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君云 发表于 2008-11-2 21:19:20
一、姓氏源流
    高(Gāo)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广韵》等资料所载,姜太公八世孙奚因拥立齐桓公有功,被赐予祖父公子高的名为姓。相传炎帝神农氏因居住在姜水,所以以姜为姓。炎帝16世孙姜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姜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称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7世孙文公吕赤,赤有爱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六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蛋排挤,出齐奔燕。高止十世子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渤海高氏由此发轫,繁衍不息,成为当今高姓族群中最庞大的一支。
    2、出自以王父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齐惠公之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裔取其字为姓氏。为山东高氏。齐惠公为齐桓公之子。
    3、由“高”字开头复姓简化而来。如高车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简化而为“高”姓。
    4、出自他姓。据《北齐书》所载,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北齐文宣帝高洋赐鲜卑族元景安、元文遥本鲜卑族,随汉姓元,因有功于北齐,高洋赐他们“高”姓;鲜卑慕容氏、高丽羽真氏,后改高氏;魏时,鲜卑族有楼氏,后改高氏;女真族石烈氏、纳羊氏,满族高佳氏、佟佳氏和北宋时入居开封的犹太人等改姓高姓;又北齐时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与高欢交厚,遂改为高氏。
    得姓始祖:高奚。春秋时期,姜太公六世孙文公吕赤的儿子受封于高邑(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南),称为公子高。公子高之孙奚和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是好朋友。当时,公孙无知发动内乱,杀了齐襄公。奚联合诸大臣一齐平定内乱,诛杀了公孙无知,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奚因为平乱迎君有功,被封为上卿,并赐他以祖父公子高的名为姓,称为高氏。高姓就这样诞生了。高奚作为高姓的始祖,受到世代子孙的尊敬和爱戴。

二、迁徙分布
    高姓虽然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内,但春秋以后却以齐鲁之地高氏居多。据史料所载,战国到秦汉时期,高姓已可能迁入河北、辽宁境内。秦汉三国时期,随着政局的几度分合,人口迁徙频繁,高姓人氏渐活动于海河流域,黄河上、下游,淮河流域,长江上、下游地区。两晋南北朝时,战乱频繁,高姓人氏大举南迁,“广陵”郡望便是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隋唐时,有书记载,河南有陈氏父子率军开辟漳郡,其中有高氏参加,另河南高姓族人高钢入迁闽地(今福建省)。此时,德州蓨(今河北省景县)仍是继东汉以来高姓主要的聚居地。五代时期,有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在江陵府(今湖北省荆州市)建南平国。有太原(今山西省太原)人高彦俦到四川后蜀政权为官。在此期间,江南江北都有高姓人活动。两宋时期,高姓人为避战乱由中原向江南迁徙。如开封高琼后裔定居于海宁、临安、温州、山阴,合肥人高彻定居于晋陵。元明清时期,高姓人多集聚于东南地区,尤以江苏、浙江地区最为集中。今日高姓主要分布在江苏、福建、广东、江西、云南等地。中国历史上,高姓称帝王者14人,曾建立北齐、燕、荆南等政权。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二一。

