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君云 发表于 2008-11-2 20:47:41
一、姓氏源流
    钟(Zhō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子姓。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春秋时宋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犁,入楚,食采于钟离(故城在今安徽省凤阳东北二十里),他的大部后人以居地为氏,单称钟姓。
    2、出自嬴姓。周代伯益(亦称大费,古人嬴姓民族的祖先)的后人封于钟离国(今安徽省临淮关一带),春秋时被楚吞并,国人称钟离氏,其有一部改钟离为钟。唐人林宝《元和姓纂》云:“钟,宋微子之后,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犁,仕楚,食采钟离,因氏焉,子孙或姓钟氏。楚有钟仪、钟建,又钟子期与伯乐为友。项羽将钟离昧,昧中子楼(应为接)亦单姓钟氏。”这里所说的“宋微子”是殷纣王的哥哥,西周初期受周公旦之封在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为宋国的开国君主;宋桓公是宋国第19位国君,他有曾孙叫伯宗,在晋国任大夫,被称为“晋之贤者”但因忠直敢谏,得罪了执政的却氏,结果被杀。伯宗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后任太宰,食采于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其子孙以邑为氏,分为两姓,一支为复姓钟离。春秋时楚国有郧公钟仪,大夫钟键,还有善于听琴、与善鼓琴的伯乐结为知音的钟子期。秦末有伊卢(在今江苏连云港市海州镇西南)人钟离昧,为项羽将,其第二子接,开始居于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为避仇,省“离”单姓钟氏。
    3、以官为氏。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七年(公元前584年),郑人“囚郧公钟仪,献诸晋”;鲁成公十五年(公元前576年),“晋三却害伯宗,谮而杀之,及栾弗忌。伯州犁奔楚”。这说明在州奔楚之前楚国早已有钟氏。因此;宋人邓名世《古今氏书辨证》说:“钟建乃仪之后,而子期又建之孙,皆非出自州犁”,“今宜曰:钟仪之先仕楚,以所食邑为氏”。但是,钟仪的先人“食邑”在何地?邓名世没说,古籍也没有记载,所以,清人张澍《姓氏寻源》认为钟氏“当是以官为氏”。据《周礼·春官》记载,古代有官名钟师,掌击钟奏乐。如按张澍所说,则钟姓最早的一支系以官为氏,是周期乐宫官钟师后代。
    4、出自其他民族。如北魏高祖时有羌人钟岂内附,又满洲钟吉氏、裕固族钟鄂勒氏改单姓钟,又当今台湾土著、犹太后裔、拉祜、蒙古、回、畲、苗、彝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微子。微子是商纣王帝辛的庶兄,最初封在微(在殷墟附近),故称微子,原为太子,理当继帝位。周武王克商灭纣后,封微子于宋国,这样微子就成为宋国的开国君主。宋第十九位君主桓公有曾孙名伯宗,在晋国任大夫,被称为“晋之贤者”,但因直言敢谏,得罪执政的权贵郤氏,结果被杀。伯宗的儿子州犁逃奔到楚,后来贵为太宰,食采于钟离,其后世子孙以居地为氏,是为钟姓(同时分出一支复姓钟离),他们尊微子为钟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钟姓发源于安徽省境,大致在汉晋之际,则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其中迁入颍川长社钟姓从一开始就著称于世,以钟烈为开基祖,后成为我国各地钟姓主要来源。先秦时期的钟姓主要居住在今湖北、湖南一带。从汉代开始,颍川长社一直是钟姓的发展繁衍中心,西晋时,颍川著名隐士钟皓之七世孙钟雅随晋室渡江,居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钟姓入闽始于晋代,亦有迁居浙江者。东晋亡于刘宋,有钟圣移居上元(今属江苏省南京市),钟善迁居会稽(今浙江省绍兴),钟贤迁居虔州(今江西省赣州),贤子钟朝,因督兵入闽,立籍福建宁化石壁村,此期,还有钟姓一脉南迁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县),以后散居湘、鄂各地。钟雅的七世孙钟屿为避侯景之难,徙居南康赣县(今江西省赣州)。南朝末年,有陈国伏波将军钟士雄,史称其为“岭南酋帅”。岭南,指五岭以南,即今两广与越南北部一带,这说明钟姓亦在此期植根于此间少数民族中。唐初,有将佐钟德兴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并落籍福建。唐代,钟姓还分布于今山西、四川、广东之广州,安徽之合肥等地。五代以至宋元,北方兵连祸结,钟姓族人,除部分散居全国各地外,大部聚居于福建泉州、漳州和广东梅州、潮州、兴宁等地。明初洪武年间,钟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安徽、河南、河北、江苏、山西、陕西等地。清乾隆三年(1738年)梅州钟沐芳,偕妻子儿女渡海赴台,立业台湾。清嘉庆年间以后,闽粤两地的钟姓人又渡过台湾海峡和南海,到台湾和东南亚等地谋求生存,遂使钟姓人的势力达到了大陆以外。如今,钟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广东、江西、四川、广西、湖南、浙江等省区多此姓,上述六省区钟姓约占全国汉族钟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三。钟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八。

