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君云 发表于 2008-11-19 00:49:38
一、姓氏源流
    柴(Chái)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一:
    出自姜姓,以祖名为氏。春秋时期,齐文公的儿子公子高之孙以高为氏,其17世孙高柴为孔门弟子。高柴的孙子以祖父的名字为姓,叫柴举。柴举的后代就以柴为姓,世代相传。据《通志》载:“柴氏,姜姓。齐文公子高之后。高氏傒,以王父字为氏。十世孙高柴,仲尼弟子。柴孙举,又以王父字为柴氏。汉有棘蒲侯柴武。裔孙守礼。五代周太子无子,以守礼子荣为嗣,是为周世宗。”《姓考》载:“齐大夫食采于柴,因氏。”又《千家姓》载:“平阳族。”
    得姓始祖:高柴。据《元和姓纂》记载:“齐文公子高后,高孙奚以父字为氏,十代孙高柴,仲尼弟子,孙举,又以王父名为柴氏。汉有棘侯柴武,柴文,晋末为平阳太守。”由此可见,柴氏以汉代初为刘邦斩韩信于参合的棘蒲侯柴武开始,追溯到春秋时代的孔子弟子高柴,乃是齐文公的儿子高,得姓已有3100多前的历史。这个姓自古以来,并没有外来姓氏加入,是一脉相传的子孙。望族居安阳郡(今河南省息西县)。据《百家姓》注平阳郡(今山东省临汾县一带)。故高柴就是柴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柴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柴姓出自姜姓。春秋时候,齐文公的后代中有个人叫作高柴,是孔子的学生。高柴的孙子以他的名作为姓氏,从此称为柴氏,世代相传,就形成了今天的柴姓。丹阳柴氏始出于明代中期。柴氏迁丹之初,先是在一个荒无人烟的沙滩地(北临长江地段)定居,后经柴氏宗人拓荒辟地,辛勤耕作,繁衍生息多年后,遂形成村落,即今东江村。宗谱称:柴震、柴云等人为柴姓始祖。现丹阳柴氏主要居住在后巷镇的东柴村,西柴村和云阳镇的柴家弄。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下坝乡喇平村大王背村民组的柴姓家族中,据不完全统计,就有11人先后考取举人,5人先后考取进士,分别被清朝政府授予知县、知州、知府等职务。故这里被誉为清代下坝乡的“举人进士寨”。据《柴氏家谱》记载,柴姓家族祖籍山西省平阳府太原县南大村。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入黔始祖柴养柱宦游来黔,初任大定府,名总镇。后任左营中军。死后葬于省垣红边门外沙河(今贵阳沙河桥),授资大夫。入黔二世祖柴遇春生有六子,节寿两全,名标贵筑,抚黔使者乔(乔用迁,道光中贵州巡抚)表奏,诰封宣旨建柴氏节寿坊于省垣红边门外沙河大路中(今已毁)。长子柴大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癸己恩科解元(乡试第一名)。雍正二年(1724年)应甲辰科会试大挑一等(清朝乾隆以后制定,三科以上会试未中进士的举人。挑取其中一等的以知县用,二等的以教职用)。签分江西安义县知县,雍正七年(1729年)因主持已酉科乡试有功,升授赣州府知府。年迈八旬,致仕还乡,创业营室。次子柴大任,乾隆十八年(1753年),癸酉科解元,初任黄平州学政,后为教谕,挂升云南县知县,补援镇雄州知府。三子柴大成,乾隆二十四年(1795年)已卯科举人,签分湖南宝庆府武冈县知县。四子柴大本,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壬午科举人,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癸已科会试大挑一等,签分山东曹州府单县知县。五子柴大受,系贵筑痒恩贡,朝考一等,授四川夔州府知府。六子柴大章,贵筑庠岁贡,捐授河南庆怀县知县,后援怀庆府知府。(余略)

