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发表于 2007-7-8 09:50:19 |只看该作者
阿斗好文!:f :f :f

梁永刚是个成功者,这种成功不单单体现在他所积累的物质财富及过人的一技之长,还体现在他那种对生活的态度、对完美生活质量的追求,从创造中享受快乐的生活境界。。。


   梁永刚作品:   空山新雨后   


梁永刚作品:  纵横三万壑,辗转八千年
4#
发表于 2007-7-8 08:37:46 |只看该作者
三、        梁永刚的水石中国画序列

《梁永刚画展》的水与石中国画序列作品,也许还称不上非常完美和成熟,但是十分切实自我,充满个性的魅力。
梁永刚笔下的水与石,其严谨精微的样式,具有开阔宏大的内质,宁静和谐的表征承载着如斯之美的神性境界,这种对绘画本质规律的理解和触摸,印证了他对艺术创造的感悟和认知。

艺术不是技巧,但是必须通过技巧来表达。梁永刚将油画凝重严谨的绘画色相与中国画以形写神的风格和岭南画派的写生精神结合起来,用传统的中国宣纸和水墨颜料来表现水石情结,抟揉着自己一份真挚的情感,这种源于心灵的感受常常浮动在石与水的技法语言层面。他那看似荣辱不惊的心态,包含着敢为天下先的胆识。

梁永刚的水石取材造景常常常出人意料之外,“迹化自然,因心造景”。他往往撷取人们最为熟悉却又最不惹人注意的景致,采取摄影式的截景和近距特写;构图常常越出传统形体的珍畦,画面构图呈椭圆、不规则三角、弧线等几何形体,布局呈大小对比线条块面,色彩呈简化冷色洗练,运笔着墨多呈浑厚刚健之势,尽得国画三昧。梁永刚运用中国画的形式赋予水石的内涵表达,已远远不同于邵增虎油画石头系列的趣味。

梁永刚的水与石中国画序列,植根于岭南的山涧乡野,充满幽静野趣。他十分擅长运用黑色、白色,偶尔掺和红和绿色,色度饱和,色调响亮。黑色体现厚重岩石背光阴影,白色表达凝脂若玉的流水和积潭,红色为阳光折射物质的醒眼之处。黑白颜色,是中国画五原色中的两种,黑白颜色对比分明,产生的视觉冲击力强烈。黑白结合使用在水墨画稿上,形成以水墨为基调的冷暖厚薄对比的设色,使整个画面浑圆厚重,显得宁静淡泊,极有岭南韵致。《纵横三万壑,辗转八千年》(国画)就能很好地体现梁永刚的用色技巧和风格,水与石的造型,轻松简洁,一目了然,静静地隐藏着一种不俗的张力。

中国画是一种以表现主观心绪与情感为主的浪漫的、表现型艺术。它注重托物抒情,以画言志的表达方式。梁永刚的水与石中国画序列其魅力所在,正是借助于形式与精神的诗意化气质,,引发读者对有限物象的联想,使画中最难表达的意态与神采转化为弦外之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
发表于 2007-7-8 08:36:56 |只看该作者
二、梁永刚其画

梁永刚的绘画格式基本上可以分作三个阶段。
一是二十世纪80年代初写实性的西洋画阶段;二是90年代尝试山水花鸟人物的中国画阶段;三是2000年后运用中西绘画技法创作水与石系列作品的阶段。这三个艺术实践时期,凸现了梁永刚在传统的中西绘画技艺面前,既不盲从又广汲博纳的襟怀和态度。
早期的梁永刚绘画是以油画、水粉、水彩等西洋画为主,表现的主题多为他周围的人与物。恰恰是这些他所熟悉的人与物,成为他主要的灵感之源,他常常驻足在海边、乡村、工区或路旁,画他在那些地方所看到的东西。其代表作有《力》(油画)、《大汛之后》(油画)、《乡村理发师》(油画)、《日以继夜》(油画)、《通航的喜悦》(油画)、《专心会考》(油画)、《工区汉子》(油画)、《归航》(水彩)。

