫商,等叙清浊,而其要则有六:一曰穿鼻,二曰展辅,三曰敛唇,四曰抵腭,五曰直喉,六曰闭口。穿鼻之韵,东冬、江阳、庚青蒸三部是也,其字必从喉间反入,穿鼻而出作收韵,故谓之穿鼻。展辅之韵,支微齐灰半、佳半灰半二部是也,其字出口之后,必展两辅如笑状作收韵,故谓之展辅。敛唇之韵,鱼虞、萧肴豪、尤三部是也,其字在口半启半闭,敛其唇以作收韵,故谓之敛唇。抵腭之韵,真文元半、元半寒删先二部是也,其字将终之际,以舌抵着上腭作收韵,故谓之抵腭。直喉之韵,歌、佳半麻二部是也,其字直出本音以作收韵,故谓之直喉。闭口之韵,侵、覃盐咸二部是也,其字闭其口以作收韵,故谓之闭口。凡平声十四部已尽于此,上、去即随之,惟入声有异耳。学者明此六音,庶几韵不假借,而起调毕调自然无不合矣,又何虑其落韵乎?
填一字句法
词句长短不同,而皆有一定之作法。其最短者,莫如十六字令中之第一句。今举二例于下,其起首之“眠”字,“天”字,即押韵而成一字句也。
十六字令         周邦彦
眠韵,月影穿窗白玉钱叶。无人弄,移过枕函边叶。
前 调          蔡 伸
天韵,休使圆蟾照客眠叶。人何在?桂影自婵娟叶。
填二字句法
二字句有四种区别:一、平平,二、仄仄,三、平仄,四、仄平。兹分别举例于下。所谓平平者,如南乡子前段第四句之“茫茫”,后段第四句之“斜阳”是。所谓仄仄者,如河传第一句之“曲槛”是。所谓平仄者,如定风波前段第四句之“争忍”,后段第二句之“肠断”,第五句之“音信”是。所谓仄平者,如河传后段第六句之“断肠”是。惟一三两种,均为定格,平仄不能通用。二四两种,其前一字则可平可仄也。
南乡子 又一体      冯延巳
细雨湿流光韵,芳草年年与恨长叶。烟锁凤楼无限高,茫茫叶,鸾镜鸳衾两断肠叶。  魂梦任悠扬叶,睡起杨花满绣床叶。薄倖不来门半掩,斜阳叶,负你残春泪几行叶。
河 传 又一体      顾 敻
曲槛仄韵,春晚叶。碧梳纹细,绿杨丝软叶。露花鲜,杏枝繁,莺啭野芜平似剪叶。  直是人间到天上换仄韵堪游赏叶,醉眼疑屏障叶。步池塘换平韵,惜韶光叶。断肠叶,为花须尽狂叶。
定风波          欧阳炯
暖日闲窗映碧纱平韵,小池春水浸晴霞叶。数树海棠红欲尽换仄韵,争忍叶,玉闺深掩过年华叶前平。  
独凭绣床方寸乱换仄韵,肠断叶,泪珠穿破脸边花叶前平。邻舍女郎相借问换仄韵,音信叶,教人羞道未还家叶前平。
填三字句法
三字句有八种区别:一、平仄仄,二、仄平平,三、平平仄,四、仄仄平,五、平仄平,六、仄平仄,七、平平平,八、仄仄仄。前四种为普通句法,后四种为特别句法。兹特各举一例于下。
所谓平仄仄者,如归国谣首句之“江水碧”是。所谓仄平平者,如南歌子末句之“恨春宵”是。所谓平平仄者,如鹤冲天后段第一、二句之“啼莺散”、“余花乱”是。所谓仄仄平者,如长相思首二句之“汴水流”、“泗水流”是。所谓平仄平者,如潇湘神首二句之“斑竹枝”是。所谓仄平仄者,如天仙子第五句之“泪珠滴”是。所谓平平平者,如平韵忆秦娥首句之“栖乌惊”,后段第五句之“相思情”是。所谓仄仄仄者,如一叶落首句之“一叶落”是。至于三字句之句法,虽有上一下二与上二下一之别,然字数甚少,其语气尚无顿逗之处,填时似可不拘也。
归国谣 国一作自,谣一作遥  冯延巳
江水碧韵,江上何人吹玉笛叶。扁舟远送潇湘客叶。  
芦花千里霜月白叶,伤行色叶,明朝便是关山隔叶。
南歌子 歌或作柯     温庭筠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韵。花里暗相招叶。忆君肠欲断,恨春霄叶。
鹤冲天          李 煜
晓月坠,宿烟微平韵,无语枕频欹叶。梦回芳草思依依叶,天远雁声稀叶。  
啼莺散换仄韵,余花乱叶,寂寞画堂深院叶。片红休扫尽从伊叶前平,留待舞人归叶前平。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韵,泗水流叠韵,流到瓜洲古渡头叶。吴山点点愁叶。  
思悠悠叶,恨悠悠叶,恨到归时方始休叶,月明人倚楼叶。
潇湘神          刘禹锡
斑竹枝韵,斑竹枝叠韵,泪痕点点寄相思叶。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叶。
天仙子          皇甫松
晴野鹭鹚飞一只韵,水葓花发秋江碧叶。刘郎此日别天仙,登绮席叶。泪珠滴叶,十二晚峰高历历叶。
忆秦娥 又一体      高观国
栖乌惊韵,隔窗月色寒于冰。寒于冰叠三字,淡移梅影,冷印疏棂叶。  
幽香未觉魂先清叶,无端勾起相思情叶。相思情叠三字。恼人无睡,直到天明叶。
一叶落          唐庄宗
一叶落韵,搴珠箔叶。此时景物正萧索叶。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叶。吹罗幕叠三字,往事思量著叶。
填四字句法
四字句有十二种区别:一、平平仄仄,二、仄仄平平,三、平仄仄平,四、仄平平仄,五、平平平仄,六、仄仄仄平,七、平仄平平,八、仄平仄仄,九、平平仄平,十、仄仄平仄,十一、平仄平仄,十二、仄平平平。前二种为普通句法,后十种为特别句法。今仍各举一例于后。
所谓平平仄仄者,如减字术兰花首句之“长亭晚送”是。所谓仄仄平平者,如减字术兰花第三句之“小字还家”是。其第一字之平仄,均可通用。若上下两句为对句,则断不能移易。如绮罗香第一、二句云“百里飞霜”,“千林落木”是。所谓平仄仄平者,如四竹园第四句之“萤度破窗”是。所谓仄平平仄者,如感皇恩前段第二句之“数声钟定”,后段第二句之“不堪重省”,第四句之“绮窗依旧”是。所谓平平平仄者,如感皇恩第四句之“朝来残酒”是。所谓仄仄仄平者,如感皇恩后段第一句之“往事旧欢”是。所谓平仄平平者,如蝶恋花前段第二句之“才过清明”,后段第二句之“谁在秋千”是。所谓仄平仄仄者,如明月逐人来前段第四句之“软红影里”,后段第五句之“凤帏未暖”是。所谓平平仄平者,如醉太平第一二句之“情高意真”、“眉长鬓青”是。所谓仄仄平仄者,如荔枝香近第三句之“舄履初会”是。所谓平仄平仄者,如调笑令首二句之“明月明月”,第六七句之“长夜长夜”是。所谓仄平平平者,如寿楼春前段第五句之“照花斜阳”,后段第六句之“楚兰魂伤”是。此外尚有四字全平与全仄之二种,但只长调中特定之格有之,余不多见。至于四字句之句法,多系两字平行,间有作上一下三者,则系特别定格,不可改易,学者宜注意之。
减字木兰花        晏几道
长亭晚送仄韵,都似绿窗前日梦叶。小字还家换平韵,恰应红灯昨夜花叶。  
良时易过换平韵,半镜流年春欲破叶。往事难忘换平韵一枕高楼到夕阳叶。
绮罗香 又一体      张 炎
万里飞霜,千里落木,寒艳不招春妒韵。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叶。正船舣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叶。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叶。  
长安谁问倦旅。羞见客颜借酒,飘零如许叶。漫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叶。为迴风起舞樽前,尽化作断霞千缕叶。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叶。
感皇恩 又一体      周邦彦
小阁倚晴空,数声钟定韵。斗柄垂寒暮天静叶。朝来残酒,又被春风吹醒叶。眼前犹认得,当时景叶。  
往事旧欢,不堪重省叶。自叹多愁更多病叶。绮窗依旧,敲遍栏干谁应叶。断肠明月下,梅摇影叶。
蝶恋花          李 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韵,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叶。数点雨声风约住叶,朦胧淡月云来去叶。  
桃李依依香暗度叶,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叶。一片芳心千万绪叶,人间没个安排处叶。
明月逐人来        张元干
花迷珠翠韵,香飘罗绮叶,帘旌外月华如水叶。软红影里,谁会王孙意叶。最乐升平景致时。  长记叶,宫中五夜,春风鼓吹叶。游仙梦轻寒半醉叶,凤帏未暖,归去熏浓被叶。更问阴晴天气叶。
醉太平          刘 过
情高意真韵,眉长鬓青叶。小楼明月调筝叶,写春风数声叶。  
思君忆君叶,魂牵梦萦叶,翠绡香暖云屏叶。更那堪酒醒叶。
荔枝香近         周邦彦
夜来寒侵酒席,露微泫韵。舄履初会,香泽方熏。无端暗雨催人,但怪灯偏帘卷叶,回顾始觉惊鸿去远叶。  
大都世间最苦,惟聚散叶。到得春残,看即是开离宴叶。细思别后,柳眼花须更谁翦叶。此怀何处消遣叶。
调笑令          冯延巳
明月韵,明月叠句。照得离人愁绝叶。更深影入空换平韵床,不道帏屏夜长叶。长夜换仄韵,长夜叠句。梦到庭花阴下叶。
寿楼春          史达祖
载春衫寻芳韵。记金刀素手,同在晴窗叶。几度因风残絮,照花斜阳叶。谁念我,今无裳叶。自少年消磨疏狂叶,但听雨挑灯,欹床病酒,多梦睡时妆叶。  
飞花去,良宵长叶。有丝阑旧曲,金谱新腔叶。最恨湘云人散,楚兰魂伤叶。身是客,愁为乡叶。算玉箫犹逢韦郎叶。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蘋藻香叶。
学词百法 规则
检用词谱法
词谱之种类甚多,为初学所最适用者,莫若《白香词谱》与《填词图谱》两种。两书于每字右旁,均附以平仄符号。平声为,仄声为 ,平而可仄者为,仄而可平者为。学者按图填字,断无失黏落腔之病。谱中又有数种名称,今特详述于下,俾学者检用之时不致茫无头绪也。
一曰韵 凡词谱中注有韵字者。即每阕词中起首押韵之处,如感皇恩(见前四字句法第四阕,下同)第二句之“数声钟定”,“定”字即起韵也。
二曰叶 凡词谱中注有叶字者。即与上句所押之韵同属一部,而不变换他韵。如感皇恩第三句之“斗柄垂寒暮天静”,“静”字与“定”字同属一部,即为叶也。
三曰句 凡词谱中注有句字者。即不押韵之句。如感皇恩第四句之“朝来残酒”是也。
四曰豆 凡词谱中注有豆本作读,音逗字者。即一句中之顿逗处。如感皇恩前半阕末句之“眼前犹认得、当时景。”得字处当作顿逗是也。
五曰换 凡词谱中注有换平者,必其上句皆押仄韵,至此乃换平韵。如减字木兰花(见前四字句法第一阕,下同)首二句为“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起句送字押仄韵,第二句叶梦字,与送字同属一部,而第三句乃为“小字还家”,家是平韵,即为换平。或上句皆押平韵,至此另换一平韵,亦称换平。词谱中注有换仄者,必其上句皆押平韵,至此乃换仄韵。如定风波(见前变换词韵法第六阕,下同)首二句为“破萼初惊一点红,又看青子映帘栊”,起句红字押平韵,第二句叶栊字,与红字同属一部,而第三句乃为“冰雪肌肤谁复见”,见是仄韵,即为换仄。或上句皆押仄韵,至此另换一仄韵,亦称换仄。既换平韵之后,又换仄韵,与上文之仄韵不同一部者,谓之三换仄,如减字木兰花后半阕第一句之“良时易过”是,过字又换仄韵,与上文之送字、梦字不同一部也。同属一部者,谓之叶仄,如定风波后半阕第一句之“惆怅年年桃李伴”是,伴字与上文见字,同属一部也。既换仄韵之后,又换平韵者,亦同此例。他若由三换仄而四换平,由三换平而四换仄者,更可以此类推。
六曰叠 凡词谱中注有叠字者,有四种区别:一、叠句,如如梦令(见前对偶句法第八阕)第五六句之“依旧,依旧”是。二、叠字,如忆秦娥(见前三字句法第七阕)前半阙第三句之“寒于冰”,后半阕第三句之“相思情”,皆叠前句之尾三字也。三、倒叠字,如调笑令(见前四字句法第九阕)第六七句之“长夜长夜”,即倒叠前句之尾二字也。四、叠韵。如长相思(见前配押词韵法第四阕)首二句之“红满枝,绿满枝”,后半阕第一二句之“忆归期,数归期”,及钗头凤(见前配押词韵法第五阕)前半阕结处之“错,错,错”,后半阕结处之“莫,莫,莫”皆是。
七曰阕 词谱中称一首词为一阕。阕者,一曲告终而少息之谓也。凡双调之词都两阕而成一首,故称词之前半首为前半阕,或称前阕;称词之后半首为后半阕,或称后阕。其长调多至三四阕者,则称第一阕、第二阕,以下类推。
本书前此亦称阕为段。
研究要诀法
词以空灵为主,而不入于粗豪;以婉约为宗,而不流于柔曼。音旨绵邈,音节和谐,乐府之正轨也。不善学之,则循其声调,袭其皮毛。笔不能转,则意浅,浅则薄;句不能炼,则意卑,卑则靡。
词要放得开,最忌步步相逢;又要收得回,最忌行行愈远。必如天上人间,去来无迹方妙。
词之章法,不外相靡相荡。如奇正实空、抑扬开合、工易宽紧之类是也。词之承接转换,大抵不外纡徐斗健,交相为用。所贵融会章法,接脉理节拍而出之。
空中荡漾,是词家妙诀。上意本可接入下意,却偏不入而于其间传神写照,乃愈使下意栩栩欲动。
词要不亢不卑,不触不悖,蓦然而来,悠然而逝。立意贵新,设色贵雅,构局贵变。言情贵含蓄,如骄马弄衔而欲行,粲女窥帘而未出,则得之矣。
白描之句,不可近俗;修饰之句,不可太文。生香活色,当在即离之间。
僻词作者少,宜浑脱乃近自然;常调作者多,宜生新斯能振动。
小令要言短意长,忌尖弱;中调要骨肉停匀,忌平板;长调要操纵自如,忌粗率。能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绵婉中著一二激厉语,尤见错综之妙。
词有叠字三字者易,两字者难,要安顿生动;词有对句四字者易,七字者难,要流转圆惬。
词中吞吐之妙,全在换头、煞尾。换头多偷声,须和缓,和缓则句长节短,可容攒簇;煞尾多减字,须劲峭,劲峭则字过音留,可供摇曳。
词之押韵,不必尽有出处,但不可杜撰。若只用出处押韵,却恐窒塞。