三、历史名人
    柴  绍:字嗣昌。唐朝临汾人。高祖(李渊)将第三女平阳公主嫁给他。  
    柴  荣:是周太祖郭威的养子,即五代后周世宗,后周皇帝。邢州龙冈(今河北省刑台西南)人。在位时曾改革弊政,废佛寺佛像。整顿军事,奖励农业生产。先后攻取后蜀的階、成、秦、凤四州和南唐的江北淮南地区14州。又北攻契丹,重取莫、瀛、易3州,扩大了后周的疆土。为北宋之统一奠定基础。据《五代史》介绍说,柴荣不但能通经史,而且有治才央不后周主后,取秦陇,平淮右,威震夷夏。周时,又大修礼乐,定制度——皆为法于后世。此外,他对传统儒学的贡献也较大。
    柴  车:字叔舆,明浙江钱塘县(今属杭州市)人。宣德初,谣传湘藩将有变乱发生,一时长江沿岸人心惶惶,局势不稳。明宣宗下诏,“沿江诸郡择贤守”。柴车以贤出知湖广岳州府(今湖南岳阳市)。莅任之初,他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岳州城防,以备不测。同时他还经常若无其事地出入民间,表现出一种临危不惧而又能化险为夷的英雄气概,使当地民心迅速安定下来。岳州地处洞庭湖与长江交汇之处,来往的官船商旅络绎不绝。由于江湖之险,官船来往,需要役使民夫挽船拉纤,以出湖中险滩之处。通常官府役民“多或致千百人”。每当官船晚上至时,官府临时召人拉纤,人们皆不愿前往,公家私人深以为弊。为此,柴车采取如下措施:从每三丁以上之家选出一丁,分别纳入两种编制,一种是以每五十丁为一组,记他们的名字于小牌之上,由总甲领之;另一种则以每一百丁为一组,记他们的名字于大牌之上,由百长领之。官府视所需役丁之多寡而取大牌或小牌。从此每当牌子颁下,丁夫“皆来集,无后者。民得番休,皆便之。”柴车又常于公事之暇,或视察当地学校,给诸生讲学,培养人才;或登上蜿蜒的田埂,了解农作物生长的情况,不断地在百姓中劝课农桑,“赏勤而戒惰”。在岳州三载,政绩卓越,“郡大治”。
    柴禹锡:字元圭(943-1004),一作玄圭,大名人。少时心问学。事太宗,官至枢密副使,知政事,出之沧州,在任勤于政治。后授镇军节使,知泾贝陜三州,俱有惠绩。景德元年卒。
    柴世荣:原名兆升,山东胶县人。“九·一八”事变后,号召群众奋起抗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率所创建的反日同盟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奉命调入原苏联境内,任第八十八旅第四步兵营营长。1943年在执行任务时牺牲。年50岁。  
    柴春霖:字东生。甘肃皋兰人。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历任九江南污铁路局文案,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国立北京大学教授,北京政府教育部秘书,修订法律馆顾问,法权讨论会秘书长,众议院议员,国务院参议,山东清理官产处处长,河南省豫西豫北行政长官等职。民国37年(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立法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去台湾,续任“立法委”1952年4月16日病逝,终年65岁。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平阳郡:三国时魏分河东郡置治所在平阳,相当于今天的山西省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
    安阳郡:长川后魏置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息西县。领安阳、鸟水二县。西魏改曰北秦州,后又改曰交州。开皇三年郡废。十八年改州曰纪州,安阳曰长川。大业初州废,又废乌水入焉。
    2、堂号
    柴姓的主要堂号有:“衍庆堂”、“清慎堂”等。

============================================================

【柴姓宗祠通用对联】

〖柴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龙泉附彩;
貂珥殊荣。
——佚名撰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柴绍妻平阳公主从夫征战,所部号“娘子军”,彰明了柴氏前贤的徽行。下联典指汉高祖时柴武以将军斩韩信,封棘浦侯。