三、历史名人
    钟  繇: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魏国大臣、著名书法家、工楷、隶、行、草、尤长八分书,南朝陈霸先赞其书法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其成就可与书圣王羲之相提并论。其长子钟毓,为魏御史中丞,廷尉;次子钟会,为魏国名将。
    钟  嵘:钟毓之八世孙,南朝齐梁间文学评论家。著有《诗品》三卷,论评精切,影响深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钟  传:洪州高安(今属江西省)人,唐末军阀,以军功拜镇南节度使、封南平郡王,盘据江西达三十余军。
    钟  相:武陵(今湖南省常德)人,南宋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主张,后被推为楚王。
    钟  惺:湖北天门人,明末文学家。他为人严冷,思想深刻,主张诗以幽深孤峭为佳,著有《史怀》。
    钟子期:春秋时楚国人,精音律,相传伯牙鼓琴,他能分辨出琴声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因被伯牙引为知音。他死后,伯牙剖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钟离春:战国时齐国无盐(今山东省东平)人,相貌极丑,四十多仍不得出嫁,却十分有胆识。她曾请求拜见齐宣王,陈述齐国的危机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被齐宣王采纳,并立为皇后。
    钟绍京:钟嵘弟钟屿之玄孙,唐代宰相、书法家、藏书家,善书直凤阁,时号小钟。
    钟嗣成:大梁(今河南省开封)人,元末戏曲家,作散曲、小令甚多,有《章台柳》、《钱神论》等七种。又有《录鬼簿》二卷,全书记述元初以来元曲作家一百五十多人的生平事迹及剧作目录,对元曲研究有重大贡献。
    钟天纬:江苏华亭人,清代著名翻译家,译书数十种,著有《则足集》。
    钟耘舫:清四川省江津人,长期从教,工诗文辞,尤以联语闻名于后世,被誉为“长联圣手”,著有《振振堂集》。
    钟若玉:江苏省昆山人,清代女文化名人,能诗、工书、善画。说者谓:“其诗宗韩柳,字效钟王,画临雀白,闺阁中不易得之全才也。”
    钟赤兵:原名钟志禄,湖南省平江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五军三师宣传员、连政治委员、师军需处政治委员,第四师十二团总支部书记、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第五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军委后方政治部主任,后方梯队政治委员,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部长,军委一局局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初期赴苏联,先后入苏联共产国际党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6年回国。解放战争时期,任北满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特种兵部队炮兵纵队政治委员。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民航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政治委员,总后勤部营房管理部部长,贵州省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国防科委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颍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县)。
    竟陵郡:治所在石城(今湖北省钟祥)。
    2、堂号
    颍川堂:据《钟世三修族谱》云“钟氏系出商微,历年数百,经世数十,而至气公家于豫之颍川,是气公为颍川之始祖也。”钟氏都把气公列为第一世祖,故颍川为钟氏发祥之地,“颍川堂”堂号源此。
    此外,钟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四德堂”、“知音堂”、“敬爱堂”、“大宗堂”等。

============================================================

【钟姓宗祠通用对联】

〖钟姓宗祠门楣题辞〗

知音遗范    越国流芳    墨渖流芳

    “知音遗范”典出钟子期的故事。钟子期,春秋时楚国人,精于音律。俞伯牙乃春秋著名琴师,二人不期相会,伯牙鼓琴一曲志在高山,子期听而知之,再一曲志在流水,子期听而知之。子期死,伯牙谓世无知音,乃绝弦破琴,终不复弹。明朝人冯梦龙将这个故事铺陈为小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刊在《警世通言》一书里,写得委婉动人。

    “越国流芳”源自钟绍京。《钟氏三修族谱》在“世系源流”的篇章里记载:“绍京佐唐玄宗以平内难官封越国公”这是简得不能再简的叙述,必须稍作解释,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钟绍京,唐代兴国人(当时属赣县,后析出)曾是唐睿宗的宰相。唐朝中期有一段武则天篡位擅权,改国号曰“周”的阶段,后被推翻。唐中宗复位。韦皇后与武则天之侄武三思勾结,仍想利用中宗的懦弱,再度篡夺朝政大权,毒死了中宗,杀害了左羽林郎大将李多祚。一时朝廷黑云翻滚,朝纲难于维序。时任官苑总监的钟绍京与后来成为贤君的唐玄宗李隆基共同密商大计,一举铲除了“韦武集团”,为其后唐室中兴立了大功,族谱云“平内难”即指此事。因此,钟绍京当即拜为中书令,加光禄大夫,封越国公。这种职务后世均称为宰相。据查考,钟绍京是江南的第一位宰相。“越国流芳”即颂扬钟绍京之风范。