词之句语,有二字三字四字五字至六七八字者,若一味堆垛实字,势必读之不通,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两字如莫是、却又、那堪之类,三字如莫不是、最无端、又早是之类,此等虚字要皆用得其当。若一词之中,两三次用之,便觉不好,谓之空头字,不若径用一静字,顶上道下来,句法又健,然亦不可多用。
填词必先选料,大约用古人之事,则取其新僻,而去其陈因;用古人之语,则取其清隽,而去其平实;用古人之字,则取其鲜丽,而去其浅俗。
填词之难,难于上不似诗,下不类曲。立于二者之中,致空疏者填词,无意肖曲而不觉仿佛乎曲。有学问人填词,尽力避诗而究竟不离于诗。一则迫于舍此实无,一则苦于习久难变。欲去此二弊,当于浅深高下之间悉心研究也。
衬逗虚字法
凡人无论作何文字,欲其姿态生动、转折达意,皆不可不知虚字之用法,而填词为尤要也。长调之词,曼声大幅,苟无虚字以衬逗之,读且不能成文,安能望通体之灵活乎?惟用于小令中,则宜加以审慎。衬逗之字,有一字、二字、三字等类,今试分列如下,俾学者可以采用焉。
一字类 正 但 待 甚 任 只 漫 奈 纵 便 又 况 恰 乍 早 更 莫 似 念 记 问 想 算 料 怕 看 尽 应
二字类 试问 莫问 莫是 好是 可是 正是 更是 又是 不是 却是 却喜 却忆 却又 恰又 恰似 绝似 又还 忘却 纵把 拚把 那知 那番 那堪 堪羡 何处 何奈 谁料 漫道 怎禁 遥想 记曾 闻道 况值 无端 独有 回念 乍向 只今 不须 多少
三字类 莫不是 都应是 又早是 又况是 又何妨 又匆匆 最无端 最难禁 更何堪 更不堪 更那堪 那更知 谁知道 君知否 君不见 君莫问 再休提 到而今 况而今 记当时 忆前番 当此际 问何事 倩何人 似怎般 怎禁得 且消受 都付与 待行到 便有人 拚负却 空负了 要安排 嗟多少
锻炼词句法
古人一艺之成,辄竭其毕生之精力,消磨久长之岁月,而后有所成就,断非卤莽灭裂者所能奏功。况乎填词之学,拘于律,限于韵,长焉而不可减,短焉而不可增。设一阕之中,偶有一语之不工,一字之不稳,则全体必为之减色。盖词家所最忌者,为庸腐,为生硬,若欲语语激得起,字字敲得响,锻炼之功又曷可少哉?从前填词家如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骚雅、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皆有独擅胜场之处。今从宋陆辅之《词旨》,摘集古人对句、警句分录于后,以供学者之参考也。
对句
小雨分出 断云笼口  烟横山腹 雁点秋容  问竹平安 点花番次  樨柳苏晴 故溪歇雨
虚阁笼云 小帘通月  蝉碧勾花 雁红攒月  落叶霞翻 败窗风咽  风泊渡惊 露零秋冷
花匝么弦 象奁双陆  珠蹙花舆 翠翻莲额  汗粉难融 袖香新窃  种石生云 移花带月
断浦沉云 空山挂雨  画里移舟 诗边就梦  砚冻凝花 香寒散雾  系马桥空 移舟岸易
疏绮笼寒 浅云栖月  竹深水远 台高日出  香茸沾袖 粉甲留痕  就船换酒 随地攀花
调雨为酥 催冰作水  做冷欺花 将烟困柳  巧剪兰心 偷粘草甲  罗袖分香 翠绡封泪
池面冰胶 墙腰雪老  枕覃邀凉 琴书换日  薄袖禁寒 轻妆媚晚  倒苇沙闲 枯兰洲冷
绿芰擎霜 黄花招雨  紫曲迷香 绿窗梦月  暗雨敲花 柔风过柳  霜杵敲寒 风灯摇梦
盘丝击腕 巧篆垂簪  翠叶垂香 玉容消酒  金谷移春 玉壶贮暖  拥石池台 约花栏槛
问月赊晴 凭春买夜  醉墨题香 闲箫弄玉
警句
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徐幹臣 二郎神
雁足不来,马蹄难驻,门掩一庭芳景。徐幹臣 二郎神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张于湖 念奴娇
寒光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同上 西江月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范石湖 醉落魄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并同上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同上 忆秦娥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同上 霜天晓角
应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辛稼轩 祝英台近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带去。并同上
翠销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刘龙洲 醉太平
燕子不来花有恨,小院春深。刘静寄 浪淘沙
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洪平斋 眼儿媚
相思无处说相思,笑把画罗小扇觅春词。徐山民 南柯子
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同上 阮郎归
惊起半帘幽梦,小窗淡月啼鸦。刘小山 清平乐
千树压西湖寒碧。姜白石 暗香
波心荡,冷月无声。同上 扬州慢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同上 疏影
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
高柳晚蝉,报西风稍息。同上 惜红衣
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并同上
冷香飞上诗句。同上 念奴娇
一般离思两消魂,马上黄昏,楼上黄昏。刘招山 一剪梅
絮飞春尽,天远书沉,日长人瘦。孙花翁 烛影摇红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
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梅溪 绮罗香
愁损玉人,日日画栏独凭。同上 双飞燕
恐凤鞋挑菜,归来万一,灞挢相见。同上 东风第一枝
新愁万斛,为春瘦,却怕春知。高竹屋 金人捧露盘
惊愁搅梦,更不管庾郎心碎。同上 祝英台近
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张东泽 桂枝香
《学词百法》(2)刘坡公
揣摩词眼法
填词句法,最宜讲究字面。字面即词中起眼处,故亦谓之“词眼”。讲究之法,当取温飞卿、李长吉、李商隐及唐人诸家诗句中字面之好而不俗者,简炼揣摩。今试摘录于下。每句中之两虚字,即所谓“词眼”也。词眼之下,以-作符号,学者宜注意之。
燕娇莺姹 绿肥红瘦 笼灯燃月 醉云醒月 挑云研雪 柳昏花暝
翠阴香远 玉娇香怨 蝶凄蜂惨 柳腴花瘦 绾燕吟莺 燕昏莺晓
渔烟鸥雨 翠颦红妒 愁胭恨粉 月约星期 雨今云古 恨烟颦雨
燕窥莺认 愁罗恨绮 移红换紫 联诗换酒 选歌试舞 舞勾歌引
选择调名法
词之题意,不外言情、写景、纪事、咏物四种。题意与音调相辅以成,故作者拈得题目最宜选择调名。盖选调得当,则其音节之抑扬高下,处处可以助发其意趣。其法须将各调音节烂熟胸中,而后始有临时选择之能力。惟是词调多至千有余体,何题宜用何调岂能一一记忆。神而明之,仍在学者。兹试述其大略于下:
满江红、念奴娇、水调歌头三体,宜为慷慨激昂之词。小令浪淘沙,音调尤为激越,用之怀古抚今最为适当。
浣溪沙、蝶恋花二体,音节和婉,作者最多,宜写情,亦宜写景。
临江仙、凄清道上二体,最宜用于写情,对句两两作结,句法更见挺拔。
洞仙歌,宛转缠绵,可以写情,可以纪事,一叠不足,作若干叠者更妙。
祝英台近,顿挫得神,用以纪事,亦甚佳妙。
齐天乐,音调高隽,宜用于写秋景之词。
金缕曲,宜用以写抑郁之情。此调变体甚多。别名贺新郎,可赋本意,用以贺婚。
沁园春,多四字对句,宜于咏物。别名寿星明,可赋本意。用以祝寿。
高阳台,跌宕生姿,亦为写情佳调。
金菊对芙蓉一调,有回鸾舞凤之姿,用以纪事、咏物,皆流利可爱。
布置格局法
作文之法,一题到手,先审明其题理,然后命意布局,首尾如何起结,中间如何扼要,振笔疾书,自无枝枝节节、格格不吐之病。作文然,填词亦何独不然。故作者每得一调,必先视其字数多寡,以定局势之广狭;再审其音节之抑扬高下,以定字面之虚实轻重。腔之顿挫处,即词之顿挫处;腔之转折处,即词之转折处。古人填词,往往前半阕写景,后半阕写情;或先写情而后写景,或景中带情,或情中杂景,或单调不尽而双调;而三叠、四叠者,类如叠嶂奇峰,层层入胜;绝非叠床架屋,处处增厌也。总之,填词之法,先当审题择调,次则命意布局,务于起结之处,首尾衔接,过变之处,血脉贯通。无论几许波折,自能一气卷舒也。
运用古事法
运用古事,莫若明事暗用、隐事明用。如苏东坡之永遇乐云:“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用张建封事,入古而化,自是词林妙品。又点绛唇云:“不用悲愁,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上半用工部句,下半用汉武故事。运实于虚,最得用古之法。姜白石之疏影云:“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用寿阳公主事,所谓明事暗用也。又云:“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记江南江北。想珮环月下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用少陵诗,所谓隐事明用也。又《容斋四笔》载朱仲翊咏五月菊词云:“旧日东篱陶令,北窗正傲羲皇。”盖渊明于五六月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用此事于五月菊,洵为清切有味。学者于此,可以悟运用古事之法。
填词起结法
小令篇幅甚短,著墨不多,中间无回旋之余地,故其起处须意在笔先,结处须意留言外。起处不妨用偏锋,结处最宜用重笔。前半从旁面、侧面做出姿态,略略翻腾,点到本题立即煞住,而又不可将意思说尽,方为佳构。
小令起句,如周邦彦云:“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正是用偏锋也。小令结语,如温庭筠之“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正是用重笔也。此等句法,极锻炼,亦极自然,故能令人掩卷后犹作三日之想。
长调谋篇立局,须首尾衔接,一气卷舒。其起处宜以骀荡出之,如太原公子裼裘而来,或先于题意作进一层说,或先笼罩全首大意。如辛稼轩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吴梦窗之“送人犹未苦,苦送春随人去天涯。”皆工于发端者也。
长调两结,最为紧要。前结如奔马收缰,尚存后面地步,有住而不住之势。后结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方能使通体灵活,无重复堆垛之病
填词转折法
诗词虽同一机杼,而词家气象有时与诗微有不同。诗以雄直为胜,宜若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词以婉转为上,宜若九曲湘流一波三折。唐有无名氏咏醉公子词云:“门外狗儿吠,知是萧郎至。划襪下香阶,冤家今夜醉。扶得入罗帏,不肯脱罗衣。醉则从他醉,还胜独睡时。”此词始则闻其声至而喜是一层;继则见其醉而怒是又一层;继又强扶其醉,使之入帏,转怒为怜,是又一层;又继则强之入帏不肯脱衣,转怜为恨,是又一层;终则以虽不脱衣胜于独睡,转恨为恕,自家开脱。一篇之中语语转,字字折,写尽醉公子态,可谓神乎技矣。读此可以悟填词转折之法。
填词言情法
言情之词贵乎婉转,最忌率直。语一率直,意即肤浅,势必难成佳构。兹举二例如下,一则怨而不怒,深得《国风》、《小雅》之遗;一写别离之情,哀怨动人。皆可为初学之金科玉律也。
摸鱼儿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琵琶行          姜夔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春渐远,汀州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秋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填词写景法
写景之词大别之,可分四类:一为山水,二为园囿、三为节令、四为游宴。试各举一例于下:
壶中天          张 炎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  
迎面绿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凄迷秋更绿,惟有闲鸥独立。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
扫花游          张 炎
烟霞万壑,记曲径幽寻,霁痕初晓,绿窗窈窕。看垂花甃石,就泉通沼,几日不来,一片苍云未扫。自长啸,怅乔木荒凉,都是残照。  
碧天秋浩渺。听虚籁泠泠,飞下孤峭,山空翠老。步仙风、怕有采芝人到。野色闲门,芳草不除更好。境深悄,比斜川又清多少?
