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君云 发表于 2008-8-22 21:49:10
上官姓宗祠通用对联(411)
  一、姓氏源流
  上官(Shàng guān)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芈姓,春秋时楚国有上官大夫,其后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
得姓始祖:子兰。古代春秋时期,楚国有处地名叫上官,就在现今河南滑县东南一带。那时楚国君主楚庄王将他的小儿子封为上官大夫。这位公子名叫子兰,他的子孙就居住在上官地方,后来以地名为姓,形成了上官姓。故上官氏的始祖就是子兰。

  二、迁徙分布
  (缺)上官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官源于芈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从《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上的记载可知,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代楚国庄王的少子子兰。这位公子兰,官拜上官大夫,以官为为氏而姓了上官。一说“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为氏。秦灭六国后,迁徙楚国公族大姓于关中,上官氏则被被迁往陇西上圭。《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说,汉时,为充实关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基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这也正是源自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唐时,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并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太宗贞观年间的文学家上官仪,就是陕州人。唐末纷扰,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响,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开花结果了。上官名人,唐有才女上官婉儿,宋有龙图阁一说“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为氏。秦灭六国后,迁徙楚国公族大姓于关中,上官氏则被被迁往陇西上圭。《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说,汉时,为充实关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基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这也正是源自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唐时,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并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唐末纷扰,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响,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开花结果了。上官在今河南滑省县东南一带。后来望族居天水郡,即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南。

  三、历史名人
  上官桀:汉朝人,武帝时任太仆。武帝临终时,任上官桀为左将军,与霍光同受遗诏辅佐少主,封为安阳侯。后来上官桀密谋欲废昭帝,但事情败露,被诛族灭。
  上官仪:字游韶(约608-664),唐朝诗人,尤其善于做五言诗,在技巧上独树一帜,许多人都很赞赏,也有人模仿他的这种五言诗。当时这种写法称为“上官体”。上官仪举为进士后做官,但因反对武则天而冤死狱中。
  上官洎:号惠安,唐僖宗乾符末镇将,与其子上官兰剿黄巢俱战死,封赠忠勇将军,敕建专祠名“惠安祠”。
  上官凝:字成叔,邵武人。宋代文士,庆历二年(1042年)举为进士而做官,为人刚正纯直,不受馈赠,善决疑案,有政声。他的儿子上官均,孙子上官恢都举为进士。
  上官均:字彦衡,宋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策试时考官吕大临、苏轼拟其第一,以策中诋新法忤王安石,遂改第二。历官光禄寺丞、监察御史、龙图阁侍制,赠紫金光禄大夫。著有《曲礼讲义》二卷、《广陵文集》五十卷等。
  上官音:字仲雍,政和二年进士。尚书吏部员外郎。著有《尚书小传》、《论孟略解》、《史统》、《史旨》等。
  上官恢:字闳中,宋元丰五年进士,历知深州、南剑州、徽州。胡安国上书宰相,言其谙历世务,端重有守,遂与杨时同荐于朝。官至中大夫。
  上官周:字文佐,号竹庄。长汀(今福建省长汀)人。布衣。与查慎行、黎士弘友善。善画山水,烟风弥漫,墨晕可观。查慎行题其罗浮山图,有“上官山人今虎头”之句,其推许可谓到矣。人物神情潇洒,于唐寅、仇英之外,别树一帜。刊晚笑堂画传,所画古今名人,各具神态。张浦山(庚)谓其有笔无墨,尚未脱闽皆也,人物工夫老到,亦未超逸。似非确论。兼精篆刻,能诗。著晚笑堂诗集。年至八十五尚作台阁风声圆。
  上官婉儿:上官仪之孙女。上官仪父子因反对武则天执政被杀,婉儿与母亲被配入宫廷。婉儿辩慧能文,习吏事,武后爱之,拜婕妤(女官名),秉机政。她14岁起就为武则天草拟诏令。中宗李显即位后,她被立为昭容,掌管文学音乐,经常为皇后和公主作诗,韦后夺权失败后,被斩于旗下,时年46岁。
  上官涣然:字文之,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进士,历官至朝奉大夫、司农丞、右司郎。入仕30余年,家无余资。
  上官涣酉:字元之,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进士。历知真州、池州、尚书佐郎、大理卿、右文殿修撰、朝议大夫等。为官清廉,晚年居京口时,散兵劫掠富室,过其门摇手相戒曰:“个官人不要钱,不得犯!”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天水郡:西汉时置郡。相当于现在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地区。
  2、堂号
  孝友堂:宋代时有上官怡。他的母亲害了赢病(疟疾)。母亲病时,上官怡从早到晚在床前伺候,尝汤药,驱蚊蚋,一个多月不曾睡觉。母亲死后,他极尽哀毁。二哥又相继死去,他奉养寡嫂,抚育孤儿,敬爱兼笃,人们夸他“既孝于亲,又友于兄弟”。

  【上官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官姓宗祠四言通用对联

望出天水;
源自子兰。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上官姓的郡望和源流(见上题头《四、郡望堂号》和《一、姓氏源流》介绍)。

天水世泽;
西台家声。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上官姓望族居天水郡。下联典指唐·上官仪,永徽初进西台侍郎。

工诗创体;
奉法还金。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陕州人上官仪,字游韶,贞观年间进士,历官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西台侍郎,太宗写诏谕,常派他修改。擅长五言诗,婉媚华丽,达官贵人多仿效,称为“上官体”。下联典指宋代邵武人上官凝,字成叔,庆历年间进士,官铜陵尉,期满离任时,有十几位老人送他几箱药,打开一看,都是金子,他急忙追回老人,退还了金子。后官至尚书职方员外郎。