    “墨渖流芳”表的是钟繇。钟繇是三国时期魏国大傅,著名书法家,尤善于正、隶,与胡昭并师刘德升草书,世传“胡肥钟瘦”。赣南乡贤钟兆麟在《钟氏三修族谱》新序中称钟繇书法“飞鸿舞鹤,举世称为绝笔”,前叙钟绍京则是钟繇的第十五世孙,也是书法家,因书法而入仕,专门为朝廷题写宫殿门榜匾额。“墨渖流芳”源此。

-----------------------------------------------------------------

〖钟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居长社;
源自钟离。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钟姓的郡望和源流。

千秋士表;
一代人师。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御史中丞钟雅,字彦胄,长社人。少年时为孤儿,好学而有才志,西晋时为振威将军、尚书左丞,随东晋南迁,成帝时官御史中丞。直法绳违,敢于制裁违法犯罪者,以至百僚都惧怕他,忠心侍卫天子,以身殉职,追赠光禄勋。下联典指东汉学者钟皓,字秀明,长社人。隐居在密山,以诗律教授,门徙千余人。朝中多次征召他做官,他都拒绝了。名士李膺曾感叹曰:“钟先生的极高品德,值得拜为老师。”与陈实、荀淑、韩韵并称为“颖川四长”。

飞鸿舞鹤;
流水高山。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魏大臣、书法家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人。东汉钟皓的孙子,晋代钟雅的高祖父。东汉末年,官黄门侍郎,举孝廉,封东武亭侯。曹操执政时,任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都督关东诸军,招集流散,经营关中,使生产逐渐得到恢复;曹丕代汉建魏后,官廷尉,明帝时升太傅,封定陵侯。工书法,博取众长,兼善各体,尤精于隶书、楷书,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形成了由隶入楷的新貌。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下联典指春秋时楚人钟子期精通音律,善辨琴。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听之说:“巍巍乎若高山”;志在流水又说:“荡荡乎若流水”。后来,人们便以“流水高山”或“高山流水”比喻得遇知音或知己的典故。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书成舞鹤;
孝足感乌。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魏·钟繇事典。下联典指宋·钟伷,性至孝,父丧尽哀,有群乌鸣墓前,人名其墓曰:“感乌堂”。

感乌孝足;
舞鹤书成。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上下联联释互易)。

诗书悦性;
山水知音。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钟皓,隐居密山,以诗律教授,门徒千余人。下联典指春秋·钟子期听俞伯雅鼓琴,有高山、流水之音。

颍川世泽;
诗书家声。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梁·钟嵘,作《诗品》。下联典指三国魏·钟繇,书法大家。

颍川世德;
大傅家声。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钟氏宗祠“颍川堂”联。

在家敬孝;
为国尽忠。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成都市柏合镇万亩梨园村钟家大瓦房“琴墨堂”联。据钟氏谱牒和有关史料记载,在清朝乾隆年间,钟姓客家始祖荣昌公率族人入川,因经商致富,在柏合镇始建了这座两千平方米的钟家祖屋。荣昌公有六子,后演变成了六大房,于是在祖堂外两侧扩建6处,由此形成了现在的格局。如今在钟家大瓦房中仍居住有钟姓族人15房共60多人,成为十分罕见的客家民居典型。在钟家大瓦房的祖堂正中挂有“琴墨堂”的匾牌,“琴墨”二字是有出处的,钟氏之始系商代高辛氏之后,相传“俞伯牙弹琴遇知音”故事中的听琴高手钟子期便是钟氏的先祖,故以“琴墨堂”冠之以祖堂。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传说虽然已成为过去,但钟家以“耕读为本”的祖传家训至今仍激励着后人。

-----------------------------------------------------------------

〖钟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高山流水第;
舞鹤飞鸿家。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楚·钟子期事典。下联典指三国魏·钟繇事典。

联苑称圣手;
艺坛号全才。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廪生钟耘舫活动于清末同治、光绪间(1862-1908),四川江津人。长期从教,工诗文辞。尤以联语名于后世,被誉为“长联圣手”。著有“振振堂集”。下联典指清代女文化名人钟若玉,字文贞,号元圃,昆山人。能诗、工书、善画。说者谓:“其诗宗韩柳,字效钟王,画临雀白,闺阁中不易得之全才也。”见《中国画史人名大辞典》。