《大汛之后》,画面是静止的缆绳和虾笼,这两样汛期捕虾的重要工具沐浴在斜阳橘黄色的余晖里,显得静谧温馨。那一挂挂精制的虾笼,宛如摇曳的美丽风铃;那一束束结实的缆绳,似乎散发着浓郁的咸腥味;缆绳和虾笼不经意间纵横交错的弧线造型,仿佛倾诉着汛期的劳累,透过画面远处的沙滩,隐隐窥见碧绿的大海。整个画面虽没有一个人影,但虾汛的主题却呼之欲出。画家充分表现的正是汛后渔家晒虾笼那一份喜悦的休闲。

《乡村理发师》则是画家捕捉的生活精彩一瞬。一个上了年纪老理发师佝偻弯背,正专心致志地为顾客理发,画面的背景是一个乡村小店,两副鲜红的楹联和横批跃然纸上,赫然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广东城乡随处可见的街景。画家细腻地表现了一个无名老理发师敬业的精神,刻画了一个普通劳动者本色。

这一个时期的作品,无疑是梁永刚最贴近生活的写实作品,它决不是无病呻吟的颓废之作,而是经过作者严格筛选和精心过滤的最为动人的瞬间定格,也是作者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和观察入微的真实写照。这个时期画家沿用的是传统的西洋画技法,这些技法受着他十分尊敬的郑爽教授的影响。

中期的梁永刚绘画是以中国画的风格为主。这个时期,画家的创作意识已经不局限在单纯地表现细腻、写实、漂亮、惟美的表面形态上,而是在探索如何艺术地再现生活及生命最本质的东西,这一重要中西绘画技法磨合时期,对梁永刚后期创作的飞跃产生了重大铺垫作用。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的建筑市场敞开了对模型艺术的大量需求,艺术深层次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追求,在市场供求过程中极大地冲击着传统文化的积垢,折射出时代变迁中复杂的人文精神现象。画家此时已将深邃的目光转向最能直接表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中国画上来。受陈永锵浑厚刚健的笔墨和开张磊落创造的岭南花鸟画的影响,梁永刚以近似的国画线描风格,运用油画肌理的表现形式,创作了一批传统意义上中国花鸟画。

梁永刚既珍视传统又十分忠于自己个人的艺术感觉,他在确立自身的水墨艺术语言的过程中,努力寻找新的思想依托。他通过中国画国的工笔写意传统画技法,刻意拓展自己艺术的空间——赋予传统水墨艺术以新的个性色彩,自觉地向人的精神层面、向时下的现实生活回归。他渐渐领悟到,中西画技法的融会贯通,完全可以创造出国画的另一种新视野,打造充满个性魅力的完美艺术表现风格。梁永刚这一时期的中国画作品,正是这种艺术思想的沉积、过滤、组合和演进的体现,处处留下了画家心路的痕迹。其代表作有:《春满山涧》(花鸟)、《鸿鹄楼》(山水)、《长满鲜花的树》(花鸟)、《文昌庙》(山水)、《海芋头》(花鸟)、《南国荔枝》(花鸟)、《橘子红了》(花鸟)、《深山的黎明》(山水)、《家人有处深林秋》(山水)。

进入2000年,梁永刚的绘画风格发生了新的飞跃。受邵增虎油画石头系列的影响,梁永刚对山岩巨石产生浓厚的兴趣,那里面飘渺着一种画家说不清楚的情愫和沉淀。

清新太和古洞的写生,成为梁永刚绘画风格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大自然和生命的静观默察中,梁永刚把握了美的本体。可谓性情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梁永刚敦厚沉著的天性与雄浑幽静的美境自然遇合,性道契合。梁永刚借助水与石的“真体”,显现自然的虚无,体现了雄浑质朴之美,“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完成了“体”与“形”的和谐统一。

