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君云 发表于 2008-11-26 20:12:50
一、姓氏源流
    郎(Lá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鲁国大夫、鲁懿公的孙子费伯之后,以地为氏氏。根据《元和姓纂》上的记载,春秋初年,鲁懿公的孙子费伯在鲁国为大夫,私自占据了郎城(即今天的山东省鱼县东北),他的子孙以邑名为氏,而姓了郎。从这段记载,更可以看出“费、郎一家”的一段渊源,因为,郎姓的始祖是费伯,后来他的子孙有的以郎为氏,有的却仍然沿用原来的费姓,3000年前他们本是一家人。
    2、出自南匈奴亦有郎氏。根据《姓氏考略》上记载,郎姓的另一支郎氏出自少数民族,南匈奴亦有郎氏。
    3、出自纽祜禄氏(女奚烈氏),为满族八大汉化姓氏之一中有郎氏。郎氏满族宗族是由满族姓氏纽祜禄氏而冠用的汉字姓,他们冠用汉字姓的最初时间据其氏族谱所载为清代乾隆年间。郎姓姓氏是由纽祜禄满语niohe,汉译为狼而演变为郎,用作姓氏的。这一姓氏,是满语的汉译姓氏。纽祜禄,“原系满语地名,因以为氏”。氏族居住在长白山、英额等地方。在清一代,纽祜禄氏氏族成员,“仕官难以枚举”,清王朝开国元勋额亦都,即是纽祜禄氏的氏族成员。纽祜禄氏宗族,是先期进入苏子河、浑河流域的建州女真氏族,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由原始居住地黑龙江、松花江中下游,历经三次大规模的迁徙而来到佛阿拉地区。其中,史料记载中的长白山地区仅是他们氏族在南迁中的一处中间居住地。金代,纽祜禄氏的姓氏为女奚烈氏,据《金史·国语》记载:“女奚烈日郎”,即女真语汉译为郎姓。在清代官修史料《满洲源流考》中记有:“纽祜禄氏旧作女奚烈氏”。由上述记载中可见,今日郎姓的姓氏,在历史上没有像其他女真氏族姓氏那样,发生过诸多的变化,而是自金代起即汉译为郎姓。远在金代,女奚烈氏在官修史料中即有记载,如“女奚烈斡出,仕至植州刺史,被行省牒徙州人于金胜堡”。又,“女奚烈守愚,字仲晦,本名胡里改门,真定府路吾直克猛克人也”。金代,由于女奚烈宗族庞大,朝廷对女奚烈宗族组建的弟子军以其宗族姓氏予以命名。辽东满族郎氏,由金、元至今日,只由女奚烈氏在明初演变为纽祜禄氏,再由纽祜禄氏汉译冠姓,冠用了郎姓这一姓氏。
    得姓始祖:费伯。关于郎姓的姓源,据《姓纂》上面记载:“鲁懿公孙费伯城郎,因居之,子孙氏焉。”第一个以郎为姓的人,是大约3000年以前的鲁懿公的孙子费伯,他原来姓费,迁到郎城(今山东省鱼县东北)居住之后,子孙才以邑为氏,纷纷改姓了郎。从这段记载,更可以看出“费、郎一家”的一段渊源,因为,郎姓的始祖是费伯,后来他的子孙有的以郎为氏,有的却仍然沿用原来的费姓,3000年前他们本是一家人。故郎氏后人奉费伯为郎姓的得姨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郎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郎不但是一个道道地地的中国姓氏,而且其始祖是出自具有光辉历史的春秋鲁国,是曾经“制礼作乐”,对中华传统文化有贡献的周公后裔,当然,更毫无疑问是组成中华民族的黄帝子孙之一。关于郎姓的姓源,据《姓纂》上面记载:“鲁懿公孙费伯城郎,因居之,子孙氏焉。”郎姓起源于姬姓。周朝时,鲁国国君鲁懿公的孙子费伯,曾率部驻扎在郎(今山东省鱼台东北),后来驻扎时间久了,费伯的族人就有许多留在了郎地,并且以“郎”为姓。因此郎姓是鲁国国君的后裔。由于鲁国国君是周朝王室后裔,因此,郎姓起源于姬姓。历史上少数民族南匈奴也有人改姓为“郎”。这一个传自3000年前周公旦的姓氏,跟其他姬姓后裔比较起来,后来繁衍不算很广,所以历来的郎姓人士也并不十分多见。我国江西的磁器,为古今中外所闻名,其中以康熙年间的郎窑,最为珍贵。而郎窑是由当时的江西巡抚郎廷佐所造。郎姓望出中山郡(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魏郡(汉高帝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魏县、河南省浚县、山东省冠县之间地区)。