三、历史名人
    高  柴:今山东省人,春秋时齐国人。孔子品学兼优的七十二弟子之一。
    高  洋:今河北景县人,执掌东魏政权多年的高欢之子,代东魏建北齐。北齐共历六帝,执政二十八年。
    高  适:唐朝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为“高岑”。其“边塞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士兵生活、人民疾苦为内容。代表作有《燕歌行》。
    高  琼:宋代亳州蒙城人,通晓军政,勇猛仗义,其后人许多成为军事将领,高琼一族被一度赞为“高家将”。
    高  兴:元蔡州(今河南省汝南)人。出身农家,元武宗时官至河南行省左丞相。
    高  启:元末明初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学识渊博,擅长诗赋,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士”,其著作被后人汇编为《高太史全集》。
    高  武:明嘉靖年间人,所传针炙之术在我国医学上占重要地位。
    高  翔:今江苏扬州人,清代“扬州八怪”之一。擅长山水,画梅风格疏秀,亦能画像。
    高  鹗:清代文学家,汉军镶黄旗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写者。
    高渐离:战国末年时燕人,擅长击筑,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即秦始皇),到易水送行,他击筑,荆轲和歌。后因在筑内暗藏铅块扑击秦始皇,不中被杀。
    高仙芝:唐代高丽族人,精于骑射,官至鸿胪卿、假御史中丞、右御林大将军等职。
    高怀德:今河北正定西南人,宋初将领。以忠厚倜傥、威武勇敢著称。
    高皇后:今安徽蒙城人,宋英宗之皇后。哲宗时她起用司马光,废止王安石变法措施,共执政九年。
    高汝砺:金右丞相,封寿国公。现山西省应县人。曾对纸钞的推行和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对金国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人正直。
    高克恭:元代画家,字彦敬,号房山,其先回鹘(维吾尔族),籍贯大同(今属山西省),居于燕京(今北京市),晚年寓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官至刑部尚书。 善书画,《云横秀岭》、《墨竹石坡》为其代表作。与赵孟頫齐名,时人有“南有赵魏北有高”之称。
    高则诚:今浙江省永嘉人。元代著名戏曲家,所著南戏剧本《琵琶记》流传甚广。
    高文秀:今山东省人,元代戏曲作家。有“小汉卿”的美称。
    高攀龙:江苏省无锡人,明代东林党首领之一。当朝大儒,曾与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时称“高顾”。
    高一功:明末米脂(今属陕西)人,农民军将领,随李自成起兵反明。
    高斗魁:清代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以医术精湛名噪一时,著有《医学心法》、《四明医案》、《吹毛篇》等医学著作。
    高凤翰:清代胶州(今属山东)人,著名书画家。著有《湖海集》、《南阜集》、《归云集》等作品。
    高剑父:广东省番禺人,岭南画派的创立者,早年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黄花岗起义。
    高士其:福建省福州人,现代科学文艺作家。曾任中央文化部科学普及顾问、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名誉会长等职。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渤海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省沧州)。此支高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守渤海太守高洪。
    渔阳郡:战国燕将秦开击退东胡后置郡,治所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以渔水之阳得名。
    广陵国:汉时置,治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此支高氏,为吴丹阳太守高瑞之后。
    河南郡:汉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高氏,为鲜卑族高氏之后开基。
    辽东郡:战国燕将秦开击退东胡所建郡,治所在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
    2、堂号
    厚余堂:孔子弟子高柴,做费城宰(今之县长)。孔子评他:“柴也愚”。朱熹注“愚是知不足而后知有余”。《词海》:愚,纯朴也。由是,高姓后代以“厚余”作为高姓的堂号。
    渤海堂:唐朝时高固、高崇文都被封为渤海郡王;北齐高欢被封为渤海王。
    此外,高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渔阳堂”、“辽东堂”、“广陵堂”、“河南堂”、“有继堂”、“供侯堂”、“双玉堂”、“后余堂”、“报本堂”、“守愚堂”等。

============================================================

【高姓宗祠通用对联】

〖高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三年泣血;
八战铭功。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卫国人高柴,字子羔,孔子的弟子,性情仁爱,对父母孝敬,为双亲执丧礼,泣血(哀痛至极,哭泣无声,如血出)三年。下联说唐代幽州人高崇文,字崇文,贞元年间随韩全义镇守长武城,治军有名。吐蕃兵侵犯宁州,他率军前去,大获全胜,封渤海郡王。剑南西川节度使刘阀反乱,他由宰相杜黄裳推荐,以左神策行营节度使率兵讨伐,在鹿头山八战八胜,活捉刘癖,晋封为南平郡王。后官邻宁节度使、京西诸军都统。

技工翦马;
兆应射雕。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北朝时东魏渤海蓨人高欢,字贺六浑,先后参加破六韩拔陵、杜洛周、葛荣等起义军,后随葛荣投奔尔朱荣。一次,尔朱荣让他去剪一匹恶马(把马腿交叉绑起来),他不用羁绊就完成了,那马竟也不踢不咬,他说:“对付恶人也应该这样!”得到尔朱荣的信任,官晋州刺史。尔朱荣死后,他依靠鲜卑武力,联络山东士族,掌东魏兵权,称大丞相。后逼孝武帝西奔长安,另立孝静帝,执掌朝政达十六年。死后,他儿子高洋代东魏建北齐,追尊他为神武帝。下联典指唐末幽州人高骈,字千里,高崇文的孙子。初任朱叔明的司马,一天,有两只大雕从天上飞过,他说:“我如果能富贵,就应该射中。”果然一箭射落二雕,当时号称“落雕御史”。僖宗时,历任天平、剑南、镇海、淮南节度使,诸道行营都统等职,镇压黄巾起义军。他慑于起义军声威,又因朝中互相倾轧,坐守扬州,企图保存实力,割据一方。封渤海郡王。后因相信仙术,重用方士吕用之,将士离心,被部将所杀。