杖巫立社;
练勇击兵。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上官均,字彦衡,上官凝次子,熙宁年间进士,历官北京留守推官、监察御史、给事中、龙图阁待制,遇事敢言,往往切中时弊。据载,有巫声称可托神为人带来祸福,因此致富,上官均焚烧神像,用杖击巫,并驱逐出境。下联典指宋代开封人上官正,字常清,历官殿前承旨、作坊副使、西川招讨使、左龙武大将军、平州防御使。在四川时,逢李顺之乱,他率数百疲惫之兵,合成都监军,奋力御敌数千人。

刳肝愈母;
视业西台。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上官超,母病笃,超刳肋取肝进之,遂愈。下联典指唐·上官仪。

源承芈姓;
宗启子兰。
——庄温英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上官姓的源流。

  上官姓宗祠五言通用对联

上正下必顺;
官清民自安。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上官复姓之“上官”二字的嵌字联。

上正下方顺;
官清民自安。
——庄温英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复姓“上官”二字的嵌字联。

  上官姓宗祠六言通用对联

孝子刳肝愈母;
清官奉法还金。
——庄温英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名人上官超,母病笃,超刳肋取肝进之,遂愈。下联典指宋代尚书职方员外郎上官凝,官铜陵尉期满离任时,有十几位老人送他几箱药,打开一看,都是金子,他急忙追回老人,退还了金子。

  上官姓宗祠七言通用对联

天水郡义门德政;
孝友堂世代贤声。
——庄温英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上官姓的郡望和堂号。

率疲兵激情破贼;
杖妖巫善政福民。
——庄温英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左龙大将军上官正,字常清,宋代开封人。在四川任职时,逢李顺之乱,他率数百疲惫之兵,同成都监军,奋力击敌数千人,累官西川招讨使,左龙武大将军。下联典指宋代龙图待制上官均,有巫声称可托神为人带来祸福,因此致富,上官均焚烧神像,用杖击巫,并驱逐出境。

  上官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对联

论青苗而力苏民困;
返白金而志矢天知。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上官均,哲宗初为御史,论罢《青苗法》。下联典指唐·上官凝还金事典。

奉嫂抚孤,名扬宋史;
量才评士,梦应昭容。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邵武人上官怡,字友先,十六岁时试太学居第一。母亲年高病重,他在暑天里从早到晚侍侯在侧,驱赶蚊蚋,母亲去世,居丧极哀。二兄死后,他又侍奉嫂嫂,抚养孤儿,敬爱兼备。下联典指唐代上官婉儿,上官仪孙女,其母郑氏怀孕时,梦中见神人给六大秤,说:“拿这可称量天下才。”婉儿聪慧能文,又习吏事,受武后喜爱,十四岁入宫为婕妤(妃嫔的称号),中宗时立为昭容,每引名儒赐宴赋诗,则令他品评等级,量才选士。

才擅吟哦,竟称上官新体;
性惟清俭,追还老叟遗佥。
——佚名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初诗人上官仪,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人。官至西台侍郎。其诗多应酬、奉和之作;其词绮丽而婉媚;人多仿效,称“上官体”。下联典指宋代进士上官凝,字成叔,邵武人。任铜陵尉,秩满去,有老叟十数人馈药数器,发之皆金,追而反之。终官尚书职今员外郎,通判处州,所至有声。

才擅吟哦,学士工诗创体;
性惟清俭,铜陵奉法还金。
——庄温英撰上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弘文馆直学士上官仪,贞观年间进士,太宗写诏谕,常派他修改。擅长五言诗,婉媚华丽,达官贵人多仿效,称为“上官体”。下联典指宋代尚书职方员外郎上官凝。

  【上官姓典故、趣事】

  〖上官鼻怎奈下官口〗
  陈亚天性滑稽幽默。他在任润州太守时,属吏中有一个名叫上官弼的人,深得他的信任。
上官弼任职届满,临走时,陈亚问他:“您可有教诲我的高见?”上官弼诚恳地说:“您的才干和品行都是没得说的,只是太爱调谑,似乎过分了一些。”陈亚点头笑道:“君乃上官弼(鼻),怎奈下官口何?”上官弼闻之,大笑而去。
  ——宋·范正敏《遁斋闲览》

  〖15岁的皇太后〗
  汉·昭帝皇后上官氏,与汉武帝晚年托孤时的两位大人物都有密切的关系。她是上官桀的孙女,同时也是霍光的外孙女。因此关系,她被嫁给汉昭帝,那一年她6岁,昭帝11岁。据说为了让她尽早生育出皇位继承人,霍光规定宫女都必须穿紧身内裤(汉制宫女都不穿内裤,以便于皇帝的临时召幸),后来昭帝病死时,她才15岁,就开始了近40年的守寡历程,直到去世。有趣的是,汉·宣帝即位之后,因辈分比昭帝小两辈,竟要叫她太皇太后,而她才15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2#
发表于 2008-8-22 21:49:36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官姓当代将军简介】