风入松          李肩吾
霜风连夜做冬晴,晓日千门。香葭暖透黄钟钟管,正玉台彩笔书云。竹外南枝意早,数范开对清樽。  
香闺女伴笑轻盈,倦绣停针,花砖一线添红景,看从今迤逦新春。寒食相逢何处?百单五个黄昏。
解语花          周美成
风销焰蜡,露浥烘炉,花市灯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阗,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惟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填词纪事法
纪事之词,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如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皆是。今录近人词一阕以为例:
渡江云          蒋鹿潭
春风燕市酒,旗亭赌醉,花压帽檐香。暗尘随马去,笑掷丝鞭,压笛傍宫墙。流莺别后,问可曾添种垂杨?但听得、哀蝉曲破,树树总斜阳。  
堪伤秋生淮海,霜冷关河。纵青衫无恙,换了二分明月,一角沧桑。雁书夜寄相思泪,莫更谈天宝凄凉。残梦醒,长安落叶啼螀。
填词咏物法
咏物之词最不易作。体认太真,则拘而不畅;摹写稍远,则晦而不明。惟能不脱不粘方为恰到好处。兹举二例于下,前一阕咏梅,后一阕咏雁,皆能深得此法者也。
瑞鹤仙          辛弃疾
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靓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著。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粉蜨儿只解,寻花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淡黄昏,数声画角。
解连环          张 炎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不寒塘。正沙净苦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叹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探溯词源法
词者,乐府之变,肇于汉世,具于六朝。若按其音律,则又雅、颂之遗也。试取《诗》以证之:《召南殷其雷》篇云:“殷其雷,在南也之阳。”此三五言调也。《小雅 鱼麗》篇云:“鱼麗于罶,鲿鲨。”此二四言调也。《齐风 还之》篇云:“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此六七言调也。《召南江有氾》篇云:“不我以,不我以。”此叠句调也。《豳风 东山》篇云:“我来自东,霖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此换韵调也。《召南 行露》篇云:“厌浥行露”,其第二章云:“谁谓雀无角”,此换头调也。盖古代之诗多可入乐,而后世之词,乃诗之协律者也。故欲探溯填词之源,舍《三百篇》而外,末由他求。今再录诸家之说以资考证:
王述庵《词综》序云:“盖词实继古诗而作,而本于乐。乐本乎音,有清浊、高下、轻重、抑扬之别,乃为五音十二律以著之。非句有长短无以宣其气而达其音,故孔氏颖达《诗正义》谓:风、雅、颂有一二字为句,及至八九字为句者,所以和人声而无不均也。《三百篇》后,楚辞亦以长短为声。至汉郊祀歌、铙吹曲、房中歌莫不皆然。苏、李画以五言,而唐时优伶所歌,则七言绝句,其余皆不入乐府。李太白、张志和以词续乐府,不知者谓诗之变,而其实诗之正也。由唐而宋多取词入于乐府,不知者谓乐之变,而其实所以合乐也。又云:国朝念诗乐失传甚久,命儒臣取《三百篇》谱之,著以四上五六诸音,列以琴瑟箫管诸器,于是《三百篇》皆可奏之乐部。今之词,苟使伶人审其阴阳平仄,节其太过而济其不足,安有不可入乐之词。可入乐,即与诗之入乐无异也。是词乃诗之苗裔,且以补诗之穷。余故表而出之,以为今之词即古之诗,即孔氏之所谓长短句。”
朱竹垞《群雅集》序云:“用长短句制乐府歌词,由汉迄南北朝皆然。唐初以诗被乐填词入调,则自开元、天宝始。逮五代十国,作者渐多,有《花间》、《尊前》、《家宴》等集。宋之太宗洞晓音律,制大小曲及因旧曲造新声,施之教坊舞队,曲凡三百九十。又琵琶一曲,有八十四调。仁宗于禁中度曲时,有若柳永。徽宗大晟名乐时,有若周邦彦、曹组,辛次膺、万俟雅言,皆明于宫调,无相夺伦者也。洎乎南渡,家各有词,虽道学如朱仲晦、真希元,亦能倚声中律吕,而姜夔审音尤精。终宋之世,乐章大备。四声二十八调,多至十余曲,有引、有序、有令、有慢、有近、有犯、有赚、有歌头、有促迫、有摊破、有摘遍、有大遍、有小遍,有转踏、有转调、有增减字、有偷声,惟因刘昺所编《燕乐新书》失传,而八十四调图谱不见于世。虽有歌师、板师,无从知当日之琴趣箫笛谱矣。”
楼上舍俨曰:“诗变为词,词变为曲,历世久远。声律之分合,均奏之高下,音节之缓急过渡,既不得尽知。至若作者才思之深浅,不系文字之多寡,顾世之作谱者,类从《归自谣》铢累寸积,及于《莺啼序》而止。以字之长短分调,安能各得其所?莫如论宫调之可知者序于前,余以时代先后为次,斯世运升降可以观焉。”
方成培《香研居词 原词之始》云:“古者诗与乐合,而后世诗与乐分。古人缘诗而作乐,后人倚调以填词。古今若是其不同,而钟律宫商之理未尝有异也。自五言变为近体,乐府之学几绝。唐人所歌,多五七言绝句,必杂以散声,然后可被之管弦,如《阳关》必至三叠而后成者,此自然之理。后来遂谱其散声以字句实之,而长短句兴焉。故词者所以济近体之穷,而上承乐府之变也。”
观于以上诸说,则于词之源流已甚明晰。试再进而述词与曲之同异也。
分别词曲法
词曲同源,古今一体。如南北剧与词同者,小令之忆王孙,即北剧仙吕调;中调之青杏儿,即北剧小石调。他若小令之捣练子、生查子、点绛唇、卜算子、谒金门,忆秦娥、海棠春、秋蕊香、燕归巢、浪淘沙、鹧鸪天、虞美人、鹊桥仙、步蟾宫、梅花引、霜天晓角,中调之唐多令、一剪梅、行香子、破阵子、天仙子、青玉案、风入松、剔银灯、恋芳春、意难忘、传言玉女、祝英台近,长调之满江红、满庭芳、念奴娇、绛都春、高阳台、喜迁莺、真珠帘、齐天乐、二郎神、花心动、烛影摇红、东风第一枝,皆南剧之引子。小令之柳梢青、贺圣朝,中调之醉春风、蓦山溪、红林檎近,长调之声声慢、桂枝香、永遇乐、解连环、沁园春、贺新郎、哨遍、八声甘州,皆南剧之慢词。词与曲本不分,自古无不可入乐之词,后因作者不明律吕,所填之词不入调而语则甚佳,读者不忍割弃,于是以不可度之腔谓之词,即以可唱之词,别名为曲,而词曲遂分。况乎金元以降,乐律失传,填词者但就古人成法不敢稍变,而制曲则宫谱俱存,尽可偷声减字,伸缩于轨律之中,以是之故,词与曲之途径日歧,而不得不分别也。
辩别词体法
词体丛杂,各家词谱盲从臆测,均不能无差误。如粉蝶儿与惜奴娇,本为两体,而张南湖《诗余谱》与舒梦兰《白香词谱》则误而为一。如念奴娇之与无俗念、百字谣,贺新郎之与金缕曲,金人捧露盘之与上西平本为一体,而程明《善啸余谱》则分载数体。他若燕台春即燕春台,大江乘即大江东,秋霁即春霁,棘影即疏影,因讹字而列数体,甚至错乱句读,增减字数而强缀标目、妄分韵脚者,更不一而足。万红友《词律》出版较晚,于诸书多所纠正,学者可取之以为参考,庶于辩别词体有头绪可寻,不致茫无适从也。
考正调名法
唐人之词必缘题制调,顺词旨多与调名相符。如临江仙则言水仙,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缘祠庙,巫山一段云则状巫峡,醉公子则咏公子醉也。宋人则因调填词,故词旨多与调名不合。如流水孤村、晓风残月等篇,皆与调名无与,甚至衍为慢、引。新声日繁,每创一曲辄制异名,而调名之庞杂至于不可胜计。今欲加以考正,则不可不知调名之起源。例如蝶恋花,取粱元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满庭芳取吴融“满庭芳草易黄昏”句。点绛唇取江淹“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鹧鸪天取郑嵎“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句。惜余春取太白赋语。浣溪沙取少陵诗意。青玉案取四愁诗语。踏莎行取韩翃“踏莎行草过青溪”句。西江月取卫万“只今惟有西江月”句。菩萨蛮,西域妇鬐也。苏幕遮,西域妇帽也。尉迟杯,尉迟敬德饮酒,必用大杯也。兰陵王,每入阵必先歌其勇也。生查子查古槎字,取张骞乘槎事也。玉楼春取白乐天“玉楼宴罢醉和春”句也。丁香结取古诗“丁香结新恨”句也。霜叶飞取杜诗“清霜洞庭叶,故欲别时飞”句也。清都宴取沈隐侯“朝上阊阖宫,夜宴清都阙”句也。风流子出《文选》注,风流言其风美之声,流于天下。子者,男子之通称也。荔枝香出《唐书》,贵妃生日命小部奏新曲,未有名,适进荔枝至,因名荔枝香。解语花出《天宝遗事》,明皇称贵妃语。解连环出《庄子》,“连环可解也”。华胥引出《列子》,“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塞垣春,“塞垣”二字出《后汉书鲜卑传》。玉烛新,“玉烛”二字出《尔雅》。多丽,妓名,善琵琶者也,念奴娇,唐明皇宫人念娇也。以上所举,不过十之一二,学者读唐人之词,不难望文生义,而一一考正也。
讲究令慢法
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唐之乐,皆小令也。其后以小令微引而长之,于是有阳关引、千秋岁引、江城梅花引之类;又谓之近,如诉衷情近、祝英台近之类。引者、近者,谓以音调相近从而引之也。引而愈长者谓之慢,如木兰花慢、长亭怨慢、拜新月慢之类。慢与曼通。曼之训,引也,长也。总之,令者,乐家所谓小令也。引与近者,乐家所谓中调也。慢者,乐家所谓长调也。不曰令、曰引、曰近、曰慢,而曰小令、中调、长调者,取人人易解,又能包括众题也。至钱塘毛氏以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万红友驳斥之,谓少一字即短,多一字即长,必无是理,故其词律不分小令、中调、长调等名。其实二氏之说多不近理。夫小令即引子也,中调即过曲也,长调即慢词也。在曲谱中固有区别,岂得谓词调中可无讲究乎?