却金还友;
杀敌勤王。
——佚名撰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钱塘人柴车,字叔舆,永乐年间以举人官兵部主事,升兵部侍郎。英宗时,因为官廉洁干练,受命协赞甘肃军务,曾几十次上疏,都能指出时弊,后官至兵部尚书。他曾路过广信,广信太守是他的老朋友,送他一罐蜜。他打开一看,原来是黄金,便退了回去,又对友人说:“老朋友了解你,你还不了解老朋友啊!”下联典指北宋人柴涓,字浩然,官鄂州崇阳知县。靖康初年,金兵围困京城,钦宗下诏书召天下兵马勤王(起兵救援王朝),鄂州各县还都未行动时,他率领所募集的六百人已经出发了。过淮河以后,蒲圻、嘉鱼二县的兵也赶到了。他率兵先与金人作战,乘胜追击十余里。金兵大军一到,二县兵都撤退了,他奋战而死。

功高鄂渚;
望重西山。
——佚名撰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柴涓(见上联)。下联典指柴景松(失考)。

-----------------------------------------------------------------

〖柴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娘子军自成一帜;
贤继母义行两全。
——佚名撰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平阳公主从夫征战,所部号“娘子军”,威振关中。下联典指明秦闰夫继室柴氏抚前妻子如己出,长子坐罪当诛,柴氏引己子诣官代死,官感其情,赦长子罪。

============================================================

附录:【柴姓典故、趣事】

〖见钱眼开〗
    相传,在南宋时,苏州有个姓柴的大富商,他腰缠万贯,非常有钱,所以人们都叫他“财万贯”。财万贯虽然有钱,却极其吝啬。
    一年,京城临安开科,财万贯的外甥顾文秀想进京赶考,但是家中贫困,没有盘缠。顾文秀思前想后,觉得只有到舅舅家里去借一些,但他深知舅父的脾气,所以悄悄地找到舅妈。舅妈也不管钱财,便把几件首饰给了他。财万贯知道这事后,就像剜了他的心,所得两眼一黑,什么都看不见了。
    大财主瞎眼后,到处求拜佛,一天,一个老和尚告诉他,灵隐寺的济公和尚佛法无边,一定可以攻好他的眼病。财万贯听了,连忙去求济公。济公打趣他说:“施主,眼不见,心不烦,还是什么都看不见好啊!”财万贯一个劲地磕头,说:“只求神僧医好我的眼睛,弟子情愿献上布施。”济公拿出化缘簿,说:“你能出多少?”财贯狠了狠心说:“十两!”济公笑着说:“亏你好意思说出口,真是枉为苏州首富了!”财万贯心一横:“一百两”济公扭转身,说:“那你回家摸银子吧!”财万贯急得抓耳挠腮,最后,他颤抖着说:“一,一千两,总可以了吧!”济公说:“那我试试吧!”他假装念了几句咒语,又从身上搓了些泥丸给他吃,还不见好,济公说:“看来施主的眼是无药可救了。”
    财主又苦苦哀求,济公说:“好罢,你的眼睛,临安新科状元才能治,咱们去找他吧!”
    财万贯和济公来到临安,找到状元府。原来,新科状元就是顾文秀。顾文秀听说舅父来了,赶忙将二人迎入客厅,说:“甥儿能中皇榜,全靠舅妈资助。”说罢,命家人捧上十个大元宝,说:“甥儿还没有多少家产,这一千两银子先孝敬舅父,就算还盘缠钱吧。”
    财万贯一听还他一千两银子,满心喜,把十个元宝摸来摸去,恨不得一口吞下去。这进,济公念念有词:“心病还须心药攻,如见钱眼应开,嘛呢吧,开!开!开!”财万贯只觉两眼一亮,面前是十个银光灿灿的元宝,高兴地乱叫:“银子!银子!十足的银子!”
    济公冷笑一声,说:“施主,你这病,因为钱财所得,又因钱财治好,今后若要再发病,我和尚可就没办法了。”“这一千两银子,就算你许的布施吧。”
    财尤贯心疼万分,但他害怕眼睛再瞎了,只好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
    后来,人们用“见钱眼开”来形容那些吝啬喜财、爱占便宜的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2#
发表于 2008-11-19 00:49:54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柴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柴书林少将
    柴书林(1913-1995),河北省张北县人。1935年考入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20团营政治教导员,第6团总支书记,中共晋察冀边区平北地委敌工部副部长,中共张北县工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任察蒙地分委副书记兼办事处主任,冀热察区察北专区专员,冀热察军区冀察军分区参谋长、军分区副司令员,华北南下干部总队四支队副司令员,皖南军区池州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先后参加百团大战和平津、渡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干部部办公室主任,华东军区工程兵部第二副主任,南京军区工程兵副主任兼建筑部部长,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上海市人防办公室主任,上海警备区正职顾问等职。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4月26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2岁。