上官世盘少将
  上官世盘(1936.10.12-——),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人。出生于一个家境清贫的农民家庭。由于父母年迈,5、6个兄弟的大家庭全靠大哥以打铁为生勉强支撑着。风雨飘摇中,不得不给别人当放牛娃,帮哥哥抡铁锤以度难关。正因如此,铸就了钢铁般的毅志、勤奋向上的精神,从而顺顺利利地读完了小学、中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副司令员。
  1954年毕业于长汀县第一中学,同年考入厦门大学物理系。1958年毕业后被分配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从此走上了漫长的军旅生涯。初到酒泉,面对茫茫戈壁沙漠没有胆怯,更没有退却,而是昂首挺胸迎接着风沙的考验和艰苦的磨难。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处于困难时期,全国陷入了“粮荒”,这支部队的粮食出现严重缺乏,每位战士一天只能吃上二两面粉。面对饥饿,只好把骆驼刺的杆晒干磨成粉,渗入面粉里,做成馒头充饥。虽然馒头又涩又苦,但总算可以骗骗肚子。几个月下来,许多人双腿浮肿,即使是从楼下到楼上登20多级台阶也气喘吁吁,全身乏力。但是发展“两弹一星”的信念却更加坚定,这位年轻书生的毅志变得更加坚强。发扬了解放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优良传统。1965年已是部队团级干部,有一次亲自带着测量装备率领两位参谋深入茫茫沙漠之中的新疆麻扎山,对导弹的再入段进行观测。导弹发射进入倒计时,和两位参谋正处于瞄准(靶)中心附近,由于指挥通信上的失误,当接到撤退通知时,距发射时间不到10分钟,而在沙漠中每小时只能走1000-2000米,在这短短10分钟是无论如何跑不出危险区的。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果断决定,索性就到瞄准靶心的塔架之下进行近距离的观察。不久,一团硕大的火球从空中呼啸奔来,着地爆炸,横偏离仅2000多米。这次身临其境、超近距离地观察,对导弹再入大气层的各种现象全过程非常清楚,掌握了导弹再入研究的各种珍贵数据资料,为我国的导弹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7年带领国防科工委的一班人移师上海,与造船研究院合力攻关,力争尽快制造出中国的远洋靶场测量船。这项工程代号为718工程,是毛主席亲自指示的,而且这次毛主席的指示不是一般的圈阅,而是“同意,要抓紧办”。1989年起历任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司令员,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作战试验部长,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部长兼总工程师,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中国广播卫星公司副总裁等职。1995年任中国广播卫星公司副董事长、董事长,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司令员,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高级顾问、解放军总装备部高级顾问。是杰出国防科技人才,参加过参加过中国第二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次返回式卫星、第一次两弹结合、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和洲际弹道导弹的太平洋发射实验。还是组织指挥第一颗国际卫星“亚洲一号”的现场最高指挥官,为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作出过重大贡献。
  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2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3#
发表于 2008-8-22 21:49:59 |只看该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官姓高级领导人、革命英烈简介】

上官小珍烈士
  上官小珍(1924-1943.12.2),女,山西省阳城县人。市民家庭出身。1938年日军占领阳城县县城,随全家逃往次营镇乡下定居,参加抗日少年儿童团。
  1942年任阳城县次营镇谭村抗日妇女队长,经常带领妇女参加为八路军探、送情报,做军鞋,救治伤员等抗日活动。
  1943年12月2日(农历十一月初六),日军到谭村“扫荡”,带领群众坚壁清野,隐藏粮食,封闭水井,牛羊赶进山。日军进村后一无所获,在残杀了17位村民后,大队敌人撤走,但仍留小股潜伏村里。午后和婆母返村,与潜藏日军遭遇,不幸被捕。敌人逼问她八路军和抗日干部去向和粮食隐藏地点,她拒绝回答。敌人气急败坏地将她拉到院子里,剥光身上的衣服,用刺刀顶着她的乳房,进行令人难以想象的摧残与凌辱。始终坚贞不屈,守口如瓶。最后敌人疯狂地举起刺刀,在她肚子上连戳数刀,带着腹中的胎儿壮烈牺牲,时年仅19岁。

  上官云珠常委
  上官云珠(1920-1968.11.23),女,原名韦君荦,字超群,小名亚弟,又名韦亚君,江苏省江阴县长泾镇人。幼年家境贫困。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著名话剧演员、电影演员。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赴上海谋生,在照相馆任职员。由于职业关系,接触了许多电影界和戏剧界的著名演员,耳濡目染,逐渐对演戏产生兴趣。1940年考入上海华光戏剧学校学习话剧,后入新华影业公司演员训练班学习,改用艺名上官云珠。第一次登台演出是洪深的独幕剧《米》。1941年开始银幕艺术生涯,先后在年华、艺华等影片公司任演员,参加拍摄的处女作是《玫瑰飘零》,因主演《国色天香》而崭露头角,后陆续参加《泪洒相思地》、《鸳鸯泪》、《花月良宵》等影片的摄制。
  解放战争时期,入上海昆仑影业公司,先后参加《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等影片的拍摄(由于在《乌鸦与麻雀》一片中表演出色,1952年在全国第一届优秀电影评比中,荣获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颁发的一等金质奖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参加《枯木逢春》、《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等多部影片的摄制。擅长演贤妻良母型角色,表演镜头感强,节奏明快,分寸得当,真实而质朴。1952年受到毛主席、周总理亲切接见。1956年1月10日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再次受到了到上海视察工作的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后为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演员,在20世纪60年代拍摄的《早春二月》中饰年轻寡妇文嫂,在《舞台姐妹》中饰年华已逝的演员商水花,演技受到观众的高度赞赏。还参加过《牛虻》、《玛利娜的命运》等外国影片的配音工作。是上海市政治协商会议第一至四届委员会委员、上海政协第二至四届常务委员,中国电影协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
  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11月23日凌晨3时,身心极度疲惫、万念俱灰中跳楼自杀身亡,终年仅48岁。“文化大革命”后获得平反,恢复名誉,被列入英烈名录的171位女性之一。主演故事片代表作主要有《天堂春梦》、《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丽人行》、《希望在人间》、《乌鸦与麻雀》、《香飘万里》、《枯木逢春》、《血碑》、《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等。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4#
发表于 2008-8-22 21:50:33 |只看该作者