学词百法 派别
晚唐诸家词法
词之派别始于晚唐,李白、温庭筠而后,作者辈出,《花间》所选,未逮十一。李字太白,生于蜀昌明之青莲乡,故又号“青莲居士”,天才英特。贺知章见其文,叹为“谪仙”,言于玄宗,供奏翰林,后坐事流夜郎,遇赦得还。其所为词,当以菩萨蛮、忆秦娥二阕为百代词祖,不特音节顿挫与诗迥异,即以文体而论,亦复清奇秀折。他若韦应物、戴叔伦、王建、韩翃辈,亦皆各创新调。而温庭筠根柢《离骚》,填词最工。温字飞卿,太原人。少敏悟,工为词章,然无行,不修边幅,所作多恻词艳曲,与丞相令狐綯友善,会宣宗爱唱菩萨蛮词,狐綯假其修撰,密进取媚,戒庭筠勿泄,而庭筠遽以告人,由是疏之。兹举李、温二人之词各一阕于后:
忆秦娥          李 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渡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五代诸家词法
五代君臣咸好声律、词华之美,尤推南唐父子。后主李煜,字重光,元宗第六子,善为词,其所作小令莫不清逸绵丽,出色当行。同时蜀有韦庄、牛峤、毛文锡、欧阳炯等,皆以词鸣;而南唐冯延巳尤缠绵可爱,冯字正中,广陵人,著有《阳春集乐府》一卷。今录后主煜及冯词各一阕于下:
浪淘沙          李 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客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蝶恋花          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燕子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两宋诸家词法
两宋之间,词学大盛。宋初柳永之《乐章集》最为擅名。永,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人。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号柳屯田。为举子时,好狭邪游,善为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之词,始行于世。余如晏氏父子,善于言情。殊字同叔,临川人,仁宗朝为相,卒谥元献。其诗文本近西昆体,故词亦婉丽,有《珠玉词》一卷,张子野为之序。张,名先,吴兴人。其词与耆卿齐名。晏子几道,有《小山词》。欧阳永叔亦好词,不让晏氏父子。东坡则豪情胜概不可一世,人或病其粗霸,而以铜喉铁板讥之,不知坡词亦自成一体。盖词自晚唐五代以来,至柳永而一变,至东坡而又一变。悲歌慷慨,旁若无人。坡后以词著者,有晁无咎、周邦彦诸人,而贺铸又称霸一时,词绝幽艳。南渡以降,辛弃疾、刘过师法东坡,好为豪壮语;姜夔、吴文英则仍以警丽为工。继起者,更有史达祖、高观国诸人,清奇秀逸,并为一时之选。兹将诸家词之传诵者,各举一阕于下:
卜算子          柳 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踏莎行          晏 殊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青门引          张 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念奴娇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青玉案          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念奴娇          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夜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未断,新恨云山千叠。科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暗 香          姜 夔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徵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己,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金元诸家词法
金元以后,词学日芜。金初有吴激,蔡松年二人,继之者为元遗山。遗山之作,出入苏、辛、姜、史,实集两宋之大成。兹试将三家之词各举一阕如下:
人月圆          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入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鬓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月华清          蔡松年
楼倚明河,山蟠乔木,故国秋光如水。常记得、别时月冷,半山环佩。到而今、桂影寻人,端好在竹西歌吹。如醉,望白蘋风里,关山无际。  
可惜琼瑶千里,有少年玉人,吟笑天外。脂粉清辉,冷射藕花冰蕊。念老去、镜里流年,空解道、人生适意。谁会?更微云疏粒,满空鹤唳。
临江仙          元好问
自笑此身无定在,北州又复南州。买田何日遂归休,向来凡落落,此去亦悠悠。  
赤日黄尘三百里,嵩邱几度登楼。故人多在王溪头,清泉明月晓,高柳乱蝉秋。
明代诸家词法
明承元季遗习,不脱纤秾缛丽之弊。惟刘基、高启二人堪称作者。基字伯温,青田人,洪武朝为御史中丞,封诚意伯。启字季迪,长洲人,元末避张士诚之乱,遁居松江之青邱。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坐罪被诛。其后有周用、夏言、杨用修、王好问、马洪等先后继起,追摹两宋,虽未能毕肖,然自是以往,研究者众,词学复兴矣。至崇祯朝,华亭陈子龙起,神韵天然,逼近五季,遂蔚为一代词宗。
临江仙          刘 基
街鼓无声春漏咽,不知残夜如何?王绳历落耿银河,鹊惊穿暗树,露坠滴寒莎。  
梦里相逢还共说,五湖烟水渔蓑。镜中绿发渐无多,泪如霜后叶,摵摵下庭柯。
行香子          高 启
如此红妆,不见春光,向菊前莲后才芳。雁来时节,寒浥罗裳。正一番风,一番雨,一番霜。  兰舟不采,寂寞横塘。强相依、暮柳成行。湘江路远,吴苑池荒。恨月濛濛,人杳杳,水茫茫。
龙山花子         陈子龙
杨柳凄迷晓雾中,杏花寒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清代诸家词法
清初词人,当以龚鼎孳、吴伟业为最。二人皆明季遗臣,入清复仕,乃为时论所讥。惟其词在屯田、淮海之间,均不愧为一代作家。继之者有宋徵舆、钱芳标、顾贞观、王士祯、纳兰性德、彭孙遹、沈丰垣、陈维崧、朱彝尊诸人。而渔洋尤杰出,格力风韵仿佛晏叔原、贺方回。康、乾之际,言词者大率宗尚朱、陈。厉鹗、过春山学朱,郑燮、蒋士铨学陈,然皆不免佻巧粗犷之病。惟太仓诸王,戛然独异,导源晏、欧,能自成一家。阳湖张惠言与其弟琦,选唐宋诸家词为《词选》一书,于是朱、陈二家之外,别成常州一派,恽敬、左辅、丁履恒、李兆洛辈附之,根基益固。其后效之者,有龚巩祚,庄棫、谭廷献诸人。其不入常州派者,有戈载、项鸿祚、蒋敦复、姚燮诸人。而顺卿持律尤谨,尝著《词林正韵》一书,为世所重云。
点绛唇          龚鼎孳
帘外河桥,绿围裙带无人主。绣鞯行处,踏碎梨花雨。  
日送春山,南浦烟光暮。牵春去,柔肠无数,苏小门前路。
如梦令          吴伟业
镇日莺愁燕懒,遍地落红谁管?睡起爇沉香,小饮碧螵春盌。帘卷,帘卷,一任柳丝风软。
蝶恋花          王士祯
凉夜沉沉花漏冻,倚枕无卧,渐听荒鸡动。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风。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续连珠弄。
踏莎行          王时翔
嫩嫩烟丝,轻轻风絮,绛旗斜飐秋千处。花枝照得画楼空,薄情燕子和人去。  
冷落阑干,凄清院宇,夕阳西下明残雨。一双红豆寄相思,远帆点点春江路。
踏莎行          王汉舒
短烛三条,冻梅一树,月痕窗外徐徐去。落灯天似晚秋寒,病春人卧销魂处。  
拨火香残,弹丝调苦,客愁央及啼鸦诉。梦中寻梦几时醒,小桥流水东风路。
水调歌头         张惠言
长鑱白术柄,劚破一庭寒。三枝两枝生绿,位置小窗前,要使花颜四面,和著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何必兰与菊,生意总欣然。  
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便欲诛茆江上,只怕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歌罢且更酌,与子绕花间。
菩萨蛮          张 琦
横塘日日风吹雨,隔帘却望江南路。蝴蝶惯轻盈,风齐魂屡惊。  
兰干人似玉,黛影分窗绿。斜日照屏山,相思罗袖寒。
步 月          戈 载
梨月笼晴,柳烟摇暝,绣隄夜景凄寂。嫩寒翦翦,逗一丝风力。记携酒流水画桥,听莺语翠阴无迹。如今换、彻晓唳鹃,尽情啼急。  
蘼芜芳径窄,香影梦模糊,云暗愁碧。玉箫甚处,正灯飘华席。问知否?门外乱红,已零落钿车消息。归来也,莲漏隔花静滴。
学词百法 格调(一)
此部分原著甚简略,据《唐宋词百科大辞典》增补之。
填十六字令法
十六字令,又名“归字谣”、“苍梧谣”。单调。
全词共4句,16字,三平韵。第一、二、四句押韵。首句为一字句。常用格体为:
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蝉娟。  ——蔡伸
填南歌子调法
南歌子,又名南柯子、十爱词、水晶帘、春宵曲、恨春宵、风蝶令、宴齐云、悟南柯、望秦川、碧窗梦、醉厌厌、断肠声。双调。原为唐教坊舞曲名,后用作词牌。始见于五代毛熙震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8句52字。上片第二、三、四句押韵,后段同。均押平声韵。上下片起首二句皆同对偶,首句仄韵,次句平韵。上下片结句为九字句,用上二下七句式。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仄(逗)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逗)仄平平(韵)平。
另有单调之一体,5句,23字,三平韵,第二、三、五句押韵,格体为: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昭。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温庭筠
填渔歌子调法
渔歌子,一作鱼歌子,又名渔父、渔父词、渔父乐。单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始于唐张志和。《唐书张志和传》:“志和居江湖,自称 烟波钓徒 。”“尝撰渔歌,宪宗图真求其歌,不能得。”
全词5句27字。第一、二、四、五句押韵,均用平声调。第三、四句为三字句,倒用对偶。常用格体为;
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
填忆江南调法
忆江南,又名望江南、谢秋娘、安阳好、江南好、步虚声、春去也、望江梅、望蓬莱、梦江南、梦江口、梦仙游、归塞北、思晴好。单调。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李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因白居易词,更名《忆江南》。自注此曲,亦名《谢秋娘》。按《教坊记》所载曲名,皆盛唐及以前乐曲,其中有《望江南》。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天宝十三载崔怀宝赠薛琼琼一首,只首句衬二字,其余句法、叶韵、平仄悉同。”可见此词不始于李德裕。此调唐五代皆单调,至宋有双调。宋王灼《碧鸡漫志》:“此曲自唐至宋,皆南宫,字句亦同。止是今曲两段。盖近世曲子,无单遍者。”
全词共5句27字。第二、四、五句押平声韵。首句为三字句。第二句用上二下三句式。常用格体为: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皇甫松
填捣练子调法
捣练子,又名捣练子令、夜捣衣、夜如年、杵声齐、深院月、翦征袍。单调。明 杨慎《词品》:“李后主词,词名《捣练子》,即咏捣练,乃唐词本体也。”内容多为思妇怀念征夫。始见南唐李煜词。
全词共5句27字。第二、三、五句押韵,均用平声韵。第一、二句为三字句,三、四、五句为七字句。常用格体为:
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李煜
填忆王孙调法
忆王孙,又名独角令、忆君王、豆叶黄、画娥眉、怨王孙、阑干万里心。单调。宋秦观创调。由秦观词内“萋萋芳草忆王孙”句得名。另有一体双调,始见于《复雅歌词》。
单调。全词5句31字,字字押韵,均用平声韵。常用格体为:
平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平(韵)。
双调上下两片,共8句54字,上下片第一、二、四句押韵,均用仄声韵。常用格体为:
平仄平平平仄仄(韵),平仄仄(韵)平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韵)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平仄仄(韵),平仄仄(韵)平平平仄(韵)。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韵)平平仄(韵)。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雨打梨花深闭门。  ——李重元
填调笑令调法
调笑令,又名古调笑、宫中调笑、转应曲、三台令。单调。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钦定词谱》:“白居易诗:打嫌调笑易。 自注; 调笑,抛打曲名也。 ”此调格式与宋词不同。始见于韦应物词。
全词8句32字。第一、二、三、六、七、八句押仄声韵。第四、五句押平声韵。第一、二句为叠句,第六、七句倒叠第五句末二字,并由平声韵换仄声韵。常用格体为:
平仄(韵),平仄(叠句),平仄平平仄仄 (韵)。平平仄仄平平(换平),仄仄平平仄平(韵)。平仄(换仄),平仄(叠句),仄仄平平仄仄(韵)。
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更深影入空床,不道帏屏夜长。长夜,长夜,梦到庭花阴下。  ——冯延巳
填如梦令调法
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比梅、无梦令、如意令、古记、不见。单调。宋 苏轼《东坡乐府如梦令》词序: “此曲本唐庄宗(后唐李存勖)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 因取以为名。”始见于后唐李存勖词。
全词共7句33字。第一、二、四、五、七句押仄声韵。第六句叠上句。常用格体为:
平仄平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韵),平仄(叠句),平仄仄平平仄(韵)。
遥夜月明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秦观
《学词百法》(3)刘坡公
填归自谣调法
归自谣,“自”一作“国”,“谣”一作”遥”。双调。34字。前后二段各三句,共六韵。调如下:
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叶),仄平平仄平平仄(叶)。  
平平仄仄平平仄(叶),平平仄(叶),仄平仄仄平平仄(叶)。
何处笛,深夜梦回情脉脉,竹风帘雨寒窗隔。  
离人几岁无消息,令头白,不眠特地重相忆。——欧阳修
填相见欢调法
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上西楼、秋夜月。双调。36字。前段四句,后段五句,共五韵,又换二韵。调如下: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叶),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叶)。  
仄仄仄(换仄),仄平仄(叶仄),仄仄平(叶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叶平)。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
填长相思调法
长相思,又名吴山青、山渐青、青山相送迎、长相思令、相思令、双红豆、忆多娇、长思仙、越山青。仄韵词名叶落秋窗。双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作词牌。因古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取以为名。任半塘《教坊记笺订》: “本六朝乐府。李贺《夜坐吟》云: 铅华笑妾颦青娥,为君起唱长相思。 所唱不知是何体。唐人篇咏中虽多用此体,其辞并无乐歌之明证。敦煌曲此调之辞,与白居易所作之体全异。”始见于白居易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8句36字。上下片第一、二、三、四句押韵,均用平声韵。上下片起首二句均例用叠韵。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韵),仄仄平(韵,叠后二字),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韵),仄平平(韵,叠后二字),仄仄平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闲庭花影移。  
忆归期,数归期,梦见虽多相见稀,相逢知几时。  ——冯延巳
填醉太平调法
醉太平,又名四字令、凌波曲、醉思凡。双调。始见于宋 刘过《龙洲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8句38字。上下片第一、二、三、四句押韵,均用平声韵。上下片第一、二句之第三字,宜用去声字。另有仄韵格。常用格体为:
平平仄平(韵),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平平仄平(韵),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平平(韵),仄仄平仄平(韵)。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绡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  ——刘过
填昭君怨调法
昭君怨,又名一痕沙、宴西园。双调。40字。前段四句,二仄二平韵;后段四句,换二仄二平韵。调如下:
平仄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平仄(叶)。仄仄仄平平 (换平),仄平平(叶)。  
仄仄平平平仄(三换仄),仄仄仄平平仄(叶三仄)。平仄仄平平(四换平),仄平平(叶四平)。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栏干。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万俟雅言
填酒泉子调法
酒泉子,40字。前段五句,后段五句。二平三仄韵。调如下:
平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仄(换仄)。仄平平,平仄仄(叶仄),仄平平(叶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三换仄),仄平平仄仄(叶三仄)。仄平平,平仄仄(叶三仄),仄平平(叶平)。