三、历史名人
    郎  宗:东汉时经学博士。字仲绥,学京氏《易》,以占卜为生。安帝征召他为吴县令,又让他任博士时,他辞官而隐居。
    郎  基:字世业,北齐(560-577)时人,祖智,魏鲁郡太守,赠兖州刺史。父道恩,开府、阳平郡守。郎基身长八尺,美须髯,好读书,广涉典籍,懂军事、重文化,为官不惮权势,性清慎,无所营求,尝语人云:“任官之所,木枕亦不须作,况重于此乎?”。基卒于和州刺史任上,赠骠骑大将军。柩将还,远近赴送,莫不攀辕悲哭,哀不自胜。郎基有两个儿子,俱有文名,出仕隋唐,时称二郎。
    郎  茂:字蔚之(541-615),郎基之长子,恒山新市(今河北省新乐县)人。少敏慧,历仕北齐、隋三朝,炀帝时,官至尚书左丞,参掌选事,累迁户部侍郎。工政理,为世人所称。明习前朝典故。时隋普诏天下诸郡条其风俗,物产、地图,蔚之从中取材,撰《诸州图经集》一百卷奏之,其书付秘府,今佚。撰《诸州郡图》。
    郎  颖:字楚之,郎基之次子,恒山新市(今河北省新乐县)人。后归唐,武德时擢大卿,封常山郡公。
    郎余令:郎颖之孙,唐进士及第。授霍王元轨府参军,后改著作郎。郎余令作画,工山水,绘帝王古贤,想象风采,时称精妙。郎余令画凤与薛稷画鹤,贺之章草书,为秘书省三绝。
    郎余庆:郎颖之孙,唐宝历中(825-826)为御史中丞,曾出任苏州刺史。郎余庆性残暴贪婪,不体恤百姓下属,连其父也深之,见其为御史时,曾叹曰“郎氏危矣!”忧愁而死。郎余庆终因贪残受到制裁。
    朗士元:字君胄,唐代定州人。天宝年间(744-755)进士,官至郢州刺使。善写诗,与钱起齐名,世称“钱朗”。
    郎葆辰:清代书画家。号苏门,嘉庆进士,工诗,同时是书、画名手,特别擅长画蟹,因此被人称为“郎螃蟹”。郎葆辰性情鲠直,但有时却很不识时务。他担任御史时,为了维护“风化”而上书,请求皇帝降旨禁止妇女外出看戏,结果招致妇女们的咒骂。
    郎廷佐:清代江西巡抚。字一柱,祖籍广宁(现主子子县)。其父熙载为明时诸生,后归降清廷,隶属汉军镶黄旗:严毒吞世袭游击将军之衔。廷佐为其次于,早年过继给甲尸甄蕊兰嚣岩二蔷笔军醚症张献忠,姜骧有功升迁为秘书院学士,后任江西巡抚、江南江西总督,福建总督之要职。史称郎廷佐“性行纯良,才能敏练”,当恰如其分。今从一事即可观其为人。廷佐死后,其棺椁于康熙16年(1677)葬于卢龙土山。因其生前为国家统一做出了较大贡献,康熙特命礼部给予御祭的殊荣,以示褒奖。我国江西的磁器,为古今中外所闻名,其中以康熙年间的郎窑,最为珍贵。而郎窑是由当时的江西巡抚郎廷佐所造。郎廷佐是当时甚受朝廷倚重的人物,他的成就,也是郎姓引以为荣的。
    郎静山:(1892-1995)江苏省人。国际闻名之摄影家。十三岁开始接触摄影,二十五岁成为中国第一名摄影记者。在中国摄影史上,郎氏是首位人体摄影拍摄者,首位摄影课程之教师,首位入选国际摄影沙龙之中国摄影家。以自创集锦摄影闻名于世。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姬姓,鲁懿公孙费伯城郎,因居之,子孙氏焉”。望出中山、魏郡。
    中山郡:古中山国,战国时都顾(今河北省定县)。一度为魏所灭,复国后迁灵寿(今河北省平山东北)。公元前296年为赵所灭。汉代又置郡、国,治卢奴(今河北省定县)。后燕以为都城。隋废汉置中山郡。
    魏  郡:汉置,治邺(今河北省临漳西南),辖境跨今冀、鲁、豫三省之界。北周末迁安阳。隋为相州魏郡。至唐,为相州邺郡(此邺即安阳,非北周末年以前之邺),而魏郡之名,则移给魏州。
    2、堂号
    郎姓的主要堂号有:“诒谷堂”、“世善堂”等。