    柴成文少将
    柴成文(1915-——),原名柴军武,河南省遂平县人。1928年入遂平小学读书,因闹学潮受学校记大过处分。1930年到汝南第六中学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义勇军。1933年考入开封高中。1935年响应“一二·九”运动,参加开封卧轨请愿示威活动。1936年考入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俄文班,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遂平组织平津流亡同学抗日促进会,同年到西安联大。1937年参加八路军,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任抗大军事队第4期1大队6队8班班长,9队副政治指导员,1大队政治处青年干事,1939年任1大队2队政治指导员,抗大第2分校1大队政治处干部股股长。1941年任第18集团军总部情报处参谋、情报股股长。1942年在十字岭战斗中,带领一个班随彭德怀突围。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任晋冀鲁豫军区情报处副处长。1946年参加军事调处执行部整军科科长。1947年任晋冀鲁豫军区情报处处长。1949年任中原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中原军区代参谋长。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情报处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参赞。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停战谈判代表团秘书长,朝鲜军事焦点委员会委员,1955年任驻丹麦王国公使,1956年回到军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总参谋部二部副部长,国防部外事局局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著有《板门店谈判纪实》、《板门店谈判》等。
    附录:文武双全柴将军
    柴成文,原名柴军武。1951年6月,毛泽东指派驻朝鲜使馆公使衔参赞柴军武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联络官,参加停战谈判。根据工作需要,毛泽东将柴军武的名字改成了柴成文,寓“武仗文打”之意。而据柴成文自己的说法,是毛泽东思来了一份电报,同意柴以中校名义担任志愿军联络官,按照李克农的建议,柴军武改名为柴成文。
    1950年,柴成文准备到驻东德使团工作,6月30日,周恩来紧急召见柴成文。周恩来说,不要你去柏林了,聂老总建议你去平壤……朝鲜打起来了……我们需要派人同金日成保持联系,倪志亮大使还在武汉养病,一时去不了,现在要你带几个军事干部先去。柴成文以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政务参赞、临时代办的身份,率领两名参赞,一名一秘,一名武官,两名副武官到达平壤,正式建馆办公。不久倪志亮大使到任。
    9月初,中国外交部紧急召回柴成文。柴成文带回一份与倪志亮商定的汇报提纲。时值釜山前线战局僵持的阶段,也是美军秘密准备仁种登陆的时候。柴成文向聂荣臻作了汇报,特别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美军正在积极准备反攻,很可能会在北朝鲜人民军的侧后实施登陆作战,而地点很可能在仁川。柴成文对这个判断的理由是:仁川是汉城的门户,占领仁川可以直捣汉城,可以一举世断人民军的后勤补给线,同时又可以和釜山防御圈里的美军相互呼应。另外,情报显示,美军最近在仁种沿海的活动十分频繁。
    聂荣臻当天将这个汇报提纲呈送毛泽东,毛泽东阅后当即批示:“周阅后,刘、朱、任阅,退聂。请周给柴成文一谈,指示任务和方法。第13兵团同柴去的军事人员是否要来京与柴一道面授机宜,请周酌定。”
    周恩来在与柴成文谈话时,明确地问道:“如果我们出兵,将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林彪问柴成文:“他们(指金日成)有无上山打游击的准备?”
    美军在仁种登陆后,柴成文带领5位新任武官到平壤。柴成文拜会了金日成,告诉金日成:5位新任武官都是从准备入朝作战的部队中指派的,任务是熟悉情况,勘察地形,做战场准备。平壤午饭时,倪志亮和柴成文携带电台和少数工作人员,按照金日成指定的地点撤到熙川,继续保持中朝两党之间的联系。此时倪志亮因哮喘病复发,回国治病,柴成文继续担任临时代办。志愿军入朝时,柴成文拜会金日成,安排了金日成和彭德怀的首次见面。以后,柴成文两次陪同金日成到北京会晤中国领导人。
    朝鲜停战谈判时,李克农要求柴成文参加谈判班子,柴成文担任了朝鲜停战谈判委员会志愿军联络官、朝鲜停战谈判朝中代表团联络官、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秘书长、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中方委员,参加了开城和板门店的所有停战谈判。
    柴成文在谈判桌前谈吐自若,机智幽默,随机应变。他因为身材瘦,大家笑他“柴成文真是根柴”。
    1951年第一次划定军事分界线,双方在图板上画出了一条共同认可的实际接触线,但准备画到草签的地图时,美方参谋人员穆莱把已确定画在朝鲜一边的1090高地改画在韩国一边。柴成文立即指出:“不行,这是昨天已经达成的协议,不能改变。如果昨天达成协议,今天推翻,上午达成协议,下千改变,那么还谈什么呢?这个先例是不能开的。如果已经协议的还要变,那只好不签字了。”
    穆莱:“实际情况如此,你能改变事实吗?”
    柴成文:“实际情况不是这样。我们已经达成协议,你又想改动,那协议还算不算数?”
    穆莱:“显然画时是出于误解。”
    柴成文:“不,如果你不健忘,你记得这正是你自己画的,而为我方同意的。”
    穆莱满脸通红,大声喊道:“我已经让了4个……不……让了3个山头了。他妈的,我让步让够了,让得头痛死了!”
    柴成文严厉指出:“你这样不行,你应该把这种态度收回去。”
    美方只好将改画的线恢复过来,稍过片刻,穆莱说:“柴上校,我很遗憾,刚才我不该发脾气,请你原谅。”
    1969年,柴成文任中苏边界谈判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在20世纪60-70年代的中国,柴成文是见报率很高的公众人物。