颖川列四长;
龙南号一峰。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学者钟皓事典。下联典指元代雷州学正钟柔。字元卿,龙南人。笃学,融贯经史,下笔千言。晚授于乡,从者数百人,咸悦服,称“一峰先生”。著有《诸经篡说》等。

颍川家风远;
汀州世泽长。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饶平县黄冈镇钟氏宗祠联。

颖水千年秀;
川流万载长。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钟氏宗祠联
    南雄珠玑巷位于梅岭山下,是广东仅存的宋代古巷道,被称为“广东第一巷”珠玑巷的得名始于唐代张昌七世同居,朝廷知道后为表彰其孝义特赐珠玑绦环。自梅关开通以来,梅关驿道就成为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唯一一条大道,也是北上商贸交易和南迁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线,珠玑巷便成了这条驿道上的一个重要墟镇。前人杨廷桂在《南还日记》中描写:“途中行旅如蚁,挤拥甚于观剧。大量来自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进入岭南珠玑巷,又经此转至珠江三角洲及广西以至海外谋生,其后裔遍布岭南、港、澳、台和海外各国。”看来珠玑巷是大部分珠三角居民的发祥地,海外华侨的祖居。据珠玑巷南迁后裔联谊会搜集的各地南迁后裔143姓族谱记栽,由珠玑巷播迁粤、港、澳、台及海内外的后裔数千万人,都承根认脉,均称珠玑巷为“七百年前的桑梓乡”。

-----------------------------------------------------------------

〖钟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金生丽水千年秀;
重如泰国万古存。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鹤顶格嵌典繁体字“鍾”(钟)姓的析字联。

流水高山怀古调;
秋霜春霭触孺思。
——钟近光撰钟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萍乡县城关钟氏宗祠联。上联典指春秋时楚国人钟子期善于听琴故事。下联表示后代子孙对先人的追念,因古代子孙于春秋之季感于时令变化而祭祀祖先。

一曲琴音留太古;
八分书法冠群伦。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楚·钟子期事典。联典指三国魏·钟繇事典。

三年耀武群雄服;
一日回銮万国春。
——唐·钟谟撰钟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翰林学士、诗人钟谟集句联。

四牧守受成李母;
两夫人媲美王门。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钟瑾四子事典。下联典指晋·王浑妻钟氏、其弟王湛妻郝氏事典。

颖川名门出大儒;
越国世第仰书家。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学者钟皓事典。下联典指唐代书法家钟绍京,虔州人,以擅书法入值皇城阁,诸宫殿题匾,皆出其笔。后升为皇苑总监。睿宗时拜为中书令。

有客去游丞相宅;
无人来访孝廉船。
——宋·钟伷撰钟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龙南县关西围屋钟姓宗祠联。

-----------------------------------------------------------------

〖钟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记室儒臣,掌文章以光上国;
金陵才士,中科甲而隐南山。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齐梁间文学批评家钟嵘(469-518),字仲伟,颖川长社人。齐梁间任安国令、西中郎、晋安王记室等职。所撰《诗品》,品论汉魏以来一百多位诗人的作品,为五言古诗,作了总结。下联典指宋代隐士钟辐的事典。中科甲后隐居不仕。

墨沛毫端,擅飞鸣舞鹤之势;
琴鸣指下,赏高山流水之音。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魏大臣、书法家钟繇事典。下联典指春秋时楚人钟子期善辨琴。伯牙鼓琴事典。

荷笼承庥,仗祖宗在天之福;
恩明谊美,卜子孙奕世其昌。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龙南县关西围屋钟姓宗祠“荷恩堂”联。联以鹤顶格嵌“荷恩”堂号名。钟姓历史上出过大学士,立言成书,垂范后世,钟姓在龙南有四大派系,分居在象水一带生息繁衍,这些信息正是从楹联中所透露出来的。

颍地发祥,山水知音,系本镇平兴事业;
川源瑞气,鹤鸿书法,支分台岛振家声。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台湾省钟氏“颍川堂”堂联,联以鹤顶格嵌“颍、川”堂名,表示钟氏郡望。上联“山水知音”,典指春秋时楚国人钟子期善听琴的故事;“镇平”,典出本支钟氏是由河南镇平迁往台湾的。下联“鹤鸿书法”,典指三国时魏国大臣、书法家钟繇。

功业焕唐皇,拜相封公,豫省惟吾先祖始;
贤声昭越国,建祠肇祀,古城辟尔后人基。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赣州市卫府里钟氏宗祠联。