闲卧绣帏,慵想万般情宠。锦檀偏,翘般重,翠云攲。  
暮天屏上春山碧,映香烟雾隔。惠兰心,魂梦役,敛蛾眉。  ——毛熙震
填生查子调法
生查子,又名楚云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绿罗裙、陌上郎、梅溪渡。双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任半塘《教坊记笺订》:“《生查子》乃五言八句,仄韵之声诗。今传辞虽以韩偓之作为早,但盛唐间韦应物已有其调。……昔人释查 为 楂 或 槎 而已。曾慥《类说》载 唐明皇呼人为 查 ,言士大夫如 仙查 ,随流变化,升天入地,能处清浊也。 调名之查,亦可能用此义。”旧说“查”古“槎”字,取张骞乘槎至天河的传说,误。始见于《尊前集》唐韩偓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8句40字。上下片第二、四句押韵,均用仄声韵。通体皆五言句。常用格体为: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韵)。
烟雨晚晴天,零落花无语。难话此时情,梁燕双来去。  
琴韵对熏风,有恨和情抚。肠断断弦频,泪滴黄金缕。  ——魏承班
填点绛唇调法
点绛唇,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双调。明 杨慎《升庵词品》:“《点绛唇》取梁江淹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 以为名。”始见于南唐 冯延巳《阳春集》。
全词上下两片,共9句41字。上片第二、三、四句,下片第二、三、四、五句押韵,均押仄声韵。上片第二句第一字,第三句第一字均宜用去声;下片第四句第一字亦宜用去声。下片第三句为三字句,用上二下一句法。常用格体为: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 (韵),平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韵)。平仄仄(韵),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
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数声啼鸟,梦转纱窗晓。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长亭道,一般芳草,只有归时好。  ——曾允元
填浣溪沙调法
浣溪沙,一作浣溪纱、浣纱溪。又名小庭花、减字浣溪沙、满院春、东风寒、醉木犀、霜菊黄、广寒枝、试香罗、清和风、怨啼鹃、踏花天、杨柳陌、锦缠头。双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任半塘《唐声诗》:“《浣溪沙》,唐教坊舞曲,玄宗开、天间人作。敦煌曲作《涣沙溪》,可能原是《浣沙溪》之意。”此调平韵见唐人词,另有仄韵体见于南唐李煜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6句42字。上片第一、二、三句,下片第二、三句押韵。均用平声韵。下片前二句多用对偶,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枕障熏炉冷绣帏,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尔应知。  
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  ——张曙
填菩萨蛮调法
菩萨蛮,一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花溪碧、晚云烘日、巫山一片云。双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任半塘《教坊记笺订》:“《杜阳杂编》与《南部新书》说,以为宣宗时女蛮国入贡之人作菩萨装,乃有此名。近人杨宪益说,三字乃骠苴蛮或符诏蛮之异译,其调乃古缅甸乐,开、天间传入中国,李白有辞。近人李拓之《中国的舞蹈》云:今滇缅边界的摆夷,尚称女子为小菩萨 ,殆即其处。始见于李白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8句44字。上下片第一、二句均用仄声韵;上下片第三、四句均用平声韵。常用格体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 (换平声),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换仄声),仄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换平声),平平平仄平(韵)。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
填卜算子调法
卜算子,又名缺月挂疏桐、百尺楼、楚天遥、眉峰碧、黄鹤洞中仙。双调。清 万树《词律》:“毛氏(毛先舒)云, 骆义乌(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 按山谷词, 似挟著,卖卜算。 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此调始见于吕岩词。
全词上平两片,共8句44字。上片第二、四句押韵。下片同。均用仄声韵。常用格体为: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定。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
减字木兰花法
减字木兰花,又名减兰、木兰香、天下乐令、金莲出玉花。双调。木兰花令始于韦庄,是将仄韵七言律第三句分成两个三字句。南唐冯延巳创《偷声木兰花》,上下片前二句仍作仄韵七言,后两句换作四字一句,七字一句,并换押平声韵。此调则是将《偷声木兰花》上下片第一句又减去三字,自成一体。始见于宋张先《安陆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8句44字。上片第一、二句押仄声韵,第三、四句押平声韵。下片同。常见格体为:
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换平声)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换仄声),平仄平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换平声),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雨帘高卷,芳树阴阴连别馆。凉气侵楼,蕉叶荷枝各自秋。  
前溪夜舞,化作惊鸿留不住。愁损腰肢,一桁香销旧舞衣。  ——吕渭老
填丑奴儿调法
丑奴儿,又名采桑子、丑奴儿令、采桑子令、罗敷媚、罗敷歌、罗敷媚歌、罗敷令、伴登临、忍泪吟、苗而秀、醉梦迷。双调。唐崔令钦《教坊记》大曲名有《采桑》。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唐大曲之《采桑》,可能与古相和曲《陌上桑》之内容有关。《杨下采桑》,乃胡乐。日本乐《采桑老》,一名《采桑子》,主题重在叹老,与此无涉。”此词调名即由《采桑》而来。始见于《尊前集》五代人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8句44字。上片第二、三、四句押韵。下片同。均用平声韵。常用格体为: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蝤蛴领上诃梨子,绣带双垂。椒户闲时,竟学摴蒱赌荔枝。  
丛头鞵子红编袖,裙窣金丝,无事颦眉,春思翻教阿母疑。  ——和凝
填诉衷情调法
诉衷情,又名诉衷情令、渔父家风、一丝风、桃花水、步花间、画楼空、偶相逢、试周郎。双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始见于《花间集》。
全词上下两片,共10句44字,上片第一、二、四句,下片第二、三、六句押韵,均用平声韵。下片第一、二、三句,第四、五、六句,各自成一组。常用格体为: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韵)。
烧残绛蜡泪成痕,街鼓极黄昏。碧云又阻来信,廊上月侵门。  
愁永夜,拂香裀,待谁温?梦阑憔悴,掷果凄凉,两处销魂。  ——王益
填谒金门调法
谒金门,又名不怕醉、出塞、东风吹酒面、空相忆、花自落、垂杨碧、春早湖山、杨花落、醉花春。双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任半塘《教坊记笺订》:“敦煌曲辞有得谒金门朝帝庭 句,乃羽士之谒金门。”疑即此调之本意。始见于《花间集》韦庄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8句45字。句句押韵,均用仄声韵。此词首句为三字句,第二字宜用去声。常用格体为:
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平仄仄(韵),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韵)。平仄(韵)平平仄仄(韵),仄平平仄仄(韵)。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新睡觉来无力,不忍看伊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韦庄
填好事近调法
好事近,又名倚秋千、钓船笛、翠圆枝。双调。始见于宋 宋祁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8句45字。上下片第二、四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上下片结句用上一下四句式。下片第二句第三字必须用仄声。常用格体为: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韵)。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韵)。
叶暗乳莺啼,风定老红犹落。蝴蝶不随春去,入薰风池阁。  
休歌金蝼劝金卮,酒病煞如昨。帘卷日长人静,任杨花飘泊。  ——蒋子云
填忆秦娥调法
忆秦蛾,又名秦楼月、双荷叶、蓬莱阁、碧云深、花深深、玉交枝、子夜歌。双调。《钦定词谱》:“此词昉自李白,自唐迄元,体各不一,要其源,皆从李词出也。因词有秦娥梦断秦楼月 句,故名《忆秦娥》,更名《秦楼月》。”始见于李白词。
全词下下两片,共10句46字。上下片第一、二、五句押韵,上下片第三句为叠韵,均用仄声韵。上下片第一句的第二字,第二句的第一字,宜用平声字;第三句是三字句,叠上句句尾三字,为定格。常用格体为:
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迭上句末三),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迭上句末三字),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
填清平乐调法
清平乐,又名清平乐令、忆萝月、醉东风。双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后蜀 欧阳炯《花间集序》:“在明皇(唐玄宗)朝,则有李太白应制《清平乐》词四首。”任半塘《教坊记笺订》:“《鉴戒录》载五代时陈裕诗:阿家解舞清平乐。 乃舞曲。温庭筠《清平乐》辞: 新岁清平思同辇 ,显为《两都赋》 海内清平,朝廷无事 之意。《唐书》谓南诏有清平官,司朝廷礼乐,犹唐之宰相。近人杨宪益《零墨新笺》谓此曲乃南诏乐,因官得名。”始见于温庭筠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8句46字。上片第一、二、三、四句押仄声韵;下片第一、二、四句押平声韵。常用格体为:
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韵)。  
平平平仄平平(换平声),仄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韵)。
禁闱清夜,月探金窗罅。玉帐鸳鸯喷兰麝,时落银灯香灺。  
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一笑皆生百媚,宸游教在帷边。  ——李白
填更漏子调法
更漏子,又名无漏子、独倚楼、付金钗、翻翠袖。双调。因温庭筠词中多咏漏而得名。始见于《花间集》温庭筠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12句46字。上片第二、三句,下片第一、二、三句押仄声韵;上下片第五、六句押平声韵。上片第一、二句,第四、五句,均为三字对句,平仄互异。第六句第一字用仄声,第三字宜用平声。常用格体为:
仄平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仄,仄平平(换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平平仄(换平韵),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韵)。仄仄仄,仄平平(换平韵),平平平仄平(韵)。
玉栏干,金甃井,月照碧梧桐影。独自个,立多时,露华浓湿衣。  
一回向,凝情望,待得不成模样。虽尀耐,又寻思,怎生嗔得伊。  ——温庭筠
填画堂春调法
画堂春,47字。前后段各四句。共七韵。调如下: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仄仄平平(叶)。仄平平仄仄平平(叶),平仄平平(叶)。  
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叶)。仄平平仄仄平平(叶),仄仄平平(叶)。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花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徐俯
填阮郎归调法
阮郎归。又名宴桃源、醉桃源、碧桃春、道成归、濯缨曲。双调。据《幽明录》,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遇二女子,姿质妙绝,遂停半年。求归,至家子孙已至7世。词名即取此义。始见于南唐李煜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9句47字。上片句句押韵,下片第二、三、四、五句押韵,均用平声韵。常用格体为:
平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翠深浓合晓莺堤,春如日坠西。画图新展远山齐,花深十二梯。  
风絮晚,醉魂迷,隔城闻马嘶。落红微沁绣鹓泥,秋千教放低。
摊破浣溪沙法
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48字。双调。前后段各四句,共五韵。调如下:
仄平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平平(叶)。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叶)。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叶)。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叶)。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李璟
桃源忆故人法
桃源忆故人,又名虞美人影。48字。前后段各四句,共八韵。调如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平仄(叶)。仄仄仄平平仄(叶),仄仄平平仄(叶)。  
平平仄仄平平仄(叶)。仄仄平平平仄(叶)。仄仄仄平平仄(叶),仄仄平平仄(叶)。
逢人借问春归处,遥指芜城烟树。滴尽柳梢残雨,月闯西南户。  
游丝不解留伊住,漫惹闲愁无数。燕子为谁来去,似说江南路。  ——王之道
填眼儿媚调法
眼儿媚,又名秋波媚、小阑干。48字。前后各五句,共五韵。调如下:
平仄平平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平(叶)。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叶)。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叶)。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叶)。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秋。  
而今往事难重有,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王雱
学词百法 格调(二)
填柳梢青调法
柳梢青,又名云淡秋空、雨洗元宵、玉水明沙、早春怨、陇头月。双调。平韵始见宋 秦观词。另有仄韵。见宋贺铸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11句49字。上片第一、三、六句,下片第一、二、五句押韵,均用平声韵。上片第四、五句不押韵,作对偶格;下片第二句为七字句,用上三下四句式。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仄(逗)平平仄平(韵)。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韵)。
岸草平沙,吴王故苑,柳袅烟斜。雨后寒轻,风前香细,春在梨花。  
行人棹天涯,酒醒处、残阳乱鸦。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
填河渎神调法
河渎神,49字。前段四句,后段四句,四平四仄韵。调如下:
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平(叶)。仄平仄仄仄平平(叶),仄平平仄平平(叶)。  
仄仄平平平仄仄(换仄),平仄平平平仄(叶仄)。仄仄仄平平仄(叶),仄平平仄平仄(叶)。
江上草芊芊,春晚湘妃庙前。一方卵色楚南天,数行斜雁联翩。  
独倚朱栏情不极,魂断终朝相忆。两桨不知消息,远汀时起鸂鶒。  ——孙光宪
填应天长调法
应天长,49字。前段五句,后段五句,共九韵。调如下:
仄平平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叶)。平平仄(叶),平平仄(叶),平仄仄平平仄仄(叶)。  平平平仄仄(叶),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叶),平平仄仄仄(叶)。
一弯初月临鸾镜,云鬓凤钗慵不整。珠帘静,重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  
绿烟低柳径,何处辘轳金井。昨夜更闻酒醒,春愁胜却病。
填西江月调法
西江月,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江月令、壶天晓、双锦瑟、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双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李白《苏台览古》有“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句,取以为名,始见于《尊前集》后蜀欧阳炯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8句50字。上下片第二、三句均押平声韵;上下片第四句均押仄声韵。宋沈义父《乐府指迷》:“西江月起头押平声韵,第二第四,就平声切去,押仄声韵。如平声押东 字,仄声须押 董 字、 冻 字韵方可。”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仄(按仄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换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仄(换仄韵)。