【中华近代、当代上官姓文化名人简介】

上官碧(文学)
  上官碧(1902.12.28-1988.5.10),苗族,原名沈岳焕,亦名沈从文、沈茂林,字崇文,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焕夫、凤哥、上官碧、璇若等,室名窄而霉斋主人,湖南省凤凰厅镇竿(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沱江镇古城中营街人。1918年16岁时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中国文联委员。195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当代著名小说、散文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物专家,书法家。
  民主革命时期,6岁入私塾,常逃学。少时就读于模范国民学校(今文昌阁小学)。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任上士司书,随军到沅水流域各地,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开始接触中外文学作品。1923闯入北京在北京大学旁听,自学并学习写作。
  大革命时期,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合编《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26年起从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开始,出版70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1929年任教于中国公学。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任教。1931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编辑北平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文艺》。
  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期间刊行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长篇小说《旧梦》、《长河》,散文集《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一些后来的作家深受其创作风格的影响。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任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物研究员,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研究工作。1957年放弃文学生涯。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致力中国古代服饰及史学领域的研究。研究成果有《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著作。1980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982年增补为中国文联委员。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苏联等40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是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和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5月10日因心脏病猝发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著有《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等。出版有《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还有论文集《沫沫集》、《废邮存底》、《云南看云集》,批评专集《现代中国作家评论选》,以及多种选集和多卷本《沈从文文集》等。

  上官英超(艺术界)
  上官英超(1957.1-——),山东省人。1986年毕业于山东纺织院美术系。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十佳书法研究生,曹州书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当代著名中国写意花鸟画领域排行前列的实力画家、中国超大写意画创始人。中国现代著名书画家。
  1987年任山东菏泽曹州书画院业务副院长,为山东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十佳书法研究生,曹州书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首创中国超大写意画,作品大气磅礴,浓烈豪放,彩墨淋漓。1989年《春馨沁九州》、《鸣春》等6幅作品被中南海、怀仁堂收藏。作品《军营园曲)入选建军70周年美展,《试比高》入选世界华人书画大展,《荷魂》入选首届中国花鸟画展。从1990年始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八大山人纪念馆、何香凝美术馆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8次,举办画展理论研讨会12次。先后对亚、欧20个国家进行艺术考察。1997年中央电视台播放10分钟专题“上官超英与超大写意”。2004年获山东省泰山艺术奖,随中国美协中国画家代表团参加中法文化年活动,参加中国风情展。两次应中共中央、国务院邀请赴中南海、怀仁堂创作《春馨沁九洲》《满坡牵牛鸣春暖》等6幅巨作。2005年应外交部李肇新部长邀请为外交部驻外使馆创作《国色天香》等5幅作品。《美术》、《美术观察》、《中国画》、《江苏画刊》、《人民日报》等多次进行介绍。《美术》杂志、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等举办画展理论研究会16次。人民美术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云南美术出版社等先后出版《上官超英画集》8本。《美术》、《中国画》、《美术观察》等刊发作品519幅,如编100余本画集。先后荣获“中国花鸟画成就奖”,“俄中友谊贡献奖”,柬埔寨“国王文化奖”金奖、“皇家文化奖”金奖、“吴哥文化奖”金奖,“山东省泰山艺术奖”。2006年被读者评为“当代最具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青年国画家”及“中国书画报道”年度人物。作为中国美术家代表团成员,参加以“保护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维护世界和平”为主题的“世界著名华人艺术家环球绘画和平之旅”,在国内外举办个展30多次,其中俄罗斯中国文化年期间应邀在莫斯科举办展览,应邀参加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美术高峰论谈。在中国美术馆2次举办个展。2007年作品"国色天香"被希拉克总统收藏,书法作品被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科叶夫收藏。百余幅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德、韩、罗马尼亚及中南海、怀仁堂、人民大会堂等收藏,国画“将军之风”被世界著名俄罗斯最大的美术博物馆“特季亚科夫画廊”收藏,是该馆150年来首次收藏中国人的作品。
  出版有《上官超英画集》8本等。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5#
发表于 2008-8-22 21:51:34 |只看该作者

【国民革命军上官姓高级将领、革命英烈简介】

上官云相上将
  上官云相(1895.2.6-1969.8.8),字纪青,山东省商河县怀仁镇校小街村人。1910年入山东陆军小学。1917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国民革命军江防军第11军团军团长,第32集团军总司令,第3战区副司令长官,保定绥靖公署副主任,华北“剿匪”总部副总司令。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衔。
  民主革命时期,1919年毕业后被派往北洋军阀孙传芳部,历任陆军第2师排长、宪兵营营长、第7混成旅团长、第7师第13旅旅长、第4师师长等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东渡日本。1928年返国,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7师第141旅旅长。1929年3月任第47师师长,7月升任第9军军长。后调任平汉路左翼第3纵队指挥官、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旋改任国民政府参军。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先后历任陆军第47师师长、右翼集团军第三路击进军总指挥。1932年夏任豫鄂皖三省“剿匪”中路军第五纵队指挥官,积极参与对工农红军及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围剿”。1935年初任第一路军中路军总指挥;4月晋升陆军中将。1936年1月被派赴欧洲考察军事。1937年返国,旋任豫鄂皖边区绥靖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第三战区江防军第11军团军团长,参加保卫上海的淞沪会战。1938年春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总参议,11月任第32集团军总司令。1941年1月奉蒋介石令,率部7个师80000余人之众,对新四军北移先遣部队9000余人进行包围袭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943年初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1945年5月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任保定绥靖公署副主任。1948年1月任华北“剿匪”总部副总司令。晋升陆军上将,参与反共内战。1949年初随国民党军败退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
  1969年8月8日因病在台北逝世,终年74岁。