章贡水环流,祠建古城潆洄,秀抱鸡心岭;
崆峒峰耸翠,堂开卫湖则列,云垂马祖崖。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赣州市卫府里钟氏宗祠联。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2#
发表于 2008-11-2 20:48:08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钟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钟期光上将
    钟期光(1908-1991),湖南省平江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工农革命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平江县区委书记、游击队党代且,平江县苏维埃政府文委主任,湘鄂赣省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中共湘鄂赣省委秘书长,湘鄂边中心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16师政治部主任,湘鄂赣省军区宣传部部长。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政治处主任、支队政治部副主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苏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苏中军区、苏浙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部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兼战史研究部部长、顾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1年5月2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

    钟汉华中将
    钟汉华(1909-1978),江西省万安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区委书记,红三军团补充师宣传科科长,补充团政治委员,军委部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军委直属政治处主任,总供给处政治处主任,军委卫生部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第一团政治委员,八路军129师先遣纵队政治委员,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新编第七旅、第四旅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三兵团政治部副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东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四川军区第二副政治委员,西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庭长,武汉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委员。是第三、届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7年1月2日因病在成都逝世,终年78岁。

    钟赤兵中将
    钟赤兵(1914-1975),原名钟志禄。湖南省平江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五军三师宣传员、连政治委员、师军需处政治委员,第4师12团总支部书记、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第五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军委后方政治部主任,后方梯队政治委员,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部长,军委一局局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初期赴苏联,先后入苏联共产国际党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6年回国。
    解放战争时期,任北满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特种兵部队炮兵纵队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民航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政治委员,总后勤部营房管理部部长,贵州省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国防科委副主任。是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5年12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1岁。

    钟伟少将
    钟伟(1915-1984),湖南省平江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第三军团政治部宣传员,第4师11团俱乐部主任,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第12团政治委员,红15军团78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第3大队政治处主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3师10旅28团团长,淮海军区第4支队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0旅副旅长、旅长,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5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49军军长。参加了临江、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军长,广西军区参谋长。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部队司令部参谋长,北京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安徽省农业厅副厅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6月24日因病逝世,终年69岁。钟伟将军善书法。其父钟精通四书五经,为乡间书法家,得于家传。他征战沙场,缺笔少墨,常以沙土作纸,树枝作笔,苦练不休。见者谓其书法“笔悍而胆怒,墨沉而意傲”。

    钟池少将
    钟池(1915-1978),福建省长汀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军部司号员、司号班长、福建军区独立7师9团排长。1931年进入中央苏区红军学校学习。后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通讯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直罗镇、吴起镇、东征等战役。1936年进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第一期学习。同年任红军大学校部副特派员,次年参加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70团政治处组织股副股长,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政治部巡视团团员、干事、军法处审判长,陕甘宁边区警备旅军法处裁判长,警备第叁旅军法处副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军法处处长,热河军区军法处处长,冀察热辽军区独立13旅政治部副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22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和广西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133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军干部管理部副部长、军干部部部长。1953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4军干部部部长。回国后进入解放军政治学院速成系学习。毕业后任54军130师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率部参加了平定西藏叛乱的战斗和中印边界反击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8年3月18日因病逝世,终年63岁。

    钟辉少将
    钟辉(1914-——),江西省瑞金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3军9师宣传员,第1师2团排长,红8军团第23师67团特派员,红3军团保卫局巡视员,陕西关中红1团特派员、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战争军暂编第9师政治部主任,八路陇海南进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39年冬,韦国清担任支队政治委员,钟辉任司令员,支队有3个团。1940年,陇海南进支队归新四军建制,与第6支队第4总队合编为第3支队,张爱萍任支队司令员,韦国清任支队政治委员,钟辉到延安,先后在八路军军政学院和中央党校学习、毕业。
    解放战争时期,到东北任热河军区热西军分区司令员,热北军分区司令员。1948年,热河部队组建成冀察热辽军区独6师,由起义将军韩梅村任师长,钟辉任政治委员。程子华指挥独4师、独6师、独8师出袭绥中、兴城,独4师包围了绥中,独8师包围了兴城,攻城战斗未打响,锦西敌54军一个团来援,该部是国民党嫡系部队,战斗力强,向独6师展开对峙进攻,独6师在韩梅村和钟辉指挥下死打硬拼,敌军攻击部队后来增加到4个团,独6师伤亡惨重,程子华急调独8师两个团增援,终于顶住了敌军的进攻。钟辉后来担任四野11纵161师政治委员,第48军142师政治委员,第43军129师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政治委员。回国后,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后任炮兵技术部部长,炮兵参谋长,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使馆武官,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任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钟人仿少将
    钟人仿(1914-1975),江西省兴国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11师31团政治处宣传员、技术书记、连政治指导员,师教导队政委,团特派员,红1军团保卫局执行科科长、执行部部长、代局长,军团保卫部部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二纵队参谋处处长、团长,中央军委一局1科科长、处长、副局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吉辽军区副参谋长,吉林军区副参谋长,东北军区独立6师政治委员,警卫师政治委员。参加了临江、辽沈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东北军区装甲兵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5年10月9日因病逝世,终年61岁。