照野瀰瀰浅浪,横空暧暧微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醉欲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倚枕绿杨桥,杜宇数声春晓。  ——苏轼
填惜分飞调法
惜分飞,50字。前段四句四韵,后段同。调如下: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叶)。平仄平平仄(叶),平平仄仄平平仄(叶)。  
仄仄平平平仄仄(叶),平仄平平仄仄(叶)。仄仄平平仄(叶),仄平平仄平平仄(叶)。
钏阁桃腮香玉溜,困倚银床倦绣。双燕归来后,相思叶底寻红豆。  
碧唾春衫还在否?重理弓弯舞袖。锦藉芙蓉绉,翠腰羞对垂杨瘦。  陈允平
填醉花阴调法
醉花阴,又名九月。双调。宋毛滂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句,取以为名。始见于毛滂《东堂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8句52字。上下片第一、二、四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上下片第二句,用上二下三或上一下四句法。上下片结句为九字句,用上四下五句法,宜文气贯通。常用格体为:
平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逗)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逗)仄仄平平仄(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香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
填浪淘沙调法
浪淘沙,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曲入冥、炼丹砂、过龙门。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唐时为七言绝句,平仄不拘,如刘禹锡、白居易所作之《浪淘沙》,内容皆咏浪淘沙。因“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句得名。南唐李煜始创新声作长短句,其体至今通行。任半塘《唐声诗》:“(浪淘沙),《教坊记》载名,始皆民间徒歌而已,后始入乐,与《竹枝》同。五代乃有杂言体。敦煌曲内曾有调名,但无辞。”
全词上下两片,共lO句54字。上下片第一、二、三、五句押韵,均用平声韵。常用格体为:
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蹙损远山眉,幽怨谁知?罗衾滴尽泪胭脂。夜过春寒人未起,门外鸦啼。  
惆怅阻佳期,人在天涯。东风频动小桃枝。正是销魂时候也,撩乱花飞。  ——康与之
填鹧鸪天调法
鹧鸪天,又名思越人、翦朝霞、骊歌一叠,醉梅花、千叶莲、半死桐、思佳客、看瑞香、第一花、禁烟、锦鹧鸪、避少年、鹧鸪引。双调。清毛先舒《填词名解》:“鹧鸪天采郑嵎诗:春游鸣鹿寒,家在鹧鸪天。 ”始见于宋 宋祁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9句55字。上片第一、二、四句,下片第二、三、五句押韵。均用平声韵。上片第三、四句,下片第一、二句,多用对偶。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枕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秦观
填临江仙调法
临江仙,又名雁后归、鸳鸯梦、庭院深深、采莲回、画屏春、想娉婷、瑞鹤仙令、谢新恩。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花庵词选》:“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之赋水仙,亦其一也。”始见于《花间集》张泌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10句60字。上下片第二、三、五句押韵,均用平声韵。常见格体为: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夜久笙箫吹彻,更深星斗还稀。醉拈裙带写新诗,锁窗风露,烛炧月明时。  
水调悠扬声美,幽情彼此心知。古香烟断彩云归,满倾蕉叶,齐唱转花枝。  ——赵长卿
填鹊桥仙调法
鹊桥仙,又名鹊桥仙令、忆人人、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蕙香囊、梅已谢。双调。《钦定词谱》:“始自欧阳修,因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 句,取为调名。周邦彦词名《鹊桥仙令》;《梅苑词》名《忆人人》;韩词取秦观词句,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张辑词有 天风吹送广寒秋 句,名《广寒秋》。专咏牛郎织女事。
全词上下两片,共10句56字。上下片第三、五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上下片第一、二句为四字句,多用对偶。常用格体为: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韵),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逗)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韵)。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逗)平平平仄(韵)。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填虞美人调法
虞美人,又名虞美人令、一江春水、玉壶冰、巫山十二峰、宣州竹、忆柳曲。双调。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琴曲歌辞》:“按《琴集》有《力拔山操》,项羽所作也。近世又有《虞美人》曲,亦出于此。”清毛先舒《填词名解》:“虞美人,项羽有美人名虞,被汉围,饮帐中歌曰: 虞兮虞兮奈若何?虞亦答歌。词名取此。”始见于《花间集》五代前蜀毛文锡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8句56字。上下片第一、二句均押仄声韵,上下片三、四句均押平声韵。上下片结句为九字句,第三字宜为仄声,第五字宜为平声。用上六下三、上四下五、上二下七句式均可。通常格体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仄平平(换平韵),平仄仄平平仄(逗)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换仄韵),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换平韵)。仄仄平平平仄(逗)仄平平(韵)。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冥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珠帘却又晚风寒。  ——蒋捷
填一斛珠调法
一斛珠,又名一斛夜明珠、醉落魄、怨春风、醉落拓、梅梢雪、章台月。双调。清毛先舒《填词名解》:“唐玄宗在花萼楼,会夷使至,命封珍珠一斛,密赐梅妃。妃不受,赋诗云: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付使者曰: 为我进御。 上览诗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度之,号 一斛珠 。曲名始此也。”始见于《尊前集》南唐李煜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10句57字。上下片第一、二、三、五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上下片第四、五句或作九字句,用上四下五句法,常用格体为:
仄平平仄(韵),平平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髎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李煜
填踏莎行调法
踏莎行,又名喜朝天、柳长春、踏雪行、平阳兴、江南曲、芳心苦、芳洲泊、度新声、思牛女、惜余春、阳羡歌、晕眉山、踏云行、题醉袖、潇潇雨。双调。清毛先舒《填词名解》:“韩翃诗:踏莎行草过春溪 ,词取以名。”始见于宋晏殊《珠玉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10句58字。上下片第二、三、五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上下片第一、二句,例用对偶。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厌愁鬟乱。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吴文英
填小重山调法
小重山,又名小冲山、小重山令、柳色新、群玉轩、璧月堂。双调。《宋史 乐志》:“因旧曲造新声者五十八,双调:《小重山》。”始见于《花间集》韦庄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8句58字。上下片第一、二、三、四句押韵,均用平声韵。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韵)仄平4,平平平仄仄(逗)仄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韵),平仄仄(逗)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逗)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逗)平仄仄平平(韵)。
晴浦溶溶明断霞,楼台摇影处、是谁家?银红裙裥皱宫纱,风前坐、闲斗郁金芽。  
人散树啼鸦。粉团黏不住、旧繁华。双龙尾上月痕斜,而今照、冷淡白菱花。  ——蒋捷
填一剪梅调法
一剪梅,又名腊梅香、玉簟秋。双调。《钦定词谱》:“周邦彦词起句有 一剪梅花万样娇句,取以为名。始则见于宋周邦彦《片玉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12句60字。句句押韵。均用平声韵。亦有上下片第二、五句不押韵的。上下片第二、三句,第五、六句,多用对偶。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平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平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宇回耐,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
填蝶恋花调法
蝶恋花。又名鹊踏枝、一箩金、江如练、西笑吟、卷珠帘、明月生南浦、桃源行、桐花风、望长安、细雨吹池沼、细雨鸣春沼、鱼水同欢、黄金缕、凤栖梧、转调蝶恋花。双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明都穆《南濠诗话》:“昔人词调,其命名多取古诗中语。如《蝶恋花》取梁简文帝诗翻阶蛱蝶恋花情。 ”《钦定词谱》:“蝶恋花,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晏殊改今名。”任半塘《教坊记笺订》:“鹊踏枝,此调至五代已改名蝶恋花。”
全词上下两片,共10句60字。上下片第一、三、四,五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上下片第二、三句,或作九字句,用上四下五句法,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六曲栏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燕子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张泌
填唐多令调法
唐多令,一作糖多令。又名南楼令、箜篌曲。双调。始见于宋刘过《龙洲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lO句60字。上下片第一、二、三、五句押韵。均用平声韵。常用格体为:
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仄平平(逗)平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逗)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仄平平(逗)平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逗)仄平平(韵)。
何处是秋风(微博),月明霜露中。算凄凉未到梧桐。曾向垂虹桥上看,有几树、水边枫。  
客路怕相逢,酒浓愁更浓。数归期犹是初冬。欲寄相思无好句,聊折赠、雁来红。  ——陈允平
填破阵子调法
破阵子,又名破阵乐、十拍子。双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钦定词谱》:“破阵子,唐教坊曲名。一名十拍子。陈旸《乐书》云: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微博)引入场,尤壮观也。 按唐《破阵乐》乃七言绝句,此盖因旧曲名,另度新声。”清毛先舒《填词名解》:“破阵子一名十拍子,然考之唐乐,自是两曲,俱隶教坊也。”始见于宋晏珠《珠玉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10句62字。上下片第二、四、五句押韵,均用平声韵。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晏殊
填苏幕遮调法
苏幕遮,一作苏摩遮。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新唐书宋务光传》:“比见都邑坊市,相率为浑脱队,骏马戎服,名 苏幕遮 。”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幕遮,西戎胡语也。正云 飒磨遮 。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唐张说《苏摩遮》诗:“摩遮本出海西湖,流璃宝服紫髯须。”自注:“泼塞胡戏所歌,其和声云亿岁乐 。”《钦定词谱》:“宋词盖因旧曲另度新声也。”始见于宋范仲淹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14句62字。上下片第二、四、五、七句押韵,均用仄声韵。常用格体为:
仄平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含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填渔家傲调法
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咏、绿蓑令。双调。《钦定词谱》:“此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 句,取以为名。”始见于宋晏殊《珠玉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10句62字,上下片句句押韵。均用仄声韵。清舒梦兰《白香词谱》:“此调亦为七言仄韵四句,惟第三句下添一三字句耳。”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灰煖香融销永昼,蒲萄架上春藤秀。曲角栏干群雀斗。清明后,风梳万缕亭前柳。  
日照钗梁光欲溜,循阶竹粉霑衣袖。拂拂面红新著酒。沉吟久,昨霄正是来时候。  ——周邦彦
填定风波调法
定风波,又名卷春空、定风波令、醉琼枝。双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任半塘《教坊记笺订》:“敦煌曲《定风波》曰:谁人敢去定风波。 《词谱》因李珣之调讹作《定风流》,未免不揣本义。”按《定风波》本义应为平定变乱之意。始见于五代后蜀欧阳炯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11句62字。上片第一、二、五句,下片三、六句押平声韵;上片第三、四句,下片第一、二、四、五句押仄声韵。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仄仄(换仄韵),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换平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换仄韵),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换平韵)。平仄仄平平仄仄(换仄韵),平仄(韵),平平平仄仄平平(换平韵)。
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闰深掩过年华。  
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  ——欧阳炯
填殢人娇调法
殢人娇,64字。前后段各六句,共八韵。调如下: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韵)。平仄仄仄平平仄(叶)。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叶)。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叶)。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叶)。平平仄、仄平仄(叶)。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叶)。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叶)。
云做屏风,花为行幛。屏幛里、见春模样。小晴未了,轻阴一饷,酒到处、恰如把春拈上。  官柳黄轻,河堤绿涨。花多处、少停兰桨。雪边花际,平芜叠幛。这一段凄凉、为谁怅望?  ——毛滂
填青玉案调法
青玉案,又名横塘路、西湖路、青莲池上客、一年春。双调。《钦定词谱》:“青玉案,汉张衡诗:何以报之青玉案 ,调名取此。”清舒梦兰《白香词谱》该词题考:“按 案 同椀,盛酒具也。唐人诗多引用之。本调调名即取以创始焉。”始见于苏轼《东坡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12句67字。除上下片第四句外,句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亦有上下片第五句不押韵的。常用格体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仄(逗)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韵),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