供侯世德;
渤海家声。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梅州市高氏宗祠“供侯堂”堂联。

户部世泽;
渤海家声。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金·高德基,大定中,官户部尚书。下联典出高姓望族渤海郡。

女中尧舜;
学本程朱。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英宗高皇后,临政九年,朝政清明,人称为“女中尧舜”。下联典指明·高攀龙,志于程朱之学,后与顾宪成修复东林书院讲学其中。

豹变隐雾;
鸿渐表仪。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高凤,少耽学,昼夜读书不息,遂成名儒,元和间教授西唐山中,不应征辟,隐身渔钓。下联典指东汉·高彪,群举孝廉第一,校书东观,数奏赋颂奇文,因事讽谏,灵帝诏东观画彪像,以劝学者。

-----------------------------------------------------------------

〖高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渤海家声远;
洪溪世泽长。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旌德县高甲村高氏宗祠联。上联典出高氏郡望;下联嵌“洪溪”为祠西水名。

渤海家声远,
龙门世泽长。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长乐市龙门村高氏宗祠联。龙门高氏宗祠是一座经清代重修过的明代古建筑,祠堂前有宽阔的石埕。祠堂依山而进,共有三进院落,逐层升高,气势宏敞。大门两侧镌有这副对联。主祠厅上悬挂有高鲁敬献的匾额:“本固枝荣”。祠堂上还有许多科举功名的牌匾。据族谱及方志等文献,可知在宋代的淳化、绍兴、淳熙等年代,高氏子孙数人高中进士,明、清则更辉煌。祠堂背扆的山就叫翁山,传说居此山的老人多享高寿,因而此山被命名为“翁山”。翁山之巅原有东社大王庙,年代久远已毁圯,现已改建为龙源寺。登上山巅,四面风景尽收眼底。东面可见绿树茂盛的三台案山,东北及北面可眺望长乐市现代化的高楼广厦,西北依稀可辨通往闽江的下洞江,这就是明初郑和下西洋时的太平港遗迹,当年的太平港,水面宽广,郑和的船队:帆樯如云,舸连舰接,声势浩大,气象万千。震惊世界的七下西洋,就是从这儿起锚的。东南可见过洋山。南面及西南,近可俯看龙门村鳞次栉比的民居房舍,远可瞭望绿野田畴及银光闪烁的河渠池沼。龙门村口有古渡头,登船,经过上洞江,入闽江,可直航福州台江。

渤海家声远;
禹州世泽长。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武平县高氏宗祠联。

隐钓变之雾;
表鸿渐之仪。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隐士高凤,字文通,叶人。少耽学,家以农为业,昼夜读书不息,遂成名儒。元和间教授西堂山中,不征辟,隐身渔钓。下联典指东汉内黄令高彪,字义方,无锡人。诸生,游太学,有雅而纳于言,郡举孝廉第一。除郎中,校书东观,迁内黄令,有德政。诏东观画彪像,以对学者。

才女称学士;
夫妇捐忠躯。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唐高越妻,美而慧,有文才,称“女学士”。下联典指唐高睿与妻秦氏,同陷虏中,虏以官爵饵之,睿顾其妻曰:“报国酬恩,正在今日。”遂同为虏害。

子孝双亲乐;
家和万事成。
——明·高则诚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末明初戏曲作家高则诚《琵琶记》中联语句。

人间丞相府;
天上蕊珠宫。
——明·高则诚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末明初戏曲作家高则诚《琵琶记》中联语句。

一门五举子;
三步两道台。
——赵鹤清撰云南省姚安县光禄镇土官衙门高氏故里(1)
    此联已经不是一般的荣耀了,如此的口气,如此的气势,在滇中地区的名门望族中,只有高氏才配享有。蒙元大军的进入,元王朝的建立,使高氏家族蒙受了一场劫难。动荡之后,受到重创的高氏家族,由于最高统治者对西南边疆采取了特殊的优抚政策,逐渐恢复了生气。高泰祥高泰祥肩负使命,抗拒元军,为元军所诛,但蒙元统治者仍未视其为死敌,待忽必烈统一大业完成后,其子高琼仍受封于领地姚安,为世袭土官。这一职务,是元王朝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所特设的。根据各地土酋不同的实力,他们所受的职务分别为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这些土官,就这样长期沿袭下来。明王朝实行“改土设流”的政策后,他们同朝廷所委派的官员一起,共同治理地方。(下“七言联·(2)”同)