    钟元辉少将
    钟元辉(1915-——),江西省上犹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户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1军43团连政治副指导员、政治指导员,红3军团5师15团连政治指导员,第11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第2师直属队总支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副主任。1940年起,先后入延安军事学院、中央党校学习。后任晋察冀军区教导2旅轮训队政治委员,旅政治处锄奸科科长,第5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晋南支队政治委员,第3纵政治部军法处处长,第3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独立第210师政治委员,第67军201师政治委员,第20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51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20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干部部部长。回国后,任河北省军区干部部部长、北京军区干部部副部长、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69年11月至12月任天津警备区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钟文法少将
    钟文法(1914-2001),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团战士、班长,第师8团青年干事、连政治指导员,红32军第94师营政治教导员,红32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和攻打赣州城、广东南雄水口、江西广昌大会战等战役战斗,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团副政委员兼政治处主任,第359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等职,率领部队参加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战斗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独立第10旅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25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11纵队33师政治委员等职,率部参加了东北秋季攻势、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赣南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33师政治委员,第11军政治部副主任,兵团政治部副主任,军政治部主任,武汉军区干部部部长,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经常深入部队调查研究,坚持从严治军,狠抓部队的全面建设。离休后,坚持到湖北省军区老干部大学学习。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1月26日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87岁。

    钟生溢少将
    钟生溢(1915-1980),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2纵队副排长,红1军团2师6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第5团特派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骑兵营特派员,晋察冀军区骑兵团政治处副主任,第4军分区5团政治处主任,第4军分区22团政委、晋绥军区27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独立3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3军8师副政治委员。参加了晋中、太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军8师政治委员,青海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56年到1957年任青海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1959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任河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湖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0年3月13日因病逝世,终年65岁。

    钟发生少将
    钟发生(1914-——),江西省瑞金县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率连队从115师调到八路军总部,任特务团副营长、营长。1941年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冀中军区第16团参谋长、副团长兼参谋长,129师特务营营长,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3团团长,第3团编入皮定均任司令员的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从此成为“皮旅”的一员干将。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1旅2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师2团团长。钟发生一生戎马倥偬,身经百战,而中原突围的清风岭一战,是他得意之笔。清风岭是“皮旅”出大别山的必经之路,当时左有大河,右有高山,后有追兵,前敌先机占领了清风岭,皮旅已陷入“死地”。此时钟发生的2团为“皮旅”前卫团,这一仗十分关键。皮定均先派通信员,再派旅作战科副科长,三派副旅长方升普来催阵,钟发生却一点不着急,不慌不忙地在清风岭下用望远镜观察了半个小时,冷静命令一个营迂回攻击,该营从悬崖绝壁迂回攻击成功,2团拿下了清风岭,“皮旅”转危为安。后任华北军区第13纵队39旅旅长,第61军183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在朝鲜战场上,任了“皮旅”——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181师师长。金城战役中,指挥181师经过21小时激战,突破敌人第一、第二两道防线,抵近金城川大桥。敌龙虎洞、松室里以西,金城川以北及以南461.9高地,共28平方公里区域内的各阵地,全部被181师占领,共歼敌3100多人,其中俘敌375人,击落敌机2架,击伤8架,缴获坦克3辆,汽车43辆,各种迫击炮15门,火箭筒38具,无后座力炮15门,化学炮19门,火焰喷射器7具,高射机枪19挺,轻重机枪143挺,其他枪支1400多支,各种炮弹8万余发,各种子弹13万多发,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军副军长,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钟发宗少将
    钟发宗(1910-1997),江西省兴国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7师20团排长,1931年回到兴国县,当时兴国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农村实行军事化,乡有赤卫军、少先队,区有特务营或特务连,先在一区特务连工作,后来到兴国县赤卫军一区第二纵队当参谋长,这个纵队在着名的长冈乡,有三个大队九个中队,每个中队都有四门土炮,十几支土枪,他的武器是一支土短枪和一把大刀。后来担任江西省少先队总队长,1934年入瑞金红军大学学习。后任江西军区政治部青年部部长,江西军区第叁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兴国县游击队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浙江特委军事部部长,浙江特委军事部部长,吴举县委组织部部长,新四军6师18旅51团政治委员,浙东游击纵队3支队政治委员,金萧支队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1纵3师8团政委治委员,豫皖苏军区第2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河南军区淮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淮海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步兵学校政治委员。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政治系,先后任安徽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浙江省军区政治部主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7年12月10日因病在杭州逝世,终年87岁。