花老尽离骚句,绿染遍江头树。日午酒消听骤雨,青榆钱小,碧苔钱古,难买东君住。  
官荷不碍遗鞭路,被芳草将愁去。多定红楼帘影暮,兰灯初上,夜香初驻,犹自听鹦鹉。  ——史达祖
填解珮令调法
解珮令,66字,前后段各六句,共十韵。调如下:
平平平仄(韵),平平平仄(叶)。仄平平平平平仄(叶)。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叶),仄平平仄仄仄(叶)。  
平平仄仄(叶),平平仄仄(叶),仄平平仄仄平仄(叶)。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叶),仄平平,仄平仄仄(叶)。
人行花坞,衣沾香雾,有新词逢春分付。屡欲传情,奈燕子不曾飞去。倚珠帘咏郎秀句。  
相思一度,浓愁一度,最难忘、遮灯私语。淡月梨花,借梦来、花边廊庑,指春衫泪曾溅处。  ——史达祖
填天仙子调法
天仙子,单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唐 段安节《乐府杂录》:“《天仙子》本名《万斯年》,李德裕进,属龟兹部舞曲。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 句,取以为名。”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天仙子》,与《乐府杂录》谓李德裕所进《万斯年》即《天仙子》者应无关。因《万斯年》乃宰相所进之 颂圣 大曲,不应有小曲之别名。皇甫松作,及敦煌写卷所见之《天仙子》,无不咏调名本意,辞内各有天仙 、 仙子 、 仙娥 等字,尤不合宰相进乐之体。《新唐书 礼乐志》亦载其事,但并无 即《天仙子》 说。”始见《花间集》唐 皇甫松词;另有双调,始见于宋 张先《张子野词》。
全词6句34字。除第三句外,句句押韵,均用仄声韵。常用格体为:
平仄仄平平仄仄(韵),仄平平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韵),仄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
《学词百法》(4)刘坡公
填江城子调法
江城子,70字,前后段各八句,五韵。调如下: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叶),平平平(叶),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叶)。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叶)。  
平平平仄仄平平(叶),仄平平(叶),仄平平(叶),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叶)。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叶)。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晓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谢逸
填千秋岁调法
千秋岁,又名千秋节、千秋万岁。双调。唐教坊大曲名有千秋乐。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唐书》曰:开元十七年八月癸亥,玄宗以降诞日,宴百僚于花萼楼下。百僚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从之。《千秋乐》盖起于此。”宋词则沿用旧曲名,另创新声。始见于宋秦观《淮海词》。
全词上下二片,共16句7l字。上下片第一、二、四、六、八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上下片第三、四句,第五、六句,多用对偶。常用格体为:
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韵)。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韵)。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栋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蘋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谢逸
填离亭燕调法
离亭燕,72字,前段六句四韵,后段同。调如下:
仄仄平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叶),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叶)。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叶)。  
平仄仄平平仄(叶),平仄仄平平仄(叶),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叶)。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叶)。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帘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张昇
填风入松调法
风入松,又名风入松慢、远山横。双调。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风入松》,晋嵇康所作。”为琴曲。唐僧皎然有《风入松歌》。词名本此。始见于宋晏几道《小山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12句74字。上下片第一、二、四、六句押韵,均用平声韵。常用格体为: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逗)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逗)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韵)。
一宵风雨送春归,绿暗红稀。画楼整日无人到,与谁同撚花枝?门外蔷薇开也,枝头梅子酸时。  玉人应是数归期,翠敛愁眉。塞鸿不到双鱼远,叹楼前流水难西。新恨欲是红叶,东风满院
填祝英台近法
祝英台近,又名英台近、月底修箫谱、寒食词、燕莺语、宝钗分、祝英台。双调。词名取自粱山伯祝英台故事。此调始见于苏轼《东坡乐府》。
全词上下两片,共14句77字。上片第二、三、四、七句,下片第一、三、四、七句押韵,均用仄声韵。常用格体为:
仄平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仄(韵)。仄仄平平(逗)平仄仄平仄(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逗)仄平平仄(韵)。  
仄平仄(韵)。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逗)平仄仄平仄(韵)。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逗)仄平平仄(韵)。
宝银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点点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人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辛弃疾
填御街行调法
御街行,又名孤雁儿。78字,前后段各七句,共八韵。调如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叶)。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叶)。  
平平仄仄平平仄(叶),仄仄仄、平平仄(叶)。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叶)。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叶)。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澹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巳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倚,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迴避。  ——范仲淹
金人捧露盘法
金人捧露盘,金一作铜,一名上西平,又名西平曲。79字,前段八句,后段九句,共八韵。调如下:
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仄仄平平(叶)。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叶)。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叶)。  
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叶)。仄平仄、仄仄平平(叶)。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叶)。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叶)。
爱春归,忧春去,为春忙。旋点检雨障云妨。遮红护绿,翠帏罗幕任高张。海棠明月,杏花天、更惜浓芳。  
唤莺吟,招蝶拍,迎柳舞,倩桃妆。尽呼起、万籁笙簧。一觞一咏,尽教陶泻绣心肠。笑他人世,谩嬉游拥翠偎香。  ——程垓
学词百法 格调(三)
填新荷叶调法
新荷叶,一名折新荷。82字,前后段各八句,共九韵。调如下: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叶。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叶。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叶。  
平仄平平叶,平平仄仄平平叶。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叶。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叶。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叶。
欲暑还凉,如春有意重归。春若归来,任他惊老花飞。轻雷淡雨,似晚风欺得单衣。檐声惊醉,起来新绿成围。  
回首分携,光风冉冉菲菲。曾几何时,故山疑梦还非。鸣琴再抚,将清恨都入金徽。永怀桥下,系船溪柳依依。  ——赵彦瑞
填蓦山溪调法
蓦山溪,一名阳春,又名上阳春。82字,前后段各九句,三韵。调如下:
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叶。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叶。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叶。  
平平仄仄叶,仄仄平平仄叶。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叶。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叶。
一番小雨,陡觉添秋色。桐叶下银床,又送个、凄凉消息。故乡何处?搔首对西风。衣线断,带围宽,衰鬓添新白。  
钱塘江上,冠盖如云积。骑马傍朱门,谁肯念、尘埃墨客。佳人信杳,日暮碧云深。楼独倚,镜频看,此意无人识。  ——张元干
填洞仙歌调法
洞仙歌,又名羽仙歌、洞中仙、洞仙词、洞仙歌令、洞仙歌慢。双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宋人沿用旧曲名,另创新声。始见于苏轼《东坡乐府》。
全词上下两片,共15句83字。上片第二、三、六句,下片第三、六、九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上片第二句用上一下四句法;第四句多用上五下四句法,亦可用上三下六句法;下片第六句用上三下四句法。常用格体为: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平仄韵。仄平平逗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逗仄平平仄韵。仄仄仄逗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来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隶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苏轼
填满江红调法
满江红,又名念良游、伤春曲。双调。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仄韵始于柳永,平韵始于姜夔。
全词上下两片,共18句93字。上片第二、四、六、八句,下片第二、四、六、八、十句押韵,均用仄声韵,尤以押入声韵为宜。上片第五、六句,下片第七、八句为七字句,多作对偶。下片第一、二句,第三、四句均为三字句,可作两组,自为对偶;亦可以上二句对下二句。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平平仄逗平平仄仄韵。平仄仄逗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仄平仄逗平仄仄平平,平平仄韵。  
平平仄,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逗仄仄仄平平,平平仄韵。
门掩垂杨,宝香度、翠帘重叠。春寒在、罗衣初试,素肌犹怯。薄雾笼花天欲暮,小风送角声初咽。但独褰、幽幌悄无言,伤初别。  
衣上雨,眉间月,滴不尽,颦空切。羡栖粱归燕,入帘双蜨。愁绪多于花絮乱,柔肠过似丁香结。问甚时、重理锦囊书,从头说。  ——程垓
填满庭芳调法
满庭芳,又名锁阳台、满庭霜、潇湘暮雨、满庭花、江南好、话桐乡、潇湘雨。仄韵词又名转调满庭芳。双调。始见于宋张伯端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21句95字。上片第三、五、七、十句,下片第一、四,六、八、十一句押韵,均用平声韵。上片第一、二句为四字句,多用对偶。下片第一、二句或作一句。第五句用上一下四句法。常用格体为: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逗平仄平平韵。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逗平仄平平韵。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南月惊乌,西风破雁,又是秋满平湖。采莲人尽,寒色战菰蒲。旧信江南好景,一万里、轻觅蒪鲈。谁知道,吴侬未识,蜀客已情孤。  
凭高,增怅望,湘云尽处,都是平芜。问故乡何日?重见吾庐。纵有荷芰制,终不似、菊短篱疏。归情远,三更雨梦,依旧绕庭梧。  ——程垓
填水调歌头法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台城游、元会曲、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双调。《钦定词谱》:“水调,乃唐人大曲,凡大曲有歌头,此必裁截其歌头,另倚新声。”此词始见于宋刘潜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19句95字。上片第二、四、七、九句,下片第三、五、八、十句押韵,均用平声韵。上下片六字句亦有兼押仄声韵的。常用格体为:
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仄逗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仄逗平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填烛影摇红法
烛影摇红,又名忆故人、归去曲、秋色横空、玉耳坠金环。双调。始见于宋王诜词,凡50字。周邦彦衍为96字。
全词上下两片,共18句96字。上下片第二、四、五、六、九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上下片第二句第一字例用仄声,尤宜用去声。上下片第六句为七字句,用上三下四句法。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平仄韵,仄平仄逗平平仄仄韵。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韵,仄平平逗平平仄仄韵。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韵。
梅雪飘香,杏花开艳燃春昼。铜驼烟淡晓风轻,摇曳青青柳。海燕归来未久,向雕梁、初成对偶。日长人困,绿水池塘,清明时候。  
帘幕低垂,麝煤烟喷黄金兽。天涯人去杳无凭,不念东阳瘦。眉上新愁压旧,要消遣、除非殢酒。酒醒人静,月满南楼,相思还又。  ——赵长卿
填声声慢调法
声声慢,一作胜胜慢。又名人在楼上、寒松叹、凤求凰、神光烂。双调。始见于宋晁补之《琴趣外篇》。
全词上下两片,共19句97字。上片第一、三、五、七、十句,下片第一、三、五、七、九句押韵,均用仄声韵。另有平声韵。上片第一句可不用韵。常用格体为:
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逗平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仄韵。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逗平平平仄韵。仄仄仄,仄平平逗平仄仄仄韵。
云深山坞,烟冷江皋,人生未易相逢。一笑灯前,钗行两两春容。清芳夜争真态,引生香、撩乱东风。探花手,与安排金屋,懊恼司空。  
憔悴倚翘委佩,恨玉奴消瘦,飞趁轻鸿。试问知心,樽前谁最情浓。连呼紫云伴醉,小丁香、才吐微红。还解语,待携归、行雨梦中。  ——吴文英
填暗香词调法
暗香,又名红情、红香、晚香。双调。宋姜夔自度曲。《钦定词谱》:“《暗香》,宋姜夔自度曲,咏梅花作也。张炎以此词咏荷花,更名《红情》。”姜夔《暗香》词序:“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始见于姜夔《白石道人歌曲》。
全词上下两片,共19句97字。上片第一、三、五、七、九句,下片第一、二、四、五、六、八、十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上片第二句,下片第三句均用上一下四句法。常用格体为:
仄平仄仄韵,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韵。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逗。平平平仄韵,仄仄仄逗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韵。  
平仄韵,仄仄仄韵。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韵。仄平仄仄韵,平仄平平仄平仄韵。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逗平平平仄韵。仄仄仄逗平仄仄,仄平仄仄韵。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樽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姜夔