-----------------------------------------------------------------

〖高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燕歌行中咏边塞;
兰墅集外续红楼。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诗人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省景县)人。初仕封丘(今河南省封丘)县尉,不久投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任掌书记。后官至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及兵士生活状况之“边塞诗”为著,《燕歌行》即其代表作。有《高常侍集》。下联典指清代文学家高鹗(约1738-约1815),字兰墅,兰史,别吨红缕外史,汉军镶旗人。乾隆进士,曾任侍读学士,刑科给事中。一般认为,曹雪芹作八十回本《石头记》,由他续成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让宝、黛爱情故事终以悲剧结局,使曹书成为首尾完整的文学巨著。另有《兰墅诗钞》。

莫道名高与爵贵;
须知子孝和妻贤。
——明·高则诚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末明初戏曲作家高则诚《琵琶记》中联语句。

人爵不如天爵贵;
功名争似孝名高。
——明·高则诚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末明初戏曲作家高则诚《琵琶记》中联语句。

人居东晋风流后;
家在西湖山水间。
——清·高螺舟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法家高螺舟书赠联。高螺舟,字人鉴,仁和人。道光进士。

达夫诗派吟边塞;
剑父画风创岭南。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诗人高适事典。下联典指近代画家高仑,字剑父,开创“岭南画派”。

池上诗系春草梦;
水心人坐藕花风。
——明·高允恭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画家高允恭,撰贵阳中山公园池心亭联。高允恭,字彦敬,号房山,畏兀儿族。居大都房山(今北京市房山)。官至刑部尚书、大名路总管。著有《云横秀岭》、《墨竹石英钟坡》等。

软红不到藤萝外;
嫩绿新添几案前。
——清·高其佩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画家高其佩(1660-1734)自题联。高其佩,字韦之,号见园,铁岭人。以指画称一时。官至刑部右侍郎。

九爽七公八宰相;
三王一帝五封侯。
横额:高让公故里
——赵鹤清撰云南省姚安县光禄镇土官衙门高氏故里(2)

-----------------------------------------------------------------

〖高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前辈典型,秀才风味;
华嵩品格,江海文章。
——清·文治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乾隆进士文治(梦楼)赠老儒高心余联。

雅号吟哦,传诗窖令昔;
博通典故,致梁国多咨。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诗人高仁义誉的事典。下联典指唐代相王府文学高仲舒的事典。高仲舒,通训诂学,擢明经。开元初,宁景、苏颋当国,多向他咨访。终太子右庶子。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
十手所指,吾身安可自欺。
——高二适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当代诗人、书法家高二适(1903-1977)撰书联。高二适,江苏东台人。毕生治学,厥功甚伟。对书法有深入研究,能融章今草狂于一炉,章士钊有诗赞云:“客来倘临池兴,惟望书家噪一高。”极表推崇。