============================================================

【郎姓宗祠通用对联】

〖郎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鱼台;
望出中山。
——佚名撰郎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郎姓的源流和郡望。

西昌逸士;
新乐名贤。
——佚名撰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隋代人郎咏,隐居在西昌,以打柴为生。担柴入市,遇到买主,便说:“梦是西昌逸士(隐逸之士),酒中人。我献给您所缺的,你当给我所无的。”下联典指唐代中山新乐人郎馀令,博学有文才,工画山水,尤其画历史故事为精妙。进士出身,历官霍王府参军、幽州录事、著作佐郎。其叔父郎知年也是霍王好友,霍王曾称他二人为“郎家二贤。”

鱼台世泽;
经学家声。
——佚名撰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鲁懿公之孙费伯迁居郎邑(今山东省鱼台县境),子孙以为姓。下联典指汉·郎宗为经学博士。

定州才子;
安吉诗人。
——佚名撰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代诗人郎士元,定州人,天宝进士,官至郢州刺史。“大历十才子”之一。下联典出清代书法家、诗人郎葆辰,浙江安吉人。官至御史。

书成百卷;
画列五绝。
——佚名撰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隋代尚书左丞郎茂,工政理,尝与人同撰州郡图经一百卷。下联典出唐代画家郎余令,博学有才名。工山水,并善人物。尝绘古帝王图,案据史传,想像风采,时称精妙,被列为“五绝”之一。

-----------------------------------------------------------------

〖郎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为官不图名;
去职常见思。
——佚名撰郎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清代漕运总督郎廷极,字紫衡,号北轩。为官所至不为赫赫名,去后常见思。人以比之何武。有《北轩集》等。

-----------------------------------------------------------------

〖郎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功封一等侍卫;
名传七事郎中。
——佚名撰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清代议政大臣郎坦,满州正白旗人。康熙间俄罗斯久踞雅克萨城,郎坦进师薄雅克萨,俄未战而降。乃与俄议界后还。积功授一等侍卫,累迁领侍卫内大臣。下联典出东汉学者郎凯,字雅光。善风角星算,兼明经典。顺帝时灾异数见,公车征凯,拜章言其故。陈便宜七事,诏拜郎中,辞不受。

-----------------------------------------------------------------

〖郎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易阐京房,学继青箱之业;
诗齐沈宋,名标赤帜之坛。
——佚名撰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安丘人郎宗、郎顗父子。郎宗,字仲绥,学京氏《易》,以占卜为生。安帝征召他为吴县令,又让他任博士时,他辞官而隐居。郎顗,字雅光,郎宗的儿子,能继承父业,又通经典。顺帝曾下诏召他,他上书陈七件事,任他为郎中时,辞而不去。“青箱”,谓世代相传的家学。下联典指唐代诗人郎士元,字君胄,中山定州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渭南尉、右拾遗、郢州刺史。大历年间与钱起齐名,当时人称“前有沈(佺期)宋(之问),后有钱郎。”诗风清丽闲雅,以五律见长。有《郎士元诗集》一卷。赤帜,比喻领袖人物或领袖地位。