    钟贤文少将
    钟贤文(1915-2000),江西省于都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9军第3师9团副班长,红军总部通信连排长,红军大学第1团区队长、副政治指导员、队长等职,参加过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2纵队3团营长、团参谋长,八路军115师晋西独立支队第1团作战参谋,教导第2旅4团副营长、营长,沂河支队3大队大队长,滨海军区第24团团长,警备第11旅22团团长等职,参加过山西、鲁南、滨海、鲁西等地反顽、反扫荡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滨海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部参谋主任,华东军政大学大队长,山东渤海军政学校校长,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7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28军82师师长等职,参加了昌潍、周张、济南、淮海、渡江、吴淞等战役和进军福建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大学福建分校副校长,第四步兵学校副校长,南京步兵学校校长,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等职。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11月12日因病在杭州逝世,终年86岁。

    钟国楚少将
    钟国楚(1912-1996),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8月转人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兴国县委组织部部长,区委书记,闽西独立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参加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闽赣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2支队3团政治处主任,4团政治委员,第6师16旅46团政治委员,第16旅代政治委员,第16旅旅长,第2师5旅副旅长,苏浙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参加1941年苏南反“清乡”斗争、芝山战斗、长兴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6师第16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参谋长,第6纵队18师师长,第3野战军第26军副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兵团参谋长。回国后,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安徽省军区第2政治委员,江苏省军区第2政治委员,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南京军区顾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4月30日在南京逝世,终年84岁。