从安海、溯渤海,海阔渊源远;
由凤山、迁平山,山秀人文多。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安溪县大坪乡高氏宗祠联。全联典出本支高姓族人的迁徙历史。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2#
发表于 2008-11-2 21:19:46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高林少将
    高林(1918-1999),湖北省大悟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司号员,班长,红15军团第75师225团文印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政治部青年干事、青年股股长、宣传队队长,八路军第2纵队新编第3旅8团营教导员,冀鲁豫军区独立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沙河运动战、板山伏击战、“四·一二”、“七·二九”反扫荡等战斗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3旅20团政治委员,鲁中南军区第7军分区2团政治委员,华东军区警备第2旅5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黄土梁子阻击战、张家口保卫战、太西分区游击战、济南攻坚战、淮海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徐州警备旅政治部副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华东军政大学第2总队一科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政治处主任,院务部政治处主任,军事学院第二政治处主任、物资保障部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院务部副部长、部长,兰州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国家科委军管会主任,高级后勤学校政委等职。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由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7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高锐少将
    高锐(1919-——),山东省莱阳县人。1937年入陕北公学,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胶军政学校教育长兼训练主任,1938年3月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8月毕业后,任抗大第1分校胶东支校营长兼队长、军教股股长,胶东军区教导2团营长,第14团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司令部参谋主任,新5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7师师长,194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1师师长。参加了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大、小宋庄战斗、双堆集等战斗和解放福州和厦门的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参谋长,第三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总高级步兵学校副教育长兼训练部部长,195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第一期。任军事科学研究部部长,1959年任军事科学院战术研究部副部长、部长,参与组织并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条令和《战役学》。后任兰州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宁夏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分管战役、战略研究工作。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担任过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近代军事史学会会长,孙子兵法研究会名誉会长,1998年离休后,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红叶诗社社长,军事科学院才年书画研究会会长,老年大学校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高文智少将
    高文智(1914-2003),陕西省鄜县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北鄜甘游击队中队长,陕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分队长,陕北补充团连政治指导员,陕北补充师供给部总务科科长,中央军委供给部粮秣处粮秣科科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供给部粮秣处处长,中共中央管理局经济建设处副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供给部副部长、辽西军区供给部部长,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东线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军需部第1局局长。参加了辽沈、渡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第三局局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纺织管理局局长,中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部长、军需生产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院务部副部长,总参谋部三部后勤部部长,总后勤部企业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程式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7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高占杰少将
    高占杰(1921-——),河北省束鹿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北上先遣支队3团连政治指导员,第22团营政治教导员,冀中军区政治部直工科科长,特务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79团政治委员,独立8旅24团政治委员,第20兵团第67军200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参加了冀中清风店、太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199师政治委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199师政治委员、200师政治委员。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政治部副主任,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31军副政治委员,福州军区炮兵副政治委员。1971年到1975年任福建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1975年到1983年任云南省军区政委治委员。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高立忠少将
    高立忠(1916-1978),河南省新县人。192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独立营通讯员,红四军少共国际团二营通讯班长,鄂豫皖少年先锋队总指挥部执行委员,黄麻区少共书记、武工队员。1934年12月底随独立团离开鄂豫边去皖西,翌年参加了奇袭潜山县官庄附近的王庄战斗。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1936年参加了歼灭国民党第十一路军一部的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手枪团政治处组织干事,第4支队教导队中队政治指导员,第9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7师19旅56团政治处主任,第56团政治委员,独立团团长,皖南支队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7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先遣纵队独立支队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海军江防舰队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海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后勤部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海军第6舰队政治委员。1958年毕业于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厦门水警区司令员,福建基地副司令员,海军指挥学校校长、政治委员,海军第三研究院副院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8年4月25日逝世,终年62岁。

    高存信少将
    高存信(1915-1996),辽宁省开原县人。1933年在高崇民的支持下(高崇民解放后担任过全国政协副主席)考入黄埔军校第10期炮科,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国民党。1936年黄埔军校毕业后,拒绝了到中央军就职,在东北军西安军官训练团学习,结业后任东北军炮兵6旅排长。1938年在高崇民的支持下,带着周恩来的亲笔推荐信,投奔延安,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任军事教员,同时选修政治理论课程,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兼军事主任教员,东北干部队政治指导员,冀中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干部教导团副团长,晋察冀军区干部总队总长,冀中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联络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炮兵干部训练队队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炮兵团团长,炮兵旅旅长,华北军区特种兵部队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炮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参谋长兼华北军区炮兵司令员,1952年到朝鲜观战。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司令员、志愿军炮兵司令员,同时还兼任华北军区炮兵司令员。1953年夏季战役,志愿军参战火炮1038门次。金城战役时,参战火炮1104门,平均每公里地段44门炮,发射了19000吨炮弹。关于金城战役,高存信著有《金城战役炮兵作战的几个问题》、《夏季战役纵深战斗炮兵保障的几点体会》、《夏季反击战役炮兵作战总结报告》。回国后,1954年任南京军事学院炮兵系主任,炮兵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1982年军委炮兵改编为总参炮兵部,任炮兵善后工作小组副组长。1984年任军委编制体制咨询小组副组长。晚年专题研究西安事变和张学良。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12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著有《炮兵的发展和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的作用》、《对战争初期炮兵的运用》、《往事回忆》等。