    柴启琨少将
    柴启琨(1919-——),山西省河津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115师苏鲁豫支队2大队排长、连政治指导员,教导第5旅13团营副政治教导员,第13团政治处保卫股股长,滨海军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滨海军区警备旅1团政治处主任,第2团政治委员,华中野战军3纵9师25团政治委员,浙江军区警备第1旅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浙江军区第5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海军陆战师政治委员,福州军区水兵师(原29军85师)政治委员。1954年12月率领水兵师师部和所属2团(即叶挺团),从福清出发到昆山,与海军已有的一个陆战团和坦克教导旅合并为海军陆战师。1955年海军陆战师完成了步兵分队战术训练、坦克分队战术训练、炮兵分队战术训练等科目训练。海军陆战师参加了辽东半岛登陆战役演习,上陆部队乘登陆舰渡海,到达预定登陆地点附近海域,换乘登陆艇和水陆两用坦克,在距离“敌岸”60链处实施登陆作战。1957年,海军陆战师移交给南京军区,整编为上海地区警备部队。调东海舰队,历任舰队干部部部长,舰队政治部副主任,舰队航空兵政治委员,后升任海军政治部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玻璃字库 平仄查询 繁简转换 成语词典 入声字表 联律图谱 词牌大全 同旁词集 离合字表 中国对联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