政布慈祥,巴陵怀去令思慕;
才兼文武,海西借固守安宁。
——佚名撰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明代名官郎孜。下联典出北齐名将郎基,字世业,中山人。为海西镇将,梁兵攻城,基固守百余日,终解围,拜侍御史。

============================================================

附录:【郎姓典故、趣事】

〖郎窑〗
    清代康熙时,著名督窑官郎廷佐,在瓷都景德镇龙珠阁御窑厂用铜红釉仿照明朝永乐,宣德二代精美红釉瓷器,烧制出又一新品种,获得巨大成功,使铜红釉烧得更加出色。从此,自明朝中期铜红釉烧造失传的技术,在200年后的康熙朝重新获得了生产,并且各方面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后人为纪念其功绩,并把其窑产品以姓氏名义加以称誉,史称“郎窑”。
    在河北省卢龙县陈官屯乡土山村西北座落着一座规模宏大的墓葬,当地人称它为郎家坟,墓主叫郎廷佐。据《清史稿》记载,郎廷佐,字一柱,祖籍广宁(今河北省昌黎县)。其父熙载为明时诸生,后归降清廷,隶属汉军镶黄旗:严毒吞世袭游击将军之衔。廷佐为其次于,早年过继给甲尸甄蕊兰嚣岩二蔷笔军醚症张献忠,姜骧有功升迁为秘书院学士,后任江西巡抚,江南江西总督,福建总督之要职。史称郎廷佐“性行纯良,才能敏练”,当恰如其分。今从一事即可观其为人。
    清初赋税制度仍然沿袭明朝的一条鞭法,随着农业经济竿默嚣瑞二黑器嚣二咒筘翠标准不一,江南颇重。大批无业流民刚刚被组织到农业生产主毒,又被沉重的丁银逼得再度走向流浪死亡的道路。贫苦农民居无定所、四处迁徙,清朝的税收也就得不到保证,拖欠赋予现象比比皆是,而江南尤重,竟高达四百余万两白银之巨。上任两面江总督之后,郎廷佐决心改变局面,遂巡访各府、州、县,调查拖欠因由。经过深入调查,获得一手资料,查清确有一部分是民众生计维艰,“民困不能输外”,主要是各级不主户苎子征银之机中饱私囊、损众肥己,即“官侵吏蚀致成”。为此在上书请求皇帝恩赐蠲免以苏民困的同时,实行“按籍督催”和“稽征新赋”并行政策,统一征税标准;并严令官吏任内征赋未达标者,不得调任新单位,必须“戴罪留任督催”于是“宿弊顿革”,既增加了政府的财改收入,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为江南经济的恢复奠定了基础。
    郎廷佐一生“克襄王事,素著勒劳”。顺治十六年(1659年),他在视察长江水师后,对江南汛兵不多、水师舟楫未备的现状,忧心如焚,当即上书凯陈“请调邻省劲兵防御”。未及实施,郑成功即率部从福建沿海大举北进,并溯江而上,陷镇江、袭瓜州,进窥江宁(南京),江浙为之震动。此时,江宁守军力量薄弱,形势危急。廷佐与驻防军事统领喀喀木合计御敌之策,齐心协力撄其前锋,挫其铁甲勇士,军心稍安。不久郑成功亲帅大军攻城,战舰蔽江铺天盖地而来,攻势甚猛,大有一举拿下江宁之势,江宁城防危急、多次告急。此时廷佐不避弹矢亲临城头、戮力杀敌,势与将士同甘共苦,坚守城池。由于将帅同心守城,在几天之内清军终于击退了郑军的多次进犯。郑成功见久攻不下,乃留余新帅军围城,自帅一部人马他往。此后,总兵梁化风在征得郎廷佐的同意后,使用诈降计延缓了郑军的攻势,麻痹亍郑军,清军得以休整。此后,在余新大庆生日之际,郎廷佐令水师提督管效思,梁化风各自率兵从水陆两面夹击郑军。郑军措手不及,五百余艘战舰被烧,遂大败而回。清军挟胜利之余威,继收复失地,郑成功被迫退回福建。郎廷佐因此荣获朝廷嘉奖,更获倚重,视为干将,镇守江南13年,在清初各省总督专营一地时间之长者,无人匹敌。值得一提的是在廷佐任职两江总督期间,曾督造景德镇官窑。此后,其弟郎廷极为江西巡抚、两江总督督烧官窑,瓷器专供朝廷大内使用,史称郎窑。在此期间,烧制成功了郎窑红。其特点是釉质厚,釉面有大裂纹,还有不规则牛毛纹。因釉面流动性大,颜色越往下越深,如牛血般殷红,而口边无色,俗称“脱口”,即一圈白边。而底边由于底足旋削保证了流釉不过足,俗称“郎不流”。因其釉中含铜,称铜红釉,釉色鲜艳,有“其明如镜,其润如玉,其赤如血”的赞誉。实为瓷中珍品,从而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璀璨的一章。
    康熙十三年(1674年)3月,靖南王耿精忠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从福州起兵,策应吴三桂,尚可喜发动的叛乱,进兵浙江、江西。是时,廷佐被任命为福建总督,全力筹措平耿之乱。廷佐受命后,虽然虑及其孙为耿氏婿,平叛之役必危及人身安全,但以国家计、以民族计,表示“誓不与贼俱生,愿力疾前躯,歼除叛寇”。对此正义之举、慷慨之言,康熙帝玄烨“亲赐鞍马甲胄”,表彰其效忠国家的精神。到达前方后,廷佐经过对叛军力量的调查分析,上疏力陈在目前耿部与台湾郑经部互为倚联声援的环境下,平叛之策宜剿抚兼施,即耿部宜剿、郑部当抚。康熙见疏下旨:“海寇(郑经)当抚,精忠当用剿、或用间。”依此廷佐与康亲王杰书共同制定了平乱方策,取得了初步成果。然就在此时,郎廷佐因年岁已高、操荣过度而患病医治无效,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去世。
    郎廷佐死后,其棺椁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葬于卢龙土山。因其生前为国家统一做出了较大贡献,康熙特命礼部给予御祭的殊荣,以示褒奖。