    高先贵少将
    高先贵(1912-——),安徽省六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0军90师270团连政治指导员,红3军团4师12团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4师10团总支书记。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营特派员,补充团营政治教导员,晋西独立支队直属队教导员,教导2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团政治处主任,滨海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13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1纵1师3团政治委员,第1纵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独立2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第49军145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145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广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顾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高志荣少将
    高志荣(1914-1984),湖北省麻城县(今市)人。1926年参加少年先锋队,1930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3年7月起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88师264团连政治指导员,第263团营政治委员,红31军特务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反“围攻”作战和长征。长征中率领一个排,强渡嘉陵江天险。在四川茂县战斗中负伤,到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3月起任新四军第4支队9团政治委员,抗大8分校政治部主任,新四军2师4旅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参加棋盘岭、金牛山等战斗和皖东1940年夏季反“扫荡”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8月任华东野战军2纵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第21军副军长。参加了孟良崮、淮海、渡江战役。指挥安徽灵壁朝阳集战斗,全歼敌军92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2月任海军舟山基地司令员,1952年6月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1970年1月任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上海基地政治委员。1975年9月至1983年8月,任海军东海舰队顾问。参与指挥解放一江山岛战斗。被评为二等乙级残废军人。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12月4日因病在上海逝世,终年70岁。

    高体乾少将
    高体乾(1911-1998),原名高赞兴,字化如,辽宁省建平县人。1932年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东北抗日义勇军第1军12支队支队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省高平县游击队队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3纵队7团团长、纵队参谋长,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参谋长,太岳军区第3军分区参谋长,太岳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辽西军区第5军分区司令员,辽吉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48军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1兵团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参谋长。1954年任中南军区司令部训练处处长。1955年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1960年到军事科学院,历任战役研究部副部长、战理研究部副部长、部长。1975年升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8年5月1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岁。著有《战争与战略》,编着有《军事唯物辨证法》等。

    高厚良少将
    高厚良(1915-——),河南省新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73师219团连政治指导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交通队副队长。军委一局一科参谋。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司令部侦察参谋,旅司令部侦察股股长,补充团参谋长,冀南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14纵队参谋长,第70军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0军209师师长,空军驱逐旅政治委员,1952年5月至1953年1月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3师政治委员,共击落击伤敌机114架,该师涌现出王海、刘玉堤、赵宝桐等战斗英雄,毛主席曾有“向空军第三师致祝贺”的手书。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2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53年升任空4军军长,1956年到南京军事学院空军系高级速成班学习。1958年任空5军军长,1959年升任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军训部部长,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空军政治委员。参加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1985年主动请求退居二线。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1985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高朗亭少将
    高朗亭(1913-1994),陕西省延川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2年组建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先锋队,任政治委员,后任陕北游击队第2支队支队政治委员,第3支队支队长,陕北游击队第1支队总指挥,第2支队总指挥,第9支队总指挥,陕北红军医院院长。参加了陕北苏区反“围剿”。
    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市市长,甘肃合水县县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武装动员部部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大队长,八路军留守兵团358旅副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绥德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宝鸡军分区政治委员。参加了榆林、沙家店、扶□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司令部武装动员处处长。1955年到1960年任青海军区
司令员,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后历任高等军事学院战役战术教研室副主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7月8日因病逝世,终年81岁。

    高维嵩少将
    高维嵩(1916-1985),祖籍陕西省米脂县。1919年随父逃荒至安定县定居。幼时为地主
儿子“伴读”,故读完小学。毕业后成为党组织交通员,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共青团安定县区委书记、共青团安定县委书记。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6军前委会共青团代表,红27军前委会共青团代表,陕北义勇军大队政治指导员,红27军81师1团营教导员、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30军263团政治委员,第264团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陕北东地特委军事部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2团团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3旅8团政治委员,第3旅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警备3旅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第4军11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57年到1962年任青海省军区政治委员,率部平息了甘南、青海叛乱。1963年到1966年任陕西省军区政治委员,后任兰州军区副政治委治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5年1月18日因病逝世,终年69岁。

    高德西少将
    高德西(1915-2005),山西省太原市人。1935年参加革命,曾任中共山西省工人工作委员会书记。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在近三年的白区秘密工作期间,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3大队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大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2团政治主任,纵队直属政治部主任,第59团政治委员,晋豫联防区第3分区政治委员,太岳军区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等职。参加开辟太岳军区根据地的工作,带领部队粉碎了顽固派发动的晋西事变,在洪洞一带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为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华北军区第15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18兵团第62军政治部主任等职。率部参加了临汾、晋中、太原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康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委员,国防工业部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部主任等职。积极改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探索和总结部队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及经验,使部队政治工作进一步得到规范。他为军事科研工作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3#
发表于 2008-11-2 21:20:03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高克中将
    高克(1924-2005),山东省齐东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连文书、组织科干事、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团组织股股长、师作战科科长、团参谋长等职,先后参加了攻打长春、开原、锦州、沈阳、天津等战役战斗。作战中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作战勇敢,指挥果断,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团长、团长等职,率部参加了广西战役和抗美援朝一至五次战役及其后的防御作战。回国后,历任副师长、师长、副军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书记等职。求真务实,勤奋工作,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1990年4月退役。
    1955年被授予校官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2005年1月21日因病在沈阳逝世,享年81岁。