    钟明彪少将
    钟明彪(1910-——),湖南省平江县人。1930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参加扑城斗争,1930年参加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部队。任红3军团6师18团排长、连长、红3军4师10团连政治指导员,红军野战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获特等劳动模范称号。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政治指导员,新四军2师4旅10团政治委员、团长,第2师司令部参谋处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西军区工人总队副队长,辽吉军区保1旅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骑兵1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第45军134师师长。1949年8月率45军134师南下路过武汉,陶铸召见钟明彪,决定派他到程潜、陈明仁起义部队工作。同时被派去的还有覃国翰、杨文谟、王振祥、黄文谟,覃国翰是党组书记。以后用湖南军区工作团的名义,加派了樊中黎、吕子明等4人。工作团到起义部队后,樊中黎、王振祥去第1军,杨文谟等去第2军,钟明彪去第3军,覃国翰、吕子明留兵团部。陈明仁感觉政工干部太少,写信给萧劲光要求多派政工干部。后来湖南军区抽调了531名政工干部和82名供给干部去21兵团。钟明彪在整编后担任第52军政治部主任。第52军由起义部队第1军组成,是地方性的正规部队,分别是山东民团、原西北军部队和四川部队。第52军的军长是王劲修,副军长是吴林焕,副政委是杨树根,参谋长是周志飞。蓝庭辉是214师政治委员,江腾蛟是215师政治委员,曹波生是216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军政治部主任、参谋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总高级步兵学校物资保障部部长,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钟炳昌少将
    钟炳昌(1915-——),江西省兴国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后方医院看护班长、干事、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供给部副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司令部副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新兵营3连政治指导员,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支队政治处主任,大队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第9区队政治委员,第35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4军分区政治委员,热河纵队组织部部长,晋察冀野战军1纵独立2旅治委员,华北第20兵团第66军197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6军197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一至四次战役。回国后,任66军政治部主任。入南京军事学院政治系学习,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政治委员,建筑材料工业部政治部主任,四川省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政治部副主任,中纪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叁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钟辉琨少将
    钟辉琨(1911-1994),江西省宁都县人。1932年任宁都县区苏维埃政府军事科科长。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补充3师3团连长,红28军3团连指导员、团总支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连指导员。1938年3月,邓华支队进至平西,建立了3个联合县政府,平西根据地初具规模。5月,宋时轮支队开到平西,与邓华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向冀东挺进。7月,爆发冀东人民抗日武装大起义。起义失败后,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肖克任司令员。挺进军的主力是邓华和宋时轮支队,钟辉琨是宋时轮的12支队36大队政治处主任。肖克的策略是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平北是指北平北部长城内外广大地区。1938年八路军第4纵队曾在此开展游击活动,后被迫撤出。1939年挺进军34大队又向平北发展,也没有站住脚。肖克决定以小部队渗透的办法,开辟平北。1940年1月率20多名党政干部和一个连的兵力,进到昌平、延庆之间后五村一带,同当地一支游击队会合,很快建立了昌延县政府,并向怀柔、赤城、龙关发展。经过4个月的努力,基本站住了脚。不久段苏权、程世才和一个团先后到了平北,成立平北军分区,程世才为司令员、段苏权为政治委员,下辖第10团和挺进支队,钟辉琨为支队政委治委员。1942年平北军分区改称第12军分区,拥有第8、10、40团,任40团团长。1945年2月升任第12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任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12军分区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热西军分区司令员。1949年5月,热河军区组建168师,出任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7师师长,华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空军副军长。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任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1月9日因病逝世,终年83岁。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3#
发表于 2008-11-2 20:48:30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钟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钟玉征少将
    钟玉征(1930-——),女,广东省顺德县(今佛山市顺德区)人,出生于香港。抗美援朝时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了我军第一代女防化兵。当时她报考了军校,毕业后又留校任教。她的从军路没有通向战场,却通向了课堂和实验室。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重点实验室教授。为全国优秀教师,被国务院授予“为发展高等教育做出特殊贡献者”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1次。20世纪90年代初,在由15个国家联合举行的一次化学联测竞赛中,由钟玉征率领的中国代表队赢得了3个“世界第一”,她因此荣立了一等功。
    钟玉征是总参指挥工程学院分析化学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的专业技术女将军。1990年,年逾花甲访钟玉征受命领导一个中国化学专家组,参加联合国裁军委员会化学武器特设委员组织的第二轮国际裁军核查对比实验。这是中国第一次参加这种实验,参与的意义是重大的。这种实验的难度非同一般,从样品启封到报告实验结果,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中国能不能按时交卷?一些西方国家 的西方专家对此表示怀疑。 一场没有硝烟的高科技战斗开始了。实验样品是29支比香烟稍粗一点的试管,里面有的只装着几滴水,有的装着几克活性炭,有的装着一个棉球……这里面即使有毒剂,含量也只是十亿分之一克或60亿分之一克。在这极其微量的样品中测试,稍有疏漏,就很难得出结果。实验的艰难和繁复是可想而知的,钟玉征和她率领的课题组运用并不先进的仪器,甚至是很原始的办法,破解着高科技的难题。没有了白昼黑夜,有的只是工作。29个神秘的样品,通过普通的手,通过非凡的智慧,分离出全部结果,一份206页的英文实验报告,几十万个字符在钟玉征的打字机上打了出来,国际裁军委员会如期收到了中国的报告。1991年3月,瑞士、日内瓦。在什皮兹NC——化学实验室大厅里,人们等待着化学裁军第二轮对比试验的评定裁决结果。 当代号6的中国实验室以名列前茅的成绩在大家面前亮相后,几乎所有的专家感到意外。他们实在没想到中国专家的工作会如此出色。而当钟玉征站在大会主席台上用准确、丰富、流利的英语宣读学术论文时,这位来自东方瘦弱的女专家魁力与才智,再次使与会者震惊。之后,在联合国化学裁军特设委员会下发的综合技术报告中,收进的三个典型处理方法都是中国的,所用的图谱中国的占了22%。会议还要求各国在以后的实验中,均要以中国的做法为样板,并将中国的报告印成专页推荐给另外的参试国。面对成功,钟玉征想的是国际化学裁军的工作一天不完成,她和战友们一刻也不能停步。
    1993年7月由大校晋升为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4#
发表于 2008-11-2 20:48:44 |只看该作者
【近代民主革命钟姓高级将领(领导人)、革命烈士生平简介】

    钟明光烈士
    钟明光(1881-1915.8.28),字达权,广东省兴宁县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早年家世贫苦,竭资求学,后因岁荒弃学,在江西、福建、湖南等地经商。嗣赴南洋,痛内忧外患交迫,投身革命,并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告成,痛惜革命不彻底,深恨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于1913年回国,准备参加讨袁军。到达香港后,得知“二次革命”已失败,遂返回家乡兴宁。因袁世凯下令大肆搜捕革命党人,被迫再赴南洋。1915年回国,在广州参加丘汉苗所领导的暗杀团。时闻广东军阀龙济光及其兄龙觐光支持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决定暗杀龙氏兄弟以示儆戒。是年8月27日,化装成卖水果的小贩,在广州积厚坊用炸弹炸伤龙济光左脚,并炸死卫队17人。当场被捕,次日英勇就义,时年34岁。牺牲后葬于广州黄花岗(原红花岗,后改今名),为红花岗四烈士之一。后有佚名撰题黄花岗四烈士墓志联云:
    生经白刃头方贵;
    死葬黄花骨亦香。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玻璃字库 平仄查询 繁简转换 成语词典 入声字表 联律图谱 词牌大全 同旁词集 离合字表 中国对联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