-----------------------------------------------------------------

〖郎螃蟹〗
    清代嘉庆进士郎葆辰(号苏门),工诗,同时是书、画名手,特别擅长画蟹,因此被人称为“郎螃蟹”。
    这位老兄性情鲠直,但有时却很不识时务。他担任御史时,为了维护“风化”而上书,请求皇帝降旨禁止妇女外出看戏,结果招致妇女们的咒骂,于是有人写诗讽刺:
    卓午香车巷口多,珠帘高卷听笙歌。
    无端撞着郎螃蟹,惹得团脐闹一窝。
    “卓午”就是正午,一二句写出了中午妇女乘车看戏的景况。她们所乘的是“香车”,车上有珠帘,自然是富贵人家的妇女。
    后两句写得很精彩。“团脐”指雌蟹,因它的腹部较圆,这里喻指那些喜欢看戏的妇女。诗人根据字义,将“郎”意会为“雄”,进而将郎葆辰喻为雄蟹,借雌蟹们遇着雄蟹时的骚动得“闹一窝”的场面,来表现妇女对郎葆辰奏章的强烈反感,使诗充满了谐趣,构思甚巧。可以想像,郎葆辰读罢定会啼笑皆非。
    此人虽然在这一问题上的表现甚为迂腐,但他的诗风却不是这样。他在担任编修时,写过一首七律来表现当前的处境,第二联是这样的:
    不知何日升中允;
    且喜今年作老编。
    编修是负责编写文献的七品官儿,整天与文字打交道,没有什么油水;中允是太子的属官,太子一旦当上皇帝,就大有前途。这两句的意思是:不必理会何时才能升任要职,如今能当上编修就很快乐。第三联云:
    有屋三间开宅子;
    无车两脚走京官。
    编修虽然是京官,但由于官级低,所以住房不大,出入也没有车子代步,不威风也不富裕。诗真实地表现了这一状况,担任御史以后自然大不相同了。尽管这些句子隐含着阿Q式的自慰和无可奈何的叹息,可是都通俗生动而富有情趣,此人还是有可爱的一面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玻璃字库 平仄查询 繁简转换 成语词典 入声字表 联律图谱 词牌大全 同旁词集 离合字表 中国对联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