    高兴民中将
    高兴民(1928-——),河北省滦南县人。1942年参加八路军,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第13军分区战士、文书、机要员,军分区司令部机要参谋,冀热察军区机要组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察军区卫生部组织股股长,察哈尔军区政治部协理员。参加了石家庄、平津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区空军组织部科长,空军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空军政治部保卫部长。1977年毕业于军政大学。后任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空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校官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

    高守维中将
    高守维(1948.3-——),山东省五莲县人。1965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9年1月毕业于空军第12飞行学院。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飞行员、中队长、副大队长、大队长、副团长、团长、副师长。1983年5月起任师长、训练基地司令员。1990年6月任空军第8军参谋长、副军长。1997年3月任空军第10军军长。1999年6月任广州军区空军参谋长、副司令员。2003年12月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员。是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先后被评为“优秀飞行员”、“技术能手”和“特级飞行员”。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被军事科学院聘为《军事学术》杂志特约撰稿人和优秀作者,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在军内主要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数十篇。其中,有十余篇获军事学术研究成果奖,数篇被收入《中国当代军事文库》、《将军文集》、《中国现代化建设研究文库》、《世纪之光》等丛书。他突出的业绩已被载入《中国跨世纪领导人才库》。
   

    高金钿中将
    高金钿(1940.10-——),山东省济南市人,1962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学文化。
    1962年-196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师见习干事,1963年-1970年任高等军事学院社科教研室资料员,1970年-1978年任军政大学训练部任教研员,国际共运教研室任教员,1978年-1985年任政治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副主任,1986年-1995年任国防大学世界经济政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95年任战略教研室主任,正军职教授。1998年任国防大学副校长。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9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高振家中将
    高振家(1929-——),辽宁省盖县人。1946年参加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南军区副排长。参加了辽沈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炮兵师连副政治指导员。1951年入海军潜艇学习队学习。历任海军舰艇艇长,海军舰艇支队副支队长、支队长,海军潜艇学校副校长,海军潜艇学院院长,海军指挥学院院长、政治委员,1973年7月任海军副司令员,1988年1月-1993年12月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88年9与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

    高焕昌中将
    高焕昌(1924-——),河北省深县人。1940年参加八路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参加了冀中五一反“扫荡”和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横穿塔里木盆地先遣侦察队队员,团副参谋长、团长。1961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副师长、师长,北疆军区副参谋长,南疆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87年4月-1990年6月任新疆军区司令员。1992年6月退役。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高志民少将
    高志民(1930.2-2004.1.7),黑龙江省肇州县人。1946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学员、干事、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第60基地副政治委员等职。1990年离休。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2004年1月7日因病在大连逝世,终年74岁。

    高爱读少将
    高爱读(1937-——),山东省荣成县(今市)崖头镇西迎驾村人。195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师政治部干部科科长、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济南军区烟威警备区政治部主任,解放军陆军第26集团军副政治委员等职。
    1988年9月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4#
发表于 2008-11-2 21:20:47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姓高级将领、革命英烈生平简介】