填八声甘州法
八声甘州,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双调。原为唐教坊大曲名,后用作词牌。宋王灼《碧鸡漫志》:“甘州,世不见。今仙吕调有曲破、有八声慢、有令,而中吕调有象甘州八声,他调不见也。凡大曲就本宫调制引、序、慢、近、令,盖度曲者常态。”《钦定词谱》:“八声甘州,此调前后段八韵,故名八声,乃慢词也。”始见于宋柳永《乐章集》。
全词上下两片,共18句97字。上片第二、五、七、九句,下片第三、五、七、九句押韵,均用平声韵。上片第一句用上一下七句法;第三句用上一下四句法。下片第二句用上一下四句法,第六句用上三下四句法。常用格体为: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韵。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韵。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逗平平平仄,仄仄平逗仄仄平平韵。平平仄逗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绿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渺,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长望,谈几回,天际恁归舟。争知我、倚栏干处,正凭凝愁。  ——柳永
填念奴娇调法
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赤壁谣、酹江月、壶中天、湘月、寿南枝、古梅曲、百字令、千秋岁、大江西上曲、太平欢、白雪词、百字谣、杏花天、淮甸春、无俗念、庆长春、续断令、大江乘、酹月、大江东、壶中天慢。双调。唐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娼,善歌。明皇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岁幸温汤,时巡东洛,有司潜遣从行而已。”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念奴有色善歌,宫伎中第一。帝尝曰:此女眼色媚人。 又云: 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 。”词名取义于此。始见于苏轼《东坡乐府》。
全词上下两片,共19句l00字。上片第二、四、七、九句,下片第三、五、八、十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上片首句不用韵。第二句为九字句,用上三下六句法,亦可用上五下四句法。第七句为五字句,第三字不可用仄声字。常用格体为:
仄平平仄,仄平平逗仄平仄仄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韵。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银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樽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辛弃疾
填瑞鹤仙调法
瑞鹤仙,又名一捻红。双调。始见于宋周邦彦《片玉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22句102字。上片第一、三、四、六、七、八、十句,下片第一、四、五、七、十、十二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上片第二、五句,下片第八句,均用上一下四句法。常用格体为:
仄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平仄韵。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韵,仄仄仄逗平平仄仄韵。仄平平逗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平仄韵。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仄韵。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韵。仄平平逗平仄平平,仄平仄仄韵。
杏烟娇湿鬓,过杜若汀洲,楚衣香润。回头翠楼近,指鸳鸯沙上,暗藏春恨。归鞭隐隐,便不念、芳痕未稳。自箫声吹落云东,再数故国花信。  
谁问?听歌窗罅,倚月钩栏,旧家轻俊。芳心一寸,相思后,总灰尽。奈春风多事,吹花摇柳,也把幽情唤醒。对南溪,桃萼翻红,又成瘦损。  ——史达祖
填水龙吟调法
水龙吟,又名丰年瑞、鼓笛慢、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海天阔处。双调。清毛先舒《填词名解》:“《水龙吟》,越调曲也。采李白诗笛奏龙吟水 。”始见于苏轼《东坡乐府》。
全词上下两片,共22句102字。上片第二、五、八、十一句,下片第一、二、五、八、十一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上片起首二句为上六下七,亦可作上七下六。常用格体为: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逗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平仄韵,仄平平逗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
填齐天乐调法
齐天乐,又名台城路、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双调。始见于周邦彦《片玉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21句102字。上片第二、五、六、八十句,下片第三、六、七、九、十一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上下片首句亦可入韵。常用格体为: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韵。平平仄仄韵。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韵。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韵,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韵。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叹移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王沂孙
填永遇乐调法
永遇乐,又名消息。双调。始见于宋柳永《乐章集》。
全词上下两片,共22句104字。上下片第三、六、九、十一句押韵,均用仄声韵。常用格体为: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韵。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韵。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韵。仄平仄逗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清逼池亭,润侵山阁,云气凝聚。未有蝉前,已无蝶后,花事随流水。西园支径,今朝重到,半碍醉筑吟袂。除非是,惊身瘦小,暗中引雏穿去。  
梅檐滴溜,风来吹断,放得斜阳一缕。玉子敲枰,香绡落剪,声度深几许?层层难恨,凄迷如此,点破烦轻絮。应难认、争春旧馆,倚红杏处。  ——蒋捷
填望海潮调法
望海潮,双调。宋柳永创调。见柳永《乐章集》。
全词上下两片,共22句107字。上片第三、六、七、九、十一句,下片第一、三、六、七、九、十一句押韵,均用平声韵。也有在下片第一句首二字增押一韵的。上片第四句第三字,下片第四句第三字用去声,为定格。上片第十句与第十一句前四字,例作对偶。常用格体为: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梅英疏淡,冰澌溶池,东风暗换年华。金各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覆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秦观
填一萼红调法
一萼红,词牌名。双调。《钦定词谱》:“一萼红,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见姜夔词。仄韵者见《乐府雅词》。因词有未教一萼、红开鲜蕊 句,取以为名。”
全词上下两片,共21句108字。上片第一、三、六、八、十一句,下片第三、六、八、十句押韵,均用平声韵。常用格体为:
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韵。仄平仄逗平平仄仄。仄仄仄逗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韵。仄平仄逗平平仄仄,仄平平逗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鑑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今古悠悠。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压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国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共赋销忧。  ——周密
填疏影词调法
疏影,又名佳色、解佩环、绿意、绿影。双调。姜夔自度曲。
全词上下两片,共20句110字。上片第一、三、六、八、十句,下片第三、六、八、十句押韵,均用仄声韵。常用格体为:
平平仄仄韵,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逗平平平仄韵。仄仄平逗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逗仄平平仄韵。仄仄平逗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凭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姜夔
填沁园春调法
沁园春,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念离群。双调。始见于苏轼《东坡乐府》。
全词上下两片,共25句114字。上片第三、七、十、十三句,下片第一、二、六、九、十二句押韵,均用平声韵。上片第四、五、六、七句,下片第三、四、五、六句,例作四字对偶,用一去声字作领字。结尾二句,用一去声字领下四字二句,领字宜用入声。常用格体为: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仄逗平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流年改,叹围腰带胜,点鬓霜新。  
交亲散落如云,又岂料、如今余此身。聿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蒪。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陆游
填摸鱼儿调法
摸鱼儿,又名山鬼谣、安庆摸、陂塘柳、买陂塘、摸鱼子、迈陂塘、双蕖怨。双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任半塘《教坊记笺订》:“《摸鱼子》,应为民间捕鱼时所歌。北宋之摸鱼儿应本此。”始见于欧阳修《六一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2l句116字。上片第二、四、五、六、七、十句,下片第二、三、五、六、七、八、十一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上片第八句,下片第九句用上一下四句法。常用格体为:
仄平平逗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仄韵,仄仄仄逗仄平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韵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韵。  
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韵。平平平仄平仄韵。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仄韵,仄平仄逗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韵。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韵。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教。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王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
填贺新郎调法
贺新郎,一作贺新凉。又名金缕歌、金缕曲、金缕词、金缕衣、乳燕飞、风敲竹、貂裘换酒、雪月江山夜。双调。清毛先舒《填词名解》:“《贺新郎》,宋苏轼守钱塘作。词云: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槐阴转午,晚凉新浴。 故名《贺新凉》,后误为 郎。 ”。始见于苏轼《东坡乐府》。
全词上下两片,共18句116字。上下片第一、三、五、六、八、十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上下片第二句以下平仄、用韵皆同。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逗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韵。仄仄仄逗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逗仄仄平平仄韵。平仄仄,仄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逗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韵。仄仄仄逗平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逗仄仄平平仄韵。平仄仄,仄平仄韵。
风雨连朝夕,最惊心、春光晼晚,又过寒食。落尽一番新桃李,芳草南园似积。但燕子、归来幽寂。况是单栖饶惆怅,尽无聊、有梦寒无力。春意远,恨虚掷。  
东君自是人间客,暂时来、匆匆却去,为谁留得。走马插花当年事,池畹空余旧迹。奈老去、流光堪惜。杳隔天涯人千里,念无凭、寄语长相忆。回首处,暮云碧。  ——毛圱
填多丽词调法
多丽,又名多丽曲、跨金鸾、绿头鸭、鸭头绿、陇头泉。双调。始见于宋晁补之《琴趣外篇》。
全词上下两片,共26句139字。上片第二、四、六、九、十一、十四句,下片第二、四、七、九、十二句押韵,均用平声韵。上片第五、六句,下片第三、四句,俱作上三下四句法。常用格体为: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逗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韵。仄平平逗仄平仄仄,仄仄仄逗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仄逗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逗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韵。仄平平逗仄平仄仄,仄仄平逗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仄逗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晚山青,一川云树冥冥。正参差、烟凝紫翠,斜阳画出南屏。馆娃归、吴台游鹿,铜仙去、汉苑飞萤。怀古情多,凭高望极,且将樽前慰漂零。自湖上、爱梅仙远,鹤梦几时醒。空留得,六桥疏柳,孤屿危亭。  
待苏堤,歌声散尽,更须携妓西泠。藕花深、雨凉翡翠,菰蒲软、风弄晴蜓。澄碧生秋,闹红驻景,采菱新唱最堪听。见一片、水天无际,渔火两三星。多情日,为人留照,未过前汀。  ——张翥
填莺啼序调法
莺啼序,又名丰乐楼。为词调中最长者。始见于宋吴文英《梦窗乙稿》。
全词四叠,共47句240字,一段第二、四、六、九句、二段第三、五、七、十句,三、四段第三、七、十一、十四句押韵,均用仄声韵,常用格体为: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韵。仄平仄逗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韵。仄平仄逗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韵。仄平仄逗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韵。仄平平逗平0平仄仄,仄平仄逗平平平仄韵。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韵。仄仄仄逗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逗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韵。仄仄仄逗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逗平仄平平仄韵。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韵。
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瓯鹭。  
幽兰渐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青楼彷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
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苧。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嚲凤迷归,破鸾慵舞。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沉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吴文英



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一作不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玻璃字库 平仄查询 繁简转换 成语词典 入声字表 联律图谱 词牌大全 同旁词集 离合字表 中国对联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