  上官子平司令
  上官子平(1906-1945),渑池县仰韶乡仰韶村人。出身地霸。久有控制地方之心。历任国民党渑池县公安局长、县长、地方自卫队司令等职。嗜好烟毒,搜刮民财,为非作歹,在渑池称霸达10年之久。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阎锡山和冯玉祥联合讨蒋(即中原大战)时期,出任国民党渑池县公安局长,因贪污,被当任县长丁世平扣压,后求情具保,丁世平批曰:“杀之可惜,留之则为地方害,此人得志,渑民无遗类矣”!1934年掌握了渑池地方武装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春因晋南形势紧张,渑池成立了河防队,任大队长;秋季成立抗日自卫团,自任副司令。1941年中条山失利后到1944年日军渡河前夕,促池成立战时人民自卫队,任副总队长,掌有统一指挥渑池地方武装的权力。日军渡河侵犯豫西时,趁国民党溃败之机,收罗国民党军队,在渑池的各个残部,拥有2000余支枪,扩大了这伙地方武装,在天坛村成立游击司令部,自任司令。为保存自己势力,对日军不战而逃,率部躲避在坻坞东北山一带。八路军在1945年第1次解放渑池后,视其形势对自己不利,伪装投降,所部受编为八路军独立第7旅,任旅长兼渑池县县长。由于匪性难改,包藏祸心,一遇机会则凶相毕露。1945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日)发动了叛乱,八路军政人员47人被捕(不包括脱险的),其中42人在渑池的耿村、官庄村和宜阳县的温村遇难。5月28日、29日和6月底,陕县警卫中队长周自涛和渑、陕独立大队队长史汉三,洛宁县李桂梧旅旅长郭连杰、团长赵连治也相继叛乱。这次事变仅中共党政军排以上干部就牺牲了133人。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一次骇人听闻的“豫西事变”。
  解放战争时期,日本投降后,八路军北上,渑池又被国民党政府所统治。遂率所部浩浩荡荡回到渑池县城,声势炫赫,不可一世。一群帮凶,大逞恶威,爪牙茹丰田首先到城,即将范仲布以“勾通八路”的罪名枪毙,并枪毙东关翻身农民刘万青、刘二贵二人,一时人民极为恐惧。因反革命有“功”,被国民党省政府任命为渑池、新安、孟津三县总指挥,渑池县县长、地方民团自卫队司令。因在常村受八路军的进攻围剿,忧劳惊恐,日夜吸毒,得了重病,不能理事,乃住在龟山上静养治疗,惟是已恶贯满盈,日益加重,虽有“县长”、“总指挥官”、“司令”的三个官,也镇不住病魔的缠绕。
  1945年9月,在全国革命高潮即将到来之际,这个罪恶昭著的反动人物,惶惶不可终日,病死在距渑池县城东南约一公里处的龟山,时年39岁。

  上官志标上校
  上官志标(?-1967),字升平,福建省上杭县人,上杭县上官氏第21世裔孙。早年从上杭中学毕业。中央军校军训班第一期毕业。革命实践研究院、国防部动员干部训练班第四期结业。1937年淞沪抗战著名“八百壮士,四行孤军”之一。国民革命军第三方面军政治部第一科科长。国民革命军陆军上校衔。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排长、连长、营副、营长等。
  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少校团副。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原认为灭亡中国只需3个月,攻下上海只需3天。8月13日在举世闻名的淞沪抗战中,与团长谢晋元一起率部与日寇血战逾两个月之久,歼敌无数,终使日寇未能越闸北一步。而后,因国民党当局为保持战力,命令第88师524团掩护友军撤退。与谢晋元团长率领本团仅存的800百壮士,集中于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与敌寇展开殊死的战斗,击退日军6次进攻,毙敌数百人,此举在世界引起震动。将士们被世人誉为“名震中外的八百壮士”,团长谢晋元被誉为“盖世的英雄”,他们的英名被人民广为传颂。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亲书“八百壮士民族革命典型”10个字,颂扬800壮士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壮丽的诗篇,永垂史册。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团长、上校教官、支队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为纪念民族英雄谢晋元将军(原上校衔,1941年5月追赠少将衔)抗战殉国,带领800壮士余部,隆重国葬谢晋元团长。并在上海设立“晋元中学”、“晋元小学”、“晋元公园”、“晋元路”等。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方面军政治部第一科科长。1948年赴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后在台湾转业任公务员,在台南县政府兵役科任科长。
  1967年因公积劳成疾,病逝于任职内。《上官志标传》被列入台湾学校五专及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国文教科书内。其子上官百成根据亡父上官志标遗留手稿及资料,汇编成《八百将士与谢晋元日记》一书。
  独子:上官百成(1946-——),出生于上海市。毕业于台湾陆军财务经理学校,毕业后服务于台湾台北市税捐稽处。热心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是“中华民族和平统一促进会”发起人兼常务理事,“世界客属总会”监事,“台北市梅花之友会”理事,“闽西长青会”总干事,“台北市福建省上杭县同乡会”理事等。
  嫡孙:上官良治(1985-——),出生于台北市。上官百成之子,台湾大学国际企业学系学生。