    高岗将军
    高岗(1905-1954),原名崇德,陕西横山人。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至1931年,在国民党西北地方部队中秘密开展兵运工作,发动武装起义。1932年1月任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队委书记。1933年8月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政治委员,11月后,任红26军42师政治委员,红26军政治委员,是陕甘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1935年2月,为了统一陕甘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党和红军的领导,成立了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他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政治委员。9月,红25军与红26军、红27军会师成立红15军团后,任军团副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5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1939年1月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一次会议上被选为参议长。1941年初任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书记。同年5月,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与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合并组成中共中央西北局后,任西北局书记,为建设陕甘宁边区作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奉命赴东北,1945年被选为中共七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1月任北满军区司令员。1946年6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1947年底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为建立和巩固东北根据地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1949年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2年11月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主席并兼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从1949年起开始进行反党阴谋活动。1953年调到中央工作后,与饶漱石结成反党联盟,阴谋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在其反党阴谋被中共中央察觉并于1954年2月七届四中全会上受到揭露和批判后,同年8月17日凌晨服用大量安眠药自杀,早晨发现时抢救无效身亡,终年49岁。1955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全国代表会议上,通过了《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决议》,开除了他的党籍。
    附录一:高岗、饶漱石反常集团
    (见:http://bbs.lnd.com.cn/dispbbs.asp?boardid=112&id=76690 第3楼《饶漱石将军·附录》)
    附录二:高岗之死
    1954年8月,高岗已被管教半年。他写给中央的《我的反省》已交上去100多天了,一直没有回音。从7月初开始,电台陆续广播各地人大代表的名单,他仔细地收听着,注意是否有他的名字。他的心情越来越焦虑不安,终日心事重重,少言寡语,行为乖戾。8月10日左右,出现胃肠功能失调的症状:腹泻、消化不良等。但却拒绝治疗。
    在中央决定对高岗实行管教的同时,还决定在楼上设一值班室,并让我在楼上值班。这样,可以随时注意到高岗的每一个微小变化,及时向中央报告,以免发生意外,但意外还是发生了。
    事发经过  8月16日,星期天。高岗吃罢早饭,便在楼上四处走动,像是在察看什么。上午11点多,李力群(高岗夫人)从外面回来,匆匆上楼,马上去卧室,见高岗手里拿着台灯的电线,站在装有电插座的墙边。“你在这干什么呀?”
    “噢,没什么,看看这插座有电没有。” 李力群一把夺过电线,又气又急地说:“你呀,你呀,想找死呀!”
    高岗很尴尬:“没有的事……你去报告赵秘书吧,马上叫人来把我带走吧!” 李力群意识到高岗有自杀的企图,但怕刺激他,所以没有报告此事。
    直到17日凌晨1点,高岗勉强上床休息,可他却毫无睡意,跟李力群谈了很久很久。李力群也只是反复劝慰他。时间已过了凌晨两点半,怀着身孕的李力群很快就入睡了。高岗却毫无睡意,他坐起来,不知从何处摸出一大把“速可眠”胶囊,迅速塞进嘴里。又下床,来到值班室,向值班人员要了一杯温水,一口气喝了下去。这时,是凌晨3点20分。
    8月17日8点多钟,李力群发现高岗沉睡不醒。她惊惶地奔出卧室,猛敲我的房门,大声呼叫:“赵秘书,赵秘书!快来,快来!”
    我冲进高岗卧室,摸一下他的脉搏,很沉很慢,掰开他的眼皮,毫无反应。于是,我们分别向有关方面打电话,告急、求救。他的呼吸越来越慢,心跳越来越微弱,终于渐渐消失。10点17分,抢救停止。
    结论  周总理和政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是中午一起赶来的。他们沉着脸,上楼看了高岗的遗体,一言未发,转身下楼,在大厅里坐下听汇报。周总理要管教组给中央写个书面报告,并叮嘱严守纪律,不许外传。并吩咐安排善后事宜:不火化,土葬,要善殓厚葬。当晚8点半,总理在东交民巷8号召开会议。陈云、彭德怀、邓小平、杨尚昆等先后到来,陆续上楼看了高岗遗体。10点多,一位医生宣读了检验报告:“死者生前服用过量的安眠药,造成中枢神经麻痹,以致死亡。”
    就在高岗自杀身亡的当天,罗瑞卿向正在北戴河休养的毛主席作了汇报。
    安葬  8月18日凌晨1时,高岗遗体入殓完毕,大卡车当做灵车,载着棺柩,缓缓驶出东交民巷8号大院,一直开到北海后街的嘉兴寺,将棺枢暂时停放在该寺西院的一间小偏屋里。
    8月21日上午9点半,高岗的灵柩从嘉兴寺移出来,抬上一辆大卡车,盖上几片麻袋,车头没挂黑纱,没挂死者的照片,车上没有鲜花、花圈;送灵的人们也没戴黑纱或白花,有的扶车帮而站立,有的干脆依靠在棺柩上。从外表看,这不过是一辆普通的载人货车。车行大约一个多小时,停在万安公墓门前。
    高岗之所以能安葬在这里,是因为周总理有明确指示交待:葬在万安公墓,要立碑,只写“高岗之墓”,不写立碑人,不写年月日。
    当天没来得及立碑,后来做了一个墓碑,没有刻写墓主的名字,没有墓主的生卒年月日,也没有碑文,是一个真正的无字碑。(赵家梁口述  张晓霁整理)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玻璃字库 平仄查询 繁简转换 成语词典 入声字表 联律图谱 词牌大全 同旁词集 离合字表 中国对联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