《流水白云长自在,青山碧壑好逍遥》(国画),画家以近乎截景特写的图式,以苍润劲健的笔墨和明漪绝底的精神,真实地表现了岩层塑性变形的波状弯曲系列和向斜肌理褶皱构造,山泉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水动石静,十分耐看。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正是梁永刚以中西绘画技法表现巨幅水与石序列的作品,这一个时期的绘画风格已经凸显梁永刚的个性魅力。其代表作有《悠悠银带率南北,穆穆星棋布古今》(国画)、《天河倒泻侵经纬,石鼓斜倾镇河山》(国画)、《碧壑天溪寻夏韵,青峦山栈醉秋情》(国画)、《春风生绿醉,秋意染红酣》(国画)、《一夜新雨万壑争流》(国画)、《家乡的小河》(国画)、《鸟鸣水声中》(国画)、《清泉》(国画)、《宁静》(国画)。
2#
发表于 2007-7-8 08:35:56 |只看该作者
一、        梁永刚其人

1955年5月,梁永刚出身在珠江琶洲塔脚下一个叫新州的小渔村里,父亲是航海的轮机手,常年漂泊在世界各地航线和港湾。梁永刚的童年,是在等待父亲归航的期盼中,与礁石白帆为邻,与落霞海鸟为伴的孤寂中度过的。每一年珠水汛期,一篙二橹的虾农们便张开一串串橘黄色的精制小虾笼赶汛捕虾,摇橹起网的吆喝在晚霞中此起彼落,久久不散。那静谧的夜色、无语的流水、泊岸的舢板、耸立的礁岩和浓郁的水乡气息已经永恒地定格在梁永刚童年的记忆里。

1972年,梁永刚高中毕业。这一年,广州市文化公园展出大型泥塑群雕像《收租院》,轰动广州市。梁永刚被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爱憎分明、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深深地震撼。小荷尖尖初露角,每天,当启明星还在闪亮,这个稚嫩的高中生就背着画夹从咿呀柴扉中推出一辆破旧自行车,沿着小渔村狭窄的卵石小路辗转到郊区公路赶入城中,然后在展馆静隅一角,细心地观察每一具泥塑进行素描。每日往返颠簸七、八十里地,这个坚毅的小男生整整坚持了一个多月,直至完成全部泥塑人体作品的素描绘制。

1973年,梁永刚作为一名知青,插队落户到高要县(今高要市)永安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高要县,因高要峡(今羚羊峡)居高险要而得名。这里山脉绵亘,以石灰岩组成洞穴、石乳、流泉星罗棋布,烟抹翠云,霞衣藓斑;农民祖祖辈辈背脊朝天,水牛耕田,民风淳朴。从水乡来到山区,梁永刚第一次领略到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的山区壮丽自然景观;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浓郁乡情,尤其是荔枝红含三径雨,芭蕉绿浸一溪云的泥土气味儿,使他常常醉心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忘记田间劳作的艰辛和筋骨酸痛。一天,他跋涉山水挑泥砖,途中竟被清山蕴藏的画意迷住,蘸着绿水酝酿的诗情,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纸笔,席地而坐画将起来。一个公社水利主任刚好路过此地,看到这个跣足专心作画的年轻人,禁不住开口问:“你会绘制水利图纸吗”?梁永刚脱口而出:“当然”!他太想有一个画画的环境了。这次偶然的邂逅使他的绘画的潜质和才能被完全释放出来。爱才的水利主任用两个劳动力换走了这位知青,高要县的水利办公室内多了一个沉静如水的绘图员。

1977年,梁永刚返城,先是在广州氮肥厂工作,后来调至广州渔轮厂。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那渔乡的水花、山区的野花、氮肥厂的灯花、渔轮厂的焊花早已溶为梁永刚生命的一部分,不管他的职业发生何种变化,他与丹青画笔为伍的癖好始终没有改变。回城后,那种本能的简单的自娱方式已不能承载他对艺术太多的追求,他决心向更高的艺术殿堂冲刺。工余,他跻身广州美术学院进修,拜著名油画家郑爽为师,开始了专业绘画生涯。

    1983年,梁永刚在“人才交流会”上,以娴熟的绘图知识和制图技巧被海珠区建筑工程总公司录取,进入建筑行业,学习专业建筑艺术。

    1987年,梁永刚将建筑与艺术结合起来,创办民营企业——宏业装修工艺贸易部,在全市首创承揽建筑模型制作这一独特的业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玻璃字库 平仄查询 繁简转换 成语词典 入声字表 联律图谱 词牌大全 同旁词集 离合字表 中国对联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