上官子平(国民政府河南省渑池、新安、孟津三县总指挥,渑池县县长兼第16纵队司令)
  上官子平(1906-1945.10.4),河南省渑池县仰韶乡仰韶村人。出身于地主恶霸家庭,其人身体颀长,面孔青癯,嗜吸鸦片。历任国民政府渑池县河防队大队长、渑池县民团团长、渑池县财政稽查委员会主任,国民党渑池县游击司令部司令;伪装接受整编,自任八路军太岳军区独立第7旅旅长;国民政府河南省渑池、新安、孟津三县总指挥,渑池县县长兼第16纵队司令。
  大革命时期,年轻时在河南省政府开封县当刀笔(写呈子)、卖大烟,一度坐过监牢。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携带钱财在河南省省府活动,得任渑池县公安局局长,仅几个月就网罗党羽,大肆贪污。渑池县县长丁世平将其扣压,但渑池县内士绅多来求情具保,丁世平只得将其释放,批示说:“杀之可惜,留之则为地方害,此人得志,渑民无遗类矣!”被解职后长期赋闲。1935年投靠了以驻渑池的军校军事教官何解奴为首的特务组织“忠义会” (“蓝衣社”的幌子),躲在幕后策划,组织地痞,消除异己。
  抗日战争时期,1927年7月抗战爆发后,“忠义会”无形解散。渑池县的军运成为头等行政事务,国民党渑池县党部书记长赵曾纶就委派亲信侯万里(又名侯鹏程)任军运代办所副所长(所长为县长兼任)。1938年春晋南抗日形势紧张,成立渑池县河防队,遂由侯万里保举担任大队长,逐渐掌握了渑池的地方武装力量。1938年秋河防队扩充为抗日自卫团,任专职副司令(渑池县县长兼司令),和侯万里、张荫曾等人连结为“司令派”,分派、考评各级干部,一时声名显赫,压倒了以三区区长邹青云为首的“区长派”的势力。1940年9月渑池县设立县国民兵团,另任命了民团团长,取消了抗日自卫队。便到民团团部大闹,但最终仍被解职下台。下台后通过关系被保送到洛阳第1战区干训团将校班受训。“镀金”回家后,利用其亲信张荫曾把持教育的权力充任监工,督修县师范和县中等学校校舍。乘机大捞钱财,安插亲信。1941年中条山失守,渑池县成立战时人民自卫队,任人民自卫队总队副,但不久局势平稳,总队部又撤销。1942年渑县池成立财政稽查委员会,任主任委员,得以总揽渑池全县财务,借账目公报私仇。1943年7月其亲信张荫曾任国民党渑池县党部书记长,掌握行动队的武装。便利用国民党渑池县党部,发展三青团,安置亲信。1944年初抗日形势又趋紧张,渑池县又恢复战时人民自卫队,便又重任副总队长,其亲信史铭勋、林凤云分别掌握了自卫队下辖的两个常备队。同时利用截获的河北民军、新8军武器,收编国民革命军第245师师长刘漫天部王毓槐连,掌握了统一指挥渑池县地方武装的权力。为了保存实力,避日军于坻坞东北山中,坐观成败。日军渡河前夕,国民党渑池县政府也迁居北山,趁机解除了县长吴继先的权力,并将渑池县警察大队连人带枪编入自己的武装,在天坛村成立游击司令部,自任司令。下设5个支队12个大队,拥有枪支2000余支。1944年8月通过国民党河南省主席刘茂恩的关系,得以代理渑池县县长吴继先之职。1944年7月日军退出渑池县境,据守新安县铁门镇。就率部从北山出动,逐走国民党李万如、刘绍先部和河北民军乔明礼部,抢占县城。委任亲信刘玉琦为警察局局长,并建立经济委员会等机构,大肆搜掠民财。10月联合宜阳、洛宁、陕县地方武装,在石沟村建立四县联防委员会,意在巩固统治。但不久河北民军乔明礼部二次进攻渑池,南大岭的汉奸刘乃斌的“爱乡队”也经常袭扰夹击,国民党第33纵队张广居趁机从新安县向西攻打渑池。只得弃城而逃,又入北山。12月八路军太岳军区第18团韩钧、刘聚奎部到达渑池,打垮了张广居部。便伪装接受整编,成立八路军太岳军区独立第7旅,自任旅长兼渑池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反对共产党干部在部队任主要职务,任命其亲信刘玉琦、刘掁汉分任第19团、第21团团长,杨廷臣任特务营营长。当发现共产党对其权力基础有威胁时,就秘密和在卢氏的国民党省主席刘茂恩联络,决意叛乱。1945年5月22日指使匪徒芮克正袭击了渑池张大池区公所,打死共产党员、区长岳毓海等7名干部。一番试探之后,一方面明示剿匪,暗中加紧部署叛变。26日策划在全县12处一起发动叛乱,在耿村旅部、上官庄渑池县政府驻地等地,杀害了中共渑池县委书记、独立第7旅政治委员王舟平,副旅长汪德清,参谋长白云,渑池县政府副县长等军政人员42人,独立第7旅政治部主任李星三等5人被捕押至西安。5月28日、29日到6月底,和其有联络的陕县警卫中队长周子涛,渑陕县独立大队队长史汉三,洛宁县李桂吾旅旅长郭连杰、团长赵连治也相继叛乱。中国共产党豫西地区党政军排以上干部共牺牲133人。制造了震惊中原大地的“豫西事变”。事变后八路军第18团、第59团和特务团开始平叛,歼灭了杨廷臣营,又三次攻打其盘踞的常村寨,7月击毙匪首刘掁汉。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八路军撤走,渑池县又被国民党政府所统治。被任命为渑池、新安、孟津三县总指挥,渑池县长兼第16纵队司令。又在县内开始报复活动,杀戮共产党党政干部、革命家属和民众多人。
  1945年10月4日病死在距渑池县城东南约1公里处的龟山,时年39岁。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6#
发表于 2008-8-22 21:52:31 |只看该作者

【中国清朝上官姓名人简介】(1644-1911.12.31)

上官周(清·圣祖、世宗、高宗时期著名民间布衣诗人、书画家、篆刻家)
  上官周(1665-1752),初名上官世显,字文佐、文左,号竹庄、竹庄道人,清·汀洲府长汀县(今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官坊村人。与查慎行、黎士弘颇友好。善绘山水,峰峦出没,云雾显晦,烟岚弥漫,墨晕出之自然,似有仙境之真趣,令人悦目。工人物,所画古今名人功夫老到,各具神态,刻画逼真,深洒自然,笔墨超逸,于唐寅、仇英之外别树一帜。兼精篆刻,并工诗。清·圣祖、世宗、高宗时期著名民间布衣诗人、书画家、篆刻家。
  自幼聪颖,治艺勤奋,博学多才,一生未仕。擅长诗文、书法、篆刻,尤精于画。与查慎行、黎士弘颇友好。善绘山水,峰峦出没,云雾显晦,烟岚弥漫,墨晕出之自然,似有仙境之真趣,令人悦目。工人物,笔墨粗犷奔放,气象雄伟,多取历史人物、神仙佛道及渔夫樵父作画。所画古今名人功夫老到,依据翔实史料和丰富的艺术构思,精心刻画120位历史人物绣像,各具神态,刻画逼真,深洒自然,笔墨超逸,于唐寅、仇英之外别树一帜。查慎行题其罗浮山图,有“上官山人今虎头”之句,其推许可谓至矣。其画风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弟子黄慎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兼精篆刻,并工诗,时人谓其诗中画,画中诗。作品《晚笑堂画传》、《樵归图》、《康熙南巡图》、《罗浮山图》、《珠江挂帆图》、《台阁风声图》、《寿星图》、《苏武牧羊图》等,尤以《画传》为传世之作,是18世纪中外闻名的画作,成为国家珍品。传世作品有清·圣祖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作《艚篷出峡图》轴,现藏北京荣宝斋;高宗乾隆四年(1739年)作《台阁春光图》轴藏上海博物馆;同年作《人物故事图册》共八开,其中《孤山放鹤图》款署“己未夏日写于荔荫堂,上官周”藏中国美术馆;乾隆六年(1741年)作《秋山行旅图》轴图录于《中国名画宝鉴》;乾隆十四年(1749年)作《台阁风声图》轴流入日本。如《绣像英烈传》,是从《画像》下卷“明太祖功臣”中选取的;又如《芥子园画谱》中人物,也是仿摹《画传》而成。其画鲁迅十分推崇,还购买《画传》寄赠木刻家亚历舍夫。日本《支那绘画史》中,专文认述《画传》的价值与影响,并将《画传》影印发行。生平事略见清《国朝画徵录》、《桐阴论画》、《汀州府志》、《敬业堂集》、《全闽诗录》、《福建画人传》等有小传。
  清·高宗乾隆十七年(1752年)病卒,时年仅57岁。著有《晚笑堂画传》《晚笑堂诗集》等传世。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7#
发表于 2008-8-22 21:52:54 |只看该作者

【中国宋朝上官姓名人简介】(北0960-南1127-1279)

上官均(北宋神宗、哲宗、徽宗时期著名诗人)
  上官均(1038-1115),字彦衡,北宋·邵州邵武(今福建省邵武县)人。北宋著名文士上官凝之子。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中进士,擢第二(榜眼),授北京留守推官、监察御史里行,龙图阁待制,谪知光泽县,复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左正言,京东、淮东刑狱,梓州、淮南转运副使,知越州,入秘书少监,龙图阁待制,知永兴军、襄州。工诗属文,旁通医学。北宋神宗、哲宗、徽宗时期著名诗人。
  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中进士,策试时考官吕大临、苏轼拟其第一,以策中诋新法忤王安石,遂改为第二(榜眼),授北京留守推官、监察御史里行,国子直讲,迁龙图阁待制,授光禄寺丞,谪知光泽县。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复为监察御史。请罢青苗法,裁抑冗官,劾蔡鹤、张燥、李清臣等。迁殿中侍御史,主张治兵积谷,对西夏划地而守。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拜左正言,以为有惠民之名,无惠民之实,累改提点京东、淮东刑狱,历梓州、淮南转运副使,知越州。元符三年(1100年)徽宗立,入为秘书少监,累迁给事中,反对尽循熙丰之政,以龙图阁待制出知永兴军,徙知襄州。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列入元祐党籍,被夺职,主管崇禧观。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复为龙图阁待制,赠紫金光禄大夫致仕。工诗属文,旁通医学。生平事迹见《宋史·卷三五五·上官均传》有传。
  北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病卒,终年77岁。著有《曲礼讲义》2卷、《广陵文集》50卷、《奏议》10卷(见《宋史·艺文志》)等,辑成药典《伤寒要论方》一书,今均已散佚。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8#
发表于 2008-8-22 21:53:21 |只看该作者

【中国唐朝上官姓名人简介】

(0618-0907,其中:初0618-0701、周0690-0704、中0705-0766、晚0780-0907)

  上官仪(唐初著名齐梁余风代表诗人)
  上官仪(0608-0664),字游韶,原籍隋·陕州陕县(今河南省陕县)人,隋末举家徙居扬州江都(今江苏省江都县)。唐·高祖贞观元年(627年)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转起居郎,历官秘书少监,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位居宰相。工诗属文,文并绮艳,尤擅写五言诗,格律工整,《旧唐书·本传》称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世称上官体。唐初著名齐梁余风代表诗人、宫廷作家、政治家。
  隋末时期,其父上官弘为隋·江都官监,遂全家移居扬州江都(今江苏省江都县)。
  唐初时期,自幼长于南方寺院中,才华横溢,精通佛教经典,兼涉经史,诗文受南朝文化的熏陶和宫体诗影响,“文并绮艳”。唐·高祖贞观元年(627年)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转起居郎。常参加宫中宴会,又参预《晋书》的编撰工作。太宗每属文,遣仪视稿,私宴未尝不预。太宗永徽元年(650年)高宗即位,任为秘书少监。高宗龙朔二年(662年)进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位居宰相。工诗属文,尤擅写五言诗,格律工整,内容多为应制、奉和之作,不脱齐梁的诗风,歌功颂德,粉饰升平,形式上追求程式化。词藻华丽,绮错婉媚。如《八咏应制》二首,即颇浮靡。《旧唐书·本传》称其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意即以华丽的词藻表现婉转妩媚的情意为其本色。时因其地位显贵,时人多仿效,世称“上官体”。其生成与风行既是社会文化风尚“新变”的产物,又顺应了诗歌艺术演进的内在趋势,对唐诗风貌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又归纳六朝以后诗歌的对偶方法,提出六对(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双拟对)、八对(地名对、异类对、双声对、叠韵对、连绵对、双拟对、回文对、隔句对)之说,各以名物、声韵、造句、寓意等类相对,利用汉字特点使之程式化(见《诗人玉屑·卷七》及《文镜秘府论》列其属对之法),代表了当时宫廷诗人的形式主义倾向,但对律诗的定型上,有过一些促进作用。从其现存诗作可以看出,“上官体”汲取南朝诗艺之精要而又有重大突破,代表了宫廷诗风由因袭到创新,由密丽到疏隽,由滞重到轻灵,由风格雷同到渐见个性的诗风流变趋势,已超越了唐初诗风之“学术化”趋向,而呈现出唐诗风貌的端倪。其《入朝洛堤步月》,即兴吟咏,“音韵清亮”、“望之犹神仙焉”(见唐·刘餗《隋唐嘉话》),传为名篇,是“上官体”较好的代表作。而《八咏应制》则是典型的宫体诗。《全唐诗》录其诗1卷。是初唐宫廷作家,齐梁余风的代表诗人。为人刚直肯谏,因建议高宗李治废掉武后,从而遭到武曌(则天)的嫉恨。生平事迹见《新唐书·本传》、《旧唐书·本传》等有传。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被告与废太子梁王李忠通谋谋反事受牵连,与其子上官庭芝同时被惨遭灭门处死,时年仅56岁。并被籍没其家,仅留下不满1岁的上官婉儿和她的母亲郑氏侥幸逃脱劫难,后上官婉儿后为唐中宗李显妃嫔。至嗣圣元年(684年)中宗李显即位时,才得平冤,被追赠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以国礼改葬。肖像列入凌烟阁,牌号是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兼弘文馆学士、楚国公。遗著有《笔札华梁》等集30卷,多已散佚,今存有诗《全唐诗》录其诗1卷,共20首;有文《全唐文》收其文2卷,共20篇。

  上官婉儿(唐中宗、武周时期著名女诗人)
  上官婉儿(0664-0710),女,又称上官昭容,祖籍隋·陕州陕县(今河南省陕县)人,出生于唐·扬州江都(今江苏省江都县)。唐初才子、东西台三品、位居宰相上官仪之孙女。麟德元年(664年)祖父上官仪与父亲上官庭芝被杀害时,尚是不足1岁的襁褓,因母亲郑氏是太常少卿郑休远之姊,母女才得免死。后为武则天掌诏命,中宗李显登基时被封为昭容。唐高宗、武周时期女官,著名女诗人、政治家。
  唐·麟德元年(664年)其祖父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与其父亲上官庭芝被武后满门抄斩,家族籍没。仅其尚在襁褓之中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庭宫充为宫婢,侥幸逃脱劫难。自幼天资聪颖,才思敏捷,卓有文才,诗词出众,下笔成章。诗词风格与祖父上官仪相似,将祖父绮丽浮艳的“上官体”发扬光大,一时名流多集其门。唐·仪凤二年(677年)14岁时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被武则天发现,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遂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书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加以任用。后逐渐被委以重任,为武则天掌管宫中诏命,参与处理国家政事,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其手,是武则天文笔上的得力助手。本与武则天有杀父之仇,因看武则天政绩显著,深得当时中下层官吏的拥护,便改变了自己的看法,终生与武则天爱恨情仇纠葛在一起。嗣圣元年(684年)中宗李显登基时,深被信任,被封为昭容,专管草诏制命,代朝庭评品天下诗文。并提请中宗扩大书馆,增加人员,增设学士,以延揽人才,被中宗采纳,为发展唐朝文化做出贡献。诗作对仗工整,遣词华丽,成为当时文人学习的范文,朝迁内也趋之若鹜,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对唐初诗律有一定影响。
  唐·唐隆元年(710年,景龙四年)临淄王李隆基(后为玄宗)发动政变,起兵诛讨韦皇后及其党羽,遂被李隆基命与韦皇后一并处斩,时年仅46岁。开元元年(713年)玄宗李隆基又褒扬其文章,指令收集其著作,编录《上官昭容文集》20卷(已失传),叫大手笔燕国公张说(悦)为其题篇作序。序中称“风雅之声,流于来叶”,对其文其人评价很高。
今朝有酒今朝醉
傍晚无钱傍晚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玻璃字库 平仄查询 繁简转换 成语词典 入声字表 联律图谱 词牌大全 同旁词集 离合字表 中国对联网
回顶部